明代无疑是个伟大的朝代, "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短短八字扑面而来让人热血沸腾。
明代政治有个历朝历代都难以匹敌的特色,那就是宦官政治,皇帝用宦官干政规模大,但却没有使这把双刃剑伤到自己,反而使其成为制衡文官、维护皇权的最重要力量。
英雄埋骨之地明代君王为了抚慰太监之心,特意将北京城郊的一片皇庄赏赐给年老的宦官,用作他们颐养天年的居所。时光如梭,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地方成为了革命英雄安息的居所,如今称之为八宝山革命公墓。
八宝山革命公墓是中国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在此安息的英灵有开国元勋、党和国家领导、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等等,他们都是对中国作出重要贡献的伟大人物,值得我们时刻铭记。
与此同时,八宝山过去这里也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吸引人们的巨大好奇心,那就是作为十大开国元帅之一的陈毅。
当时他的追悼会规格受到限制,本不宜兴师动众,却为何在当天突然改变规格?毛主席出席陈老元帅的追悼会,又为什么只穿一身睡衣到场?且听细细讲述。
英雄落幕陈毅,1901年8月26日生于四川乐至复兴场张安井村,料想当时的村民们也没想到,这个平平无奇的孩子会成就一番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业。陈毅因功在1955年授衔大典中被授予元帅军衔,成为新中国初期颇具威望和影响的领导人。
按现在的话说,陈毅已经达到了他的人生巅峰,是寻常人一生一世都无法企及的,但是陈老元帅并没有得以安享晚年,之所以如此,是与林等人有关。
林,与陈毅同为十大元帅,在林背叛党和国家之前,世人之中更有一种说法,认为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能打仗的将军。
打开林的战斗纪录,我们难免暗暗心惊,最传奇的莫如十大经典战役,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战术天才和常胜将军,并且林一开始就是陈毅的下级,在井冈山时期,陈毅的职务一直比林高。
在林是陈毅下属期间,由于陈毅心直口快,批评林有好几次,这可能导致了林在后来执掌国家大权后挟私以报复。
特殊时期,陈老元帅一心为公,在怀仁堂会议发表反对这样的一番话激怒了对方,随即遭到了诬蔑,毛主席严厉批评谭震林、陈毅、叶剑英等人,不久后陈毅下野,不再担任党和国家的任何职务。
听到毛主席的这一番训斥,一心为党和国家的陈老元帅郁郁寡欢,又在1971年1月16日,不幸发现患有肠癌,就于第二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令人悲痛。
追悼会起波澜,众人奔波为英灵1972年1月6日,是共和国的重要缔造者陈毅的追悼会召开的日子。细细想来,原本陈毅元帅大半生就在战争与硝烟度过,人到老年,本身就体质大大不如以前强盛,但秉持着为国家和民族谋光明未来的强大心志仍能坚持,受到如此打击,难免身心俱累,一直站着为人民服务的老人终于倒下了。
按照陈毅元帅的伟大功绩、党内老人的身份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地位,其追悼会原应按照最高级别办理,但由于受到污蔑,惹得毛主席不喜,这为陈老元帅的追悼会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毕竟毛主席是国家地位极其重要的领导人,他的意志和讲话无人敢忽略,所以陈毅元帅的追悼会规格必须由毛主席拍板决定。作为曾经十分重要的国家领导人,陈老元帅的追悼会受到了周总理的极其重视,陈老元帅的悼词由其亲自动笔修改。
悼词经人交给毛主席看后,他一眼扫过,直接大笔一挥,将周总理精心为好友补写的好悼词悉数划掉,在稿纸一边批示道:"基本可用"、"功过的评论,不宜在追悼会上作。"
当天毛主席就下令秘书发放有关召开陈老元帅追悼会的文件,对陈毅追悼会的规格有着严格的限制。
这份文件中规定:由于陈毅早已不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的追悼会只由中央军委出面组织,不宜兴师动众。最后由李德生主持追悼会,叶剑英元帅致悼词,并且政治局委员没有要求强制出席,参加追悼会人数也有数量限制,追悼会定在八宝山烈士公墓举行。
陈公的功绩有目共睹,看到其追悼会如此冷清,许多领导人暗暗报以同情与不忍,不但副主席宋庆龄来电话,坚持要出席陈毅的追悼会,而且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也发来唁函,并提出要参加陈毅追悼会的请求,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纷纷表示要前来悼念。
由于陈公的追悼会由毛主席亲自拟定,前者们的请求让周总理感到十分为难,他不知如何向大家解释更深层次的原因,只好用天气寒冷、场地狭小等理由反复劝阻他们前来。
追悼会召开当天,毛主席中午饭后想小憩一会却怎么都入睡不了,于是裹着米色睡衣下床在房间不断踱步,一幅心神不宁的样子。
在旁边照料毛主席的工作人员看了后十分好奇和不安,因为以往毛主席午饭后很快就入睡过去,从未有今日的样子。但工作人员也只能急在心里,只好搀扶毛主席坐在沙发上,给毛主席倒上一碗刚刚泡好的热茶。
在追悼会快要开始之前,毛主席突然抬头询问工作人员:"现在什么时候?"当被工作人员告知是一点半钟的时候,刚刚病好不久的毛主席重重拍打了一下沙发的扶手:"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说完,他便缓缓站起身来。
太不可思议了!工作人员一时愣住了,因为陈老元帅之前的所作所为可是狠狠得罪了主席,主席也对其非常恼恨。但毛主席没有多作解释,只是一个人颤巍巍但有力地向门外走去。
工作人员们反映过来后,立即通知下属派调汽车接送,但是主席这时还穿着睡衣,下身是一条薄毛裤,并未穿上正装,不符合参加追悼会的着装要求。
见此场景,工作人员急忙拿来他平时出门见客时穿的那套灰色"毛式"服装要他换上,毛主席却觉得时间紧急,如果换穿衣服,很可能错过这位老伙计的追悼会,于是大摆其手,说:"不要换了。"
大家都深知主席说一不二的风格,他决定要做的事九头牛也别想拉回来,他不想做的事你再劝阻也无济于事。有的工作人员中搀扶着毛主席上车,又有工作人员快速拨通了西花厅周总理的电话。
周总理得到这一消息心情非常震惊和欣喜,立刻拨通了中央办公厅的电话,声音洪亮而有力地说:"请马上通知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务必出席陈毅同志追悼会;通知宋庆龄副主席的秘书,通知人大、政协、国防委员会,凡是提出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要求的,都能去参加。"
周总理放下电话后,一边让卫士长赶紧下令下面的人火速调车,一边匆匆往外走,他要赶在毛主席之前到达八宝山!
四、人虽已逝,但英灵不朽寒酸的追悼会上,人烟虽然稀少,但到场的每个人神情都非常严肃与庄重,并且追悼会场地的布置和礼节都井井有条,人们用最认真的态度对待陈老元帅的追悼会。
只是寒风阵阵呼啸,仿佛陈老的英灵在怒吼自己的不平,为追悼会增添了一笔浓重的悲壮色彩。但周总理下车后带过来的好消息就好像太阳驱离人们的阴云一般,并且寒风好像突然静止一样。
周总理一下车,就以快速的步伐进八宝山休息室就激动地通知陈公的妻子张茜:"毛主席要来!"
神情黯淡的张老夫人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既惊愕又开心,这意味着死去的丈夫很可能洗去死前被强加的污点和冤屈,所有在场的人知道这个好消息后眉头不再紧紧皱着, 手中的活干起来更加有劲。
毛主席来到追悼会上庄重地向陈老元帅行了一礼,悲伤神色肉眼可见,每个到会的人都能感受到主席对陈公的不舍与敬重。
随后,张老夫人见到毛主席红着眼睛呜咽道:"主席,您怎么来了?",毛主席答道"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嘛,陈毅是个好同志。"
主席这一番话令人动容,也让身边的人为陈老元帅暗暗高兴,陈公的冤屈终于得以洗清,看完这段故事,人们不禁感叹世事竟如此奇妙,伟大的毛主席有那么着装不得体的一天,而回望历史的余烬,毛主席之所以如此,有其偶然,也有其必然。
首先,陈老元帅功劳甚大,他的追悼会必须有其相配的规格。这功劳不仅体现在军事上,作为十大开国元帅之一,陈毅有经典的"十大战役"令人心服口服,有人甚至评价其为中国的二战名将艾森豪威尔。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当时中日关系尚未解冻,正是陈毅的"围棋外交"直接促使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死者为大"的观点,中国人对死亡充满敬畏、体现了中国人对天理的尊崇。古人认为一个人只要不是十恶不赦之徒,不管生前做了多大的错事,都要让其死后得到安息,而不是去叨扰亡灵。
最后,毛主席对陈毅的感情也很深厚,毛泽东对陈毅有句最普通的评价:"陈毅是个好同志",从毛陈相识到彼此天人相隔,两人已经走过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
对于毛主席,陈毅一直满怀敬佩,从红四军党的"七大"力挺毛主席主持大局到延安整风运动再到特殊时期,陈毅一直都是毛主席的坚定支持者,毛陈两个人私下也有很好的交情。
但是陈老元帅慢慢发现运动走向失控,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毅然地站出来反对那些心怀不轨的小人。只是因为小人从中挑拨两人关系,才造成了两人之间产生隔阂,最终导致了追悼会上的横生波澜。
万幸的是,历史终是给陈老元帅一个公平客观的评价,所以才会有着追悼会上穿着睡衣一幕精彩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