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交运时间是怎么得来的 生辰八字什么时间段走什么运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3

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今年已经形成基本框架。

但直到去年底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出台前,有一个问题始终令人困惑: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有引领区,有承载区,可是,主阵地究竟在哪里?

启航新征程,上海终于拿出了最后一块“拼图”。这是深思熟虑的一招,答案却让很多人意外。

不是改革尖兵浦东新区,不是深耕科创的杨浦区,不是G60科创走廊的起点松江区,不是国际人工智能大会的主场徐汇区……而是昔日又“重”又“黑”,转身艰难的宝山区!

成为“主阵地”,不仅意味着深孚厚望,也意味着重任在肩,更意味着没有退路。布局300多平方公里土地,要在原先“钢铁之城”的构架上,重新勾勒蓝图,再造一座“创新之城”。这已不是“弯道竞逐”,而是真正的“换道超车”。

落子无悔。信心从何而来?底气从何而来?

起势才能快奔

一夜降温,滴水成冰。驾车穿行于冬日宝山街头,却能感到春潮涌动般的生机与活力。

在距离人民广场15公里的宝山南大地区,总面积高达629.80公顷的土地已经拆平,成为上海外环内面积最大的待开发区域。十年磨一剑,这块曾经最脏最乱的区域终成“一张白纸”的时刻,恰好踏准了宝山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起步的节拍。天时地利人和,一座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南大智慧城正在此崛起。目前,总投资近400亿元的52个项目已集中启动,上海(宝山)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合成生物产业园挂牌成立,首发地块百米双子楼已结构封顶。

八字交运时间是怎么得来的

图说:俯瞰南大地区 陈梦泽 摄

视线东移,是著名的宝山吴淞工业区。工厂、废气、货车经过的尘土飞扬……曾几何时,这里是停滞于时光深处、破败陈旧的城市界面。如今,这2490万平方米的土地,已然抖落一身“尘灰”,即将转型成为吴淞创新城:一个产业耦合、环境融合、功能复合、空间叠合、机制整合的开放式、多功能、生态化、智慧型创新城区。

2490万平方米是什么概念?要知道,上海黄浦区的面积也只有2050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吴淞创新城比整个黄浦区面积还要大!在未来,它不仅是一座创新城,也是上海的城市副中心。这里将崛起3栋摩天大楼,高度分别为200米、170米和155米。这样的超高建筑群,不仅将刷新宝山的天际线,在上海整个外环外区域都是前所未有。

抬眼向北,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布局罗店工业园、宝山工业园和锦邑产城融合区,已形成高端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与制造、高端医疗服务和生物医药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格局。

2021年,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累计推出近13.7万平米物业和定制厂房。完成了汉氏联合、宝济药业等项目拿地,引入博沃生物、优卡迪、正大天晴康方等一批知名生物医药企业,新建了国盛宝山药谷、天瑞金MAX科技园等优质载体,并助力朝晖药业、景峰制药等药企进一步做大做强。

环顾四周,今年刚成立的上海宝山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分类施策,正在建设大学科技园区上“多点开花”。

其中,环上大科技园围绕上海大学形成多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目前已有精海无人艇、AGV、中以检测等123家企业落地,成功转化24项创新成果,工业软件系统等项目突破“卡脖子”问题。新近引入的贺海孵化加速器,更是3个月就引入21家科技型企业。

八字交运时间是怎么得来的

图说:俯瞰南大地区 陈梦泽 摄

11月24日,宝山与复旦大学合作建设的宝山复旦科创中心揭牌,当天就有8个重大创新项目入驻,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赵东元领衔的功能介孔材料研发项目。除此之外,与悉尼科技大学合作的上海创新研究院、和上海理工大学合作的大学科技园分园、与同济大学合作的同济创园、与北大科技园合作的创业孵化营等,也纷纷落地宝山。

这一切,有如激昂的鼓点,让人充分感受到脚下这块热土,在摆脱了传统落后业态束缚,轻盈转身后的强劲脉动;也得以窥见生活工作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那种抢抓机遇、奋力争先的不懈身姿。

回首今年1月28日,同样是料峭寒风中,宝山区建设全市科创中心主阵地推进大会在中国宝武钢铁会博中心召开,标志着宝山“北转型”新篇章大幕开启,科创战略进入全面施工期。

大会发布了《宝山区推进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三年(2021-2023)行动计划》,聚焦成果转化、科创与金融、创新人才、创新产业、科创服务体系等五大重点领域,制定了28条68项具体计划。

令人感叹的是,就在大会召开前几月,这个会场还是宝武2500立方米高炉区。从钢花四射的厂房,摇身一变成为科技感十足的会博中心,这是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热度”和“速度”的最直观表达。

对于宝山区科创主阵地建设,区委书记陈杰有一句话在宝山干部和科创企业中流传颇广:起势才能快奔。意思是只有科创建设的态势起来了,才能实现更快发展。

10个月后,这句话得到印证。据统计,今年1-11月,宝山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投资增速均排名郊区第一;技术合同登记数1070项,增长1倍多,增速居全市首位;技术合同成交额近30亿元,增长2倍,增速列全市第三;2021年第5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公示,宝山区同样位居全市第三。

信心凝聚同心

宝山区同济路669弄T7商务楼的顶楼,有一间上海宝山大学科技园发有限公司创办的“科创会客厅”。

28层的落地玻璃窗向外望去,东瞰三江交汇、南眺南大智慧城,西顾吴淞创新城,而它的北面又紧靠宝山区及行政中心,可以说是360度展望宝山300平方公里科创蓝图的绝佳位置。

昨天,记者登临这个“会客厅”。一进门就发现“科创会客厅”五个大字边上,还有一个圈起来的“24”。“我们的会客厅是7*24小时全天候。希望通过全方位个性化的优质服务,点燃宝山灯火通明、挑灯夜战的科创之光。”上海宝山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景宏告诉记者。

八字交运时间是怎么得来的

图说:位于宝山火炬城市峰汇28楼的上海宝山大学科技园科创会客室陈梦泽 摄

据介绍,作为人才、政策、资本、信息等要素协同聚集的平台,这里不仅可以为各种科创团队提供会客交流、成果展示、转化服务、技术交易的一流环境,还会向入驻项目颁发“科创一卡通”。持卡企业可以得到会客厅提供的200余项个性化科创服务。“我们还专门开通了36512345”会客厅服务热线,这个数字既是电话号码,也是服务理念,象征着365全年无休和‘12345’市民热线一样的服务。”

“科创会客厅”里工作的大多是年轻人。24岁的宋易欣今年1月从抖音辞职,成为上海宝山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的一员。“别人跳槽,一般都会拿到更高的年薪,但我是降薪过来的,收入比以前降了一半。”宋易欣告诉记者,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相信宝山科创的未来。“我还年轻,所以选择更长远的谋划。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和宋易欣有同样选择的,还有28岁的郭天成。郭天成此前供职于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从事过4年审计工作。“‘四大’就像一所学校,学成之后,很多人都会选择出走,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向。”郭天成认为,宝山大学科技园未来的发展,将会几何级的增长,他的所学必将有用武之地。同样降薪一半,他成了这里的财务负责人。

年轻人的信心系于长远,也同样源于当下。“科创会客厅”边上正在施工的一幢建筑,是宝武钢铁的“先发楼”。建成后,将入驻宝武中央研究院,宝山“科创人才港”,还有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和飞镖加速器联手建立的生物医药共享实验平台……一个个科创项目、一处处科创园区,一幢幢科创建筑,在宝山不断拔节生长,这都是年轻人们可见的未来。

其实,即使与年轻人相比,46岁的朱景宏也有着丝毫不差的勇气——不惑之年,离开体制内的舒适区,毅然辞职创业。选择背后,这勇气究竟何来?

勇气源于信心,信心源于同心。宝山建设科创主阵地的战略目标确定后,区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在各种场合为大家统一思想,理清脉络,讲清逻辑——

上海要建成国际科创中心,既要开出“科技之花”,还要结出“产业之果”,才能构成完整拼图、形成良性循环,全方位提升核心竞争力。换句话说,宝山不是要做全能的“优等生”,而是要做勇挑重担的“特长生”,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主阵地。从这个角度看,宝山不仅有优势,而且不少还是“独一份”。

八字交运时间是怎么得来的

图说:位于宝山火炬城市峰汇28楼的上海宝山大学科技园科创会客室陈梦泽 摄

首先是独特区位优势。上海2035总体规划已将宝山纳入上海主城区,与中心城区连片发展,承载未来城市核心功能。宝山兼具中心城区和近郊优势,空间资源相对丰厚,要素成本相对较低。

其次是产业腹地优势。全区重点转型地块有几十平方公里,南大、吴淞两块“大衣料子” 已经启动开发,还有 3 个市级特色产业园,既能提供中心城区的高品质科创载体,又能提供大规模的成果转化和先进制造基地。

第三是毗邻高校优势。区域内有上海大学,其机械电子、新材料等学科国内领先,拥有智能制造、高温超导等重点实验室;周边集聚复旦、同济等著名高校以及本市近半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溢出效应明显。

第四是在地央企优势。宝山有宝武这样的龙头央企,资金、土地优势明显,科研、技术实力雄厚,可以创新合作模式,协同推进关键技术产业化。比如,宝武拥有汽车用钢、硅钢、轨交关键零部件等国家级创新中心。无取向硅钢产品结构优化项目,产品和技术都代表全球最高水平。

此外,还有交通枢纽优势。宝山是滨江临海的上海北大门,随着北沿江高铁、沪通铁路建设,将强化宝山连接长三角的枢纽门户地位。全区已有和在建的轨道交通有5条、规划还有5条,15、18号线和军工路、长江路快速路陆续建设,将进一步打通宝山与浦东张江、前滩以及杨浦五角场、闵行紫竹等创新高地的联系。

这样掰着手指数下来,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角度看,宝山的比较优势确实不少。正因如此,区委书记陈杰始终号召宝山干部群众:要有“非我莫属”的底气、“舍我其谁”的信心、“用我必成” 的担当。

破茧方能成蝶

一条蕰藻浜,贯穿宝山东西,勾连南大吴淞两地。

伴随着河水变清,河两岸的老厂房、旧堆场也纷纷变身成为魅力十足的高科技园区。这条宝山人眼中的母亲河,已经成为一条活力涌动的“科创之河”。

蕰藻浜和南北高架的十字交叉,形成“四个象限”,被称为1号湾。其中最著名的“两个象限”,分别是智慧湾和交运智慧湾。这是一对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的“姐妹花”,前者已经是4000多名白领“安居乐业”的科技与艺术园区,入驻的各类文创、科创企业430余家,还有三个孵化器孵化的小微企业200余家;后者也正在迎来一批又一批机构和企业的进驻。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已是著名网红打卡地的智慧湾。暮色中,各色集装箱改造的“创客部落”窗口透出温暖的光线。园区里,雕塑、大树、芳草、繁花,加上点缀其间的艺术工作室、网红小餐馆和咖啡馆,让原本铁皮构件的“丛林”,平添一份温馨与闲适。这种街区式、开放型的园区,艺术风中透着烟火气,打破了人们对产业园区的刻板印象。

很难想象,五年前,这里还被称为“三毛之地”——屋是“毛坯大棚”,地是“不毛之地”,环境“毛骨悚然”,充斥着各种垃圾堆场、搅拌站、破旧集卡……智慧湾是如何“无中生有”创造奇迹的?科房集团董事长陈剑每谈及此,都颇为感慨。

八字交运时间是怎么得来的

图说:智慧湾行驶的无人配送车 陈梦泽 摄

“当初看中这里是因为成本较低,交通也算便利,但最初的困难的确超乎想象。”陈剑说,尤其是这里市政配套、商业配套奇缺,一切都必须自己来做,起步非常艰难。

园区开起来,一切才刚刚开始。在很多人眼中,宝山属于郊区,地处偏远,人气不足。吸引不了人,也很难吸引企业。“所以我们第一步做的是聚人气。当时3D打印很火,我们想办法吸引了中国最大的3D打印企业入驻,这也是智慧湾第一家入驻的高科技企业。”

陈剑告诉记者,这家企业入驻,不仅是招商“零”的突破,也为智慧湾的人气加码加分。园区以此为契机,建立了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此后,3D打印创客空间、3D打印技术应用中心等3D前沿技术和时尚逐渐在这里形成了市场,又吸引了一大批集科技、时尚与艺术于一体的企业入驻。

从聚人气到聚产业。在陈剑看来,宝山区建设科创中心主阵地,无论优势还是困难,与他当初经历的一切十分相似——土地成本低、发展腹地大,环境仍需改善,名气亟待提升,但相信只要坚定不移闯过初期的挫折与难关,“科创宝山”的牌子定能打响。

宝山区委书记陈杰手机中,一直保存着一张自己拍下的日出照片,记录了他到任宝山后的第一个新年: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吴淞口的灯塔静立于朝霞之中,大小船只穿梭,海鸥展翅起舞,预示着宝山有更加广阔的明天。

美好明天终须奋斗得来。对于今日宝山来说,换道超车,后发先至,绝非易事。陈杰自己也承认,面对很多难啃的“骨头”,“很焦虑,有时候真的睡不着”。

这其实也是很多宝山科创干部们共同的感受。宝山南大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张鹏,身兼上海南大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职务。“南大地区是宝山科创主阵地建设的两大核心承载区之一,在整个宝山的未来发展中,举足轻重。”张鹏告诉记者,自己2002年到宝山工作,那时宝山的经济体量在全市能排前三,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反倒是落下来了。“虽有客观原因,但说实话,我们这些人心里是憋着一口气的。”

对于张鹏来说,“北转型”是挑战,更是期盼了多年的机遇,宝山能不能脱胎换骨,破茧成蝶,就看这一回。“现在大家眼睛都盯着我们,每次开会汇报,往往指定我第一个发言,这种压力,没亲身感受是体会不到的。”

压力大,动力也大。张鹏告诉记者,这一年明显感到同事们精气神不一样了。“我们这里九成以上都是小年轻,干劲十足,每天下班,很多人忙到九、十点钟,赶都赶不走。第二天一早,七点半来上班以为很早了,结果一进门,发现很多人已经在工作了。”

幸福未来可期

科创中心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

著名脱口秀演员何广智,曾在脱口秀大会中吐槽过宝山:“我们家是住在另一个郊区,在宝山那边,就特别宝山。”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何广智最终选择搬离了宝山,搬到了市中心。

虽非科创人才,但何广智的选择,其实代表了不少人共同的看法。如何才能吸引源源不绝的创新人才来到宝山,留在宝山,在这里安居乐业?这需要硬环境,更需要软实力。正因如此,宝山要建设的绝不仅是一座科创之城,还是开放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

以备受瞩目的吴淞创新城为例。规划中,吴淞创新城生态绿地空间占比不小于25%,率先落子的项目,则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这一切,都给老工业基地注入了生态与文化的要素,对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弘扬城市精神品格、彰显城市文化魅力具有极大作用。

吴淞创新城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回归尺度宜人的小街区,构建层次丰富、结构立体的慢行交通系统,实现公共交通和个人出行的有机协同;同时,通过提高路网密度、提升交通复合功能,丰富吴淞创新城的“毛细血管”,增加小街区道路的可达性和可步行性,促进绿色交通、低碳环保。

八字交运时间是怎么得来的

图说:智慧湾内3D打印博物馆内,工作人员正在操作选择性激光烧结设备 陈梦泽 摄

在区委书记陈杰看来,交通规划看似是路和路、楼和楼之间的连接,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融合交流。“人们交往的时候,如果不需要等很多红绿灯,不需要过很多马路,很容易就能见到对方,那么他们沟通的意愿会大幅度提升。”

未来的吴淞创新城,一座占地560公顷的中央钢铁公园也格外吸引眼球。在强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宝山注重对工业遗存保护改造,留住历史文脉,城市记忆。前面提到的上大美院,也是通过活化利用以前的生产空间,改造建设成文创基地,把更多的生活和休闲空间留给市民、留给学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宝山区地处长江下游区域,每年都可能会受到台风、雨季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吴淞创新城还是南大智慧城,都把海绵城市理念贯穿始终,既不浪费资源,又兼顾景观性,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成为绿色低碳转型样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现代宜居美丽城市。

针对各类不同主体的人才资源,宝山区还出台了不同类型的激励政策,基本建立了多功能、梯度化的人才政策体系,持续擦亮人才“樱花卡”特色服务品牌。目前“樱花卡”涵盖了人才生活服务、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多达156个市场化服务项目。

除了生活环境,对于企业来说,营商环境是更重要的软实力指针。在北上海生物医药园区建设中,罗店镇是一个重要承载区。镇党委书记王伟杰告诉记者,为了引入惠永药业、博沃生物等优质项目,形成更加丰富的产业生态和创新链,镇里摸准企业痛点,创新推出了“业主积极转型+园区专业招商+厂房个性定制”的模式,由专业的建筑企业对旧厂房进行改造,再通过政府部门搭建桥梁,转租给药企,既省却了自主建造厂房的繁琐,也满足了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宝济药业董事长刘彦君的手机壁纸是一张门牌号:“罗新东路555”。刘彦君告诉记者,他的公司落户罗店两年,已经完成从技术型公司向产业型公司的转变,现在就等着厂房建成投入生产。“这个门牌号就是厂房地址,是专门对口服务的金牌服务员帮我办好的。厂房还没建成,门牌已经办妥了。”

在刘彦君眼中,在这里落户,最吸引他的不是奖励和优惠,而是“政策始终清晰,官员务实专业”。“事实上,我来罗店的时候,没有承诺我任何好处,但我觉得与地方政府打交道,最重要的就是政策可预期,什么东西都写得清清楚楚,一视同仁。我不喜欢一切不确定的东西,尤其是干部的岗位变动可能引发的政策不确定性,这样我对企业未来发展没有底。”

让刘彦君特别感动的,是公司落户建厂过程中,政府部门的全周期服务。“任何需求,任何疑问,任何审批事宜,都有金牌服务员对口负责,这些小年轻的效率和专业能力都是一等一的!”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