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带将星金興是什么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2

在湘西南及湘桂黔鄂渝五省(市)交会区,每年的清明节、农历六月初六(杨再思生辰)和农历十二月初六(杨再思忌辰),总会有大批的苗、侗、土、瑶等各族民众,不约而同前往当地的“飞山庙”“飞山宫”“飞山亭”和湖南城步杨家将村的竹枝坡(杨再思墓葬地),以不同的方式祭奠一位民族英雄、千古一良将——杨再思,以及历朝历代的杨氏文臣武将。千百年来,这些地方的各族人民为什么会这样一直崇拜、缅怀他们呢?通过深入追寻、探究唐宋元明清以来城步杨家将的史迹,我们发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同时也找到了答案。

八字带将星金興是什么

(中国南方杨家将奠基人、唐末诚州刺史杨再思画像)

一、南方杨家将的奠基人杨再思

湖南城步杨姓始祖杨再思(860-954)生于唐末,身经五代十国,历任湘西南五溪(注1)十峒首领、叙州(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知州、诚州(今靖州)刺史、江淮湖广都钤辖使、龙虎大将军、左仆射尚书等职,是中国南方杨家将(注2)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曾于湖南靖州城西北五公里处的飞山建立了杨氏军事集团。五代十国之乱,群雄并起,争夺中原,整个北方狼烟滚滚,天下生灵多遭涂炭,而杨再思统领下的湘西南兵民屯集,经济繁荣,商贾出入,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享60多年的安宁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以靖州飞山为中心的湘西南民族经济、政治、文化、军事集团——“飞山蛮”。“飞山蛮”影响了湘桂黔鄂渝五省(市)毗邻区域,跨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和雪峰山、武陵山、南岭三大山系,后影响逐及川滇、东南亚等地。杨再思生前上尊朝廷,下顺民意,有力促进了当时诚叙二州及其湘桂黔边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民族的融合,使苗、侗、土、瑶等各族先民由部落共同体转化为民族共同体,深受所属各地各族人民的拥戴,为唐王朝所倚重。他的治世之德,安邦之功得到王朝褒扬:先后两次被封王,两次被封公,五次被封候。城步历代杨家将均是杨再思的后人,这些叱咤风云的杨家将在历史舞台上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北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朝廷赐建“杨再思庙”于靖州城西北飞山主峰,名“飞山庙”。杨再思被后人尊称为“飞山令公”“飞山王”,后“奉旨列入祀典”。南宋诗人陆游至飞山庙观游时曾题联赞云:

“澄清烽火烟,赤胆忠心昭日月;开辟王化路,宣仁布义壮山河。”

后人在湘西南及湘桂黔鄂渝五省(市)杨姓村寨中建有“飞山庙”“飞山宫”“飞山亭”“飞山桥”等多处,其中建于贵州锦屏县的“飞山庙”于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再思共有十个儿子,每个儿子掌管一个峒,其中次子杨正滔和三子杨正修及其后裔在城步苗区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壮大,史有“城步地、杨半边”之称,人口发展到十四万余。

二、杨再思后裔枝繁叶茂,将才辈出,力走天下

杨再思在城步的两支主要后裔,发展雄劲,枝繁叶茂,自宋代至清代,有六品以上文臣武将三百多名,四品以上有一百二十多名,其中城步大竹坪村在明朝被授予将军、都司、侯、伯爵的就有二十三人。自宋、元、明三朝,有宋朝的杨再兴军事集团,元朝的杨通贯军事集团,明朝的杨洪军事集团。元朝的杨通博被封衡国公,“克全忠义”的杨通贯被封潭国公,明朝威震北寇的杨洪被封颖国公。

杨再思次子杨正滔系

杨正滔系主要分布在湘西南巫水、资水、渠河等流域的城步众多杨姓村寨。通过分析史上城步杨氏发展脉络,可以看出世居城步的杨氏发展十分雄劲,培养了大批将才。

杨再思生前已将军事指挥权交付杨正滔。正滔生四子,长子通声,曾任湖广渠河等地都元帅。通声生三子,长子光宾,授龙虎卫上将军,任古州(今贵州省榕江县一带)军民宣抚使、银青光禄大夫。光宾生五子,四子昌晋,授金吾卫上将军,节镇广西柳州。昌晋生四子,长子盛和(葬城步儒林勤俭村婆子冲),封镇国将军,镇守广西柳州。盛和生四子,长子进宝,封威武将军,居城步大竹坪(今杨家将村)。进宝生二子,长子再初,授武显将军。再初生四子,次子正千。正千生七子,长子通荣,任职镇远府(今贵州镇远县)。通荣生四子,次子光甫。光甫生二子,长子昌万,任贵州黄坪参将(葬城步大竹坪村竹枝坡)。昌万生五子,长子盛荣,次子盛贵,三子盛华,四子盛魁,五子盛忠。盛荣生五子,三子谷贤。谷贤生三子,次子再淡,迁往山东省,三子再志,往京师助国。昌万次子盛贵为贵州黄坪府知府。盛贵生三子,谷富、谷俊、谷仪,同迁往四川省。昌万五子盛忠生二子,次子谷英驻京助国。昌万三子盛华袭父职,任贵州黄坪府营参将。盛华生七子,长谷真,次谷从,三谷明,四谷智,五谷祥,六谷尧,七谷庆,是城步杨氏官厅著名的“老七户”。

盛华子谷庆,生子三,次子昇(族名再禄)。杨昇生于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居大竹坪大巷子,十八岁从军,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入赘常德府武陵县白沙村豫彰侯刘兴一府为婿,入其军卒,承其军职,改刘姓。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冬十一月,与周德兴、张彬取广西。元朝末期受城步苗军统帅杨通贯杭州事件(杭州杨氏九将之变)的影响,投靠了朱元璋。明洪武元年(1368)四月,与徐达、常遇春大破元军于洛水北,逐围河南,阿鲁温降,河南平,丁已克永州,壬戌又与朱亮祖克靖江。洪武十年(1377)调东昌(今山东聊城),平山海卫(天津北)有功,升指挥佥事,复姓杨名昇。洪武十二年(1379),杨昇回城步大竹坪祭祖创修杨氏祠堂,均分家产,祭扫七户各处坟茔,立再思、正滔、正修诸公神位。同年秋,辅佐燕王朱棣平定大片地区,深得燕王喜爱。

洪武十三年(1380)起,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时任左丞相的胡惟庸以结党谋逆罪被诛,同案株连一公、二十一侯,后诛三万余人。当时远在北平的杨昇也被奸臣列为胡党,太祖命令燕王朱棣就近诛杀杨昇,灭其三族。燕王在诸皇子中拥兵最多,边功最著。在大谋士姚广孝的精心辅佐下,一边积蓄实力、一边窥测朝中动向。朱棣派姚广孝四处云游,为其网罗人才,杨昇便是其网罗的人才之一。当燕王朱棣接到父皇旨意后,便与姚广孝密谋。他们深知杨昇乃忠勇之士,如今身陷谋逆之罪,实属无辜,若能设法将其全活下来,今后可有大用。于是由姚广孝出面,说服其追随燕王共成大事。杨昇见有活命全家的机会,自然乐意相从。通心之后,姚广孝亲自为杨昇设谋食毒菇诈死。杨昇依计而行,先让元配夫人刘氏携其所生二子远遁湖南城步老家。杨昇诈死后被安排到天津瀛西西大营,为守仓河将,由此改名为杨璟。因这里属于燕王封地,比较安全,风头一过,就被燕王秘密派往辽东铁营,为其操练人马。建文四年(1402),终于爆发了“靖难之役”。后来杨璟返回北平,率大军一路南征,在灵壁大战中舍身护驾。朱棣登基后,将杨璟的生前履历及往事前功一概抹去,凡涉及杨璟身世的地方一律削方就圆。

杨洪,杨昇次子,生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城步大竹坪村大巷子,成长于天津瀛西西大营,一生戍边四十八年。杨洪袭父职,调任开平。明永乐十二年(1414),杨洪随成祖征讨北寇,他善骑射,打仗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被封为千户。明正统元年(1436),英宗皇帝登位,加封杨洪为游击将军。正统二年,杨洪官升都指挥佥事。正统七年,杨洪在多凉亭击败边寇兀良哈,升为指挥同知。之后,杨洪向朝廷陈报修筑加固开平城和抵御外寇之法,官授都指挥使。正统九年,杨洪出兵大同,打败列苏,升为总都督,部下将士受赏的达9900余人。杨洪领兵有方,兵精马强,为当时边关将领的佼佼者。他还爱好文学,曾报请朝廷在军中建立学府,教授将士子弟。正统十二年,杨洪任总兵官。北部边寇进逼京城,杨洪奋力作战,追敌至霸州,击溃了敌寇,并擒获寇首阿归,俘获人马上万。正统十四年,英宗被瓦剌部落虏获。边境告急,杨洪陈献保国御敌之策,交兵部议行。代宗即位后,封他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臣。明景泰二年(1451),杨洪佩镇朔大将军印,权镇宣府。

杨氏将军为国尽忠南征北战,为湖南、贵州、四川、云南、湖北等地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明正统丁卯岁(1448),杨洪奉命率子西征楚黔,镇抚八蛮九溪等地,有后裔定居柱邑(今贵州省天柱县),人丁繁衍,烟户星罗。

贵州天柱杨氏历届族谱记载,杨洪逝后葬于宝庆府城步狮子山打鼓洞。几百年来只见记载不见坟墓,否实难定,无从祭扫。天柱杨洪后裔到湖南多番考察,均无果。2008年冬,贵州天柱、怀化会同杨洪后裔获悉会同县宗亲杨顺录等人找到了杨洪墓,他们欢欣若狂。经天柱县与会同县杨洪后裔联合努力,将杨洪墓于2013年进行整体维修,并刻立了杨洪组合墓碑。

民国十一年(1922)所修的《杨氏族谱》称:“永乐年之后又有杨洪为首的杨氏父子为国尽忠,一生戍边,亲率兄弟子侄20余众,多年镇守宣化、大同一线,为抗击瓦刺入侵立下了不世之功。”至今盛传于世的《杨家将演义》一书,其内容和故事原型人物主要取材于杨洪父子。杨家将美名由此流芳千古,永为世人仰慕。

杨瑛,杨洪子,袭都指挥佥事,升左参将,分守独石口,有功升副将,协守宁夏,于杨显堡获贼有功,授都督佥事。正统年间,挂帅征西将军镇守湖广,抚安贵州,转至华容县病故,勅封袭昌平侯。瑛生五子,长子继祖,祖生杨浩,袭父职,授都督佥事。杨浩回城步祭祖时病逝,葬大竹坪竹枝坡。次子继先,三子继业,四子继宗,五子继德。是时杨氏将士迭出,杨信、杨质、杨杰、杨俊、杨珎、杨儒勅授奉天翊卫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其余世袭侯爵、伯爵、将军、守备、都司等官的三十余员。

明永乐末年,杨洪子侄回乡祭祖,将杨氏宗祠里的祖像、祖匣、祖谱等祭祀物品运至天津瀛西,足足装了十三大车,走了三个月之久。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杨洪曾孙彰武伯杨瑾请奏朝廷,封城步杨昌登等10户为“官户”,发执“官户”照牌,行文照会省府州县。明万历十年(1582),杨洪玄孙彰武伯杨瑀在武冈营守备卢铭世陪同下,亲至大竹坪祠堂祭祖。

杨再禄第十世孙杨乔然,隆武二年(1646)五月二十四日回城步大竹坪祭祖,挂匾“派总关西”,根据明皇旨意更杨氏祠堂为“杨氏官厅”。杨乔然后随南明皇室于武冈州转桂林,再达昆明,辅佐南明皇朝在昆明立都二十三年,任云贵总督二十年。后被明朝叛将吴三桂赶至缅甸,三年后被吴三桂杀害于昆明。吴三桂称只要杨乔然脱离明朝皇室,即可活命,但杨乔然誓死不从,殁后葬贵州黎坪。

杨再思第三子杨正修系

杨正修,世居赤水峒(今城步蒋坊乡杉坊、茅坪镇金兴地带)。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授银青光禄大夫。子通昭,授检校太子宾师兼监察御史、上骑都尉,知辰州事。通昭长子光裕,授紫金光禄大夫,分居徽州(今绥宁大园);次子光斌,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授银青荣禄大夫。斌生五子,昌秀、昌透、昌福、昌尧、昌温。昌秀长子盛宣,次子盛勤居赤水,任湖州都监。现蒋坊乡竹林村建有杨公庙,以纪念杨再思、杨盛勤等祖宗功德,蒋坊乡、茅坪镇、儒林镇的大部分杨氏后裔约八万人常年在此祭祀。

杨再兴,杨再思第八世孙,出生于武冈军绥宁县石井图(今城步西岩镇水东村)。原在曹成部下为将,南宋绍兴二年(1132),曹成被岳飞击败,败将杨再兴被岳飞收为护国将军,升军前统制。

杨通贯,杨再思第十七世孙,他“善骑射,通文章,有入相出将之鸿才”。在十岁就能组织苗家少年操兵练武,从少练就了军事指挥才能。大元末壬辰年间,四方寇起,剽掠荆楚,楚王师讨之,不克。杨正衡带领弟杨正仁、正德,子通昭、通傅、通贯,侄通泰、通智、通朗,父叔九人,统率万余苗乡子弟,经过四个月的征召和强训,队伍迅速扩展到二万六千人。至正十二年(1352)徐寿辉攻陷武昌,又陷岳州(今岳阳),元廷大惊,急忙谕令各地勤王镇乱。元朝镇乱大臣陶梦祯派人请城步杨氏出兵,他们就自备粮饷、衣装,派子侄往谒。陶梦祯见苗军将领士气高涨,连连叫好,即赠正衡千户,以苗军为先锋,挺进武汉,一举收复武昌。元廷对城步杨氏大加封赏,苗军名声大振。

三、传播儒学,培育济世人才

杨再思第三子杨正修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夺经魁”“中进士”,成为一个地道的儒者。在杨再思的家规、家训、家风的感染教育下,杨正修以“责任、担当、荣誉、忠义”为做人准则,极力传播学习儒学思想,学习治国之道,以天地国亲师、孝悌忠信为做人的道德宗旨和行为规范,使得宋初时期湘西南五溪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风日上。

杨再成根据高祖杨正修的遗训,在乡绅名士杨景清、江长顺、张茂卿等人的协助下,筹款捐资,于元皇庆二年(1313)在城步创建了“儒林书院”,这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儒家学院。民国二十九年(1940),城步县城首次设镇,以元代儒林书院的“儒林”命名为镇。从此,一批又一批湘西南学子在这里求学读书,考取功名,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儒学思想的教育,主要表现在“功德、爱德、诚德、孝德、仁德”几方面。“功德”就是要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国立功,为国做贡献。“爱德”就是以互敬、互爱为目标,培育爱心,鼓励后人助人为乐,遵守公德,见义勇为。“诚德”就是培育个人信誉,突出诚信待人,忠于国家。“孝德”就是以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家庭和睦为目标。“仁德”就是以乐于奉献,敢于担当为目标。“五德”的建立完善了千年杨氏家族文化,也丰富了杨家将的文化内涵。尤其城步杨氏以“四知第”“清百家”,作为每家每户的前门招牌,要求后人廉洁奉公,努力培养杨氏后裔成为对民族、对国家有贡献有作为的人。

四、英雄史诗,流芳百世

综上所述,在中国历史上,南方城步杨家将将星辈出,可谓盛矣!概括起来其具有五个显著特点:

第一,历代城步杨家将“精忠报国”“为民造福”的初心不改、使命不忘;

第二,城步杨家将延续时间长,自唐朝开始绵延至清朝;

第三,担任的职位高,从四品到一品的官员比比皆是,最高当属明代景泰年间朝廷四大勋臣之一的颖国公杨洪;

第四,任职的人数多,仅明朝城步四品以上的杨氏将领就达三十余位;

第五,“忠烈满门”产生的社会影响从南到北、从古至今十分广泛深远。

为了纪念南方杨家将“精忠报国”“为民造福”“定国安邦”的历史功德,城步杨家将后裔彰武伯杨瑀于明朝万历十年(1582),回大竹坪杨氏官厅祭祖后,每年都按杨昇制定的规矩,清明同扫,冬夏同祭,即在立夏日和冬至日,以及杨再思诞辰日和忌日组织杨氏后裔同祭。自1985年开始,广东、贵州、广西、云南及周边县市的杨氏后裔以小团体的形式到杨再思墓地和杨氏官厅进行祭祀,每年参加祭祀的团队几十个,人数达五千多人。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史志办的杨昌润自1985年至2018年的三十多年间,组织贵州二十余县的杨氏族人对杨再思进行祭祀。2010年,城步杨氏族人组织选举产生了以杨开清为会长,杨开焱为副会长兼秘书长的“城步苗族自治县南方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会”。该研究会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文衡(苗族,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会长阳盛海、中国民俗学专家杨光勋、中南大学历史人文研究所所长杨成胜教授等为顾问,从事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和组织杨家将爱国精神纪念公祭活动。同年,该研究会组织了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重庆六省(市)杨氏后裔约五万人进行了杨家将公祭活动。活动中,与会人员绚怀先辈丰功伟绩,吟诵杨家将千年英雄史诗,使参加公祭人员倍受教育和鼓舞。

南方杨家将的奠基人杨再思及在城步的杨氏后裔千年来为国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原国务院参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评述城步杨家将时说:南方城步杨家将与山西杨家将一样都具有爱国精神、为国而捐躯、为国而奋斗的精神。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是用血和肉凝结成而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南方城步杨家将的历史人物,时间跨近千年,是实实在在、货真价实的历史事实,通过他们奋不顾身的英勇事迹,自然积淀出一种炫丽的民族精神。城步可以称之为“中国南方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摘录《湘江评论》2010年第8期)

八字带将星金興是什么

(中国南方城步“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评审专家意见表)

从2004年4月至2008年11月,湖南省文史馆馆员、中国民俗学家李鸣高,湖南省文史馆馆员、省政府参事、湖南文艺出版社原社长弘征,湖南省政府参事、省政策研究室原主任郭辉东,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省文史馆馆员伍新福,湖南省文史馆馆员、研究员、省文联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张劲松等十八位专家一行,经过多次深入城步考察,对城步杨家将的历史遗迹、民间史料与国家正史、地方史志相核对后,一致评定城步为“中国南方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2011年1月城步杨家将故里“杨氏官厅”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8月,城步“苗族杨家将传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字带将星金興是什么

(201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确定城步“苗族杨家将传说”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字带将星金興是什么

(明皇钦定位于湖南城步杨家将村的“杨氏官厅” 资料图)

2010年8月,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与邵阳市文化局联合召开了“南方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座谈会”,就如何进一步挖掘南方杨家将历史文化和传承发扬杨家将“精忠报国”“为民造福”的精神达成了共识。2019年,城步杨家将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现在,城步已将杨家将村“杨氏官厅”确立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的国防教育,都把杨门精忠报国、能征善战、爱岗敬业、好学求进、为民造福等精神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从而弘扬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伟大民族精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和城步苗乡大地。

八字带将星金興是什么

五 、结 语

南方杨家将历史文化是中国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一脉从未间断过的独特经线。城步是南方杨家历史文化的发源地和圆心。南方杨家将是城步的骄傲,也是湖南和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南方杨家将历史文化,不仅得到了民间的普遍认同和传承,如湘西南及湘桂黔渝鄂五省(市、区)边区民众每年的“清明同扫”“冬夏同祭”就是最好的证明,而且也得到了史学界和国家层面的认可,如北宋朝廷赐建的“杨再思庙”,根据明皇旨意将城步杨氏宗祠更名为“杨氏官厅”,新中国成立以后,郭辉东、弘征、李鸣高、伍新福、张劲松等著名史学专家多次前往城步的考证及冯骥才对城步杨家将的评述,还有湖南省人民政府已将其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些,无一不说明了南方杨家将历史文化是货真价实的。

深入探究、传承发扬南方杨家将“精忠报国”“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对推动当今扶贫脱贫、乡村振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加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等活动的开展,教育人、启迪人,发挥社会的正能量,仍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及历史意义。

作者简介:

吴扬勋,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政府原副调研员,县苗学学会会长,湖南省苗学学会理事;

曹正城,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政协原党组第一副书记、常务副主席、正处级干部,邵阳市第二届优秀社会科学专家。著有《财苑拾零》,获邵阳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联系电话13907397766,邮编422500);

杨凯焱 ,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移民局正科级干部、县苗学学会秘书长、邵阳市政协文史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