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儿的八岁生日一拖再拖,今天好不容易才举办。八周岁已过了大半个星期。对于她来说,生日要有同学来庆祝,要一番热闹,至于吹蜡烛、吃蛋糕似乎没有不在考虑的范围。
大女儿从没有这样兴师动众的过生日。真正过的就是一周岁和十八岁,那都有纪念意义的:一周岁要“抓周”,十八岁是“成人礼”。“抓周”那天是在农村老家过的,图的是让父母高兴。恰逢农忙时节,父母也不会扔下农活去城里吃块蛋糕、给孙女唱生日歌,回老家过生日是不二的选择。大女儿的外婆那边倒是压根就不会记起这事,妻子那边姐夫来了,还是因为我们聊得来,他远道而来,送来诚挚祝福。大姐是班主任,着实走不开,妹妹在另一座城市医院实习。一张小方桌,竟也能把大女儿的“抓周”搞得气氛高涨。大女儿抓的是书,看来真“神”,如今的她的确是个“书痴”。
其实,我对过生日本来就没有什么印象,属于可有可无。我压根不知道自己何月何日生,年份是否属实,也无从考证。每每问母亲我的生日,得到的答复:“那么多孩子,哪里记得!”
我咧嘴一笑,赔个不是,算是了结。
父母生日,我更是一无所知,乃至后来他们说的岁数,我都怀疑是否有出入。不过,无法探究,权当父母的岁数是真实的。
从古至今,过生日的活动大小不一,从未断绝。偏偏在人口无计划的农村,很多孩子没有生日。遇到识文断字的家庭,还能顺手拿起笔把孩子出生时刻记在墙壁的报纸画刊空白处(毛主席的画绝对不允许有涂抹的),也只是记下年月日,具体时分秒,能记住的,定是凤毛麟角。记得时刻就是什么太阳升多高;太阳落山了等。我们这个时代人,压根也不去介意生日。即使偶尔碰到个别书香门第或者达官贵人家鞭炮齐鸣,宾朋满座等方式庆祝生日的,倒也不羡慕,只是不争气的眼睛瞄到叫不出名的美味佳肴,嘴儿也就流出了令人作呕的口水。我不像有些孩子站在站在门前,非要等到主人捏快肥肉或鸡大腿才撒欢离去,我是抱住脖子直往前走。
不过,大张旗鼓为孩子过生日的,那会的农村没有几家,就是有的,也是盼了多胎才见男娃的主,家庭殷实才能操办。不过,一般能记住孩子确切生日的父母,到了孩子生日那天,父母会煮个白水鸡蛋,有的还会做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保准那天这孩子肚子是涨得鼓鼓的。
农村老人的生日其实就是过寿,如六十六、七十三、七十七、八十八等,不过能活到七十七的很少见。所以出嫁的女儿都是很注重父母的寿辰,提前几年就预备着,可谓节衣缩食,就是使得父母欢喜。那会也不知谁留下的规矩,就是父母大寿,儿子就跟着吃喝、收礼,难道也是遵循“男尊女卑”的传统?不得而知。延续到了今天,依然没有清除掉这种陋习!
改革开放,日子逐渐好了起来,读书的孩子多于往日,思想进步可想而知。记住生日不只是为了吃喝穿,更重要的是晓得自己的生辰八字,以后谈婚论嫁也好看看是否般配及为完婚而选定良辰吉日。
我始终以为自己就这样没有“生日”可过了,最多以后自己的几次大寿。可是人生无常,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都是未知,索性我就忘却了生日。长在农村,见过很多不肖子孙,也生怕自己生个不懂三纲五常的逆子来。没成想,“母亲节”来了,接着“父亲节”也接踵而至。看来以后每年就把“父亲节”当作生日,也未尝不可。
现在孩子的生日年年过,过到成家或许能暂告一段落。很多都是小范围过,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围在“小寿星”周围,说着熟背的祝福语,唱着三岁孩童都会的生日快乐歌。有的家长给孩子过生日,那是门庭若市,觥筹交错,唢呐齐鸣,简直人间喜悦都在今日倾泻而来。有一次,同学的孩子九岁了,说是过生日,其实是剃毛头。我本身反对陈风陋习,排斥重男轻女的思想(剃毛头都是男孩子才有资格),我没当回事,就没去。惹得后来好几年,同学都不和我联系,直到后来做生意能在城里遇到我,这才续上了。后来长了记性,堂弟在南京过生日(南京习俗40岁要过一次生日),我拿了红包,带了礼物,前往贺喜。
合肥这边给孩子过生日好像跟我们北方不一样,说什么“过九不过十”,我们只好入乡随俗。小女儿今年就参加了不少生日宴会,我们也会在后方不断给准备各色样的礼物。
小女儿说,今晚请谁谁来参加,明年生日要举行盛大宴会,宴请哪些哪些。我都被搞懵了,这是过生日吗?炫富,我不配。只是这生日过的是不是有点过了火?幸好,和她外婆那边大都不来往,不然能气死他们,毕竟那要红包的!话又说回来,人家也不会来的,只是我自作多情罢了(她一个表哥会来的,也只有一个和我们相处着)。
“三胎政策”来了。先不论几人欢喜几人忧,单是过生日,会不会又回到从前的模式?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过不再那么热闹了。毕竟,物以稀为贵。
其实我也是瞎操心!所谓生三胎,不外乎就是家里有钱,有闲人,身体还要壮实的,这样三胎政策才能得到落实。否则,都是免谈,不管国家给予多少优惠政策(可以预测,那会医疗、教育甚至住房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减免)。
小女儿生日过完,接着就要过自己的“生日”(大女儿给我买的礼物已收到),秋末是大女儿生日,明年正月又是母亲的生日“八十大寿”,这生生不息的生日庆祝,细品起来,还是挺有吸引力的。
生日好好过,一个接一个。
不容多想,撑起伞,顶着大雨,急匆匆往酒店赶去。没错,是为女儿过生日的,再说具体点,是向前来贺喜的几个大小客人道谢的。
这“啪啪”的雨声及“轰隆隆”的雷鸣声,往年的鞭炮声岂可比拟(鞭炮消失几年了),只能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