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讲座王庆探索者,王庆八字视频讲座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

我与《上海证券报》结下不解之缘始于2007年,彼时我刚到厦门大学任教,国内也刚刚开始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和经济清洁转型的尝试,方向和思路均不明晰,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因此,《上海证券报》的时任板块负责人找我,希望我谈谈对中国能源政策机制设计和机构改革的一些看法。我当然非常乐意借助《上海证券报》这个权威的媒体平台来谈谈如何将经济学的思想应用在能源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上。这主要是由于当时能源经济学研究在国内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能源经济学人才的培养严重滞后。而中国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发展进程中暴露出来的能源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日益增多,也亟需形成一套科学的经济学理论来有效处理这些议题。作为一名能源经济学家,我觉得应当运用本身的经济性素养来为国家能源事业的改革和政策设计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观点。通过书写专栏文章为政府提供一些能源领域的改革新思路,为公众进行政策层面的解惑是一位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与《上海证券报》逐步加深了联系,结下了十几年不解之缘。纵观我在《上海证券报》上发表的几十篇评论文章,大体上可以归纳成“能源体制改革”和“经济低碳清洁转型”两个主题。如何破除价格“管制”是能源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持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天然气价格改革、阶梯电价改革等,我都借助《上海证券报》等平台参与了解释。以天然气价格改革为例,我在2014年的专栏文章中曾写道:“低收入群体对气价较为敏感,容易因气价上涨而减少用气量,价格弹性大;而高收入消费群体不太在乎涨气价上涨,价格弹性小。不同收入的消费者对气价变化的敏感性(价格弹性)不同,所以阶梯气价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应该是拉姆齐定价策略,即根据不同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进行差别定价。无论从经济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的角度来思考,阶梯气价政策都不失为居民气价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是有利于公平和效率的价格机制。”这个观点目前已经广泛被公众认可,并且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落实。对于天然气体制改革,后续我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一直积极地呼吁“管网独立”。在2016年我曾撰文指出“中长期而言,管网独立对下游企业来说是利好。实现管网独立,上下游之间就可自由协商,直接签订购销合同,有助于下游企业控制成本,提高利润。此外,上、下游的放开也为城市燃气运营商提供了业务拓展的机会,企业业务可以向上、下游延伸,实现多元化经营,如参与天然气的开发和发电、发展分布式能源、开拓海外市场等。”现在看来,当时的观点应该具备一定前瞻性的。2019年12月9日,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管网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国家终于下定决心来进行改革。中国的经济腾飞离不开煤炭资源的支持。煤炭的“黄金十年”既见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引致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煤炭行业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我也曾在2014年于《上海证券报》上发表过一些对煤炭行业改革的看法。“提高行业集中度需要煤炭行业尽快整合淘汰。减少产能除了煤炭企业自我约束(比较困难),主要是煤炭行业整合淘汰(这个是市场的必然)。从国际煤炭产业发展的规律看,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横向整合,是煤炭行业成熟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几年国家确实是加快了煤炭行业兼并重组的进度,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7年神华集团和国电集团合并重组成为国家能源集团,2020年山东新能源集团和原兖矿集团联合重组为山东能源集团。2020年同煤集团、晋能集团、潞安集团、华阳新材料、晋煤集团和中国煤炭交易中心整合为山西省晋能控股集团。煤炭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优化了煤企的产业结构、便利产业链的横向一体化发展和纵向一体化延伸。国家宏观政策设计基本吻合了2014年我对于煤炭行业改革的一些观点和思路。经济低碳清洁转型方面文章比较多,涉及很广。一个比较记得起来的例子是资源税与环境税的讨论。资源税与环境税征收也是经济低碳转型的关键点。我提出“行政调控一刀切式的节能减排措施可能短期有效,但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成本。依靠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来实现节能减排是靠不住的”。这个观点我在2007年时便已经强调过。在2008年的文章中我主张“现阶段的节能减排,抑制高耗能产业是首要目标。就应当加快资源税改革。政府可以通过征收资源税来矫正经济活动当事人的私人成本,寻求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的平衡。”但受限于当年中国需要追求高速经济发展的现实国情,资源税的实施可能还不具备现实条件,因而这一提议搁置到了2016年正式全面征收资源税。在2014年雾霾问题逐渐严重并进入公众视野后,我曾在《上海证券报》上提出,“目前国家开征环境税条件渐趋成熟。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雾霾治理呼声日益高涨,我国开征环境税比较紧迫,条件也已渐趋成熟”。在针对将环境税作为中央税还是地方税的争议上,我也坚定地和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公众表达了我的想法。“由于污染物的治理具有跨区域性且涉及多省份合作及协调,地方性的环境税征收会使得污染通过贸易、投资、产业转移等渠道产生环境泄漏问题,直接影响环境税的有效性。因此,环境税不宜作为地方税。”201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施行,环境税作为国家税种正式开征。所以回顾往昔,当时的一些提法后来都有了政策回应。在《上海证券报》上我还发表了多篇关于“能源革命与能源规划的制定思路”、“如何形成低碳能源消费观”等涉及能源经济各领域的相关文章,这里便不再赘述。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体制改革和经济低碳转型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可以很自豪地发现,能源经济学科已经由当年的青黄不接转变为如今的青年才俊纷纷涌现。做好“能源经济学”这篇大文章,让中国的能源行业、能源经济学学科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是我毕生的夙愿。最后,衷心祝愿我的老朋友——《上海证券报》越办越好,再创辉煌!往期回顾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尉文渊:中国证券专业传媒的先行者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杨成长:见证证券研究机构和证券专业媒体的深度结缘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李迅雷:我是如何成为上证报专栏作者的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陆国元:参与创办《上海证券报》的那些难忘岁月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张持坚:“一拍即合”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杨宇慧:中国证券第一报诞生记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王庆:风云激荡三十年的权威见证者和记录者我与上证报的故事│盛瑞生:三十而立正青春 风华正茂启新程我与上证报的故事│苏恒轩:栉风沐雨不改初心 三十年风华正茂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徐敬惠:在公司和投资者之间架起互动和传播的桥梁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肖小和:因工作结缘 为责任同行 共同为票据市场建设鼓呼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管涛:上证报见证我的职业成长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潘福祥:我和上证报的“大智慧”缘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江向阳:主流媒体的使命与担当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我与上证报的故事│王宏远:与上证报结缘二十余年 从读者到报道对象我与上证报的故事│谢金虎:奇闻轶事道沧桑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桂浩明:一篇曾经想放弃的稿件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应健中:从上证报第二期启程的股评写作路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宋钰勤:共度难忘岁月,与证券市场同行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张晓宇:共生于斯 共长于斯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朱永强:做深度报道和做深度产品一样,有思想很重要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范永进:三十载工作情缘,共同见证证券市场跨越式发展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马欣:从相遇相识到相知相伴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杨国平:上证报,见证大众的成长我与上证报的故事│龙润东方:一位读者的投资理念养成记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付永进:见证国华人寿的初创与成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杨玉成:由《沪市“老八股”股票珍藏册》说起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洪榕:见证了上证报对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的持续支持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李国旺:珍惜缘分 感恩上证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郑培敏:难忘上证报当年的“力挺”我与上证报的故事│王群航:28年,真快!我与上证报的故事│郝旭光:三十年与七年——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我与上证报的故事│丁文韬:上证报是我成长过程中的“酸甜”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尹中余:做上证报忠实读者 自费订阅近十年我与上证报的故事│俞跃辉:卅载光阴弹指过,初心不忘再启程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姚名欢:上证报引导和打开了我的资本市场人生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岳克胜:结缘三十载,往事堪回首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周延礼:缘起上海 坚守初心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连平:结缘三十年,风雨同路人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赵启正:飞翔吧,信鸽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任志强:携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资管新时代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屠光绍:绵延30年的不解之缘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徐钢:三十年成长蜕变,畅未来同心致远我与上证报的故事│章智明:编撰《上海证券报》第一部“史记”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向阳:三十而立,不负初心向前行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程培松:我们曾携手“闯关打怪”——上证报采编业务改革发展的几个片段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殷占武:感怀专业与激情——上证报编辑部往事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丁永强:难忘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赵嘉国:这一干就是28年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袁克成:上证报“第一科”学员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刘长来:企业发展离不开主流媒体的支持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陈良:把握时代脉搏 做有情怀的媒体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杨伟维:在工作中热爱报社 从奉献里实现价值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张云东:上证报助我效力中国资本市场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陈炳才:理论版的约稿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刘伟:风华与共三十载 历久弥新声亦远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朱平:上证报帮助更多人参与基金分享时代发展红利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曹德云:立足专业素养 传播专业声音 打造专业平台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袁东:行稳致远,更上一层楼——写在《上海证券报》创办30周年之际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刘宁:我与《上海证券报》的“老友记”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艾路明:砥砺奋进30年,人福医药与上海证券报共成长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宋汉光:同行五载,携手共进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李一梅:携手谱写中国资本市场新故事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郑永刚:是媒体更是智库,见证上海证券报30年华丽蜕变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阮超:上证报相伴职业生涯,从单向读者到双向互动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马力:记录黄浦江畔第一声锣响与上证报诞生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李大霄:我对她有着刻骨铭心的情感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杨德龙:一起成长 一起见证我与上证报的故事│郑晓舟:我的那些采访笔记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卢晓平:小记者大时代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姜韧:上证报伴随我走过的人生成长路我与上证报的故事│陈刚:致敬初心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杨宇东:中国资本市场的“护航者”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董希淼:我与《上海证券报》的难得因缘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龚志荣:多年陪伴 共同成长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姚余栋: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周汉民:与时代同行 谱写新篇章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王军:亦师亦友 大道不孤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洪灝:与上证报砥砺同行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经雷:记录资管初心 30岁正风华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王润东:相携成长 再铸华章我与上证报的故事│程实:我在上证报写专栏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康崇利:上证报伴我一路同行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刘亦千:一起见证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壮大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袁颖晖:我们共有的青春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王剑辉:从一次面试说起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杨帆:百尺竿头从头越 三十而立再向前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陈赤:顺逆忧乐每相亲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华生:风雨之中结友情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乔光豪:上证报教我的两堂课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李静:我走的每一步,都有你的见证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吴茜:关山万重,历史并不等待停滞者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孙国雄:上证报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王翔:感恩时代 做难而正确的事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李宏图:上证报曾经的“洛阳纸贵”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吴志伟:我与上证报的“相识十年”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张立新:从新三板到科创板,上证报一路陪伴

我与上证报的故事│宋跃升:以文字铭记历史,用精神建设新时代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林伯强

微信编辑:王远

上海证券报,新华社主办,中国证监会法定披露证券市场信息媒体,创立于1991年,是新中国第一份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现已形成涵盖报纸、网站、客户端、视频、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全媒体财经传媒矩阵。

追求政治品德、新闻品格、专业品位、服务品质、一流品牌,做有“品”的全媒体财经资讯服务商,做您的决策参谋、投资顾问、理财助手。

因为敬业,所以专业;因为相信,所以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