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山西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文有薄一波,武有徐向前,如果此二人都为我所用,我就可以统治中国,可惜他们都跑到另一边去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山西五台一直是一个人多了的地方,文武之才历史上出过不少。
但是如徐向前这样,功勋卓著不说,还用一生践行忠义的人,却少之又少。
(徐帅戎装照)
此话何解,看看曾经的经历,还有临终时的那一段就懂了。1901年时,徐向前元帅出生在山西五台县,作为家中的老二,按辈分而论,徐向前的原名叫徐象谦字子敬。看这名字,只要知晓点文史的人,都能联想起一个忠厚睿智的古人,那就是三国时战略家鲁肃鲁子敬。
能起这么有文化的名字,徐向前的家族一定很不简单!
事实也确实如此,按照1934年编撰的《五台徐氏宗谱》所言,徐帅的家族,祖上出过牛人。
这牛人就是清末著名大臣,知名学者,被《纽约时报》称呼为东方伽利略的徐继畲。
这个牛人牛在哪?
开眼看世界第一书是魏源的《海国图志》,而第二本就是徐继畲撰写的《瀛寰志略》。
这本书的编撰,让徐继畲成了哪个时代,少有的开眼看世界先驱之一。
就连后世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也是因为这本书,才获得了对西方世界的启蒙,才知道原来世界有五洲四洋。
《瀛寰志略》
除了学术成就之外,为官的徐继畬也是一个标准的君子。为官,一生正气,两袖清风。
为人,勇于担当,善做而善成。
为学,突破传统藩篱禁锢,渴望汲取新思想。
有这样的先辈在,徐向前家族的门风还有育人之道就可以想见了。
但,我们敬爱的徐帅却是一个少年不幸的人。早在徐向前祖父那一代,徐家就因为经商失败家族渐渐没落。
徐向前的父亲徐懋淮,在家族余荫下,靠着苦读书成了一个清末秀才,却受限于家族的没落,还有所谓功名的渐渐无用,而没有获得多大的成就。
徐家传承到徐向前这一代时,已然是一穷二白,这家族的穷困,让少年徐帅日子并不好过!
可长久的家风传承,让徐向前的老爹徐懋淮依旧不忘儿子的教育问题。
在徐向前13岁那年,被送到东冶镇沱阳学校去就读,虽然晚了点,但在那个全国九成人口是文盲的时代,能读书已然是一种幸运。
(旧式教育)
这个学校和旧式私塾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教学是国文、算术、修身、历史、地理等课程,每周末还弄一次“学生军”大操典。
但非常关心他学习的父亲,对这个学校的教学并不满意,以老眼光分析问题他觉得徐向前写的作文不好。不如去私塾学习,就让徐向前从东冶小学退了学。回到私塾,背诵起“四书”“五经”来了。
正是在这段时间,徐向前感受到了父亲老派思维对自己的桎梏。为此,他跟父亲唱起了反调,长期去找原来的同学借阅书籍。
这书读了没多久,就因家中揭不开锅,两个孩子都要读书的现实,徐向前不得不辍学。
辍学之后的徐向前,去了亲戚家开的书店当了两年半的学徒。
这两年半的学徒生涯,虽然环境艰苦,但书店中的书也让少年徐向前受益良多。
年岁渐渐长大的他,也在寻思日后出路如何?进而萌生出了从军报国的念头。
(阎锡山主政山西)
这应该算是徐帅后来军旅生涯的思想起点。1919年时,主政山西的阎锡山,在太原创办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
时年十八岁的徐向前,在哥哥帮助之下成了该校速成班的一员。哪所学校中也出了不少如王世英、薄一波、程子华这样的知名校友。
该校校长也是跟徐向前、阎锡山同乡的山西五台人赵戴文。
这赵戴文是阎锡山的军师、宰相和兄长。算阎锡山军队中少有的文人将军,以儒者自居的他对于学生教育工作非常看中,经常会邀约一些文化名流来学校讲学。
这段速成班的经历,让18岁的徐向前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新军人,新青年。
致力于军旅报国的徐向前,在1924年跟同乡一起赶赴上海,面试著名的黄埔军校,
报考黄埔军校的时候,也有一段趣事。
徐向前元帅的长相看上去很是木讷,兼具土气,加上平日里寡言少语的性格和朴素的生活作风,让徐帅去往黄埔之后,差点因为外貌原因,被当做“抽大烟”的而拒之门外。
如不是青年徐向前持之以恒的性格,这黄埔一期很有可能就没他的名字了。
(去往黄埔军校)
顺利地成了黄埔一期生,徐向前就此变成了一名军人。黄埔虽被冠以军校之名,但在当时的革命形势下,还有初期建立的时候,学制却很短,可以说是一个军官速成班!
在黄埔军校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之后,徐向前就成了黄埔学生军第一队的成员,担负起了孙中山卫队的工作。并参与了黄埔学生军成军之后的第一战:平定广州商团叛乱。
随后的岁月,徐向前先后参与了讨陈东征,并在经历了“四一二反”反革命政变之后,基于崇高的革命理想,参与了红军队伍。
1929年的时候,徐向前被派往鄂豫皖苏区,在那里的他,渐渐声名远扬成了1931年组建的红四方面军最年轻的总指挥。
随后的徐帅,军旅生涯虽有波折,却也一直顺风顺水。
先后担任了西路军总指挥、国共第二次合作之后,担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华北军区副司令等职位,解放战争时,成了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
(戎马一生徐向前)
这一连串光辉的经历,让徐向前元帅的部下学生遍布各个野战军中。这“门生弟子”中有无数如国防部长、主席、书记这样的领导人,他自己也成了全军中第一个包揽三大最高军职的人物。
徐帅的一生,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无疑是战斗素养,最擅长打硬仗狠仗。
1933年爆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战役中。
徐帅指挥8万大军对垒四川“剿匪”总司令刘湘集结的20万人马,历经十来个月苦战,毙伤敌6万余人,俘敌2万余人。8万对战20万,战而胜之!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6月至7月爆发的晋中战役中。
徐向前元帅指挥华北军区部队及晋绥军区部队一部,在山西中部发起对阎锡山军队的进攻。徐帅用6万人的兵力歼灭阎锡山军10万余人。
1948年10月18爆发的太原战役中。
面对防守严密的太原古城,徐帅带领十万大军攻坚克难,一举攻克了阎锡山经营38年之久的太原城,将五台老乡阎锡山赶出了山西。
回顾徐帅的一生,是光耀的一生也是命途多舛的一生,更是伟大的一生。少年时,出生贫寒,经历过辍学也经历过奋起,婚姻生活上也是爱情坎坷。
(1946年,徐向前与黄杰在延安结婚.)
成年后也是命途多舛负伤无数。
1940年,被马踢断过胫骨休养半年之久。
1944年7月,突发重病。
1948年筹备太原战役前夕,还在石家庄养病为了胜利冒病出发,又感人伤寒依旧在担架上坚持战斗。这一坚持就坚持到了大同和平解放,才服从命令去往青岛休养。
1950年徐向前去往苏联,商谈军购事宜,在苏联一待就是四个月,归国途中因为天寒地冻,火车经过满洲里的时候,突发感冒,引发旧疾肋膜炎,体温飙升到40度......
军事生涯中也经受过无数波折和失败。
最艰难的时候,他带着差点覆灭的红四方面军(西路军)回到延安之前,遇见前来接应的耿飚将军。当时的徐帅,已然是形销骨立,衣衫褴褛,可依旧从怀中郑重的掏出了十多枚金戒指,给了耿飚将军。
原来这是之前组织给的路费,即便再如何困难,他都一分不花全部留了下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
这就是徐帅的风采和精神,无论遇见任何苦难,遇见任何波澜他都不改赤诚忠心。
这一点,在他逝世那一刻依旧如此。公元1990年6月27日,徐帅因为肺结核复发不得不入院治疗。
这一次,在离开老房子的时候,这位历经波折的89岁老帅仿如有预感一般说:这次走就回不来了.....
随后在三个多月的治疗期内,他不断叮嘱他的家人还有老部下李先念,传达他的三条遗愿。
第一:去世后不搞遗体告别仪式。
第二:去世后不开追悼会。
第三:他希望去世后,将自己的骨灰撒在曾和战友们战斗过的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河西走廊.....
1990年9月21日4时21分,这个坚强了一辈子,忠诚了一辈子的元帅去世了。
从此,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政治家,中国军队中陨落了一颗璀璨的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