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整理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宋代苏东坡的诗作写尽了诗人对海棠的痴迷和偏爱。
诗词之外,美术史上亦不乏以海棠为题的名画巧作,如宋代林椿的折枝海棠,或盛开、或含苞,花之设色,娇柔可人;明代周之冕的折枝海棠,或勾写、或涂抹,花叶枝干,明快清雅;清代华嵒笔下的海棠则颜色浓丽湿润,画面洋溢着花香鸟语的春之气氛。
值此江南三月,海棠初绽的烟雨时节,《澎湃新闻·古代艺术》推出的“故宫花信”特此梳理历代书画和工艺美术中的海棠,以飨读者。
微雨中的海棠 澎湃新闻 图
宋 林椿 《写生海棠》
宋 林椿 《写生海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林椿,生卒年不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任画院待诏,工画花草、翎毛、瓜果,傅色轻淡,生意蔼然。
宋 林椿 《写生海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选自“宋元集绘”册,画折枝海棠一枝,或盛开、或含苞。花之设色,以白粉为底,罩以胭脂,娇柔可人。
宋 赵昌 《海棠蜡觜》
宋 赵昌 《海棠蜡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选自“唐宋元画集锦”册,有清高宗行书跋:绿叶红花繁不稠,翩翔蜡嘴占枝头。若飞若植各为趣,曰色曰声两擅柔。体物每于朝露下,传神应在晩风收。闻如勃勃生香气,讶是写真嘉定州。
宋人 《海棠蛱蝶图》页
宋人 《海棠蛱蝶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阳春三月,蛱蝶翩翩起舞于海棠花枝间。画家着重表现海棠在乍起的春风中花枝招展的动感瞬间,花朵偃仰向背,叶片翻卷辗转,枝干呈“S”形的曲张之态,通过描绘有形的花叶,成功地渲染出了无形的醉人春风和隽永的春意。图中花瓣先以墨笔双勾轮廓线,中锋行笔,线条圆润流畅。然后在花瓣外侧上部略点胭脂红,旋即以清水将色彩晕染开,最后罩上一层白粉,为海棠花亮丽的色调增添了几多妩媚的意韵。叶片用工整的双勾填色笔法表现,作者根据叶片受光照程度的不同而填染以石绿、墨赭等颜色,从而充分表露出叶片“清如水碧,洁如霜露”的美感,显示出画家细致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写实功底。
宋人 《百花图》卷
宋人 《百花图》卷(局部海棠) 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诗人吴融的《折枝》诗中写:“不是从来无本根,画工取势教推折。”所说即折枝花之妙处。这幅《百花图》卷的构图即取 “折枝花”的形式,撷取自然花卉中最具特征的局部入画,较之整体描绘更见细腻动人。
画面上花鸟之间穿插自然,毫无牵强拼凑之意。其间又点缀蜂、蚊、蜻蜓、蝴蝶、游鱼、青蛙之类,显得生意盎然。全卷纯使水墨,亦加白描花卉,除卷首的梅花近似扬无咎的画法略带写意笔外,其他全用墨笔工写,以墨代色,兼勾勒墨染与白描,且融入了没骨画法,体现了宋工笔花鸟精密不苟的画风。又以单纯的水墨代替艳丽的设色,呈现出清淡典雅的情趣。一脱繁复刻板的院体末路,突破了传统花鸟画的时空限制,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这种技法对元代钱选、王渊、赵衷的墨笔花卉以及后来文人水墨花卉都有一定的影响。
元 钱选 《八花图》卷
元 钱选 《八花图》卷(局部海棠) 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以分段法描绘海棠、梨花、杏花、水仙、桃花、牡丹等8种花卉,每种相对独立,合之又成为整体。8种花卉各具姿态,偃仰向背绝无雷同,笔致柔劲,一丝不苟,敷色清雅,浓淡相宜,整幅精工而不滞板,细腻而不纤巧。本幅前右下角钤“舜举”印一方,拖尾处有元代赵孟頫题跋:“右吴兴钱选舜举所画八花真迹,虽风格似近体,而傅色姿媚殊不可得。尔来此公日酣于酒,手指颤抖难复作此。而乡里后生多仿效之,有东家捧心之弊,则此卷诚可珍也。至元廿六年九月四日同郡赵孟頫。”
元 王渊 《海棠山鸟》卷
元 王渊 《海棠山鸟》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渊 (公元13世纪—14世纪中叶),字若水,号轩、虎林逸士,钱塘(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工于花鸟、人物、山水1328-1330(天历)年间曾与唐棣在南京龙翔寺曾画过壁画,尤精于花鸟,堪称元代画花式鸟巨擘。王若水笔下的花鸟画,先是工笔重彩,专求黄荃风格画法,中年多是精工艳丽笔触,但流传作品极为少见。
明 陈淳 《画花卉册〈海棠〉》
明 陈淳 《画花卉册〈海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陈淳 《画花卉册〈海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陈淳,(1482—1539),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 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在绘画史上,陈淳与徐渭并称为“白阳、青藤”, 陈淳的绘画当属文人隽雅一路的,即“白阳”一派画家。
本幅有清高宗行书跋:玉扄金阙叩蓬莱。尚忆人间小字来。便是无香信何碍。痴哉闻说恨渊材。
明 周之冕 《百花图》卷
明 周之冕 《百花图》卷(局部海棠) 故宫博物院藏
明 周之冕 《百花图》卷(局部海棠) 故宫博物院藏
是图有作者自识:“万历壬寅(1602年)秋日写,汝南周之冕。”系周之冕的晚年之作。该图勾画了四季花卉,其中海棠为折枝。画家将吴派的写意山水笔墨转化为花鸟画的造型语言,形成了勾花点叶派。画家以写意的手法勾写或涂抹出花叶、枝干,随意之中透露着明快和清雅,反映出文人画家淡泊不羁的胸臆。
明 陆治 《画海棠》册页
明 陆治 《画海棠》册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陆治,生于明弘治九年(1496)。先世河南开封人。高祖父陆定,遁眷来吴门,宅于包山。父陆铭,字汝新,号有竹。陆治好为诗及古文辞,善行、楷,尤心通绘事。曾从祝允明、文徵明、沈周学诗文、书画。其於丹青之学,务出其胸中奇,一时好称,几与文埒。工写生得徐、黄遗意。点染花鸟竹石,往往天造。山水受吴门派影响,也吸取宋代院体和青绿山水之长,用笔劲峭,景色奇险,意境清朗,自具风格,在吴门派画家中具有一定新意,与陈淳并重于世。本幅画折枝海棠一枝,设色浓丽中见清雅,有文人意趣。
明 陈栝 《海棠》轴
明 陈栝 《海棠》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陈栝,陈淳的儿子。善画花卉,笔似其父。嗜酒放浪。画擅花鸟、山水,继其有法,而又出己意。先其父而亡,自元代文人画创立以写法入画以来,明代徐渭、陈道复更在花鸟中将笔迹放纵的写意画法又向前推进一步,而道复之子陈栝则更在其父基础上,将这种不拘于象的写法又发挥至极致,其勾点皴擦,随心所欲,绝出尘象之外。
明 陈栝 《海棠》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前侧绘太湖石青绿点苔,海棠花木自湖石后向上自由伸展,花朵或含苞待放,或灿然盛开,笔致放浪而有生趣。
明晚期到清 青玉海棠洗
明晚期到清 青玉海棠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晚期到清 青玉海棠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以青玉雕海棠花为中心,从底部看如折枝花般,雕老干茎与枝叶花朵上下缠绕,盘旋成器,器作四瓣海棠花形,并有蜜蜂、蝉、蜻蜓点缀。
清 华嵒 《海棠禽兔图》轴
清 华嵒 《海棠禽兔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华嵒的花鸟画丰富了传统的“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审美情趣,寓真情实感于创作,使作品具有丰富的感情和个性,具有雅俗共赏的特征。此图是他晚年的代表作,画家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鹦鹉按捺不住的欣喜和黑兔胆小好奇的神态表现得生动传神。在画法上,华嵒从恽寿平淡雅清丽的没骨花卉入手,涉猎诸家,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清 华嵒 《海棠禽兔图》轴(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华嵒 《海棠禽兔图》轴(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结构新奇,笔法将宋人工笔花鸟之细腻工致与写意花鸟之秀逸洗练相结合,敷色活泼。海棠以胭脂及白粉点染,树叶颜色用石青、石绿,其间又有微带白黄色的大叶,颜色浓丽湿润,黑兔的墨色变化更为微妙丰富,浓淡之间表现出柔软疏松的质感,并与树木花卉的暖色调和谐统一,使整幅画面洋溢着花香鸟语的初春气氛。
清 恽珠 《海棠蛱蝶图》扇页
清 恽珠 《海棠蛱蝶图》扇页 故宫博物院藏
恽珠(1771—1833)字星联,一字珍浦,晚号蓉湖道人,又称蓉湖散人,自称毘陵女史,清代江苏武进(今常州)人。恽寿平族孙女,肥乡典史毓秀女,满州泰安知府完颜廷璐妻,能诗善绘,闺中有“绝”之目。此幅为花蝶小品画,以对角式构图绘制浪漫的田野风光。图中花蝶点染生动,画面简洁精致,设色鲜活明丽,具有恽南田的写生风貌。
清 蒋廷锡 《画花卉册〈海棠〉》
清 蒋廷锡 《画花卉册〈海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蒋廷锡(1669—1732),字酉君、扬孙,号南沙、西谷 ,又号青桐居士,江苏常熟人,清朝康熙、雍正时期官员、画家、文献学家、藏书家。云贵总督蒋陈锡之弟。 蒋廷锡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授翰林编修。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雍正六年(1728年)拜文华殿大学士 ,仍兼理户部事,并任《明史》总裁。次年(1729)加太子太傅。累封一等阿达哈哈番。雍正十年(1732)卒于任内,谥号“文肃”。
蒋廷锡在官秉公抚政、剔除积弊,声誉甚著。为人博学精敏,尤善诗画。擅长花鸟,以逸笔写生,奇正率工,敷色晕墨,兼有一幅。本幅画折枝海棠,自然洽和,风神生动,得恽寿平韵味。
清 《御制诗缂丝海棠》轴
清 《御制诗缂丝海棠》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缂丝有清高宗御制诗:柔姿嫰质自相怜,沐雨酣霞画槛前。恰似唐宫斗春色,江梅开尽海棠妍。
清 剔红海棠纹砚盒
清 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 剔红海棠纹砚盒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盒依砚形特制,砚为近长方形歙砚,砚背有宋荦康熙己卯年(1699)题铭。砚盒内髹黑漆,胎重,砚身与砚盖的装饰相同,仅左右相反。
清 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 剔红海棠纹砚盒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左下作三角形地面,一前一后的小丘,一排小石列于前,地面为斜格纹锦地,上侧边缘刻轮廓线,前方长出两株海棠。空间作回折纹锦地,梅棠微下垂的弧形枝干一高一低,叶片排列密而不繁,由大而小,顶端结着花朵与花苞,画面多处留白,姿态拘谨。漆色暗沈,漆质硬,漆层薄,叶面起伏大,花瓣内面下凹,表面仔细打磨,刻意表现漆层的纹路,具有特色。
清 点翠海棠花纹头花
清 点翠海棠花纹头花 故宫博物院藏
头花用银镀金材质做底托,其上镶嵌点翠,用玉石做成海棠花形装饰。
点翠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工艺,是用翠鸟的羽毛粘贴在金银制成的金属底托上而制成的。由于羽毛柔细,且色彩经久不褪,因此,虽历数百年的点翠饰品仍会明艳如初。这件点翠海棠花纹头花即用翠蓝色鸟羽粘贴而成,与白色玉石制成的海棠花交相衬托,于朴素中凸显高雅,于寻常中别具韵味,应是清代宫廷后妃喜爱的一款头饰。
(本文内容整理自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相关资料。)
责任编辑:顾维华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