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八字排列培训班地址 免费八字培训班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3
杭州八字排列培训班地址

文/俞杨

治理校外培训是“双减”的重要一环,收费政府限价则是治理校外培训的重要一环。

根据教育部等三部门公布的文件,明确各地要在2021年底前,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政府指导价管理政策。

年关将近,离截止日期不远了,陆续有地方落地收费标准。日前,浙江金华市与绍兴市、海南、广西等地,就具体收费标准发布征求意见稿。

政府指导价的用意,原本是遏制教培机构的天价收费,不料也爆出了“白菜价”。

“白菜价”

早在9月初,教育部等三部门公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的通知》。

根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线上和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属于非营利性机构收费,依法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由各地政府制定基准收费标准。

日前,海南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明确我省部分市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相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海南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班型,分为10人以下、10-35人、35人以上三种类型,基准价分别为25元/课时人次、7元/课时人次、5元/课时人次。

7元、5元价钱的校外培训班,被网友们调侃不够吃碗麻辣烫。

由于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只有在学生放学后开展培训,且要在晚上八点半之前结束。这样计算,学科类老师每天只能最多上4课时。

按5元大班课来算,一次课4课时,一个班40人,才800块钱,除去运营成本、公司利润,能给到老师多少钱?

与海南一水之隔的广西,日前也就政府指导价公开征求意见,将上述三种班型的基准价定为70元/课时人次、50元/课时人次、30元/课时人次。

在经济发达一些的浙江省,金华市以上三种班型的基准价,分别定为50元/课时人次、40元/课时人次、30元/课时人次;绍兴市分别为55元/课时人次、40元/课时人次、30元/课时人次。

鉴于定价的复杂性,更多地方的政府指导价仍处于酝酿期。浙江省杭州市的征求意见稿中,对收费时段提出了要求,不过没有明确具体的收费标准。预计更多地区的政府指导价,会在本月中下旬出炉。

相比线下,线上由于学员地域分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学生家庭承受能力存在差异,确定收费标准相对较难。

日前,山东省发布征求意见稿,提到山东省依法登记的非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线上学科类培训,30分钟时长的课时培训基准收费标准,核定为义务教育阶段16元/课时∙人次。

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虽说从国家层面上明确规定了“依法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但面对“双减”政策落地实施,考验着各地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者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同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教育资源不均衡,老百姓家庭收入水平、消费意识、教育重视程度的差异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指导价的制定标准。

基于此,各地当下的指导价应该还是一个暂定价,需要一个市场落地认可的探索期。否则,政府的指导价会从一个极端“天价”,走到另一个极端“白菜价”。

营改非

政府指导价,接棒营改非、预收费,堵住教培行业的逐利路。

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双减”文件。按照“双减”文件规定,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9月,教育部会同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2021年底前,完成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的行政审批及法人登记工作。

作为全国教育高地,北京市随后发布通知,要求非营利性机构登记工作应在2021年底前完成。

教培行业逐利,很大问题出在预付费上。凭借预先收上来的现金流,线下机构可以快速开店扩张规模,线上机构可以营销投放换来更大增长。然而极速扩张,漏洞同时暴露。

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召开,强调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加强预收费监管。

同期,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四部门联合发文,对预收费的收费时间跨度、退费等都做出了明确要求。这也是北京市首次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做出统一的管理办法。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政府指导定价标准,被认为是监管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最后的靴子”。

与之前机构的培训收费标准相比,政府指导定价标准低了不少。但是政府指导定价不是越低越好,只要能遏制天价收费就已达到目标。

熊丙奇认为,要遏制机构天价收费,但必须尊重市场规律。政府指导定价要让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能生存下去规范经营,而不是无法生存。

梁挺福认为,如果当地政府在对培训机构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成本进行充分调查后,再根据从业人员的整体平均工资水平制定出来的政府指导价,应该可以保障校外培训机构的运营。

但是,如果政府指导价偏低或过低,师资质量难以保障,水课增多,“加量不加价”大班制将是常态化模式。政府指导价还需要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才能让校外培训行业有序良性发展。

去与留

一套组合拳下来,义务教育学科类教培机构,必须思考退出还是留下。

无法留下的教培机构,正在四处寻找出路,转向素质、职业、成人教育等非学科培训赛道。

受体育、美育逐步进入中高考的影响,素质教育培训赛道迎来一波小高潮。日前,某大型教培机构发布了给家长和学员的一封信,提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将于2021年12月31日截止,未来将专注于素质教育。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教培机构拓展教育智能硬件、教具制造、教学应用场景,探索科技助力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事实上,只要存在升学竞争,就有学科方面提分增效的刚性需求,学科类校外培训需求将会继续存在,学习的“负担”势必难以削减。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项贤明指出,在落实“双减”改革的过程中,“减轻学业负担”,绝不能简化成“减轻学业”。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并不是让孩子们学得少一点、简单点,而是让孩子们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得更多、学得更快、学得更好。

项贤明认为,我们办教育和进行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减负”,必须为培养人才这一根本目的服务。

在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的同时,北京加大了官方个性化辅导的供给。日前北京市印发文件,2021下半年和2022年,面向全市所有初中学生,由公办学校名师提供免费的一对一、一对多实时在线辅导。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线辅导计划是与校内供给相配合的公共资源,将为学生提供学科精细化、个性化的特色分类辅导。

梁挺福认为,“堵”不是办法,“疏”才是出路。如果我们一味强调压低价格,那么正规的合法校外培训机构,极有可能难以为继而纷纷倒闭。

而一部分家长和学生合理的培训需求,自然难于满足,只好选择代价更大、补习更隐蔽的家教、私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