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看美容,八字看魅力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人有,当下也有,女性有,男性也有。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阿房宫赋.唐.杜牧》

当下的我们通过这段史籍记载,可以瞟见秦朝时期阿房宫殿之中美人之多,夙兴之时梳妆打扮的一种盛况。

又如唐代诗人温庭筠所著《菩萨蛮》云: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全唐诗卷.891》

温庭筠的诗说明了什么?

通过这段诗云的描述,则让我们又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了一幅古代女性描眉化妆时那秀美壮丽的场面。

古代历史时期,任何一个朝代的女性们,没有谁不想将自己的相貌仪容装扮的貌美如花些呢?

但是,妆扮就需要化妆用品,同时伴随着朝代的更迭,古人的审美的观念也在逐渐的改变和革新。

因而,古代女性为追求时髦,顺应美容潮流,于是,美容就成了上至宫廷、下至民间,众多女性所追求的目标了。

八字看美容

《后汉书.卷14.马援列传》中记载着都城长安盛行的一段人人皆知的民谣: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资治通鉴.卷46》

可以理解为,古代女性若是想把自己打扮得花颜月貌,不管是风靡的发型样式、还是时髦的容貌粉饰,或是应时的衣饰,似乎都是不可或缺的。

再有,如果仅以古代女性面部美容的角度而言,民谣中所体现出的则是盛行于古代都市女性中一种将眉毛描画很阔的"广眉"。

描画眉毛的化妆品称之为"黛",通俗叫法为"眉黛"。其是采用青黑色的一种颜料,古代女性则用"黛"为自己画眉毛。

可以想象,古代女子眼波流转,两颊均匀地涂抹上红艳艳的脂粉凝视着你时,那简直是国色倾城,犹如天女下凡,光彩四射。

但是,古代女性描画眉毛时,很多女子都会将原来的眉毛修饰一番或刮掉,之后再采用"眉黛"描画眉毛。

"黛,代也。减去眉毛,以此代其处也。"《太平御览.卷719》

八字看美容

根据古籍记载:女性描绘眉毛的习惯,始于西周王朝时期。当时,古人喜爱细长又弯曲的蛾眉。

口述无凭,引史为证:

"娥眉曼绿目腾光,粉白黛黑施芳泽。"《新语校注.楚辞大招》

在战国时期,古代女子使用"眉黛"画眉甚是流行,也极为普遍。而后,这种描绘眉毛的眉黛又涌现了青绿色、烟黑色等种类。

到了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女子用青黛画眉之风一度盛行,这种青绿色的"翠眉"曾风靡于一时。

引用《烟花记》云:

"炀帝宫中争画长蛾眉,司官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号蛾子绿"《御定渊鉴类函.卷48》

这段史籍记载,则证明了,在隋炀帝杨广统治时期,隋朝皇宫里妃嫔们画眉所用的"蛾子绿"是按照等级配给的,同时也说明了这种"眉黛"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

不过,在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时期,因为受到杨贵妃的逐渐影响,唐朝后宫及民间又再度流行起描画黑眉的趋向。

八字看美容

根据《宫中曲.唐.徐凝》诗云:

"身轻入宠尽恩私,腰细偏能舞柘枝。一日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全唐诗.卷474》

可以说,流行于汉朝时期的"广眉",又在唐朝风靡了起来,这种画眉样式称之为"桂叶眉",则又称之为"阔眉"。

这种"桂叶眉"在《唐.周昉.簪花仕女图》中,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画中的仕女们对着镜子描画着眉毛,将黛色描画的又短又阔,而且两组眉毛的末端部,还略微地朝上扬起,刻意形成了一种倒八字或蝴蝶翅的一种形态,韵味甚是新颖。

同一时期,轻扬细长、微微翘起的蛾眉也是十分盛行。

宋朝时期,女子的画眉款式也多式多样化,据说在后蜀地区,就有御爱、小山、五岳、三峰,垂珠、却月、分梢、涵烟、拂云、横烟、倒晕等很多种画眉的样式。

古往今来,关于画眉的故事也不少,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莫过于张敞画眉。

西汉时期,平阳人张敞,在汉宣帝刘询执政时期,任京兆尹,他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在老婆梳妆打扮的时候,为妻子画眉,以致一时间在长安城中,都流传着张敞为老婆画眉毛的一段佳话。

所以,人们就将张敞画眉看作是夫妻感情和睦的象征,并把夫妻形影相随,称谓"画眉。

八字看美容

说到这里,还有一件趣闻值得一提。中唐时期的诗人朱庆馀,曾利用了"画眉"的名义,在科考前投石问路,做了一首《闺意献张水部》的诗说: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全唐诗卷.515》

这首诗则是说,洞房中的红色蜡烛彻夜没有熄灭,新娘子要在晨晓的时候到堂前去给公婆请安。新娘子在梳妆打扮完之后,低声询问自己的丈夫:"你看我眉毛颜色深浅描画的合不合时样?"

这首诗话外之意,实际上是想问问张水部(张籍,任唐朝水部司员外郎,故称张水部),自己的文章风格写得合不合主考官的意?

古代女性除了用"黛"画眉之外,脂粉匀面(面部美容)也深受古代女子的垂爱。

根据《妆台记》的记载,脂粉匀面有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等专业名词。

古代女子在梳妆之前,首先在面额上敷一层白粉,随后将手心的胭脂均匀开,之后用双手晕染到面部上去。

这时,假如女子面颊上的胭脂红染得深深的,则称之为"酒晕妆";胭脂晕染得淡淡的,就称为"桃花妆";如果是先在面部染一层薄薄得胭脂,再胭脂的上面罩一层轻轻的粉,则称其为"飞霞妆"。

八字看美容

古代时期的妆粉最初采用的是一种米粉,根据需求的不同,有时还可在米粉中加一些红色。

再后来,古人又发明了一种以铅为化妆原料而做成的白粉。

引用《韵会》中记载的话来说,就是:

"古傅面亦用米粉,又染之为红粉,后乃烧为铅粉。"《康熙字典.卷7》

同时,殷商后期,古人借以红蓝花或通过苏木所制成的胭脂也诞生了。

"燕脂盖起白纣,以红蓝花汁凝作燕脂,以燕国所生,故曰燕脂,涂之作桃花妆。"《唐末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中》

因为这种胭脂原产于西域的焉支山,再加上同音等因素,所以胭脂又有着焉支、燕脂、燕支等诸多种的叫法。

古代女子在红妆之外,还有一种黄妆。梁朝时期,简文帝萧纲所著《戏赠丽人》的诗词中曾经有"异作额间黄的说法。

"共拂可怜妆,同安鬟里拨,异作额间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梁诗.卷21》

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李商隐诗词中也曾提及:

"为问翠钗钗上凤,不知香颈为谁回。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全唐诗.卷539》

诗中所说的寿阳公主则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女儿,由此可见,当时的额头涂黄,甚是流行。后来这种习尚一直持续到唐朝还风靡不衰。

八字看美容

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在考古工作者发掘的绢画中,就屡次发现了古代"鹅黄妆"的女性形象。还有清朝初期流行的"佛妆",也是黄妆的一种。

"黄眉墨妆"是北朝周静帝执政时期规定的一种民间女性面妆,因为当时皇权统治者颁布了一条禁令,除了皇宫女性,民间的妇女是不可以用粉黛的。

不过这种"黄眉墨妆"除了黄眉能想象外,至于"墨妆"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妆法,果儿尚无史籍可查。

在面部美容上,古代女子不仅涂红抹黄,还有一种用来保护滋润皮肤的面脂和口脂。

"胡粉,胡糊也脂合以涂面也。"《格致镜原.卷5》

这种面脂和口脂,可以说,早在汉朝时期就已存在了,所以到了三国时期,已经十分风靡了。

因而,古代女性为了美化口唇,唇脂的作用也显得十分突出。

"唇脂,以丹作之,象唇赤也。"《太平御览.卷719》

在唇脂的抹法上,古代女子也甚是煞费心机。

根据《妆台记》云:唇脂的花色繁多,这其中比较出名的有"石榴红"、"大红春"、"淡红心"、"眉花奴"、"嫩吴香"等等,但是这些唇脂的颜色也不尽相同。

八字看美容

例如说:唐宋王朝统治时期,女性们则多喜欢用浅绛的檀色来妆点唇朱,所以唐诗中就有"故着胭脂轻轻染,淡施檀色注歌唇"的说法。

再如,古代女子还有在面额上涂"的"的一种美容方法。按照《释名.东汉.刘熙》的解释,"的"就是"灼",这是一种用朱红颜色点在面上的美容术。

最初,这是古代女性用作月经来潮的一种标志,因为古代天子后宫妃嫔成群,若是哪个女性来了月经,皇帝就暂不召幸,等待月经期过后再召幸过夜。

后来,因为古代女子看到点"的"功效则有助于美容,所以"的"的初意才渐渐地被美容替代了。

口说无凭,果儿引用史籍为证。

根据晋朝时期《镜赋.傅玄》的说法:

"珥明珰之迢迢,点双的以发姿。"《太平御览.卷719. 服用部21》

释文就是说,这种“双的”的美容法,左右对称很是协调,所以很能增进女子的媚态。

除此之外,如描画在面颊上的"面靥"和眼角边月牙形的"斜红",就又是"的"的进一步演化。

八字看美容

关于面部化妆的先后次序,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生活在唐朝时期的女性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是敷铅粉,第二是抹胭脂,第三是涂鹅黄,第四是画黛眉,第五是点口脂,第六是描面靥,最后一步是贴花钿。

说到花钿,除了另可解释花钗外,其又称之为花子,这是一种通过精巧手工,用纸、金箔、云母、鲥鱼鳞片、蜻蜓翅膀等制作加工成的一种或圆或尖,或者其它各种对称形状,贴在面部上的饰品。

根据史籍记载,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常让宫中的女子梳上仙善,然后再在面部上贴五色花子,以效仿仙女之妆。

口说无凭,史籍为证。

引用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辞》说: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梁诗.卷29》

诗中所云的这种花黄,是纯用一种黄纸剪成,形状有星月形态、花鸟形态等等,个个争奇斗异,甚是精巧。

八字看美容

此后不久,北周时期,宫女凡是侍宴的,也都在面额上贴五色的云母花子,并称这种面妆名为"碎妆"。

但是,到了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上官婉儿还用花钿来遮掩面部上的斑迹,这样就更是一举两得了。

在整个女性美容史上,汉顺帝刘保统治时期,身为大将军、又是汉顺帝大舅子梁冀的妻子孙寿的"愁眉、啼妆…龋齿笑",更是盛行一时。

"梁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太平御览.卷380》

这是一种以病态美的美容妆法,其好似西施捧心一样。不过这种"色美而善为妖态,踧眉啼泣"之美,自唐朝以后,就逐渐地消声匿迹了。

八字看美容

还有,唐朝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的淡妆也非常出名。虢国夫人平时总是不施脂粉,淡扫蛾眉,自有一种天然般的风韵。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全唐诗.卷511》

根据《古代艳史》记载说,在虢国夫人以前,那位曾和司马相如私奔的卓文君也是眉色不描黛,这种妆容就好比是淡淡的远山。当时参照她的美容妆也极为盛行,所以号称为远山眉。

这种崇尚天然美的淡妆,在当时那个人工美容极为盛行的年代里,应该说是极为难能可贵的淡妆之美。

正是她们,有名的或没有名的古代女性们,以自己的心灵手巧,以自己的审美凤格,以自己独特的美,谱写了我国古代美容史上丰富多彩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