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八字减肥,绕八字跳绳比赛视频三分钟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

弯不下腰、直不起身、迈不开腿?出现身体僵硬,说明你的经络堵了。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经络就像一个纵横交错的交通网,联系脏腑、沟通气血、抗御病邪。

然而,久坐不动、缺乏锻炼的现代生活方式,却让气血频繁遭遇“红灯”,甚至招来病痛。教你9个简单实用的保健动作,从头练到脚。

1梳:常梳发,头不白

俗话说:“千过梳头,头不白”,经常梳头,不仅可以改善头皮血液循环,疏通经气,调理血脉,还能解除疲劳,改善神经功能,帮助睡眠。

梳头时从一侧鬓角开始,逐渐过渡到头顶,再到另一侧鬓角。其中,鬓角和额顶是易生白发之地,要多梳几次。

注意动作要轻柔,每天200次左右,感觉头皮发热即可。

梳子不要太尖利,以木梳和牛角梳最佳;动作力度不要太大,以免刺激头屑产生。▲

2熨:熨双眼,能明目

很多人时常感觉“累从眼入”。的确,“精气皆上注于目”,眼睛周围有多条脏腑的经脉,它们要是累了,人很容易觉得疲惫不堪。

“熨目法”是流传了几千年的眼部保健法,双手搓热后,用掌心轻捂眼睛,就像给双眼盖上一床温暖的棉被。

两眼自然闭合,眼球先顺时针慢慢转动几周,再相应地逆时针转动,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掌心的温热,再加上眼球的转动伸拉,会使眼部代谢加快,气血充足,视力改善。

但要注意,熨目转睛时需保证手部和眼部的清洁;且手法要轻柔,按得太紧会使眼球受压,导致视力突然模糊,就像趴在桌上午休后看不清楚的感觉一样。

3扬:扬脖颈,护颈椎

脖子是人体的“交通要道”,督脉、膀胱经、小肠经、胆经及三焦经5条重要经络都从后颈通过。但是,此处“路窄车多”,气血很容易淤滞,久坐不动、频繁低头看手机等不良习惯也最伤颈椎。

最简单有效的颈椎保健方法就是多抬头,这个动作被古人比喻为“仙鹤饮水”:脖颈扬起、挺胸抬头,下颚向前探出;接着收回下颚、微微低头,再抬头挺胸重复上面动作。

这样做相当于颈椎的向上牵引,有利于伸展颈椎周围组织,疏松黏连在一起的小筋节,刺激督脉等经络系统。

练习时越慢越好,每次8~10次为宜。需要注意的是,患颈椎病的人,动作要更轻柔,量力而行。

4绕:绕胳膊,活关节

“五十肩”、肩周炎等疾病,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肩部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顾名思义,“月”字为肉、“户”表示门,寓意此处为身体的门轴。而所谓“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经常转动,肩关节才不会僵硬。

导引法中的“龙首凤翼”是有效的保健方法,“龙首”形容身体昂头竖颈,“凤翼”比喻双臂像鸟儿翅膀一样开合。

练习时将两手自然放于肩上,向左转腰,右臂前摆绕肩关节转动、左臂后摆转动,两肘前后拉开成一字,然后反方向练习。经常锻炼还有助于消除背痛。

开始做时动作可能不标准,此时不要心急,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5旋:旋手腕,防僵硬

键盘、鼠标、方向盘等都被称为腕管“杀手”,手部长期呈一种姿势容易积劳成疾,出现手部麻木、灼痛、腕关节肿胀、动作不灵活、无力等症状。

用电脑工作、娱乐之余,有意识地做旋转腕关节的动作是简单有效的缓解办法。

通过充分旋腕,可刺激心经的神门穴,肺经的太渊穴等重要穴位,在舒筋活血的同时还能保健心肺。

6扩:扩胸膛,强呼吸

胸部是人体的保健重地,心窝处有个重要穴位叫膻中穴,又称“气会穴”,是指凡和“气”有关的疾病,如气滞、气虚等都可以在这个部位调制。膻中如果气机瘀滞,很容易产生憋闷、酸痛等感觉。

保健胸部讲究“扩”,双手握拳,直臂合于胸前,再向两侧打开。整个过程手臂不要弯曲,这样一开一合扩展20~30次,让整个胸腔随之开合。

经常练习不仅保健膻中穴,还可以刺激任脉,间接调节人体脾经、心包经等阴经,缓解虚劳体弱。

7摆:摆尾闾,下盘稳

摆髋又叫“摆尾闾”,尾闾就是人类退化了的“尾巴骨”,藏在髋部。尾骨尖和肛门连线的中点是尾闾穴,别名长强穴,人体阳气就是从这里开始生发的。

现代医学证明,久坐会导致人早衰,原因之一就是久坐会导致尾闾处劳损,损伤奇神经节,从而引起脏腑功能失调。

摆动髋部很简单,开步轻松站立,先向左摆动髋关节,再向右摆动,然后逆时针绕一圈,再顺时针绕动。

如此循环十几次,不仅可以保护髋关节和股骨头,还可通调气血。

老年人初练时可以减低次数,动作尽量缓慢。另外,不要在刚吃饱饭后马上练习。

8抬:抬小腿,血流畅

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使得很多人并没有大段的时间用于体育锻炼,对这样的人来说,办公、乘车、休闲聊天、看电视时利用好“碎片时间”,对日常保健也功不可没。

抬腿就是值得推荐的一个动作,身体抬头挺胸坐直,收紧小腹,慢慢抬起一条腿,使之与端坐着的身体尽可能地保持直角,坚持5~10秒后换另一条腿。

也可以双脚脚跟同时抬起,坚持一会儿再放下,并重复这一动作。

每天坚持做一会儿抬腿动作,一方面,可以缓解久坐的肌肉松弛和酸软症状,锻炼腹肌和下肢肌肉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下肢的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等疾病。

9踮:踮脚跟,练平衡

脚被称作“第二心脏”,在传统医学中被誉为“精气之根”。脚部保健有很多种,比如足浴、足疗等。

最简便易行又效果显著的方法莫过于“提踵颠足”:全身放松,双脚并拢站立,两脚跟慢慢向上提起,注意脚趾抓地、脚跟尽力上抬;头部自然上顶,肩臂松沉;然后轻轻地颠动足部。

“踮脚颠足”可以直接刺激足跟,锻炼足底和小腿肌群,改善足跟痛等不适。长期锻炼还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加强小脑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练习时最好选择土地、木地板、塑胶等有弹性的地面,以免受伤。

文章来源:生命时报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

我是医行医意,30年临床经验!

分享正统中医知识,觉得这篇文章有用的的话,

可以右上角的红色关注!您的点赞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