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一档国内综艺被指“学”了韩国——
《我和我的经纪人》,和韩综《全知干预视角》的创意雷同,都是揭秘明星和自己的经纪人之间不为人知的故事。
版权问题的模糊让人无奈,不过节目拍出来的中国特色倒是跟韩版全无相似之处。
中国版的主角,是大陆现在最“红”也最“黑”的艺人幕后推手——杨天真和她的经纪公司。
从经纪人到老板,杨天真仅仅34岁履历表上最显眼的两个“成果”,是“我即豪门”范冰冰,和回国后的顶级流量鹿晗。
这是她的“红”。
杨式营销最深入人心的特点,是她家艺人三天两头因为各种事情上热搜,让路人不胜其烦。
这便是她的“黑”。
节目一开始,杨天真便在自家年会上哭诉:
我2018年许愿说再也不要上热搜了,可2019年1月6号这一天,我们公司上了17个热搜。我都怀疑人生了我!
所以,当这样一个团队和旗下艺人成了真人秀的主角,观众其实最感兴趣的是长久以来对娱乐圈一些现象的诟病得到了证实。
比如这个问题:明星在公众视野中的一举一动是不是都是精心策划的人设?
答案大概是肯定的。
节目中,杨天真和艺人的主经纪人们、公司各方面的负责人们开会,提到张雨绮的问题时说:
她现在总是“创造出一个机会,再迎来一个困境”,表面看起来明白道理其实做法糊涂,结果就是导致关于张雨绮的商务问询都停止了。
言外之意很明显:张雨绮这小半年的公众形象太反反复复了。
刚因为打架离婚而被捧成了刚烈女英雄,没过两天又和好了,这些新闻观众都看得到。
个人的选择当然都OK,但团队要围绕她打造一个一以贯之、有说服力的人设,就很棘手。
张雨绮又很难操控。经纪人来跟她聊这个困难,她也知道最近进展不顺,但态度还是很随性:如果只有开心和不开心两种选择,那肯定还是选开心。
性格冲动,总是不按约定好的套路出牌,让经纪人恨不得把她手机抢走少说两句……在某些方面,她确实有点千颂伊的意思。
可惜,对于风风火火的张雨绮来说,团队想打造一个有说服力的“千颂伊人设”恐怕也不容易。
另一位艺人朱亚文的处境也有点尴尬。
朱亚文最近的综艺资源明显增多,比如去年上了《心动的信号》。效果却远远没有一起参加的张雨绮好,团队都在争论到底还要不要接第二季。
公司的商务直言,是因为朱亚文现在的定位太模糊了。
张雨绮是因为本身就在情感、两性话题上受关注,她在这种节目上说啥做啥都自然有人关心;朱亚文平时没有这方面的话题,效果自然不如她。
甚至“行走的荷尔蒙”这个十分出名的人设,也被朱亚文自己搅和黄了——
说好的性感人设,结果朱亚文老晒老婆孩子热炕头,还荷尔蒙性幻想啥啊!
因为这个争论,杨天真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要看看到底是要从“设计他在节目上的表达和内容”去改变,还是干脆不接这个节目了。
这短短的几分钟堪称这个节目对观众来说最有意思的部分,它传达了两件事:
1、我们看到的人设,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炒起来的,带着明确的目的;
2、明星上节目的一言一行,都是要经过设计的(至少理想中是这样),同样也是为人设服务。
至少这个公司在节目中呈现出的策略完全符合当下的市场规则:一切以话题、流量为导向,以火优先。
当然,这一套玩法必然会在另一些艺人身上产生矛盾。
就比如“人设模糊”的朱亚文,连观众都察觉得到这种矛盾:
本来是靠演戏积累的资本和知名度,现在重心明显偏向综艺,很难再见到他演戏上的突破,这样的规划真的是有远见的吗?
再比如节目中该公司另一位艺人,乔欣,在几部热剧中演过配角,一个长相、演技、性格都很中规中矩的90后女演员。
乔欣是2018年年初签约的,按照公司的规定,一年的磨合期已到,双方可以选择要不要继续合作。
在这个节骨眼上,乔欣的经纪人去和杨天真探讨乔欣的未来,杨天真给出的回答很辛辣:
乔欣的关键词是,“年轻,清爽,可成为”,但说白了就是不太有存在感。而公司又不是那种资源型大公司,因此乔欣可能打造起来见效很慢。
言外之意:红不了。
而乔欣这边也很纠结焦虑。她说她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就是想不停地工作,一天也不休息。
但观众都看明白了,不管这个工作指的是拍戏,还是公司擅长操作的综艺、时尚路线,摆在乔欣面前的可能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看完节目,网友也对乔欣的处境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有人觉得杨天真看人眼光真的毒辣,句句说的都是大实话,虽然话不太好听。
但也有人觉得,难道所有艺人就只能有那一套衡量标准和包装手段吗?
要说那所谓的不可替代性,其实现在90%的年轻女明星都半斤八两。从现有的特质中挖掘出她最适合的才是本事,不然你签她干吗?
但说来说去,乔欣的确各方面不够出彩,和杨式营销最擅长的路子八字不合。
对娱乐圈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这档节目之外,杨天真公司对旗下艺人最擅长的打造方式,就是用场外话题掀起血雨腥风。
张雨绮就不用说了,光是离婚风波这一件事,就能触及N个最刺痛当下女性的话题,比她演过的所有戏加起来都精彩。
宋佳一直以来都是口碑较好的演员路线。前短时间上了个真人秀,讨论度倒是起来了,就是基本都是负面的——
骂她好吃懒做、开店赔钱,#宋佳是开花店还是做慈善#的热搜话题也意料之中地出现了。
欧阳娜娜如今的营销效果有目共睹。大提琴和演戏都已不再重要,拍好甜美的vlog就是成功。
只要不提蚂蚁竞走十年了,她就是“女孩最想活成的样子”,连小时候的可爱照片都能营销成当代女孩的“脱单锦鲤”。
21岁就获得金像奖影后的春夏,在《踏血寻梅》后不见了叫好或叫座的作品,最近唯一的记忆点是和模特金大川公开恋情的机场牵手照。
这种套路看多了,旁观者甚至已经开始惋惜春夏的路是不是走偏了。
因为这种造星路子,无论是哪个公司用在哪个艺人身上,都很容易发现其共性:
1、没有过硬的作品。
甭管是朱亚文、宋佳这样本来靠演戏积累人气的演员,还是欧阳娜娜这种本来就没啥实力的小美女,都往综艺、时尚、话题炒作一条路上推。
尽管公司本身可能就不是资源型大公司,但只要信奉流量大过一切,最终呈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2、人设印象深刻,但雷声大雨点小。
因为靠挑口水而堆起的人气泡沫,难以为业务能力的进步提供帮助,所以这些艺人愈发给人一种丢弃地基、浮在空中楼阁的感受。
等人气慢慢退潮后,路人很容易产生一种疑问:ta当时怎么火的?
显然,这不是杨天真一家的做法,而是整个市场早已心照不宣的游戏规则。
在《我和我的经纪人》播出后,有网友发帖问,假如是你,你愿意签约到这样的公司吗?
最高赞的回复很耐人寻味:如果我是演员我不会,如果我是明星,我会。
言外之意是,观众认为艺人们心里应该对什么东西最重要有基本的权衡。
如果想脚踏实地地以实力和成绩说话,那就应当爱惜羽毛,不要轻易成为这种生态的傀儡;如果只想急功近利地获得大量关注度,就另当别论了。
但是明星背后那只傲慢的推手,考虑的只是如何一味地将明星效应最大化,这也是杨天真本人最知名的起家之路。
她最“辉煌”的履历,是把当年那个负面消息缠身、媒体关系紧张的范冰冰从泥沼中拉出来。
“范爷”的人设大反转,“我就是豪门”的豪言,高调奢华出席国际电影节的吸睛度……“场外表现更值钱”的道理,早在10年前就被玩透了。
2014年她自己成立公司,在公司初期就签下了刚回国发展的鹿晗,在这个自带流量小鲜肉身上把如今市场的这一套规则践行了个遍:
曝光率和话题高于一切,将粉丝经济的力量利用到极致,“黑红也是红”。
客观地说,如今的流量时代里,杨天真的团队是第一批察觉到这个机遇并成功了的弄潮儿之一,引来行业一窝蜂的效仿并不奇怪。
但这条路走下去,就真的万无一失吗?
有个现象很有趣:无论是这些明星的粉丝,还是路人,都已经在用舆论表达反抗。
当鹿晗和公司合约期满、和平分手之后,官宣的微博下全是粉丝欢欣鼓舞的景象。
虽说艺人的粉丝从来就没对经纪公司满意过,但粉丝的愤怒一定程度上也是有道理的:
为了关注度可以放任一些对艺人形象有伤害的话题炒作,总是产出低质量的作品,招来骂声也扰乱市场,等等。这是流量时代的“常规操作”,却也是消耗艺人人气的定时炸弹。
粉丝的出发点是为偶像的发展考虑,而在路人眼中,这种还在玩弄人设并自以为掌控一切的做法,则已经显得像是坐井观天了——
在如今的观众眼中,不是演员都适合走“黑红也是红”的路子,不是只有效仿范冰冰的成功路线才叫成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看到一个可塑之才变得只有乱七八糟的炒作缠身。
如今,观众可以用口碑、用票房为自己想要的环境做出选择,这是明眼人都看到的改变,也是我们呼唤了许久的“用观众的觉醒倒逼行业进步”。
傲慢的操盘手似乎还在拿大众当作予取予求的一潭死水:坚信自己总能操纵吃瓜群众的心意,用丰富的经验判断人们会喜欢什么、会原谅什么、又会被什么迷惑。
殊不知这个市场中的每一双眼睛,是汹涌的洪水才对。
谁也不能保证,最先站上潮头的弄潮儿将永远掌控脚下的方向。那些过分自信、总以为自己能成功操纵洪水的人,终将被洪水吞没。
· END ·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朋友圈
或点击底部右下角的“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