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环保督察的八字要求,国家环保督察进驻重庆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

环保雷霆再起。

截至7月15日,第二轮首批8个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已完成对上海、福建、海南、重庆、甘肃、青海等6个省(市)和中国五矿、中国化工2家中央企业的督察进驻。

担任督察组组长的8位正部级官员,均为上轮督察“老兵”,经验丰富。其中,有3位组长再次进驻首轮曾督察的地区;进驻央企的两位组长,则在首轮督察中揭开了祁连山和秦岭生态问题的盖子。

生态环保督察也日益向纵深发展。本轮督察是首部环保领域党内法规发布后的最新实践,首次纳入央企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并首提“容错机制”。

多位被督察地方的官员表示,新一轮督察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给地方留足整改时间,更精准、也更实事求是。

截至7月15日20时,8个督察组已受理群众举报809件。

7月10日,中央第七生态环保督察组对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生态环保督察工作动员会召开。生态环境部供图

“老熟人”率队督察上海

7月11日,上海,70岁的朱之鑫坐在台上。

台下坐满了上海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

这一幕他并不陌生。

32个月之前,2016年11月28日,中央第二生态环保督察组在上海召开督察工作动员会。身为督察组组长的朱之鑫在台上说,督察组进驻上海,将推动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

之后的一个月,朱之鑫率领的督察组向上海市交办了1893件环境问题举报。截至2017年2月底,上海市对这些环境问题举报全部办结,责令整改895家,立案处罚926家,罚款金额6211万元,拘留17人,约谈545人,问责56人。

今年7月,这位已退休的正部级官员,第二次率队督察上海。

在7月11日召开的督察上海市工作动员会上,身为中央第一生态环保督察组组长的朱之鑫明确提出了“十二字”的督察总要求——“坚定、聚焦、精准、双查、引导、规范”。

其中,“坚定”,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真碰硬,不解决问题绝不松手;

“精准”,是把问题查实查透查准查深,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双查”,是既要查生态环境违法违规问题,又要查违规决策和监管不力问题,既要查不作为和慢作为,也要查乱作为和滥作为。

新京报记者发现,此“十二字要求”为新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首次提出。

本轮督察前夕,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要落实督察总体要求,并提出这“十二字”要求。

6月底,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重申该要求,并强调,督察要不怕得罪人,不做“稻草人”。

“十二字要求”之外,朱之鑫还点出进驻上海的督察重点,包括上海市党委和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情况;市级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和担当作为情况,区级党委和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落实情况。

同时,针对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标志性战役和其他重点领域,结合上海市具体情况,同步统筹安排1个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采取统一实施督察、统一报告反馈、分开移交移送的方式,进一步强化震慑,压实责任,推动落实。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会上表示,坚决按照生态环保督察进驻工作安排,做好情况汇报、资料提供、协调保障、督察整改、信息公开等各项工作,确保督察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对中央督察组指出的问题,要即知即改、边督边改,扎扎实实做好督察整改工作,切实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

“既要治标,更要治本,着力在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以制度建设固化整改成效,以实际成效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李强说。

根据安排,中央第一生态环保督察组督察进驻时间为1个月。进驻期间设立专门值班电话和专门邮政信箱,受理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来信来电举报。

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进驻一览表。督察组受理举报电话时间为每天8:00—20:00。生态环境部供图

8位督察组长均参加了首轮督察

截至7月15日,包括上海在内的6个被督察省市和两个央企全部进驻完毕。

本轮督察,是今年6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发布后,开展的首轮督察。这个环境保护领域的首部党内法规,为新一轮督察提供抓手。

根据该规定,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设组长、副组长。督察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

组长由现职或者近期退出领导岗位的省部级领导担任,副组长由生态环境部现职部领导担任。

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分组情况,组长分别由朱之鑫、黄龙云、蒋巨峰、张宝顺、焦焕成、杨松、李家祥、马中平担任;副组长由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翟青、赵英民、刘华担任。

新京报记者发现,参与本次督察的8位督察组组长均由正部级官员担任,且都参加过首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督察经验丰富。

不少组长在首轮督察中几乎“全勤”参加。

如朱之鑫,曾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在首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除了第一批例行督察没参与,其余均担任督察组组长,进驻上海、安徽、四川、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份。

李家祥曾任交通运输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兼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党组书记(正部长级)。在首轮督察中,曾带队督察江西、陕西、辽宁、新疆、湖北、湖南等地。

“巧合”的是,有3位组长此次将督察“老地方”。与朱之鑫一样,本次带队督察重庆的张宝顺和督察青海的杨松,也曾在首轮督察中进驻该地。

7月10日至7月15日,8个督察组进驻后,相继召开督察工作动员会,由督察组组长、副组长就做好督察工作分别作讲话,省委书记(市委书记)作动员讲话,会议由省长(市长)主持。

各督察组组长的讲话均强调了上述“十二字”的督察总要求,明确重点督察内容,并公布进驻期间所设立的专门值班电话和专门邮政信箱,以受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来信来电举报。

各省委书记(市委书记)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也都现场表态。

甘肃省委书记林铎说,对中央督察组指出的问题要照单全收、立行立改,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把标本兼治要求贯穿始终,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崛起之路,加快实施重点生态工程,进一步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说,要以接受督察为新的契机,学好用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两化路”,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表示,要抓好问题整改,对督察组指出的问题主动认领、照单全收、坚决整改,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营造世界一流的生态环境。

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表示,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做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生态福建”。

一位参加了福建动员会的当地环保官员表示,虽然压力大,但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动员会提出不少新要求,这次督察从实际出发,精准发力。”

在督察启动前或动员后,各地还专门召开会议,要求全力配合督察。

青海省省长刘宁日前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做好新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配合工作。他指出,要坚决杜绝表面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现象,努力以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彻底解决,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青海还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8个专项工作组,全面负责督察组在青期间的协调配合和服务保障工作。

督察央企组长曾揭露祁连山、秦岭问题

第二轮首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之所以引人关注,还在于首次将央企纳入范围。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明确规定,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对象,包括“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有关中央企业”。

7月10日和7月13日,中央第七生态环保督察组、中央第八生态环保督察组分别完成对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家央企的督察进驻。

这两家企业也成为首批被生态环保督察的央企。

官方资料显示,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由原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两个世界500强企业战略重组而成,以金属矿产为核心主业。2018年世界500强排名109位。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截至2018年底,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1.85万亿元。

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是在原化工部所属企业基础上组建的国有企业,是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在世界500强列第167位。有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基础化学品、石油加工、农用化学品、轮胎橡胶和化工装备6个业务板块。

将央企纳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呼声由来已久。

有评论指出,以化工、电力、煤炭等为主的资源型央企,都不同程度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有的污染场面触目惊心。

中国五矿和中国化工的下属企业,均上过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黑名单”。

2017年4月24日至5月24日,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对湖南省开展督察。反馈督察意见时督察组指出,湖南对大型企业环境问题不敢管、不愿管。湖南省有色金属采选、冶炼企业大部分为中国五矿集团下属企业。2013年以来,这些企业累计有数十起环境违法行为没有依法查处,使得企业“店大欺客”,对自身环境问题不重视、不整改,长期违法违规。

去年底,湖南省通报中央环保督察移交问题问责情况时指出,郴州市政府两次阻碍环保部门对中国五矿集团、中国建材集团下属企业的行政执法。衡阳市、常宁市、衡东县政府及环保部门对中国五矿集团下属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监管不力。

中国化工下属公司也在上一轮督察中被点名。

2018年8月,生态环境部调研发现中国化工集团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涉嫌违法生产销售国Ⅳ普通柴油,但在进一步调查时,企业拒绝配合,不提供相关台账,并临时编造相关记录。“回头看”进驻后,督察组再次现场检查,要求企业提供储运台账,企业依然拒绝提供,并继续编造谎言,提供虚假材料,性质十分恶劣。经督察组核查发现,该企业2018年实际以燃料油名义违规销售国Ⅳ普通柴油4万多吨。

有地方环保干部表示,本次打破行政概念,把央企作为整体从上到下督察其环境责任是否落实,也体现了督察不留死角的决心。

一位地方环保局长认为,长期来有的央企环境责任履行不到位,成为排放大户,有排放就有污染。一些地方对央企经常抱着“不敢管”且放之任之的心态,导致央企成为环保监管灰色之地。央企是国民经济主干力量,督察央企,主要想形成示范效应,发挥表率作用,让其他企业参照央企,落实环境主体责任。

有评论形容本轮督察央企是“啃硬骨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进驻央企的两位组长马中平和李家祥,在上一轮督察中,曾揭露过备受关注的祁连山和秦岭生态问题。

2017年4月13日,督察组向甘肃反馈督察意见,组长马中平指出,祁连山等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问题严重。大规模无序采探矿活动,造成祁连山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塌陷等问题突出。

3个月后,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直指祁连山存在违法违规开矿、水电设施违法建设等问题。

2018年3月29日,甘肃省通报中央环保督察移交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问责情况时披露,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问责100人,包括省部级干部3人,厅级干部21人,处级干部44人。

陕西秦岭问题同样引发全国关注。

2017年4月11日,督察组向陕西反馈督察意见。组长李家祥指出,陕西重点生态区域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近年来秦岭地区采矿采石破坏生态情况突出,区域270多处矿山开采点中,60%以上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生态破坏面积达到3500多公顷。

之后,多名相关责任人被处分。

在近日召开的新一轮督察工作动员会上,马中平、李家祥两位督察组组长表示,本次将重点督察两个央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情况,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以及执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措施、规划标准情况。

目前,中国五矿和中国化工在其官网均已开设“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边督边改信息公开专栏”,就督察组移交的群众信访举报件,及时向社会公开办理结果。

7月15日、16日,中央第八生态环保督察组已向中国化工移交两批共14件信访举报件,其中,湖北省安道麦股份有限公司被多次举报夜间排放工业废气。

中国化工官网开设“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边督边改信息公开专栏”,就督察组移交的群众信访举报件,及时向社会公开办理结果。

“人性化”的环保督察

相比首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第二轮督察并不止“首次纳入央企”这个变化。

从督察准备到启动再到进驻这段时间,多个涉及督察的文件密集发布。

今年6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成为环保领域首个党内法规,规范了生态环保督察工作,也更加突出纪律责任。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说,规定中的政治纪律和规矩,是不可触碰的红线和底线。

本轮督察是该规定发布后的首轮督察,督察内容、方式以及纪律等,有了更规范化要求。

与此同时,新一轮督察“更细致化、人性化”。

7月5日,生态环境部向社会发布此次督察作风纪律监督举报方式,如果发现督察组成员存在违反相关纪律作风规定情形,尤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口大气粗、简单粗暴等方面问题,可以举报。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督察,进一步细化了陪同接待等方面要求。明确要求现场督察一律轻车简从,对被督察地方搞层层陪同的,要求督察组成员亮明态度,严肃拒绝。

7月8日,生态环境部再发文,强调“要给直接负责查处整改工作的单位和人员留足时间”,对于环境问题,要“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和解决的难易程度”来解决。

“给地方人员整改问题留足时间,这一点我感触最深。”一位此次被督察省份的环保人士表示,给地方留足时间,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地方执行起来“一刀切”。

该环保人士表示,最近一直在忙,主要是查看首轮督察信访和反馈问题是否彻底解决到位、没解决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解决,解决的问题是否会反弹。

这些和此次督察提出的“按问题难易程度分类治理”思路一致。

“这都是在首轮督察实践中,总结出的实际经验。在新一轮督察启动前期发文明确,实事求是,也有利于提高督察效能。”一位业界人士说。

同样体现人性化的,还有此次督察历史性地提出“容错机制”。

7月8日,生态环境部专门致函此次被督察省(市)、央企提出,对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担当尽责且成效明显,但因客观原因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对自我加压、严格工作目标要求且正确履行职责,但因历史原因或难以预见因素,导致未完成工作任务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应当实行容错机制,鼓励有关干部担当作为。

针对公务人员的“容错”机制并不鲜见。

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对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等提出明确要求。随后,各地制定出台了相应实施意见。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环保工作广受关注。一大批环境问题得到整改,不过,一遇到环境问题就“问责环保”的情况时有发生。

“我们可以轻装上阵。”一位环保官员表示,一定条件下允许“犯错”是必要的,可以提高大家积极性,鼓励大家勇敢创新、担当。“今后也不会问责一大片,而是精准问责。”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问责不是目的。进入新时代,环保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在不断创新,创新过程中,难免会出差错,创新就是“试错”,“试错”就应该允许“容错”,以此来鼓励和激励干部。

他说,首轮督察结束后,督察人员及时发现了地方和企业等实际困难,无法短期内解决,这属于客观问题,或者历史遗留问题,需要给予时间,因此“容错”,就是促进地方创新性,最终解决环境问题。

禁止简单粗暴“一刀切”

禁止“一刀切”在本轮督察中予以重申。

生态环境部表示,被督察省(市)、集团公司不得为应付督察而不分青红皂白地采取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以及“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

要给直接负责查处整改工作的单位和人员留足时间,禁止层层加码、避免级级提速,特别是对涉及民生的产业或领域,更应当妥善处理、分类施策、有序推进,坚决禁止“一刀切”行为。对于采取“一刀切”方式消极应对督察的,督察组将严肃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

2015年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启动以来,“一刀切”现象经常出现在督察组通报中。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明确,采取集中停工停产停业等“一刀切”方式应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情形,涉嫌犯罪的,将按照有关规定移送监察机关或者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此前,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曾多次回应过“一刀切”。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常务副主任刘长根曾表示,个别地方担心督察问责,不分青红皂白,采取紧急停产、停业等简单粗暴“一刀切”的方式应对督察,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这是对督察的“高级黑”。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说,要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一刀切”问题的查处力度,坚决遏制假借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名义开展违法违规活动。

6月27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表示,“一刀切”是老话题,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首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曾发现不少“一刀切”情况。“一刀切”损害了合法合规企业的切身利益。

“我们的态度非常明确,坚决反对‘一刀切’。一旦发现,将严肃查处,并向社会公开,发挥警示作用。”翟青说。

禁止“一刀切”,地方也在不断尝试,不少省市专门针对禁止“一刀切”发文。

近日,石家庄制定出台《石家庄市重点工业企业应急响应差异化管理(暂行)办法》,在确保全市污染物应急减排比例达到相应要求的前提下,对参与应急响应和强化减排措施的规上工业企业,分类管理。

目前将先行在生物医药健康、先进装备制造业行业中试行,逐步扩展到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焦化、碳素、钙镁、建材等行业。

简言之,一级应急响应时,被划分为A类的企业,可照常生产。

石家庄副市长蒋文红此前回应“如何协调大气污染治理和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之间的关系”时,也以该《办法》举例。他说,我们不搞“一刀切”,实施差别化、精细化管理,一方面有利于推动空气质量改善,另一方面又保障了优势企业发展和重点民生工程建设。

首轮督察中,环保是否影响经济发展的争论从未停止。督察发展至今,更多人也清楚看到,督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这和本轮督察重点相一致。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说,相比首轮督察,本轮督察重点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至7月15日20时,8个督察组共受理群众举报809件,经梳理合并重复举报后,向被督察对象转办569件。

督察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是好事儿啊!”福建一位地方官员说,因为资金或各种因素,让地方棘手的问题不少。“督察组来了,能借力推动一批‘老大难’问题解决,我们也受益。”

新京报记者 邓琦 编辑 张畅 校对 范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