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名人八字实例,虎年最好的八字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2
虎年名人八字实例

敦煌428窟壁画中的老虎

按照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2022年是虎年。虎的形象在中国较为复杂,十二生肖中其他十一个动物很少有像虎这般,在中国人的印象中有着如此复杂,甚至是冲突的意蕴。虎,是权威与力量的象征,古代有“虎贲”“虎将”“虎士”之说,人们渴望得到虎的庇护与虎的力量,但同时虎也经常为祸人间,成为邪祟的化身。虎年说虎,虎因其本身丰富的意蕴而在历史上被多方借用,这一切都通过历史上留存下的文物充分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一、虎出大洋

虎,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又称“啸风子”“山君”和“於菟”。在先民与自然进行生死博弈之时,虎能够震啸山林,号令百兽的能力给先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虎作为一种权威、力量和勇猛的象征深深地烙进了先民的脑海中。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的一处墓葬中,在墓主人的左右赫然出现了一龙一虎,与中国古代的“左青龙,右白虎”不谋而合。

这一龙一虎由贝壳精心摆置而成,但是一直以来,左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备受关注,但是右虎的身名却没有如此显赫。有人推测,墓主人应该是一位在氏族时期享有极大权威的人(有人直接将墓主人和三皇五帝扯上了联系),龙和虎在古时都象征着极大的权威与力量,能够同时以这两个动物作为装饰品的人,身份必然不凡。

虎年名人八字实例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

先民们对于虎的记忆代代相传,就算是进入青铜时代,人类摆脱了衣不蔽体,茹毛饮血的日子,从岩穴踏进了宫室,但依然对虎印象深刻。青铜时代,不少青铜器上经常可见虎的存在,由虎面而衍生出威风凛凛、狰狞可怖的饕餮纹(又称兽面纹)即是最为直观的例子(现在的20元人民币上即有饕餮纹的身影)。

虎年名人八字实例

饕餮纹青铜器

1989年,江西新干商代大墓的发现,让尘封已久的“虎王国”重现人间。在众多出土文物中,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多件带有虎元素且造型别致的青铜器。在商朝的南边有一个名为“虎方”的属国,史册上对虎方缺载,但是在甲骨文中却多次出现了关于虎方的记载:“乙亥卜,贞令追虎方”“舆其途虎方,告于祖乙,十一月。”古时南方山高林密,虎并不是什么稀罕物。虎方就是一个以虎为崇拜的国家,这和江西新干大墓出土的众多虎文物不谋而合,因此也有人猜测江西新干大墓是不是就是神秘的虎方国呢?

虽然我们并不能马上下此定论,但是江西新干大墓背后的文明对于虎的崇拜确实毫无疑问。虎作为一种权威与力量的象征,在江西新干大墓背后的文明中享有独特的地位。伏鸟双尾青铜虎和虎耳虎形扁足鼎是江西新干大墓出土文物的精品,更是江西新干大墓虎文物的代表。

伏鸟双尾青铜虎是目前全国发现的体量最大的一件虎文物,堪称青铜器中的虎中之王。青铜虎两耳竖立,怒目圆睁,血口大张,尖牙外露,虽静伏于地,但却有一种蓄势待发的动态感,尽显百兽之王的威严与勇猛。青铜虎的身上又有别致的雷纹装饰,给青铜虎赋予了一种诡谲的美感。最为奇特的是,如此凶猛的青铜虎背上,竟然悄然站立着一只小鸟,鸟不惊虎,虎不驱鸟,弱小与强大之间竟然安之若素。在湖南湘潭和衡阳分别出土过一尊青铜器,分别是豕背上立一小鸟和牛背上立一小鸟。兽背上立鸟到底是古人想要表达的某种观念,抑或是某种符号象征,这一切都有待挖掘。

虎年名人八字实例

双尾伏鸟青铜虎

另一件虎文物的代表是一尊大鼎——虎耳虎形扁足鼎,这尊大鼎也是虎味十足。大鼎采用扁足设计,三只扁足分别就是三只扁体老虎,在大鼎的两只直竖耳上还分别站立着两只小巧的老虎。除此之外,鼎身上还饰有兽面纹,可以说,再也没有比这更虎味十足的文物了!像这样的虎耳虎形扁足鼎后又出土了多件这样的虎文物,实属罕见!

虎年名人八字实例

虎耳虎形扁足鼎

二、以身饲虎

虎虽然作为一种权威与力量的象征,受到人们的追捧,乃至于被引入了生产、生活与兵戈之事中。但是虎终究是一种凶猛野兽,也曾为祸人间,残害生灵,所以在一些传说故事中,虎又作为一种反面形象呈现了出来。大家耳熟能详的“武松打虎”“李逵杀虎”等故事,就是将虎放在了正义的对立面上。

相较于“武松打虎”等故事将虎直接视为邪恶的化身,敦煌壁画中的《萨埵太子舍身饲虎》中的虎则显得更加复杂,作者本身似乎无意批判饿虎,而是借饿虎来烘托萨埵太子的高尚,但其中又包含了“虎食人”的内在逻辑。《萨埵太子舍身饲虎》是敦煌第428窟壁画,创作于北周,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与观赏性。

萨埵太子是传说中南瞻部洲—个大国摩诃罗檀囊的三王子,一日,他和两个哥哥出游,看见山崖下一只雌虎和一窝虎崽子。雌虎面瘦肌黄,已无力再喂养这一窝虎崽子,似乎还想吃掉一只虎崽充饥。

虎年名人八字实例

敦煌壁画中的虎

萨埵太子见状很替这一窝老虎着急,便问哥哥有什么办法可以拯救它们?哥哥们信口说道,除非有人自愿被他们吃掉,这样才能够拯救它们不被饿死。萨埵太子听完,心中已打定注意舍身饲虎。

在回去的路上,萨埵太子先将两位哥哥哄骗走,然后再独自一人来到了虎穴。萨埵太子见老虎已经饿得没有力气再吃他,于是便找来了一根尖锐的木头猛戳自己直至鲜血横流,闻到血腥味的老虎立马来了精神,扑到萨埵太子身上将其啖尽。

虎年名人八字实例

虎啖太子

等两位哥哥反应过来萨埵太子意欲何为之时已经晚了,萨埵太子已被众虎咬得面目全非,两人只好回去告诉父王。萨埵太子的父母及一干大臣悲痛不已,来到萨埵太子遇难处吊唁,此时已经升天的萨埵太子听见父母的哭喊声,便下凡劝诫开导,得知自己的三儿子已经升天,萨埵太子的父母便停止悲伤,在此处修建了一座七宝塔纪念太子。

萨埵太子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佛教故事,本意是想体现萨埵太子的无限仁爱与佛教的博大宽厚。老虎在这个故事中似乎并不是主角,作者也并非要谴责老虎,但实质上是蕴含了“虎食人”的内涵在里面。老虎作为一种凶猛野兽,对人类的生存也曾经造成过极大的威胁。

敦煌壁画除了第428窟内绘有萨埵太子以身饲虎的故事以外,第254窟内也绘有相同主题的壁画,254窟的壁画创作于北魏,与第428窟的壁画不同的是,254窟的壁画将众多的故事画面压缩在很小的篇幅里,加上时间久远,原本的壁画色彩已然泛黑,所以看上去十分凌乱。

虎年名人八字实例

敦煌壁画第254窟壁画,老虎位于画面的下方偏右

多次出现在历史上的“虎患”也证明了以上的观点,《华阳国志·巴志》载:“秦昭王时,白虎为害,自秦、巴、汉患之 。秦王乃募国中有能杀虎者,邑万家, 金帛称之。”到了清朝,虎患也没有消停多少,相传康熙一生酷爱打猎,一共猎杀了135只老虎,堪称武松的加强版!

老虎虽然受人崇敬,但这种崇敬却部分来自于对“虎食人”的恐惧。人们害怕老虎侵袭,历史上的“虎患”曾经给百姓带来过不少的困扰,这一点不仅反映在事实上,还反映了众多的传说故事中。

虎年名人八字实例

清人打虎

三、罔象畏虎

《封氏见闻录》卷六有“羊虎”条,引应劭的《白虎通》说:“《周礼》方相氏,葬日,入圹驱罔象,罔象好食亡者肝脑。人家不能常令方相立于侧,而罔象畏虎与柏,故墓前立虎与柏。”罔象是传说中食人的水怪,而猛虎则可以克制罔象,因此人们会在墓前树立虎像。最为著名的墓前虎像要数汉朝霍去病墓前的伏虎像,这件伏虎像历经风霜,模样只能大概辨识,但是这件伏虎像上的阴刻线条却体现出了老虎皮毛的那种质感,有一种粗犷美。

虎年名人八字实例

霍去病墓前伏虎

《风俗通义》:“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白虎是“四神”中的西方之神,西方在五行中属金,因此虎是白色的,同时白虎也是杀伐之神,可以驱赶邪祟。虎的形象在此时无疑又高大了起来,作为一种能够驱除邪祟的瑞兽而出现了。正是因为能够驱除邪祟,所以墓葬中经常会出现老虎的形象,老虎可以守护墓主人免受孤魂野鬼和妖孽邪魅的侵袭。

汉代的器物中,多见“四神”装饰。国内曾经出土过一件汉代的灰陶白虎瓦当,瓦当上雕刻着一只张牙舞爪的白虎。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覆盖物,古人精心在这上面雕刻上白虎的形象,自然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将“四神”置于屋顶之上,无疑是寄予了驱赶邪祟的期望。

虎年名人八字实例

白虎瓦当

这不是白虎形象唯一一次亮相,在湖北武昌唐墓中也出土过一件白虎神砖,这是唐代制造的一块砖石。砖石上略有些夸张地雕刻着一只身体细长的白虎,白虎似乎脚踏祥云而行,张牙舞爪,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白虎似乎朝着一人扑去,这人莫非就是邪祟?若真是如此,白虎驱赶邪祟的意象就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了。

虎年名人八字实例

白虎神砖

朔州水泉梁州墓是一座北齐的大墓,墓内画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壁画描绘了当时墓主人优渥的生活,内容包括依仗、侍从、马夫等,其中还包括“四神图”,但是与前两幅白虎图看起来略有不同的是,朔州水泉梁州墓壁画上的“白虎图”显得更为温顺可爱,虽然依然脚踏祥云,但并不张牙舞爪,其形象有点像鹿,可能这是最萌的一只白虎了吧。

虎年名人八字实例

朔州水泉梁州墓白虎

值得一提的是,墓中除了画有白虎以外,还画有一只普通的老虎,这只老虎也略显呆萌,不过比白虎凶恶多了。

虎年名人八字实例

朔州水泉梁州墓普通虎画

在民间,老虎还是一种瑞兽。唐之前,人们时常会在门上贴上老虎画像,这样就可以防止邪祟侵袭。应劭的《风俗通义》就载:“汉常以腊终除夕, 饰演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而清朝流行给小孩子穿上虎头帽、虎头衣和虎头鞋,除了希冀小孩子能够长得虎头虎脑之外,还希望将小孩子装扮成老虎的形象,这样邪祟就不会侵扰小孩子了。

虎年名人八字实例

虎头鞋

文史君说

虎作为一种在自然界中与人类共生的动物,它既是权威力量的象征,驱赶邪祟的瑞兽,也是危害人们生存的困扰,但是这种看似冲突的意蕴并没有妨碍人们在具体实践中对虎意象的借用,在理想与现实的撕扯中,古人找到了最好的平衡点。透过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古人对于虎的情有独钟。当今社会,人们受老虎侵袭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关于老虎的印象在习惯中倾向了好的一面,“虎虎生威”“生龙活虎”“龙行虎步”等成语仍然在生活中有着强劲的生命力,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就是最好的证明。

参考文献

樵夫:《虎年说虎》,《紫禁城》2010年第1期。

炜方:《虎年说虎》,《科技潮》2010年第2期。

许琼:《趣论“虎文物”》,《东方收藏》2010年第z1期。

蒙乐生:《虎年说虎》,《今日海南》2010年第1期。

袁玫:《虎出大洋——江西新干大洋州商代虎文物赏析》,《艺术研究》2013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景苏)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