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文杰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
来源 / 格案致知
1999年,我辞掉了河北唐山一家大型国营钢铁企业的工作,来到北京准备做律师,摩拳擦掌地准备开启我人生的新旅程。
那一年我参加了全国律师资格统一考试,自我感觉考得还不错,就决定提前辞职。那时候,正是钢铁行业红火得一塌糊涂的时候,钢铁企业就像印钞机,多少个亿的资金投资一个钢铁企业,一两年内就能赚回来。
当时通过关系找到管事儿的,只要批一张钢材的供货条子出来,在销售处门口就可以立即出手,每吨加价500块钱并且立马现金兑现。钢铁行业形势之好,钢材产品之紧俏,竟然到了大把的银子不知道怎么花出去的时候,就连为钢铁企业提供维修服务的中国二十二冶的日子都好过的不得了。
当我的辞职申请交到公司组织部的时候,主管科技干部的领导非常惊讶,关切地询问我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是一时冲动,甚至问我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被迫“带病”辞职,建议我先回去冷静地考虑考虑再做决定。
当我平静地告诉他不是他想象的那些情况的时候,他神秘而关切地跟我说:“你还年轻,再等等肯定还有提拔的机会的,可不要头脑一时发热做出后悔一辈子的事情。现在企业效益这么好,一年要发好几次双月工资,换了任何地方都不会有这么好的效益。”
当我再次表明辞职的决心时,这位领导还是非常不解地看着我,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他正在试图用他的火眼金睛一下子看穿我辞职的真正原因。我想,此时此刻这位领导脑袋里肯定涌动着一大堆诸如“脑袋进水”、“脑袋被驴踢了”或者“被门挤了”之类解气的狠话。
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那位领导当时关切的眼神儿,我的心里就会立即充满了温暖和感激。
我很快办完了辞职手续,只身来到北京。
像我这样工科背景的人,在公检法和律师事务所都没有同学,也没有其他人脉资源,一时也找不到一家自己想去的律师事务所,在建设部法规司帮了一年的忙后,只好在一家法律事务所暂时安顿下来。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没有人脉资源就等于没有路,套用鲁迅先生那句话,江湖上本来没有路,人脉资源多了便有了路。那个时候,网络还不发达,找律师事务所应聘还要靠报纸发现招聘信息,或者通过朋友介绍,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应聘机会。
后来,法律事务所的一个同事,去厕所方便时,在小便池上边意外地发现了一条招聘律师助理的信息,这兄弟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眼一亮,手一抖,注意力突然一转移,裤子尿湿了一大片。至今我还记得他当时如获至宝无比激动的样子,多少年过去了,他那种尴尬好玩儿的窘状仍然历历在目。
他慷慨地把招聘电话送给我,尽管我不敢相信这真的是律所电话,但我还是对这个同事充满感激。
我半信半疑战战兢兢地打通了这家律师事务所的电话,电话的那一头是一位年轻的女士,她用既标准又清晰的普通话温柔的敲打着我的耳鼓,声音很甜美也很客气,从电话里我已经感受到了她那抑扬顿挫的气场,从她动听的声音里,我判断她一定是一位美女,从她的态度里我猜测着这家律师事务所一定是缺人的。当我确信这确实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时候,我开始幻想并急切地期盼着尽快有一天成为这位美女的同事。
我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应聘机会,为了准时到律所应聘,按照约好的时间,我提前两个小时到了办公地点,先找到律所门口,然后走到楼下的商场里,找了一家KDJ店坐下来等待约好的时间到来。
从那时起,我开始对北京的KDJ店有了良好的印象,因为不管你买不买东西,只要你找一个地方坐下来,哪怕有人买了东西站在你旁边等座儿,服务员也不会把你赶走。印象更好的应该是KDJ的厕所,大概十五分钟就有管理员检查打扫一次,保证了清洁与卫生,厕所良好的管理制度和舒适效果帮助KDJ树立了不错的社会形象。
按照约好的时间,我提前两分钟走进这家律师事务所。站在门口,宽大漂亮的前台首先映入我的眼帘,脚下通红的地毯直晃我的双眼,我几经犹豫才鼓足勇气跨进门去,我实在不忍心把自己的脚放在这么高级的地毯上,这样的气派已经让我不知道该怎样做才是我最好的表现方式。
见我走进来,前台工作人员热情地站起来接待我,问明来意后把我带进了会议室。我发现会议室里已经有四个人在坐等,打过招呼后知道他们也是来应聘的。
我不太自然地环顾会议室四周,发现各种奖杯、奖牌琳琅满目,摆满精心设计的桌台,各种锦旗挂满墙面。整体感觉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展览馆。激动的心情稍微平静后,我开始审视每一个奖杯、奖牌和锦旗的内容。我被这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看名称,每一个奖项都够分量,感觉好像只差诺贝尔什么奖了。
过了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会议室走进来一位中年男子,笑容可掬地向我伸出右手,我急忙站起来稍有紧张地也伸出了右手。
握过手之后,中年男子递送了一张名片给我,一看得知他就是律所的主任。这是一张用金箔做成的名片,这是当时我见到过的名片中最精致的一张,我小心翼翼地把名片放在手心里,生怕一不小心折损了,我以为这张名片只是让我看一下,最后人家还是要收回去的。
主任先是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介绍了律师事务所和他本人的创业史,带我参观了他本人和律师事务所取得的各种荣誉,其中最显眼的是,诸如世界十大风云人物、华人十大精英、各种机构任职等等。然后给我讲诉讼和《孙子兵法》以及《三十六计》的关系,诉讼和《易经》的关系,主任还跟我讲了律师和法官的关系、律师和检察官的关系、律师和警察的关系、律师和当事人的关系、律师和政府部门的关系、律师和新闻媒体的关系、律师和律师的关系、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关系、律所和律协的关系、律所和司法局的关系、律师和社会公众的关系等等一堆关系,印象中应该不少于十大关系,但是主任将他讲的内容概括成十大关系。
这让我突然想到《毛泽东选集》中也有《论十大关系》的内容,毛主席在该文中初步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毛主席指出要正确地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主任也讲了如何处理和平衡好他讲的十大关系的重要性和技巧,并说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举例了。听着主任讲的十大关系,我突然开始比较,毛主席是伟大的思想家,主任也是很有思想的人,我一下子觉得主任和毛主席有点儿差不多,甚至快赶上毛主席了。我当时的感觉是我越听越是心潮澎湃,越听越觉得主任的形象好高大,越听越觉得我自己和主任之间隔着多么远的距离。
“诉讼的诉请和抗辩,像极了易经的八卦图,但不管是高手过招儿,还是初学乍练,基本套路大都不过如此,只是在具体演义上差别很大。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高手过招,表面上云淡风轻,暗地里暗流涌动,波涛汹涌。”在我的思路逐步陷入混沌中,主任眉飞色舞着继续他的口若悬河:“只有专门研究诉讼之道和诉讼之术的大律师们才能做到《易传·系辞上传》上讲的境界: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主任喝了一口水,继续他的讲解,从道讲到术,从老子讲到刘备、曹操,听着主任越来越深奥的讲解,我开始怀疑,像我这样一个资质愚钝,既没有理想又容易随遇而安的人,这辈子还有没有资格成为一个律师。
主任讲完了十大关系,开始讲案源和收费。主任自豪地说:“我自己的案源多得不得了,尤其是这半年呈井喷爆发之势,每个案子我自己最低收费不低于20万,少于20万我是坚决不做的。我基本没时间接电话,都是由助理先接,问明具体事由后才会决定是否接听。”
话音刚落,有个女士敲门进来,跟主任说拆迁案子的当事人来了,说是约好见面的。主任问进来的女士:“你说的是哪个案子,要见我的当事人太多了,都排着队,你说的是哪一个?”女士轻声说:“就是收2000块钱律师费的那个拆迁案子。”主任马上转过脸来不好意思地向我解释说,这个案子收费虽然低,主要是考虑案子有嚼头儿。
主任讲完了他的创业史和光辉业绩,然后跟我说,他的团队最低学历都是法学院硕士毕业,像我这种情况是进不了他的团队的。主任问我来自哪里,我说来自河北。主任说:“河北有很多大企业,比如任丘的华北油田,开滦煤矿等,你把他们拿下来,做个常年法律顾问,你一年的收入就稳定了。”
听着主任风轻云淡,胜似闲庭信步的指点,看着主任轻松自信的状态,我感觉主任拿下华北油田,开滦煤矿等这样的大客户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心中越发佩服得紧。想到自己刚刚开始执业,凭自己愚钝的资质,恐怕一辈子也做不到这种层次,心中不免暗自凄凉起来。主任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打破沉默对我说:“我看看我的其他合伙人团队有没有适合你的位置。”
主任出去了一会儿,然后带进来一位姑娘,年龄也就20几岁的样子,主任向我介绍说:“这是我的合伙人小刘律师,主做房地产按揭业务。”然后向姑娘介绍我说:“这是王先生,工科背景,在大型国营企业做过工程管理,来应聘的,你看能有合适的岗位吗?”
姑娘用异样的眼神儿瞟了我一眼,摇了摇头,淡淡地说了一句:“不需要,我还有事儿要做。”说完就走开了。本来就忐忑的心,一下子又加了一层霜。主任冲我解释说:“不好意思啊王先生,可能让您白跑了一趟,暂时没有合适的位置给你,您先回去吧,有了合适的机会我们会通知您。”
辞别了主任,我走出律所办公室的门,低头看到我的鞋带儿开了,于是蹲下去系鞋带儿,当我系好鞋带儿站起来的时候,听到一个女人的声音“我要招聘的话也是招聘一个年轻的律师助理,不是要招聘一个爹”。
我想,人家认为我这个年龄也只有当爹的份儿了,不应该来应聘律师助理。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也是一个有脾气的人,甚至我是一个很挑剔的人,虽然我应聘你招聘,但是主动权也不全在你那儿,你即使真的招聘一个爹,我也不是随便一个什么人让我当爹我都愿意当的,何况这年头当爹都是赔钱的买卖,尤其是在北京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当爹的成本不堪重负。
后来,通过各种途径,我又先后到另外几家律师事务所应聘,但没有一次是从厕所获得的招聘信息。经过几次之后,我终于在一家律所办了实习手续,一年后,我拿到了正式的律师执照,从此,正式开始了我的律师生涯。
至今记得第一次开庭时的场景。2001年9月11日,我在通州法院开庭,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自己独立开庭,当我磕磕巴巴地念完了起诉状之后,我发现法官们在交头接耳地议论着什么,本来就有些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更加忐忑起来。我想一定是我做错了什么,我尴尬地坐在原告席上,眼睛看着地面,做着各种猜测。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一个叫本拉登的家伙用民用飞机撞塌了美国的世贸大厦。法官在交头接耳的议论中宣布休庭。这意外的休庭倒是把我从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等到后来再继续开庭的时候,我开始变得不紧张了。正式执业伊始,没有任何老师带过我,我也算是无师自通了。
多少年过去了,每当我想起那位主任,脑袋里总会浮现出一个道士大仙儿形象,身披黄袍儿,披头散发,右手执一把桃木宝剑,口中念念有词,左比右划,似有仙气儿附体。一会儿功夫,空中飘来一张黄纸,由远及近,围着道士转了几圈之后,随着道士的突然发力,黄纸随剑锋指向飞去,那气势即使遇到正在遭遇八十级地震而摇晃的泰山,也能立即让他纹丝不动。
这位主任是我出道以来遇到的第一位大律师,这个形象在我脑海里存活了很多年,每当想起,总是历历在目,仙气儿缭绕。
多年以来,我一直以为,永远不要看不起新求职的新人或年轻人,对年轻人和新人要充满善意,你帮他一点,哪怕一句温暖的话语,都能让人温暖一辈子,要善待新人。
尤其是想起我“被应聘爹”的经历,善待求职者的信念在我心中就变得更加坚定。
我们选择职业的时候,大凡都有一个偶像或者模式在心里存活着,这个偶像或模式,承载了我们的理想和激情,于是我们就梦想着成为一个那样的人,甚至就会认为那个人就是未来的自己。
记得有一部美剧叫《辩护律师》,是北京电视台译制的,原名《马特洛克》。大概后来的国产电视连续剧《重案六组》也借鉴了《辩护律师》的叙事结构,只不过该剧的主角不是律师,而是中国警察。
做了律师之后才知道,美国以及美国律师离我们不仅仅是路途和空间上的遥远,原来是制度上的巨大差异。
很多人是受了港台电视剧的影响,带着职业理想走上律师职业这条路的。大概我们只知道艺术源于生活,却忽略了国外电视剧并非源于中国生活。
中国的主流意识还没有把律师的作用放在客观的或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个案当中,公检法宁肯三缺一也不愿让律师加入,而在民众当中被放大的往往是律师收费。
中国法治,一路踉跄着走来,法治口号和法治理念齐飞,司法公正像一盏指路的灯忽明忽暗,中国法治任重道远,中国律师继续负重前行。
我们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对大多数律师来说,自己选择背负的,都是自己的本心。我很荣幸,能够成为中国法治史上的一块铺路石,见证和垫起中国法治的艰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