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厚华滋陈安明山水画展研讨会
陈安明,又名安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艺韵阁书画院院长,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山水人文艺术中心主任,文化部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院士,北京凤凰岭书院中国画创作院院士,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入选第九、十届全国美展等国家级展览,多幅山水画作品被中央直属机关重要机构收藏,作品入编《当代美术全集》第二卷,出版有《陈安明美术作品集》《贵有古意·山水画作品集》《师古图今·中国画名家档案陈安明卷》等个人画集。
陈安明,传统山水画实力派画家。1984年开始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90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届展获得铜牌奖, 1999年作品入选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和全国第十四届新人新作展,2000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5年作品入选第十届美术作品展览,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1,晨季42x42
陈安明,从2009年至今,先后10余年在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凤凰岭书院等机构研修学习师从龙瑞,得到龙瑞、王鲁湘、程大利、姜宝林、张立辰、许钦松、刘曦林、霍春阳、曹建华、张桐瑀、韩国栋等国画家、美术理论家、文化学者的指导,遵循龙瑞先生"正本清源,帖近文脉"的理论,研习宋元、明清山水画经典,师古人、师造化,不断精进。从陈安明的山水画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山水画传统笔墨、开合、气韵等等语境的亲切,也可以看到黄宾虹的“浑厚华滋”艺术审美的高度,也感受到笔墨相融、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的灵性。
近年来,陈安明先后在北京荣宝斋、珍宝艺术馆、山水艺术馆举办个展,他的画是北京琉璃厂的硬通艺术品。在广东、江苏、陕西、新疆等地举办“浑厚华滋”全国巡回展,每一场巡回展览,还邀请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山水画创作院的专家学者,举办陈安明山水画研讨会,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得到了广泛好评。
2,青阳27x45
[每周画题] 陈安明山水画(016) 浅述山水之变
中国山水画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萌芽至隋唐五代日渐成熟,直至两宋形成了繁荣的景象,到元代达到了成熟和高潮。之后历经明、清到近现代,中国山水画都未停止过变化与发展。唐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首先提出“山水之变”的理论观点。以点评吴道子的画时,他写道:“因写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接着点评中晚唐画家:“又若王右丞之重深,杨仆射之奇瞻,朱审之浓秀,王宰之巧密,刘商之取象。”“道芬格高、郑町淡雅,梁洽美秀,项容玩涩,吴恬险巧。”到了明代,王世贞也有山水之变说:“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历代一批批成就卓著的画家“山水之变”传承和发展了山水画。
3,三春正月42x42
唐代大小李的“山水之变”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吴”,是指吴道子,而“二李”则是指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李思训善画,继承和发展了六朝以来以色彩为主之山水画法,自成一家。明代董其昌推其为“北宗”之祖。其子李昭道,亦擅画山水,故人称大李将军。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又写道:“思训子昭道,林甫从弟也。变父之势,妙又过之。”小李提取吴的墨骨,加上大李的色彩,有《明皇幸蜀图》传世。这就是当时的大小李“山水之变”。
4,芳春42x42
五代时期“荆关董巨”“山水之变”
五代时期出现了“荆关董巨”四大家,成为山水画发展的里程碑。中国美术史中“荆关董巨”指的是荆浩、关仝、董源和巨然四位山水画家。据有关资料称,荆浩和关仝代表北方山水画派,董源和巨然则代表江南山水画派,董源初师荆浩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巨然则师法董源,以长披麻皴专画江南山水山石,为董源画风之嫡传,并称董巨。荆浩字浩然,号洪谷子。作画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有笔有墨,水晕墨章”,所著《笔法记》为古代山水画理论的经典之作,提出气、韵、景、思、笔、墨的绘景"六要"。现存作品有《匡庐图》、《雪景山水图》等。关仝早年师法荆浩,《关山行旅图》是关仝的代表作。
5,艳阳34x55
北宋李成范宽“山水之变”
北宋画家李成综合荆、关二家的方法,集传统之大成,而形成北宋山水的主要一派,同时又是开启南宋画的先驱者,《宣和画谱》云:“至本朝李成一出,虽师法荆浩,而擅出蓝之誉。”后来又出现另一山水大家郭熙,形成了“李郭派”。范宽早年拜李成为师。郭若虚论李、关、范三家山水有云:“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圣朝名画评》云:宋有天下,为山水者,惟中正与成称绝,至今无及之者。时人议曰:李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皆所谓造乎神者也。又云:范宽以山水知名,为天下所重。真石老树,挺生笔下,求其气韵,出于物表,而又不资华饰。李成喜作枯枝寒林之意匠《晴峦萧寺图》,范氏善作夹叶灌木丛画迹《溪山行旅图》,故曰北宋李成范宽“山水之变” 。
6,春晚58x25
南宋四大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山水之变”
山水画继李(成)、范(宽)而后,南宋又有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的变革。刘松年,号清波,南宋时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宫廷画家。画风继承了董源、巨然,笔精墨妙,清丽严谨,着色妍丽典雅,在技法上变李唐的“斧劈皴”为小笔触的“刮铁皴”;因题材多园林小景,人称“小景山水”。 南宋画家李唐,字晞古, 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擅长山水、人物,变荆浩、范宽之法,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南宋画院待诏马远。初师李唐,善作平视或仰视构图,用焦墨作树石,危崖峭壁,水色交融。常画山之一角,史称“马一角”“马半边”。 南宋夏圭,字禹玉,他与马远同时,号称“马夏”。他师法李唐,又吸取范宽、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董其昌在《画眼》中称赞夏圭:“夏圭师李唐而更加简率, 如塑工所谓减塑者。其意欲尽去模拟蹊径, 而若灭若没、寓二米墨戏于笔端。夏圭喜用一角半边的构图,故有“夏半边”之说 。后人把他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大家”,是山水又一变也。
7,村村春烟67x49
元四家之黄公望、王蒙“山水之变”
元代赵孟頫极力提倡“复古”, 以“复古”为口号,开创书法用笔以书入画,提倡新的画风,后经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元四家”各自的探索,使元代山水画成为与北宋山水相媲美的高峰,文人画也就形成了完整的体系。黄公望号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山水画笔力老道,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 用三年创作《富春山居图》水墨纷披,苍率潇洒,境界高旷,把董、巨一派山水画推向画坛主流地位。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赵孟頫外孙,后得黄公望指导,又常与倪瓒等人切磋,多用解索皴和牛毛皴,倪瓒赞曰“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南宋山水画之变,始于赵孟頫,成于黄公望、王蒙践行书法用笔、以书入画,遂为百代之师。继赵孟頫之后,“元四家”开创了一代风貌,使元代山水画达到高峰。
8,春江花月夜96x40
前人开拓,后人应该继承和发展
从隋唐至元代,经过700多年的“山水之变”,元代山水画作品在彰显意境的同时,把山水画与书法、诗歌等艺术手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通过书写性推进了山水画作品的发展和进步。元以后,明代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明四家”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上师董源、巨然,下接“元四家”的衣钵统领山水画坛。到了明代晚期,经董其昌等人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提倡复古 “师古人” “师造化”,直到清初的四王(王翚、王时敏、王鉴、王原祁),传承和总结了前人经验心得以正统派引领时尚。清初以“四僧”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为代表的在野派画家,他们以新安江流域和黄山为根据地,一扫临古之风,而开创新径。他们不拘一格的画风使清代山水又出现新的高峰,石涛以强烈的个性及其精深理论,对近代画坛影响极大。近代黄宾虹、张大千、李可染、傅抱石、陆俨少等写意山水,将中西文化的差异融入传统山水画的演变之中, 推动和发展了山水画的艺术繁荣。在21世纪的我们这一代,人们的语境谈创新多,谈继承少,普遍以“新” “奇”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中国古代每一个大家都有新意,他们遵循着文脉传承的规律,又在尊重笔墨规律的基础上,抒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构建起一脉相承而又新意迭出的视角形式,这就是历代山水画的变革与创新。前人开拓,我们后人应该继承,更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推动山水画的文脉传承与时代同行,使当下山水画走向新的艺术高峰!(文/志实)
【陈安明山水画艺韵阁书画院作品展】
9,观山海图96x176
10,春融只待乾坤醉127x63
11,春妍99x69
12,春雨出岫46x70
13,翠岭秋叶50x97
14,翠梢寒玉63x128
15,清露水乡98x49
16,白云红叶56x89
17,轻舟若风58x138
18,三阳50x50
19,醉巴陵137x68
20,阳气98x40
21,万壑千岩锁翠烟244x122
22,山浓染衣97x40
23,山水清音176x32
24,满庭诗境70x105
25,清露58x95
26,清夏53x100
27,秋风片帆急178x70
28,天然一曲非凡响69x138
29,瀑布泉声345x145
30,山高水长360x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