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八十年代,我们农村里娶新娘很是热闹,同时规规矩矩的也很多,就拿我堂兄娶新娘,让我见识了。
那时候,娶新娘要把男女双方的“八字”拿去算,叫“合八字”定婚期。定好日子后,男方派人到新娘家去开“礼单”,一般都是媒婆去。所谓开“礼单”,就是嫁妆有多少?嫁妆有家俱及床上用品,需要多少人去帮忙搬等。随后就是谈谈男方娶亲当天带去彩礼多少,一般“四百”——大米一百、小麦一百、猪肉一百、离娘钱(也就是现在的彩礼)一百。
堂兄那年娶新娘,头一天,帮忙的人就把那三百送去了,只有钱一百,一般都由娶亲当天,“押礼”(婚队管事的)带去,亲手交于女方管事(知客)。可那天堂兄家不愿拿出那一百元,那时候的一百还是挺管用的。
于是,女方就扯起皮来,久久不发亲,一直到中午十二点,农村有个风俗,拜堂成亲一般都是午饭以前,如果在午饭后,那就不吉利的……
最后,女方作出了让步,减少了一半为五十元,押礼的管事先生没法,也只得同新郎商量,拿出了五十元,才总算把事搁平。
可在男方进亲(新娘新郎进屋拜堂)时,却又发生了争执……在农村的习俗,新郎新娘进堂屋大门时,要看谁抢先入门,先入门那位往后就能当家做主……所以,新娘落后,
当新娘新郎同时抢入大门时,拦轿娃出现了。拦轿娃本是新娘的弟弟妹妹,其主要目的——就是在新娘新郎进入堂门时,拦住新郎官,找其讨得红包,才让通行,为新娘子进入堂门争取时间……可没想到,拦轿娃却把自己的姐姐拦住,找其讨红包。当时,把个新娘子急得脸红心跳,真想一耳光搧过去……
可拦轿娃却笑着说:“姐,不要去挣了……你看看家里面,就是妈妈说了算,我们平时不都恨她舍不得吗?老爸经常说——当家三年狗都恨……”
新娘恨恨地瞪了他一眼,只得随后入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