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八字命理学电脑算命软件 吕氏八字命理学全集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3

做生理,◆猶言謀生。○《水滸傳》第一○四回:“近日在[房州],聞此處熱鬧,特到此趕節做生理。○[段]氏兄弟知小子有劍術,要小子教導他擊刺,所以留小子在家。”

做道理,◆找理由,想辦法,打主意。○《水滸傳》第五一回:“[朱仝]尋思了一日,沒做道理救他處。”○《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元來令公日間已寫下書,只要做道理放他。”○《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五:“且關好店門,安心坐着,我自做道理去。”

中理,◆I猶正理。○《南史‧隱逸傳上‧顧歡》:“夫中理唯一,豈容有二?”◆II切合事理。○《呂氏春秋‧懷寵》:“必中理,然後說;必當義,然後議。”○《後漢書‧李固傳》:“其言有中理,即時施行,顯拔其人,以表能者。”○《北齊書‧文襄帝紀》:“[神武]試問以時事得失,辨析無不中理。”○[明][何景明]《與李空同論詩書》:“辭艱者意反近,意苦者辭反常,色澹黯而中理,披慢讀之,若搖鞞鐸耳。”◆2.符合腠理。[漢][桓寬]《鹽鐵論‧繇役》:“屠者解分中理,可橫以手而離也。”

正理,◆1.正當的道理。○《韓非子‧奸劫弒臣》:“若以道化行正理,不趨富貴,事上而求安,是猶聾而欲審清濁之聲,愈不幾矣。”○[宋][曾鞏]《熙寧轉對疏》:“其弊則至於邪情勝而正理滅,邪說長而正論消。”○《紅樓夢》第四九回:“[寶玉]笑道:‘這倒不妨,原該多疼女孩兒些是正理。’”[巴金]《春》二:“[琴小姐]說的才是正理。”◆2.整治;整理。○[漢][劉向]《條災异封事》:“五大夫爭權,三君更立,莫能正理,遂至陵夷,不能復興。”○《魏書‧任城王傳》:“朕昨夜夢一老公,頭鬢皓白,正理冠服,拜立路左。”

遠理(远理),◆深遠的道理。○《宋書‧顏延之傳》:“雖曰恒人,情不能素盡,故當以遠理勝之,么算除之,豈可不務自棄,而取陷庸品乎。”○[南朝][梁][任昉]《吊劉文範文》:“正復希向遠理,長想千載,然其人自高。”

有理,◆有道理。○《五燈會元‧開福寧禪師法嗣‧大溈善果禪師》:“有理不在高聲。”○《紅樓夢》第一一九回:“眾人見他的話,又像有理,又像瘋話。”○《快心編三集》第九回:“[佩珩]道:‘極其有理,我竟忘懷了。’”[劉紹棠]《蒲柳人家》九:“[一丈青大娘]聽他說得有情有理,也就不為難他了。”

義理(义理),◆1.合於一定的倫理道德的行事准則。○《韓非子‧難言》:“故度量雖正,未必聽也;義理雖全,未必用也。”○[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順逆》:“故動眾興師,必應義理,出則祠兵,入則振旅,以閑習之。”○《魏書‧崔浩傳》:“作者祭法,次序五宗,蒸嘗之禮,豐儉之節,義理可觀。”◆2.指講求儒家經義的學問。○《漢書‧劉歆傳》:“及[歆]治《左氏》,引傳文以解經,轉相發明,由是章句義理備焉。”○[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序》:“自[肅]成童,始志于學,而學[鄭氏]學矣。然尋文責實,考其上下,義理不安,違錯者多,是以奪而易之。”◆3.稱[宋]以來之理學為義理之學。○[宋][張載]《經學理窟‧義理》:“有急求義理復不得,於閒暇有時得。”○《二程遺書》卷十八:“或讀書講明義理;或記古今人物,別其是非;或應事即物而處其當,皆窮理也。”○[清][章學誠]《文史通義‧浙東學術》:“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義理以為功,此[宋]學之所以見譏于大雅也。”◆4.文辭的思想內容。○[晉][葛洪]《抱樸子‧鈞世》:“今詩與古詩,俱有義理,而盈於差美。方之於士,並有德行,而一人偏長藝文,不可謂一例也。”○[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一:“舉子輕薄為文,不求義理,惟以敏速相誇。”◆5.猶道理。○[宋][蘇軾]《與章子厚書》:“追思所犯,真無義理。”○《水滸傳》第三六回:“[趙]家那廝是個刁徒,如今暴得做個都頭,知道甚麼義理?”[郭沫若]《雞之歸去來》:“那H老闆娘是講義理的人。”

意理,◆1.猶義理。○《三國志‧蜀志‧王平傳》:“﹝[王平]﹞口授作書,皆有意理。”○[清][趙翼]《甌北詩話‧韋蘇州》:“[韋蘇州]同時人[劉太真]與[韋]書曰:‘[宋][齊]間[沈]、[謝]、[吳]、[何],始精於意理,緣情體物,得詩人旨。’”◆2.猶思理。○《宋書‧恩倖傳‧徐爰》:“﹝[爰]﹞微密有意理,為[高祖]所知。”

一面理,◆一方面的理由;片面的道理。○[老舍]《龍鬚溝》第三幕第一場:“什麼話呢,咱們都是外場人,不能一面理,耍老娘兒們脾氣。”

一理,◆1.同一准則。○《呂氏春秋‧審分》:“夫治身與治國,一理之術也。”○[高誘]注:“身治則國治,故曰一理之術也。”○《文選‧陸機<五等諸侯論>》:“然則八代之制,幾可以一理貫。”○[劉良]注:“一理謂合典則也。”○《二程遺書》卷十八:“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則,一物須有一理。”○[明][胡居仁]《居業錄‧心性》:“天地人物,分雖不同,同此一理。”◆2.一個道理。○[南朝][梁][劉孝標]《辨命論》:“非可以一理徵,非可以一途驗。”○[宋][真德秀]《問格物致知》:“萬物各具一理,萬理同出一原。”○《宣和遺事》前集:“看破治亂兩途,不出陰陽一理。”◆3.同一地理區域。○[漢][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且[吳]與[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而[吳]侵伐,大過五也。”◆4.溫習一次。○[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

言之有理,◆所說的話有道理。○[明][無心子]《金雀記‧守貞》:“還是[左兄]言之有理,極是曲體人情。”○[清][洪昇]《長生殿‧罵賊》:“眾卿言之有理,再上酒來。”○[郭澄清]《大刀記》第十一章:“大嬸覺着[永生]言之有理,點了點頭。”參見“言之成理”。

言之成理,◆話講得合乎道理。○《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是[它囂]、[魏牟]也。”○[楊倞]注:“其言論能成文理,故曰言之成理。”○[清][方苞]《論九卿會議事宜札子》:“蓋凡物之理,偏舉其一端,皆可以言之成理而不見其罅漏。”○[魯迅]《書信集‧致孫伏園》:“我以為那封信雖然也不失為言之成理的提議,但在變態的[中國],很可以不依,可以變態的辦理的。”○[夏丏尊][葉聖陶]《文心》三一:“如果教另一個人去品評這些作家作品的風格,說不定會全不相同,可是也言之成理呢。”

學理(学理),◆科學上的原理或法則。○[章炳麟]《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辭》:“諸君所說民族主義的學理,圓滿精緻,真是後來居上。”○[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馬克思]的書,卷帙浩繁,學理深晦。”○[蔣光慈]《短褲黨》:“雖然也可以馬馬虎虎地看通告,但是這講學理的書,這‘共產主義的ABC’,[翠英]的程度未免太淺了。”

心理學(心理学),◆研究心理現象的客觀規律的科學。心理現象指認識、情感、意志等心理過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徵。據不同研究領域和目的分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神經心理學、語言心理學等。

心理,◆1.心中包含的情理;思想感情。○[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是以聯辭結采,將欲明理;采濫辭詭,則心理愈翳。”○[蘇曼殊]《斷鴻零雁記》第十二章:“世人心理如是,安得不江河日下耶!”[楊沫]《花蕊》:“愛花、觀花和欣賞音樂,這都和愛美的心理分不開。”◆2.我國古代哲學名詞。謂心與理。○[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此區區心理合一之體,知行並進之功,所以異於後世者,正在於是。”◆3.心理學名詞。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情緒等內心活動的總稱。是客觀事物在頭腦中的反映。

心安理得,◆謂事情做得合理,心裡很坦然。○《東歐女豪杰》第三回:“原來我們只求自己心安理得,那外界的苦樂原是不足計較。”○[冰心]《關於女人‧我的朋友的母親》:“你們仍舊生活在從前環境中間,我不相信你們能夠心安理得,能夠快樂。”◆补证条目■谓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瞎骗奇闻》第二回:“你别瞧着我擺了店面,天天賣錢,那是我自己本事换來的,我用着心安理得。”○拾风《语大惊人·有感于名剧失传》:“如果不翻翻箱底,让一些优秀的文学遗产湮没无闻,我们怎能心安理得呢?”

物理,◆1.事理。○《鶡冠子‧王鈇》:“[龐子]曰:‘願聞其人情物理。’”○《宋書‧晉熙王劉昶傳》:“[晉熙]太妃[謝氏],沈刻無親,物理罕見。”○[宋][司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傷國者疏》:“不幸所委之人,於人情物理,多不通曉,不足以仰副聖志。”○[清][戴名世]《兔兒山記》:“嗚呼!此山在禁中,異時雖公卿莫能至,而今則游人羈客皆得以游覽徘徊而無所忌,蓋物理之循環往復有固然者。”○[李廣田]《論文學教育》:“詩以表現人情物理為主。”◆2.事物的道理、規律。○《周書‧明帝紀》:“天地有窮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常在,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宋][張耒]《明道雜志》:“升不受斗,不覆即毀,物理之不可移者。”○[清][何琇]《樵香小記‧馬牛其風》:“或曰牛走順風,馬走逆風,核諸物理,無此事。”◆3.景物與情理。○[唐][高仲武]《中興間氣集‧張南史》:“[張君]奕碁者,中歲感激……稍入詩境。如:‘已被秋風教憶鱠,更聞寒雨勸飛觴。’可謂物理俱美,情致兼深。”◆4.物理學的省稱。

無生理(无生理),◆佛教語。謂無生無滅的真諦。○[唐][韓翃]《題龍興寺澹師房》詩:“記取無生理,歸來問此身。”

無理(无理),◆1.沒有紋理。○《淮南子‧覽冥訓》:“金積折廉,璧襲無理。”○[高誘]注:“璧文襲重,言用之煩數,皆鈍無復文理也。”◆2.沒有法度。○《百喻經‧人說王縱暴喻》:“王甚暴虐,治政無理。”◆3.沒有道理。○[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若橫生圖計,無理請謁,非吾教也。”○[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六‧木瓜詩解》:“其它解《有女同車》、《風雨》、《子衿》等篇,皆傅會無理。”○[鄒韜奮]《學生救亡運動》:“[漢]奸得到實際的保障,愛國青年卻受着無理的摧殘!”◆补义条目■不遵礼法;没有礼貌。○《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下》:“符氏安坐堂上,叱亂兵曰:‘我的爺爺與郭侍中結爲兄弟,爾曹休得無理!’”

文理,◆1.禮儀。○《荀子‧禮論》:“文理繁,情用省,是禮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禮之殺也。”○[漢][桓寬]《鹽鐵論‧論功》:“[匈奴]無城廓之守……上無義法,下無文理,君臣嫚易,上下無禮。”○[宋][王禹偁]《籍田賦》:“武功以成,文理以定。”◆2.猶條理。○《禮記‧中庸》:“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漢書‧高帝紀下》:“[南海]尉[它]居南方,長治之,甚有文理。”○[王先謙]補注引[周壽昌]曰:“文理,猶條理也。”◆3.文辭義理;文章條理。○[宋][司馬光]《進通志表》:“文理迂疏,無足觀采。”○[明][謝讜]《四喜記‧雙桂聯芳》:“聖旨到來,[宋祁]文理精通,第一甲進士。”○《紅樓夢》第二三回:“單把那文理雅道些的,揀了幾套進去。”○[魯迅]《偽自由書‧不通兩種》:“文理總未免有點希奇。”◆4.花紋;紋理。○《管子‧水地》:“鳥獸得之,形體肥大,羽毛豐茂,文理明著。”○[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事實一》:“[吳行魯]少事內官[西門]軍容,一日為洗足,中尉以腳下文理示之曰:‘如此文理,爭教不作十軍軍容。’”[清][戴名世]《古樟記》:“其北一枝尤奇,直入土中,大數十圍,類自為一樹,不屬於幹者。然其文理皆成龍形。”◆5.病人的氣色脈理。○《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拙公有一不習,文理陰陽失矣。”◆6.文科和理科。如:文理學院;文理分科。◆7.邏輯學的早期譯名。○[孫中山]《行易知難》第三章:“文理為何?即西人之邏輯也。作者於此姑偶用‘文理’二字以翻邏輯者,非以此為適當也。”◆补证条目■文辞义理;文章条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殷中軍與人書,道謝萬‘文理轉遒,成殊不易’。”

為理(为理),◆1.擔任獄官。○《管子‧小匡》:“[弦子旗]為理。”○[尹知章]注:“理,獄官。”○《韓詩外傳》卷二:“[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為人也,公正而好直。王使為理。”◆2.指當地方官吏。○[元][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一摺:“今在此[河]北為理,保一方寧靜無虞。”◆3.猶治理。○[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卷上:“[開元]中,上急於為理,尤注意於宰輔。”

通理,◆1.通曉事理。○《易‧坤》:“君子黃中通理。”○[三國][魏][曹操]《議復肉刑令》:“安得通理君子達於古今者,使平斯事乎?”○《平妖傳》第五回:“你兒子忒不通理,做出恁般手腳。”◆2.共通的道理。○《三國志‧蜀志‧秦宓傳》:“又論皇帝王霸豢龍之說,甚是通理。”○《南史‧徐羨之傳》:“臣以為法律之外,尚弘通理,母之即刑,由子明法。”○[宋][曾鞏]《正長各舉屬官誥》:“蓋上下之體相承,如此以周天下之務,此古今之通理也。”◆3.猶統理。○[漢][荀悅]《漢紀‧成帝紀四》:“臣聞天生蒸民,不能自治而立王者通理之。”○[宋][王禹偁]《與馮伉書》:“今有[商於]之命,而親友間往往相唁,誠以閤下通理是郡也。”◆4.連通的紋理。○[唐][白居易]《雲居寺孤桐》詩:“直從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無附枝,中心有通理。”

天理,◆1.天道,自然法則。○《莊子‧天運》:“夫至樂者,先應之以人事,順之以天理。”○[南朝][梁][江淹]《知己賦》:“談天理之開基,辯人道之始終。”○[宋][李格非]《洛陽名園記‧大字寺園》:“其水其木,至今猶存,而曰堂曰亭者,無復彷彿矣!豈因於天理者可久,而成於人力者不可恃邪?”◆2.[宋]代理學家把封建倫理看作永恒的客觀道德法則,稱“天理”。○[宋][朱熹]《答何叔京》之二八:“天理只是仁、義、禮、智之總名,仁、義、禮、智便是天理之件數。”◆3.泛指道義。○《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自道神鬼莫測,豈知天理難容?”○《紅樓夢》第六八回:“嬸娘怎麼樣待你?你這麼沒天理,沒良心!”[洪深]《貧民慘劇》第三幕:“天理良心,做這種的事情!”◆4.猶天性。○《禮記‧樂記》:“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孔穎達]疏:“理,性也,是天之所生本性滅絕矣。”○[晉][葛洪]《抱樸子‧道意》:“誘於可誘而天理滅矣。”◆5.星名。○《隋書‧天文志上》:“魁中四星,為貴人之牢,曰天理也。”

說理文(说理文),◆即議論文。○[朱光潛]《談文學‧寫作練習》:“說理文需要豐富的學識和謹嚴的思考……他們沒有說理文所必具的條件而勉強做說理文,勢必襲陳腐的濫調,發空洞的議論。”參見“議論文”。

說理(说理),◆1.說明道理。○[漢][揚雄]《法言‧寡見》:“說天者莫辯乎《易》,說事者莫辯乎《書》,說體者莫辯乎《禮》,說志者莫辯乎《詩》,說理者莫辯乎《春秋》。”○[汪榮寶]義疏:“《喪服四制》,[鄭]注云:理者,義也。”○[南朝][梁][王僧孺]《初夜文》:“乃應病投機,解紛說理。”○[孫犁]《秀露集‧文學和生活的路》:“文字非常漂亮,說理透徹。”◆2.講理,不蠻橫(多用於否定式)。如:你這個人說理不說理?

水理,◆1.水文。自然界中水的各種變化和運動的現象。○[漢][趙曄]《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禹]濟[江]南,省水理。”◆2.水的紋理。○[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委曲》:“水理漩洑,鵬風翱翔。”○[孫聯奎]《<詩品>臆說》:“水理,水之紋理也。”

書理(书理),◆猶文理。○《紅樓夢》第八四回:“且下句找清上文,方是書理。”○《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揀那認得字多的兵選了十個,託[沈先生]每日指授他些書理。”

手理,◆手紋。○《韓非子‧詭使》:“今戰勝攻取之士勞而賞不霑,而卜筮視手理狐蟲為順辭於前者日賜。”○[陳奇猷]集釋引[唐敬杲]曰:“視手理,相手掌文理以占人休咎者。”○《漢書‧王莽傳中》:“[尋]手理有‘天子’字,[莽]解其臂入視之。”○《左傳‧隱公元年》“[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為[魯]夫人’”[晉][杜預]注:“以手理自然成字,有若天命,故嫁之于[魯]。”

事理,◆1.事物的道理。○《管子‧版法解》:“慎觀終始,審察事理。”○[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仲宣]《七釋》,致辨於事理。”○[清][惲敬]《答蔣松如書》:“謂[敬]不屑為足下作序,則甚非事理也。”○[魯迅]《墳‧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凡有所說所寫,只是就平日見聞的事理裏面,取了一點心以為然的道理。”◆2.事情,事項。○[宋][司馬光]《乞不貸故鬥殺札子》:“[張志松]只為[張小六]冤執咒罵,事理至輕,遂毆本人致死,並是鬥殺,於情理皆無可憫。”○《宣和遺事》後集:“前日已曾遣人將到北國皇帝聖旨,所議事理,如何更無一言相報?”◆补证条目■事情;事项。○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傍見一吏,揮手動目,教以事理,意相庇脱。”

生理學(生理学),◆研究有機體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包括人體生理學、動物生理學和植物生理學等。

生理,◆1.生長繁殖之理。○《百喻經‧種熬胡麻子喻》:“昔有愚人,生食胡麻子,以為不美;熬而食之為美。便生念言,不如熬而種之,後得美者。便熬而種之。永無生理。”○[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十:“《農書‧天時之宜篇》云,萬物因時受氣,因氣發生。時至氣至,生理因之。”◆2.養生之理。○《鶡冠子‧度萬》:“形神調則生理脩。”○[三國][魏][嵇康]《養生論》:“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過之害生。”○[宋][蘇軾]《問養生》:“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外輕內順,而生理備矣。”◆3.為人之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以茲悟生理,獨恥事干謁。”◆4.生存的希望。○《宋書‧王敬弘傳》:“年向九十,生理殆盡,永絕天光,淪沒丘壑。”○《舊唐書‧孝友傳‧李日知》:“[元禮]怒曰:‘[元禮]不離刑曹,此囚終無生理。’答曰:‘[日知]不離刑曹,此囚終無死法。’”[明][馮夢龍]《智囊補‧兵智‧岳飛》:“[黃佐]曰:‘[岳節使]號令如山,若與之敵,萬無生理,不如往降。’”[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小謝》:“﹝生﹞資斧絕,乞食於囚人,自分無生理。”○[清][獨立蒼茫子]《東京學界公憤始末告鄉人父老興學書》:“猛虎在側,豺狼在後,計惟有一往直前,或有生理,稍一遲迴,害也何如。”◆5.生物的生命活動和體內各器官的機能。○[晉][干寶]《搜神記》卷十四:“[士宗]以母形雖變,而生理尚存,竟不治喪。”○《晉書‧孝友傳‧顏含》:“[石崇]重[含]淳行,贈以甘旨,[含]謝而不受。或問其故,答曰:‘病者綿昧,生理未全,既不能噉,又未識人惠。若當謬留,豈施者之意也!’”[洪深]《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四章四:“這些全是生理的;某種動作和某種情緒有一定的聯繫,差不多人人是一樣的。”◆6.性命。○[宋][曾鞏]《代太平州知州謝到任表》:“方喜便於庭闈,遽已罹於家禍,苟全生理,復齒班榮。”◆7.生計。○[唐][杜甫]《春日江村》詩之一:“艱難昧生理,飄泊到如今。”○[宋][蘇轍]《閑居五詠‧買宅》:“生理付兒曹,老幸食且眠。”○[清][蔣士銓]《臨川夢‧送尉》:“兒童們當聽父母教訓,長大成人,各務生理,不可游蕩。”參見“生計”。◆8.活計;職業。○《封神演義》第十五回:“[馬氏]曰:‘你會做些什麼生理?’[子牙]曰:‘……只會編笊籬。’”○《廿載繁華夢》第二十回:“九姨太便問他懂得什麼生理?[陳健]聽說,就口角春風,說得天花亂墜。”◆9.生意;買賣。○[宋][龔明之]《中吳紀聞‧朱氏盛衰》:“[朱沖]微時以常賣為業,後其家稍溫,易為藥肆,生理日益進。”○《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今見[朱小官]在店,誰家不來作成。所以生理比前越盛。”○《“五四”愛國運動資料‧罷市之實狀》:“小本生理之各小販,集眾滋事,擊毀一區二分所警局。”◆10.指做買賣。○《古今小說‧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吳山]將息半年,依舊在[新橋]市上生理。”○《英烈傳》第四回:“今欲與妻[陳氏],同上府城,投女婿[李禎],織蓆生理。”○[清][昭槤]《嘯亭雜錄‧郭劉二疏》:“[蘇]、[松]、[淮]、[揚],[王鴻緒]等與之合夥生理,又不下百餘萬。”◆11.產業;財富。○[宋][洪邁]《容齋續筆‧蘇張說六國》:“今夫主一家之政者,較量生理,名田若干頃,歲收穀粟若干,蓺園若干畝,歲收桑麻若干;邸舍若干區,為錢若干;下至牛羊犬雞,莫不有數。”○[明][馮夢龍]《智囊補‧明智‧張需》:“于是民皆勤力,無敢偷惰,不二年,俱有恒產,生理日滋。”○[清][黃鈞宰]《金壺浪墨‧趙芥堂》:“[趙]怒其父曰:爾小民生理幾何?一食而盡百錢,則非子之不養,力不能遂汝欲也。”

神理,◆1.猶神道。謂冥冥之中具有無上威力,能顯示靈異,賜福降災的神靈之道。○《文選‧謝靈運<從游京口北固應詔>詩》:“事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李善]注:“《周易》曰:‘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設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遠。”○[李善]注:“神理,猶神道也。”○[宋][范成大]《讀<甘露遺事>》詩:“神理人情本不同,絕憐鼠輩倖元功。”○《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吾術豈可用來傷物命以充口腹乎?不唯神理不容也,如此小用不得。”◆2.精神理致;旨意理路。○《世說新語‧言語》“[晉武帝]每餉[山濤]”[劉孝標]注引《謝車騎家傳》:“[玄]([謝玄])字[幼度],鎮西[奕]第三子也,神理明俊,善微言。”○[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宦娘》:“君之業,妾思過半矣;但未盡其神理,請為妾再鼓之。”○《紅樓夢》第八四回:“以後作文,總要把界限分清,把神理想明了,再去動筆。”○[嚴復]《譯<天演論>例言》:“此在譯者將全文神理融會於心,則下筆抒詞,自善互備。”◆3.靈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戴公]見[林法師]墓,曰:‘德音未遠,而拱木已積,冀神理綿綿,不與氣運俱盡耳。’”[唐][白居易]《祭小弟文》:“嗚呼,爾魂在几,爾骨在棺,吾親奠酹於爾床前,苟神理之有知,豈不聞吾此言。”

色理,◆1.皮膚的紋理。○《荀子‧正名》:“形體色理以目異。”○[王先謙]集解引[王引之]曰:“色理,膚理也。”○《後漢書‧方術傳下‧華佗》:“﹝[泠壽光]﹞須髮盡白,而色理如三四十時。”◆2.指物體的顏色與紋理。○[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惟[滇]中紙最堅……乃與絹素敵,而色理疏慢蒼雜,遠不如[越]中。”

入情入理,◆完全合乎情理。○《獅子吼》第五回:“你沒有看見佛家戒殺牛馬的條文嗎?何嘗不說得入情入理,但是事實上那裏有人聽他的呢!”[沙汀]《淘金記》二四:“就拿那一天來說吧,也還講得入情入理的哇!”[劉富道]《南湖月》一:“這番聽起來很可笑的話,從[萬書記]嘴裏講出來,一字一句都那麼認真,那麼入情入理。”◆补证条目■完全合乎情理。○明张岱《陶庵梦忆·柳敬亭说书》:“款款言之,其疾徐輕重,吞吐抑揚,入情入理,入筋入骨。”

入理,◆1.謂領悟佛理。○[南朝][梁簡文帝]《與智琰法師書》:“對玩清虛,既在風雲之表;游心入理,差多定慧之樂。”◆2.合乎道理。○[許地山]《公理戰勝》:“你聽這愚拙的話,倒很入理。”參見“入情入理”。

人情物理,◆人之常情,事之常理。指社会的基本情况及其常理。○《鹖冠子·王鈇》:“龐子曰:‘願聞其人情物理。’”○宋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不幸所委之人,於人情物理,多不通曉,不足以仰副聖志。”○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三:“人君統理天下,人情物理,必在周知,然後臨事不惑。”○李广田《论文学教育》:“诗以表现人情物理为主。”

人理,◆做人的道德規範。○《莊子‧漁父》:“其用於人理也,事親則慈孝,事君則忠貞。”○《後漢書‧仲長統傳》:“夫如此,然後可以用天性,究人理,興頓廢,屬斷絕。”○[唐][劉禹錫]《天論下》:“裸蟲之長,為智最大,能執人理,與天交勝。”○[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死》:“他們像活着時候的超出人理一樣,自以為死後也超出了輪回的。”

情理,◆1.人情與道理。○《後漢書‧張堪廉范傳論》:“[明帝]之引[廉范],加怒以發其志,就戮更延其寵,聞義能徙,誠君道所尚,然情理之樞,亦有開塞之感焉。”○[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泗水》:“以今忖古,益知[延之]之不通情理矣。”○[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如《金絡索》、《梧桐樹》是兩曲,串為一曲,而名曰《金索掛梧桐》,以金索掛樹,是情理所有之事也。”○[梁斌]《紅旗譜》四九:“還沒見過這麼不講情理的買賣人!”◆2.情緒;思慮。○[南朝][宋][顏延之]《釋達性論》:“足下纓城素堅,難為飛書,而吾自居憂患,情理無託。”○《北史‧尒朱榮傳》:“朕之情理,卿所具知,死猶須為,況必不死!寧與[高貴鄉公]同日死,不與[常道鄉公]同日生。”

清理,◆1.平治。○《史記‧秦始皇本紀》:“聖法初興,清理疆內,外誅暴彊。”◆2.徹底整理或處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五回:“不料當到第三年上,忽然來了個九省欽差,是奉旨到九省地方清理財賦的。”○[魯迅]《書信集‧致黎烈文》:“近來所負筆債甚多,擬稍稍清理,然後閉門思過,革面洗心。”○[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3.明於事理;懂得道理。○《三國志‧魏志‧桓階衛臻等傳評》:“[臻][毓]規鑒清理,咸不忝厥職云。”○[晉][袁宏]《後漢紀‧靈帝紀上》:“高雅、奇偉、達見、清理,行不苟合,言不誇毗,此異士也。”○《陳書‧周宏正傳》:“年十歲,通《老子》、《周易》。○[捨]每與談論,輒異之,曰:‘觀汝神情穎晤,清理警發,後世知名,當出吾右。’”

平理,◆I謂公平處理;治理有序。○《東觀漢記‧劉祐傳》:“[祐]到,摧其權強,平理冤結,政為[三河]表。”○《南史‧齊紀論》:“機事平理,職貢有恒,府藏內充,人鮮勞役。”○《元典章‧戶部五‧民田》:“一切大小事務,從長區處,務要百姓安寧,庶事平理。”◆II評斷。○《後漢書‧魯恭傳》:“訟人[許伯]等爭田,累守令不能決,[恭]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責,輟耕相讓。”○《元典章‧朝綱一‧庶務》:“官府大小公事,已有立定限程,民間詞訟尤當用心平理。”

內理(内理),◆內治。○[唐][白居易]《大唐故賢妃京兆韋氏墓志銘》:“妃先以《采蘩》之誠奉於上,故能助霜露之感,薦於九廟;……其餘坐論婦道,行贊內理。”○[唐][元稹]《鄭氏封才人制》:“古者天子設六宮以詔內理,是以《關雎》樂得淑女,憂在進賢,將聽《雞鳴》之詩,豈惟魚貫之序。”詳“內治”。

木理,◆1.樹木的紋理。○《文選‧左思<魏都賦>》:“德連木理,仁挺芝草。”○[李善]注引《孝經援神契》:“德至草木,則木連理。”○[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壺史》:“﹝[房琯]﹞罷歸至[閬州],舍[紫極宮]。適雇工治木,[房]怪其木理成形,問之。道士稱數月前有賈客施數段[龜茲]板,今治為屠蘇也。”○[宋][沈括]《夢溪筆談‧技藝》:“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2.指樹木的質地。○《詩‧召南‧甘棠》“蔽芾甘棠”[三國][吳][陸璣]疏:“赤棠木理韌,亦可以作弓幹。”

命理,◆1.天命,自然的法則。○《六韜‧龍韜》:“因能受職,各取所長……審知命理,殊能異技,萬事畢矣。”◆2.命運,指生死、貧富和一切遭遇。○[唐][沈千運]《贈史修文》詩:“豈曰無其才,命理應有時。”○[魯迅]《偽自由書‧“有名無實”的反駁》:“這是不懂命理,[中國]人生成是苦命的。”◆3.算命之術。○[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虞]因問之曰:‘吾於命理,自謂頗深。嘗推某當大貴,而竟無驗。君司錄籍,當知其由?’”◆4.命令治獄之官。○《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命理瞻傷,察創視折。”○[鄭玄]注:“理,治獄官也。”

明理,◆1.嚴明的治理。○[漢][桓寬]《鹽鐵論‧申韓》:“明理正法,奸邪之所惡而良民之福也。”◆2.明顯的道理。○[晉][袁宏]《後漢紀‧靈帝紀上論》:“犯法當死,不應死自活,此明理也。”◆3.說明道理。○[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事類》:“此全引成辭,以明理者也。”○[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原道下》:“文章之用,或以述事,或以明理。”◆4.明察事理;懂道理。○《宋書‧良吏傳‧徐豁》:“歷二丞三邑,精練明理,為一世所推。”○《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妹子,你是明理的人。我們這行戶例,只有賤買,那有賤賣?”[許地山]《歸途》:“您當官明理,也可以知道我不是凶手。”

名理,◆1.名稱與道理。○《鶡冠子‧泰錄》:“泰一之道,九皇之傅,請成於泰始之末,見不詳事於名理之外。”○[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异六‧羅漢》:“時癸丑會試舉人題……[米]歎其難。○[羅漢]為闡發傳註,名理燦然。”○[郭沫若]《釋玄黃》:“焦的內含,可兼容黑、黃兩色,而足下使焦字與黑字相等,這恐怕在名理上說不過去吧。”◆2.特指[魏][晉]及其後清談家辨析事物名和理的是非同異。○《三國志‧魏志‧鍾會傳》:“及壯,有才數技藝,而博學精練名理。”○《晉書‧范汪傳》:“博學多通,善談名理。”

面理,◆1.臉上皮膚的紋理。○[漢][嚴遵]《道德指歸論‧善建》:“肌膚潤澤,面理有光。”◆2.方言。當面評理。楚劇《葛麻》第二場:“你是個讀書人,你就與他面理,他有來言,你有去語嘛!”

馬理(马理),◆見“馬利亞”。

论理,◆(論理,论理)◆I1.議論道理。○《史記‧李斯列傳》:“諫說論理之臣閒於側,則流漫之志詘矣。”○[宋][范仲淹]《賦林衡鑒序》:“商榷指義者,謂之論理。”○[明][陸垹]《簣齋雜著‧太極存疑》:“先儒[朱子],反覆辨解,雖其所以論理者則是,然恐非太極本旨。”◆2.爭論是非。[丁玲]《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一:“依[顧順]要同他論理,問他為什麼不培植自己的樹?”○《花城》1981年第2期(增刊):“[丹丹]不肯罷休,去奪桐籽燈,再要論理。”◆3.按照道理。《紅樓夢》第七回:“論理,我該親自來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四回:“前幾天[江都縣]出了缺,論理就應該即刻委人。”○[夏丏尊][葉聖陶]《文心》四:“你們兩個人‘合作’,論理應該比獨個兒寫要好得多。”◆4.理論。[郭沫若]《文藝論集‧論中德文化書》:“這種矛盾的論理,非我輩所能信服,亦非我輩所能實行。”○[王西彥]《古屋》第一部四:“‘好高超的論理!’我在心裏叫着。”◆5.邏輯。[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一曰論理,logic思想之缺乏也。凡在學界,有學必有問,有思必有辯。論理者,講學家之劍胄也。故[印度]有因明之教。”○[廖仲愷]《各派社會主義與中國序》:“由理論上說來,各有顛撲不磨的精義,始終一貫的論理,甲論乙駁,所謂牛頭不對馬嘴,自然不成說話。”◆II倫理道德。論,通“倫”。○[唐][薛用弱]《集异記‧沈聿》:“二吏曰:‘郎建牛坊,平夷十古塚,大破論理,候郎對辯。’”[梁啟超]《南海康先生傳》第七章:“先生之哲學,博愛派哲學也;先生之論理,以‘仁’字為唯一之宗旨。”

理中,◆中醫術語。調理中氣。○《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八‧理中湯丸》集注引[程應旄]曰:“陽之動始於溫,溫氣得而穀精運,穀氣升而中氣贍,故名曰理中。”◆补义条目■谓得义理之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與之言,理中清遠,將無以德掩其言!’”

理正,◆1.按法定罪。○《漢書‧武帝紀》:“將軍已下廷尉,使理正之。”○[顏師古]注:“理,法也,言以法律處正其罪。”◆2.道理正當。○[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切磋》:“使文奇而理正,是尤難也。”○《文獻通考‧經籍五》:“以經傳所引逸詩考之,則其辭明而理正。”

理語(理语),◆說理之言。○[清][王夫之]《薑齋詩話》卷二:“《大雅》中理語造極精微,除是[周公]道得,[漢]以下無人能嗣其響。”○[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三:“或云:‘詩無理語。’予謂不然。○《大雅》:‘於緝熙敬止’;‘不聞亦式,不諫亦入’:何嘗非理語?何等古妙?”

理義(理义),◆1.公理與正義。○《孟子‧告子上》:“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有人問[袁侍中]曰:‘[殷仲堪]何如[韓康伯]?’答曰:‘理義所得,優劣乃復未辨。’”[宋][葉適]《著作正字二劉公墓志銘》:“其學本於師友,成於理義,輕爵祿而重出處,厚名聞而薄利勢。”○[明][海瑞]《興革條例‧刑屬》:“小民不顧理義當否,以訟輸為深愧。”◆2.指社會道德規範,行事准則。○《呂氏春秋‧勸學》:“人君人親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願,此生於不知理義。”○[高誘]注:“不知理義,在君父則不仁不慈,在臣子則不忠不孝。”◆3.專指儒家的經義。○《北史‧劉芳傳》:“[芳]音義明辨,疑者皆往詢訪,故時人號為[劉石經]……[芳]理義精贍,類皆如是。”○《文獻通考‧經籍九》:“[公羊]、[穀梁]考事甚疏,然理義卻精,此二人乃是經生,傳得許多說話,往往不曾見國史。”○[清][戴震]《題<惠定宇先生授經圖>》:“夫所謂理義,苟可以舍‘經’而空憑胸臆,將人人鑿空得之,奚有於經學之云乎哉?”

理意,◆1.理論、見解。○[晉][干寶]《搜神記》卷十六:“[吳興][施續]為[尋陽]督,能言論。有門生亦有理意,常秉無鬼論。”◆2.道理和含義。○[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六:“[漢][高祖]謂[項羽]曰:‘吾翁即若翁。’此語理意甚長。”○[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六:“余謂文章要在理意深長,辭語明粹,足以傳世覺後。”

理言,◆議論。○[宋][姜夔]《白石詩說》:“乍敘事而間以理言,得活法者也。”

理學(理学),◆1.[宋][明]儒家[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朱熹]、[陸九淵]、[王守仁]等的哲學思想。○[宋]儒致力闡釋義理,兼談性命,認定“理”先天地而存在。○[明]儒則斷言“心”是宇宙萬物的根源。○[宋][周密]《齊東野語‧理度議謚》:“[理宗]未祔,議諡……遂擬曰‘理’。蓋以聖性崇尚理學,而天下道理最大,於是人無間言。”○[元][劉將孫]《題閣皂山<凌雲集>》:“近世[周益公]之辭藻,[朱文公]之理學,[楊誠齋]之風節,與人交皆不數數,獨為[閣皁]筆墨,先後輝映,其纏綿傾倒如此。”○[明][陳汝元]《金蓮記‧構釁》:“下官[程頤],別號[伊川]……自慚理學名儒。”◆2.教學上理科的舊稱。◆补证条目■宋明儒家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的哲学思想。宋儒致力阐释义理,兼谈性命,认定“理”先天地而存在。明儒则断言“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文汇报》2007.4.15:“而宋明以后由于佛教和理学的内在转向,士大夫们注重民间的教化职能,从士大夫变为士绅。”

理心,◆猶言修心養性。○《莊子‧則陽》:“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謂:遁其天,離其性,滅其情,亡其神,以眾為。”○[漢][桓寬]《鹽鐵論‧國疾》:“酒足以合歡而不湛,樂足以理心而不淫。”○[唐][白居易]《臥聽法曲霓裳》詩:“樂可理心應不謬,酒能陶性信無疑。”

理物,◆猶治民。○[漢][班固]《白虎通‧誅伐》:“王者承天理物,故率天下靜,不復行役,扶助微氣,成萬物也。”○[唐][李德裕]《上尊號玉冊文》:“爰初定命,正心理物,如辰居極,而天下無邪矣!”[明][劉基]《順齋箴為夏仲珍作》:“[堯][舜]理物,因利除惡。”

理文,◆1.處理政事文書。○《淮南子‧本經訓》:“古者明堂之制……堂大足以周旋理文,靜潔足以享上帝禮鬼神。”○[高誘]注:“理文,理政事文書也。”◆2.猶紋理。○[元][趙覲]《陳檜》詩:“不識[陳]朝檜,相傳故老言。理文俱左紐,后土自蟠根。”

理頭(理头),◆[東漢]末天師道徒頭領名稱。○《後漢書‧劉焉傳》:“[魯]([張魯])自號‘師君’,其來學者,初名為‘鬼卒’,後號‘祭酒’。祭酒各領部眾,眾多者名曰‘理頭’。”

理所,◆1.衙署;辦公處所。○[唐][樊宗師]《絳守居園池記》:“[絳]即東雍,為守理所。”○《舊五代史‧晉書‧少帝紀四》:“甲寅,移[泰州]理所於[滿城縣]。”◆2.泛指治事之所。○《太平廣記》卷六一引《集仙錄‧王妙想》:“九曰[行化峰],下有宮闕,各為理所。”◆3.治刑獄之所。○[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五:“﹝[王孝先]等﹞為大理卿……數年以來,鍛鍊刑獄,至二萬二千餘事,而訴理所纔八百餘事。”◆4.猶言理之所在。○[唐][韓愈]《元和聖德詩》:“聽聰視明,一似[堯][禹];生知法式,動得理所。”

理說(理说),◆說理;申辯是非。○[元][鄭廷玉]《忍字記》第四摺:“我和你個莊家理說,也不索去官中標撥。”○《西游記》第九七回:“那夜有三十多名強盜,明火執杖,劫去家私,是我難捨,向賊理說。”○[清][袁枚]《續新齊諧‧怨氣變蛇》:“鄉民[陳老]有田數畝,與[郜]宅相近,禾稼屢被[郜]家騾馬踐傷,與之理說,反受豪奴辱詈。”

理水,◆治水。○《後漢書‧張衡傳》:“《尚書》:[堯]使[鯀]理洪水,‘九載績用不成’,[鯀]則殛死,[禹]乃嗣興。而《春秋讖》云:‘[共工]理水。’”○《後漢書‧循吏傳‧王景》:“[永平]十二年,議修[汴渠],乃引見[景],問以理水形便。”

吕氏八字命理学电脑算命软件 吕氏八字命理学全集

理數(理数),◆1.道理,事理。○[漢][王符]《潛夫論‧勸將》:“無士無兵,而欲合戰,其敗負也,理數也然。”○《三國志‧蜀志‧關張馬黃等傳論》:“[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姚華]《曲海一勺》:“[宋]較今近古,而言者常務高遠,好談理數。”○[李文元]《婚事》:“﹝[李二胡]﹞感到這人多勢眾竟沒有一個人說點理數幫幫自己的腔,感到再鬧也占不了勢頭。”◆2.天理;天數。○[宋][蘇軾]《杭州謝上表》之一:“方陛下好問之初,遽以疾去,推之理數,可謂奇窮。”○[清][梁章鉅]《歸田瑣記‧楹聯賸話》:“﹝[趙京]﹞見柱上一聯云:‘人鬼只一關,關節一絲不漏;陰陽無二理,理數二字難逃。’”◆3.猶體統。○《紅樓夢》第六三回:“從來沒見拜帖上下別號的,這可是俗話說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個甚麼理數!”

理書(理书),◆1.處理文書。○《淮南子‧泰族訓》:“[趙政]晝決獄而夜理書,御史冠蓋接於郡縣。”○《漢書‧刑法志》:“至於[秦始皇]……專任刑罰,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2.溫書。○《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倒是這理書的工夫,切忌自欺,不可涉獵一過。”

理事,◆1.治事。處理事務。○《管子‧問》:“官承吏之無田餼而徒理事者幾何人。”○[漢][王充]《論衡‧程材》:“文吏、儒生皆有所志,然而儒生務忠良,文吏趨理事。”○[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朕亦本擬與[元濟],恐其年少,未能理事,所以未便處理。”○《二刻拍案驚奇》卷二:“那[幽州路]總管[泰不華]正升堂理事。”○《紅樓夢》第六六回:“那時[鳳姐]已大愈,出來理事行走了。”◆2.代表團體行使職權並處理事務者的職稱。○[老舍]《四世同堂》三七:“還有其他的好些個團體,都約他入會,而且被選為理事或幹事。”

理世,◆1.治理天下。○《管子‧霸言》:“摶國不在敦古,理世不在善攻。”○《戰國策‧趙策二》:“故理世不必一道,便國不必法古。”○《晉書‧皇甫謐傳》:“道之所貴者,理世也;人之所美者,及時也。”○[唐][黃滔]《丈六金身碑》:“理世之與化人,蓋殊路而同歸。”◆2.治世。太平盛世。○[唐][白居易]《序洛詩》:“苟非理世,安得閑居。”

理生,◆治生,料理生計。○[晉][葛洪]《抱樸子‧守塉》:“進則侶鴻鸞以振翮,退則參[陶][白]之理生。”○[唐][韋應物]《寓居永定精舍》詩:“政拙忻罷守,閑居初理生。”○《太平廣記》卷二四三引[唐][韓琬]《御史臺記‧裴明禮》:“[唐][裴明禮]……善於理生。收人間所棄物,積而鬻之,以此家產巨萬。”

理身,◆養生;修身。○《後漢書‧崔寔傳》:“為國之道,有似理身,平則致養,疾則攻焉。”○[唐][聶夷中]《雜興》詩:“兩葉能蔽目,雙豆能塞聰。理身不知道,將為天地聾。”

理色,◆1.道理、顏色。猶言道義和面子。○《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李善]注:“理,道理;色,顏色也。”◆2.肌膚的顏色。○[章炳麟]《訄書‧序種姓上》:“燥溼滄熱之異而理色變,牝牡接構之異而顱骨變。”

理人,◆治理百姓。○[漢][蔡邕]《陳政要七事疏》:“既加之恩,難復收改;但守奉祿,于義已弘,不可復使理人及仕州郡。”○[唐][張九齡]《郡內閑齋》詩:“理人無異績,為郡但經時。”○[宋][曾鞏]《南軒記》:“其於天地萬物小大之際,修身理人、國家治亂安危存亡之致,罕不畢載。”

理氣(理气),◆1.調理呼吸。○《文選‧潘岳<笙賦>》:“援鳴笙而將吹,先嗢噦以理氣。”○[李善]注:“調理其氣也。”◆2.指文章的義理與氣勢。○[明][宋濂]《故灊峰先生朱府君墓志銘》:“其學以聖賢為宗,其文以理氣為主,其行以忠信為本。”◆3.中國哲學的一對基本範疇。“理”指事物的條理或准則,“氣”指一種極細微的物質。○[宋]以後,理氣關係問題成為哲學中兩種觀點爭論的中心。○《朱子語類輯略‧理氣》:“天下未有無理之氣,亦未有無氣之理。”○[明][王廷相]《橫渠理氣辯》:“理,生於氣者也,氣雖有散,仍在兩間,不能滅也……理根於氣,不能獨存也。”○[清][黃宗羲]《移史館論不宜立理學傳書》:“如[整庵]之論理氣,專攻《朱子》,理學乃學之主腦,則非其派下明矣。”◆4.中醫學用語。○[清][姚衡]《寒秀草堂筆記‧賓退雜識》:“螃蟹石七兩,一匣,治肚疼,保心理氣,去毒火。”◆补证条目■中医学用语。指使用有行气解郁、降气调中等作用的药物,治疗气滞、气逆等病症的方法。○《文汇报》2007.2.7:“柚皮中含有挥发油,主要为柠檬酸和芳香醇,能散寒理气,燥湿化痰,消食宽中,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喉痒痰多等。”

理平,◆猶治平,升平。○[唐][白居易]《批百僚賀御撰屏風表》:“朕烈祖[太宗],以古為鏡,用輔明聖,實臻理平。”○[宋][王禹偁]《前普州刺史康公預撰神道碑》:“今幸功名以繼祖禰,年享壽考,運逢理平。”○[清][馮桂芬]《萬母徐太恭人六十壽序》:“世當理平無事之秋。”

理命,◆1.謂敬事天命。○《漢武帝內傳》:“方丈之阜,為理命之室;滄浪海島,養九老之堂。”○[晉][桓玄]《與八座桓謙等論沙門應致敬事書》:“沙門之所以生生資存,亦日用於理命。豈有受其德而遺其禮,沾其惠而廢其敬哉!”◆2.即治命。謂人臨終而神志清明時的遺命,與神智不清時的“亂命”相對。○[唐]時避[高宗][李治]之諱,改作“理命”。○[唐][白居易]《故京兆<元少尹文集>序》:“﹝[元宗簡]﹞語其子[途]云……‘我歿,其遺文得[樂天]為之序,無恨矣。’既而[途]奉理命,號而告予。”○[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一》:“﹝[晟]等﹞虔窆公主于[萬年縣][義豐]之[銅人原],從理命也。”

理名,◆猶政聲。○《後漢書‧宦者傳‧侯覽》:“﹝[滕延]﹞為[京兆]尹,有理名,世稱為長者。”○《後漢書‧獨行傳‧陸續》:“長子[稠],[廣陵]太守,有理名。”

理路,◆1.理論;道理。○[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一:“詩有辭前意、辭後意。○[唐]人兼之,婉而有味,渾而無跡。○[宋]人必先命意,涉於理路,殊無思致。”○《四庫全書總目‧別集二十‧艮齋詩集》:“﹝[克中]﹞詩頗近擊壤一派,多涉理路,而抒情賦景之作,亦時有足資諷詠者。”○[郭沫若]《十批判書‧名辯思潮的批判》:“因為注重辯,故《大取》對於立辭的理路有所闡發。”○[吳組緗]《山洪》十八:“大軍一到,又要抽丁,雖然自己沒有想到,卻是最淺顯的理路。”◆2.思路;條理。○[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三‧時文詩古文》:“時文雖無與詩、古文,然不解八股,即理路終不分明。”○[夏衍]《追念瞿秋白同志》:“他的文章理路清楚,例證確切,通俗易懂。”◆3.紋理,紋路。○[清][李漁]《閑情偶寄‧居室‧小山》:“石性維何,斜正縱橫之理路是也。”◆补证条目■理论;道理。○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夫詩有别材,非關書也;詩有别趣,非關理也……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詩者,吟咏情性也。”

理理,◆道理。○[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二摺:“常言道:‘太平不用舊將軍’,可怎生參不透這個理理!”[元][無名氏]《桃花女》第三摺:“也不待到家門,就要筭的我一身虧,你道波可有這個理理!”

理解,◆1.順着脈理或條理進行剖析。○[宋][蘇軾]《眾妙堂記》:“庖丁之理解,[郢]人之鼻斲,信矣。”○[元][劉將孫]《登仕郎贛州路同知寧都州事蕭公行狀》:“紛紜蜂舞,未易縷析而理解者。”◆2.從道理上瞭解。○《宋史‧儒林傳三‧林光朝》:“﹝[光朝]﹞未嘗著書,惟口授學者,使之心通理解。”◆3.指瞭解,認識。○[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上:“六合之內,固無奇不有,而此則尤難理解者矣。”○[毛澤東]《實踐論》:“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4.說理分析。○[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六:“生員於考試經古場,童生於府縣覆試場,添《性理論》一篇,命題在[濂]、[洛]、[關]、[閩]書中,理解明晰,拔置前列。”◆5.見解。○[許地山]《補破衣的老婦人》:“他湊合多少地方的好意思,等用得着時,就把它們編連起來,成為一種新的理解。”○[錢鍾書]《圍城》七:“他很喜歡[汪太太],因為她有容貌,有理解,此地只她一個女人跟自己屬於同一社會。”

理節(理节),◆謂政教有條理、節度。○《文選‧干寶<晉紀總論>》:“基廣則難傾,根深則難拔,理節則不亂,膠結則不遷,是以昔之有天下者之所以長久也。”○[李周翰]注:“理節,謂政教有條理、節度也。”

吕氏八字命理学电脑算命软件 吕氏八字命理学全集

理家,◆料理家事。○《後漢書‧酷吏傳‧樊曄傳》:“數年遷[揚州]牧,教民耕田、種樹、理家之術。”○[宋][杜範]《玉壺即事》詩:“陂湖漾漾初侵路,蜂燕紛紛各理家。”○[馬烽]《三年早知道》:“就算你是理家過日子的能手,你不賣房,也得賣地。”◆补义条目■指富姓,有钱人。○《六度集经》卷三:“昔者菩薩爲大理家,積寶齊國,常好濟貧,惠逮衆生,受一切歸,猶海含流。”又:“時天大雪,絶行路人,國有理家,請佛并數千比丘,供養七日。”

理會(理会),◆1.道理相合;見解一致。○[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時人以謂[山濤]不學[孫][吳],而闇與之理會;[王夷甫]亦歎云:‘公闇與道合。’”[南朝][梁][何遜]《窮烏賦》:“雖有知於理會,終失悟於心機。”○[唐][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詩:“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跡忘。”◆2.理解;領會。○[宋][蘇軾]《答張嘉父》:“此書自有妙用,學者罕能理會。”○[明][高攀龍]《講義‧顏淵喟然嘆》:“此章書向來為註中高堅……一句所疑,更理會不來。”○[葉聖陶]《火災‧祖母的心》:“對於祖母的憤憤的話語,他沒有聽見,即使聽見也不能理會。”◆3.評理;理論。○[宋][洪邁]《夷堅丁志‧水陽陸醫》:“﹝[陸陽]﹞煮小茈胡湯以來……﹝婦﹞才下咽,吐瀉交作,婦遂委頓,猶呼云:‘[陸助教],與汝地獄下理會!’語罷而絕。”○《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玉英]﹞兀自嗚嗚而哭。那[焦氏]也不起身,反罵道:‘這賤人!你把死來詐我麼?且到明日與你理會。’”○《水滸傳》第四九回:“你賴我大蟲,和你官司裏去理會。”◆4.指控訴,申訴。○《剪燈新話‧永州野廟記》:“吏曰:‘日間投狀,理會何事?’”◆5.料理。○[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一摺:“你且睡去,有人來投宿,我自理會。”○《三國演義》第四六回:“[周瑜]正理會進兵之事,忽報……[蔡和][蔡中],特來投降。”○[葉紫]《豐收》六:“兒子整天地不在家裏,一切都要[雲普叔]自己去理會。”◆6.注意;理睬。○《朱子語類》卷一三二:“近世如[汪端明]專理會民,如[辛幼安]卻是專理會兵,不管民。”○《前漢書平話》卷中:“[張石慶]見[三大王]大怒,急避之,來告[惠帝]。○[惠帝]不理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他罵藩台兩句甚麼東西,那藩臺沒理會他,他就到處都拿這句話罵人了。”○[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六:“[老孫頭]眯一眯左眼,並不理會這人的問話,在他看來,這是不必回答的。”◆7.主意;辦法。○[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摺:“只等孩兒到來,自有個理會。”○《水滸傳》第十三回:“夫人不必挂心,[世傑]自有理會。”○《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瑞虹]又不則聲。○[朱源]到沒個理會,只得自斟自飲。”◆补证条目■料理。○《朱子语类》卷一〇一:“然當時國勢已如此,虜初退後,便須急急理會,如救焚拯溺。”又卷一〇四:“譬如人治生,也須先理會箇屋子,安着身己,方始如何經營,如何積累,漸漸須做成家計。”

理化,◆1.治理與教化。○《後漢書‧樊宏傳論》:“分地以用天道,實廩以崇禮節,取諸理化,則亦可以施于政也。”○《晉書‧刑法志》:“夫禮以訓世,而法以整俗,理化之本,事實由之。”○[唐][白居易]《為宰相讓官表》:“樞衡要地,初不得人,則理化勞心,終無成日。”○[宋][曾鞏]《辭中書舍人狀》:“行之四方,傳之萬世。理化所出,其具在此。”○《金瓶梅詞話》第十七回:“﹝[蔡京]﹞上不能輔君當道,贊元理化。”◆2.事理的變化。○《文選‧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詩》:“四運雖鱗次,理化各有準。”○[呂向]注:“其物理變化亦各均平若一。”◆3.物理學、化學的並稱。◆补证条目■物理学、化学的并称。○《文汇报》2007.6.23:“理化试卷化学部分反映了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核心知识,知识覆盖面广,反映出学业水平考试回归化学学科本质的思想。”

理合,◆猶理當,理應。○[唐][白居易]《江樓夜吟元九律詩》:“道屈才方振,身閑業始尊。天教聲顯赫,理合命迍邅。”○《元典章‧刑部十五‧約會》:“灶戶與軍民官相關詞訟,理合所委鹽司與軍民一同取問歸結。”○《水滸傳》第十九回:“非是[吳用]過稱,理合[王倫]讓這第一位頭領坐。”○[康有為]《追述戊戌變法經過並向溥儀謝恩摺》:“所有感激下忱,理合具摺恭謝天恩。”○[魯迅]《熱風‧隨感錄三十九》:“理合不分首從,全踏在朝靴底下。”

理行,◆猶治行,政績。○《資治通鑒‧唐穆宗長慶二年》:“刺史、縣令職在分憂,豈可以鹽利多少為之升黜,不復考其理行?”[胡三省]注:“理行,猶言治行也。”○[宋][范仲淹]《都官員外郎元公墓志銘》:“本道按刑行使,采公理行以聞,擢拜太子中允。”

理國(理国),◆1.治理國家。○《管子‧問》:“理國之道,地德為首。”○《後漢書‧宦者傳‧曹節》:“﹝[審忠]﹞上書曰:‘臣聞理國得賢則安,失賢則危。故[舜]有五臣而天下理。’”○《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四》:“理國之道,莫若安民;勸課之規,宜從薄賦。”◆2.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國家。○[唐][柳宗元]《封建論》:“大凡亂國多,理國寡。”

理官,◆治獄之官。○《後漢書‧陳寵傳》:“及為理官,數議疑獄。”○《北齊書‧循吏傳‧蘇瓊》:“理官忌憚,莫敢有違。”○[宋][洪邁]《夷堅志補‧聞人邦華》:“吏以告理官,遣還家,半日死。”○《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三:“家父做了[宣德府]理官,歿於任所。”○[清][龔自珍]《乙丙之際箸議第六》:“禮官之後為名家[鄧析子]氏、[公孫龍]氏,理官之後為法家[申]氏、[韓]氏。”

理功,◆治理之功績。○《通典‧選舉四》:“居是國也,累代尊重。然後士民之眾附焉。是以教化行而理功立。”

理工,◆理科和工科的並稱。○[巴金]《探索集‧作家》:“她插隊到農村住了九年,後來考上了大學,家裏要她學理工。”

理法,◆1.義理和章法。○[宋][沈括]《夢溪筆談‧藝文二》:“觀其字音韻次序,皆有理法。”○《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但昨看[匡迥]的文字,理法雖略有未清,才氣是極好的。”○[夏丏尊][葉聖陶]《文心》十八:“[沈先生]是通曉文章的理法的。”◆2.禮法;倫理規範。○《水滸傳》第三三回:“量[劉高]不才,頗識些理法……我二人也無甚言語爭執,此是外間妄傳。”○《紅樓夢》第九十回:“那[金桂]素性為人,毫無閨閣理法。”○[康有為]《上海強學會章程》:“萬國史學、萬國公法、萬國政教理法……皆聽人自認,與眾講習。”◆3.規律;法則。○[李大釗]《研究歷史的任務》:“應當解釋記錄,尋出那些事實間的理法。”○[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第二節:“《易傳》的作者把《易》的辯證觀展開了,他是約略探尋到自然的理法。”

理對(理对),◆公堂對質。○《後漢書‧文苑傳下‧酈炎》:“妻始產而驚死,妻家訟之,收繫獄。○[炎]病不能理對。○[熹平]六年,遂死獄中。”○[宋][俞文豹]《吹劍四錄》:“今後兩學士人,因事到官,合行理對;或因干連,合行追證。”○[宋][洪邁]《夷堅支志甲‧舒嫩四》:“﹝[黃中立]﹞臨病篤,言為黃衣卒來追,理對[九疑]醮事,隨語而殂。”

理道,◆1.道理;理法。○[漢]徐幹《中論‧修本》:“人心莫不有理道,至乎用之則異矣,或用乎己,或用乎人。”○[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三年四月》:“今陛下還宮已數日,將士直突呼叫,入至殿門,誠為不知理道。”○[嚴復]《論世變之亟》:“[中國]理道與西法最相似者,曰恕,曰絜矩。”◆2.理政之道。○[唐][韓偓]《朝退書懷》詩:“孜孜莫患勞心力,富國安民理道長。”○《舊五代史‧世襲傳二‧錢鏐》:“﹝[錢鏐]﹞迨於晚歲,方愛人下士,留心理道,數十年間,時甚歸美。”○[宋][王讜]《唐語林‧夙慧》:“[開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訛。”◆3.指文章的義理。○[唐][白居易]《與元九書》:“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十:“文士輕薄不顧理道,有甚害義者。”○[明][李東陽]《送畢驗封充淮府冊封副使》詩序:“文學足以考據理道,才略足以酬應事變。”○[清][梅曾亮]《<太乙舟山房文集>序》:“﹝[陳公]﹞為古文學,得於[桐城][姚姬傳]先生;扶植理道,寬樸博雅。”

理當(理当),◆I應當。○《晉書‧列女傳‧鄭袤妻曹氏》:“[孫氏]元妃,理當從葬,何可使孤魂無所依邪。”○[南朝][陳][沈炯]《勸進梁元帝第三表》:“四海同哀,六軍祖哭;聖情孝友,理當感慟。”○[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三摺:“當日有錢時都是你受用,我不曾受用了一些,你吊殺便理當。”○《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承大哥過愛,下榻在此,理當要請見大嫂才是。”○[老舍]《四世同堂》四三:“他們認為作了處長,理當擺出架子。”◆II道理得當。○《晉書‧韓伯傳》:“道足者,忘貴賤而一賢愚;體公者,乘理當而均彼我。”○《舊唐書‧陸贄傳》:“如此詞婉而直,理當而明,雖蓄異端,何由起怨?”

理本,◆至治的根本。○[唐][白居易]《采詩以補察時政策》:“聖王酌人之言,補己之過,所以立理本,導化源也。”○[唐][韋展]《日月如合璧賦》:“天垂象兮至明,曆為功兮可久,重之斯實理本,輕之則為亂首。”

理安,◆謂政治修明安定。○[唐][白居易]《序<洛詩>》:“又有已知理安之世少,離亂之時多,亦明矣。”○《通典‧職官十三》:“夫君尊則理安,臣強則亂危。”

洰理,◆星名。即天權。○[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諾皋記上》:“北斗魁……第四星曰洰理。”一本作“拒”。參見“北斗星”。

精理,◆1.精微的義理。○[南朝][宋][王僧達]《答顏延年》詩:“珪璋既文府,精理亦道心。”○[唐][杜甫]《贈特進汝陽王二十二韻》:“精理通談笑,忘形向友朋。”○[清][黃景仁]《贈程厚孫時為厚孫作書與汪容甫定交》詩:“名象微言該,訓詁精理洽。”◆2.精心料理。○[南朝][梁][沈約]《<宋書>自序》:“居家精理,姻族資賴。”

經理(经理),◆1.常理。○《荀子‧正名》:“道也者,治之經理也。”○[楊倞]注:“經,常也;理,條貫也。言道為理國之常法條貫也。”○[宋][沈括]《杭州新作州學記》:“仰而觀其上,則宮廟室廬,莫非先王之法象也;俯而履其下,則彊井徑術,莫非先王之經理也。”◆2.經書的義理。○《後漢書‧光武帝紀下》:“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講論經理,夜分乃寐。”○[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四:“賤妾是凡庸輩,詩四句不知深意。只喚做先生解經理,解的文義差,爭知快打詩謎。”◆3.治理。○《史記‧秦始皇本紀》:“皇帝明德,經理宇內,視聽不怠。”○[唐][吳兢]《貞觀政要‧杜讒邪》:“及朕居茲寶位,經理天下,雖不及[堯][舜]之明,庶免乎[孫皓]、[高緯]之暴。”○《元史‧耶律楚材傳》:“[太祖]之世,歲有事西域,未暇經理中原,官吏多聚斂自私,貲至鉅萬,而官無儲偫。”○[清][孔尚任]《桃花扇‧撫兵》:“只有俺恩帥[侯公],智勇雙全,儘能經理中原。”◆4.經營管理;處理。○[宋][朱熹]《答高國楹書》:“若經理世務,商略古今,竊恐今日力量未易遽及。”○《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施還]﹞自此遍贖田產,又得[支翁]代為經理,重為富室。”○[清][黃軒祖]《游梁瑣記‧張勤果軼事》:“請同鄉某刑幕,經理案牘。”◆5.照料。○《後漢書‧曹褒傳》:“時有疾疫,[裒]巡行病徒,為致醫藥,經理饘粥,多蒙濟活。”○[宋][蘇轍]《歐陽文忠公神道碑》:“公篤於朋友,不以貴賤生死易意。○[尹師魯]、[石守道]、[孫明復]、[梅聖俞]既沒,皆經理其家,或言之朝廷,官其子弟。”○[清][昭槤]《嘯亭雜錄‧顧總河》:“吾輩共事君父,即與昆仲無異,安有兄病而弟不為之經理者乎?”[魯迅]《書信集‧致許壽裳》:“惟經理孺子,首是要事,不知將何以善其後耶?”◆6.企業中負責經營管理的人。○[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十五:“沒收的漢奸財產餘了一部分錢,作為村公產,開了個合作社,大家請[王安福]老漢當經理。”

節理(节理),◆1.節義道理。○[漢][劉向]《說苑‧立節》:“士有殺身以成仁,觸害以立義,倚於節理而不議死地,故能身死名流於來世。”◆2.節和紋理。○《新唐書‧回鶻傳下》:“有川曰[康干河],斷松投之,三年輒化為石,色蒼緻,然節理猶在,世謂康干石者。”○[清][張岱]《陶庵夢憶‧松花石》:“[董文簡]家茁錯二松橛,節理槎枒,皮斷猶附。”◆3.調度管束,使合於禮儀准則。○《文選‧干寶<晉紀總論>》:“故其積基樹本,經緯禮俗,節理人情,恤隱民事,如此之纏綿也。”○[李周翰]注:“節理,謂以節度理人也。”

家理,◆[東北]人稱青幫。○[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九:“[蕭隊長]沒有顧上回答[老孫頭]的話,放低聲音,忙對[李大個子]說:‘你加點小心,留心是不是有壞人活動?好好瞅着糧戶和他們的腿子,還有那些不願獻出“海底”的“家理”頭子,都給他們劃地為牢。’”

機理(机理),◆1.事物變化的道理。○[三國][魏][劉劭]《人物志‧材理》:“指機理,則穎灼而徹盡;涉大道,則徑露而單持。”○[晉][葛洪]《抱樸子‧廣譬》:“聰者料興亡於遺音之絕響,明者覿機理於玄微之未形。”◆2.猶識鑒。○《三國志‧吳志‧王蕃樓玄等傳論》:“[賀邵]厲志高潔,機理清要。”○《三國志‧魏志‧袁渙傳》“[渙]子[侃]”[裴松之]注引《袁氏世紀》:“[宇]字[宣厚],精辯有機理,好道家之言。”

活理,◆生存的辦法。○[清][孫枝蔚]《延令書懷二十二韻》:“賣文無活理,學劍有憂端。”

會理(会理),◆明理。○[明][樊鵬]《何大復先生行狀》:“博物洽聞,會理守約。究其所造,可謂渾然成矣。”

化理,◆1.教化治理。○[唐][柳宗元]《河間劉氏志文》:“克生良子,用揚懿美,有其文武,弘我化理。”○[宋][歐陽修]《賈誼不至公卿論》:“[文帝]卒能拱默化理,推行恭儉,緩除刑罰,善養臣下者,[誼]之所言略施行矣。”○[明][張居正]《贈袁太守入覲奏績序》:“嗟乎!荒陬陋區,幸得藉公化理,民不敢為蠹,士不敢為蠍。”○《清史稿‧世祖紀二》:“化理未奏,則罪在朕躬。”◆2.佛家指事物變化之理。○《楞嚴經》卷十:“化理不住,運運密移,甲長髮生,氣銷容皺。日夜相代,曾無覺悟。”

護理(护理),◆1.[清]制,官吏出缺,由次級官守護印信並處理事務,稱為“護理”。○《花月痕》第四六回:“這裏[仲池]詫異一番,將提督的印暫行護理。”◆2.配合醫生的治療,隨時觀察和瞭解病人的病情,報告給醫生,並照料病人的飲食起居等。徐遲《牡丹》九:“有人病了,常是她陪伴護理。”◆3.養護和管理。○《解放日報》1985.10.26:“其中特別是龜背竹、珍珠地柏和小種令箭荷花等,當前應怎樣護理?”

合情合理,◆合於情理。○[陳殘雲]《山谷風煙》第十一章:“[黃為民]心情顯得輕鬆,覺得[周祺]這個人很可愛,既有原則,又能合情合理地幫助他解除思想包袱。”○[柯岩]《特邀代表》:“學校認為這個方案合情合理,就定為制度。”

合理化,◆設法調整改進現狀,使更合理。○[朱自清]《論國語教育》:“整理國字,使之合理化,科學化,統一化,正確化,非從速厘定標准字不可。”○[艾蕪]《百煉成鋼》第十八章三:“[何子學]便根據[梁景春]的意見,向大家說明炸沉渣室這件合理化建議。”

合理,◆符合道理或事理。○《北史‧斛律光傳》:“每會議,常獨後言,言輒合理。”○[唐][劉知幾]《史通‧載言》:“言事相兼,煩省合理。”○[明][張居正]《進帝鑒圖說疏》:“覆轍在前,永作後車之戒,則自然念念皆純,事事合理。”○[柯岩]《奇异的書簡‧追趕太陽的人》:“合理的稅收和利潤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來源。”

行理,◆1.使人。即受命出使者。○《左傳‧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無月不至。”○[杜預]注:“行理,使人通聘問者。”○《國語‧周語中》:“敵國賓至,關尹以告,行理以節逆之。”○[韋昭]注:“行理,小行人也。”○[章炳麟]《官制索隱》:“行人之官,某名曰使,亦或借理為之,《周語》云:‘行理以節逆之’是也。亦或借李為之,《左氏》云:‘行李之往來’是也。”參見“行李”。2.行道踐理。○《管子‧正第》:“能服信政,此謂正紀。能服日新,此謂行理。”○《四游記‧猴王得仙賜姓》:“猴王道:‘你是行理君子,但望你指教我神仙去處。卻好去拜訪。’”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比喻甲說甲的對,乙說乙的對,各執一詞。

公平合理,◆謂處理事情公正而符合情理。○[毛澤東]《三大運動的偉大勝利》:“只要[美國]政府願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解決問題,不再如過去那樣用種種可恥的方法破壞和阻撓談判的進行,則[朝鮮]的停戰談判是可能成功的,否則就不可能成功。”○[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十八:“站好了隊,排好了號,分果實分土地就公平合理,也不麻煩。”亦作“公道合理”。○[西戎]《糾紛》:“工要評的公道合理,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

公理,◆1.社會上公認的正確道理。○《三國志‧吳志‧張溫傳》:“競言[豔]及選曹郎[徐彪],專用私情,愛憎不由公理。”○[清][姚鼐]《禮箋序》:“經之說有不得悉窮。古人不能無待於今,今人亦不能無待於後世。此萬世公理也。”○[葉聖陶]《倪煥之》十九:“世界有強權,沒有公理啊!”◆2.在一個系統中已為實踐所反覆證明而被認為無須再證明的真理。如“等量加等量其和相等”,就是公理。

公道合理,◆見“公平合理”。

分理,◆I紋理、脈絡或事物間的聯繫。○[漢][許慎]《<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段玉裁]注:“分理,猶文理。”○《南史‧謝莊傳》:“制木方丈,圖山川土地,各有分理。”◆2.分說;分辯。[宋][王安石]《上富相公書》:“所辭者才力所不能,而所願猶未敢分理也。”○《四游記‧觀音和好朝天》:“非敢抗拒天兵,因[趙元帥]剛猛,不容分理,所以未及承旨耳。”○《水滸後傳》第一回:“待去官司告理,又不知他姓名。況且委是海貨,不便分理。”◆II名分與事理。○《舊唐書‧溫造傳》:“凡事有小而關分理者,不可失也。分理一失,亂由之生。”○[章炳麟]《與鄧實書》:“以為文生於名,名生於形,形之所限者分,名之所稽者理,分理明察,謂之知文。”◆补义条目■受理;处理。○元无名氏《百花亭》第四折:“元帥在上,可憐見王焕有紙狀,告著一個人,乞賜分理。”

法理,◆1.法律;法律原理。○《東觀漢記‧張禹傳》:“[明帝]以其明達法理,有[張釋之]風,超遷非次,拜廷尉。”○《隋書‧裴薀傳》:“[薀]亦機辯,所論法理,言若懸河,或重或輕,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時人不能致詰。”○[宋][王安石]《未復舊官光祿寺丞趙瑾改大理寺丞制》:“爾造行不謹,陷於法理,比更赦宥,復序故官。”○[李大釗]《國情》:“以新約法為物,無吾儕管窺法理之餘地。”◆2.相術家謂骨法及皮膚紋理。○[漢][王充]《論衡‧骨相》:“非徒富貴貧賤有骨體也,而操行清濁亦有法理。”◆3.佛教語。佛法的義理。○《晉書‧王玟傳》:“時有外國沙門,名[提婆],妙解法理,為[珣]兄弟講《毗曇經》。”○[南朝][梁][慧皎]《高僧傳‧唱導論》:“唱導者,蓋以宣唱法理開導眾心也。”

對理(对理),◆1.共同審理。○《北史‧魏紀一》:“詔[南平公][長孫嵩]、[北新侯][安同]對理人訟,簡賢任能。”◆2.猶對質。○[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摺:“左右,押這廝去尋那先生來對理。”○[清][李漁]《蜃中樓‧閫鬧》:“不要你去串通胡賴,喚他出來,當面對理。”

典理,◆主持審理。○《後漢書‧鮑永傳》:“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繫者千餘人,恐未能盡當其罪。”

地理學(地理学),◆1.指風水之術。◆2.以地理為研究對象的科學。一般分為自然地理學和經濟地理學等。

地理師(地理师),◆風水先生。○[明][李贄]《初潭集‧師友‧學道》:“此鳩勝地理師。”○[清][褚人穫]《堅瓠四集‧風水》:“又[宋壺山][謙父]贈地理師云:‘世人盡知穴在山,豈知穴在方寸間。’”

地理人,◆旧称以看风水为职业的人。○《二程语录》卷十四:“世間術數多,惟地理之書最無義理,祖父葬時,亦用地理人。尊長皆信。”

地理家,◆風水先生。○[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四:“地理家不知起於何時。自[黃帝]令[大撓]定甲子以支干相配而分五行,今地理家則有大五行之說,如壬屬水地理家曰屬火之類。”○[清][薛福成]《庸盦筆記‧軼聞‧鬼神默蠖吉壤》:“世俗篤信地理家言,謂葬親得吉壤,則子孫富貴蕃祉,否則貧賤衰絕。”

地理,◆1.土地、山川等的環境形勢。今指全世界或一個地區的山川、氣候等自然環境及物產、交通、居民點等社會經濟因素的總的情況。○《易‧繫辭上》:“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孔穎達]疏:“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條理,故稱理也。”○《漢書‧郊祀志下》:“三光,天文也;山川,地理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人物咸淪,地理昭著。”◆2.指研究地理的學科。○《舊唐書‧隱逸傳‧孔述睿》:“[述睿]精於地理,在館乃重修《地理誌》,時稱詳究。”○《元史‧劉秉忠傳》:“至於天文、地理、律曆、三式六壬遁甲之屬,無不精通。”○[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十:“覃精[許][鄭],尤長於地理。”○[丁玲]《母親》:“學堂裏科目是很多的,國文、修身、地理、歷史,總有十幾門。”參見“地理學”。3.區域;區劃。○《漢書‧王莽傳下》:“[莽]好空言,慕古法,多封爵人,性實遴嗇,託以地理未定,故先賦茅土,用慰喜封者。”○[晉][張華]《博物志》卷一:“地理廣大,四海八方,遐遠別域,略以難詳。”○[太平天國][馬之澐]《建天京於金陵論》:“[金陵]地連[三楚],勢控[長江],地理不為不延廣矣。”◆4.地址。○《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便教人來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寫了他地理角色與來人,到[臨安府]尋他住處。”◆5.風水。○[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高逸》:“﹝僧﹞[文幼]薄能為詩,精陰陽地理。”○[清][顧炎武]《昌平山水記》卷上:“皇后[徐氏]崩,上命禮部尚書[趙羾]以明地理者[廖均卿]等往,擇地得吉於[昌平縣]東[黃土山]。”○[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一:“我們家祖墳的地理,好是好,可惜其形不全。”

得理,◆1.得以申理。○《剪燈新話‧太虛司法傳》:“數日之內,[蔡州]有一奇事,是我得理之時也。”◆2.謂有理;占理。如:得理不讓人。

道理,◆1.事理;事物的規律。○《文子‧自然》:“用眾人之力者,[烏獲]不足恃也;乘眾人之勢者,天下不足用也。無權不可為之勢,而不循道理之數,雖神聖人不能以成功。”○[唐][韓愈]《京尹不臺參答友人書》:“人見近事,習耳目所熟,稍殊異,即怪之,其於道理有何所傷?”[宋][曾鞏]《<張文叔文集>序》:“是時[文叔]年未三十,喜從余問道理,學為文章,因與之游。”○[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上:“[白樂天]詩能道盡古今道理,人以率易少之。”○[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我聽說[曾大先生]非常懂得喝茶的道理。”◆2.規矩;情理;理由。○《漢書‧鄒陽傳》:“竊聞[長君]弟得幸後宮,天下無有,而[長君]行跡多不循道理者。”○《三國志‧魏志‧杜恕傳》:“夫糾擿奸宄,忠事也,然而世憎小人行之者,以其不顧道理而苟求容進也。”○[宋][歐陽修]《答西京王相公書》:“其言乖謬,不合道理。”○《花月痕》第四七回:“大抵做人,總要懂點道理,有個器量,難道武夫不吃飯麼?”[毛澤東]《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二:“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一切小道理都歸大道理管着。”◆3.處理事情的辦法、打算。○[宋][王明清]《揮麈錄餘話》卷二:“[俊]道:‘若番人探得知,必來夾攻。太尉南面有[張相公]人馬,北面有番人,太尉如何處置?’[張太尉]冷笑:‘我別有道理。’”[明][馮夢龍]《量江記‧皇甫醉遁》:“將軍醉得這箇模樣,不如大家扶他上馬,逃回[金陵],再作道理。”○[吳組緗]《山洪》二八:“這樣研究了半天,還是得不出結論,只好暫時用[戚先生]的主張,等以後斟酌情形,再作道理。”◆4.闡揚稱說某種教義。○[漢][劉向]《列女傳‧周南之妻》:“生於亂世不得道理,而迫於暴虐不得行義,然而仕者,為父母在故也。”◆5.道術;法力。○《封神演義》第三七回:“今有[張桂芳],以左道旁門之術,征伐[西岐]。弟子道理微末,不能治伏。”◆6.道里;路途。○[宋][周邦彥]《汴都賦》:“據偏守隅,則無以限西方之貢職,平道理之遠邇。”○[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上因修《一統志》,令天下皆具輿地圖冊,以攷疆域道理之遠近,皆聚于統志館中。”

當理(当理),◆合理。○《漢書‧敘傳下》:“[不疑]膚敏,應變當理;辭[霍]不婚,逡遁致仕。”○[唐][吳兢]《貞觀政要‧論公平》:“且所言當理,未必加於寵秩。”○[清][周亮工]《書影》卷十:“此說當理而核,[荊公]、[山谷]二公皆有辯,不及之也。”

大理花,◆即大麗菊。詳該條。

大理,◆1.掌刑法的官。○[秦]為廷尉,[漢][景帝]六年更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復為廷尉。○[北齊]為大理卿,[隋][唐]以後沿之。○《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夷吾]不如[弦商],請立以為大理。”○[陳奇猷]集釋引[太田方]曰:“《禮‧月令》注:‘理,治獄官也。○[有虞氏]曰士;[夏]曰大理;[周]曰大司寇。’”◆2.星名。○《星經》卷上:“大理二星,在宮門內,主刑獄事也。”◆3.[五代]至[宋]時[雲南]的地方政權。○[五代][後晉][天福]二年,[段思平]滅[楊干真]的[大義寧]政權,據[南詔]地,號[大理國],有八府,四郡,三十七部,轄境相當於今[雲南]全境及[四川]西南部。○[宋][紹聖]元年[高昇泰]代立,號[大中國]。○[紹聖]三年,[段氏]再起,號[後理國]。前後共傳二十三王,歷三百一十六年。其間,[宋]曾封其王為[大理王],[雲南]節度使。○[宋][寶佑]元年,為[蒙古][忽必烈]所滅,後置[雲南]行中書省。國王[段氏]被任為世襲總督,軍政官員多受封為[雲南]各路土司。

大道理,◆涉及大事、全局的道理;主宰事物的根本性规律。○《中国青年》1964年第3期:“如果只讲小节,不提高到大道理上,小节就失其意义了。相反,如果只讲大道理而不讲小节,许多大道理也会落空。”亦指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洞理论。○《锺山》1985年第2期:“算了算了,老师傅,大道理人人会讲。”

打理,◆猶准備;料理。○[明][湯顯祖]《紫簫記‧勝游》:“今又分付[青兒],叫承奉們開了老殿下爺爺花園,打理裀褥床頓,以備游倦一時之憩。”○《廿載繁華夢》第二十回:“我正要回[羊城]那裏走走,一來看[少西]老弟打理得關庫怎麼樣,二來因宅子燒去了,要另尋一間大宅。”

成理,◆1.固定的規律。○《莊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韓非子‧大體》:“守成理,因自然。”◆2.有道理。○《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據其所言,乃鑿然成理。”◆3.治理。○《戰國策‧秦策三》:“富貴顯榮,成理萬物,萬物各得其所。”

朝理,◆方言。理睬,關心。○[西戎]《糾紛》:“你們再看看這兩天,豐產棉花長了半人高,缺人少手的,誰也不朝理二分半,好容易婦女們下地幹了,你們還挑三撿四的。”

常理,◆1.一般的規律。○[晉][陶潛]《形贈影》詩:“草木得常理,霜露榮悴之。”○[宋][歐陽修]《筆說‧物有常理者》:“凡物有常理而推之不可知者聖人之所不言也。”○[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三》:“其人長至二丈,有不可以常理論也。”◆2.通常的道理。○《晉書‧五行志下》:“此是非常事,不得以常理斷之。”○[孫中山]《革命軍是打破不平等的》:“革命軍就是用一個人去打一百個人,像這樣的戰鬥是非常的戰鬥,不可以常理論。”

長理(长理),◆宰治,治理。○[唐][元稹]《祈雨九龍神文》:“今夫蠢蠢何罪,物物何知,使不肖者長理,而災害隨至,無乃天之降罰不得其所耶?”

才理,◆猶才思。○《三國志‧吳志‧王蕃樓玄等傳論》:“[樓玄]清白節操,才理條暢。”○[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鍾士季]精有才理。”

不理,◆1.猶言不利,不順。○《孟子‧盡心下》:“[稽]大不理於口。”○[趙岐]注:“為眾口所訕。理,賴也。”○[焦循]正義:“不理於口,猶云不利於人口也。”○[楊伯峻]譯注:“‘理’字亦可訓‘順’,則‘不理於口’猶言‘不順於人口’。”◆2.謂不治理公務。○《後漢書‧胡廣傳》:“故京師諺曰:‘萬事不理問[伯始]。’”○《南史‧謝朏傳》:“[朏]居郡,每不理,常務聚歛,眾頗譏之,亦不屑也。”◆3.理不清。○[漢][張衡]《思玄賦》:“私湛憂而深懷兮,思繽紛而不理。”○[晉][陸機]《文賦》:“方天機之駿利,夫何紛而不理?”◆4.不理睬。○[元][無名氏]《抱妝盒》第四摺:“寡人若究起前事,又怕傷損我先帝盛德,如今姑置不理。”○《紅樓夢》第二八回:“[寶玉]見他不理,只得陪笑。”○[茅盾]《子夜》十二:“[徐曼麗]那邊,你得拉緊些,好叫[老趙]一直疑心她,一直不理她。”

安全理事會(安全理事会),◆簡稱“安理會”。聯合國的重要機構之一。根據聯合國憲章規定,它是聯合國唯一有權采取行動來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機構。由十五個理事國組成,[中]、[法]、[蘇]、[英]、[美]為常任理事國,其餘十國為非常任理事國,由聯合國大會選出,任期兩年。安全理事會的決議除程序性問題外必須得到常任理事國一致同意。

安理會(安理会),◆見“安全理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