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八字的特征,八字财富中上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2

《易经》曰:“一阴一阳之为道”。道乃规律,周易就是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一门学问。书法,指书写的艺术和汉字美的呈现艺术,它的起源和发展,笔画和结体,章法和内容均体现着自然之道的阴阳互补关系。

养生,无外乎遵循天地自然阴阳平衡之道,而书法从尚韵(魏晋)、尚法(隋唐)、尚意(宋)、尚态(明清)一路走来,自然之道始终作为书家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蔡邑在《九势》中曰:“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书法以自然为基础参考,以意念贯通全身,使得阴阳内在循环,形成力量而发于外界,有柔有刚。

唐朝有个和尚皎然,曾作诗“浊酒不饮嫌昏沉,欲玩草书开我襟”,道出了书法有排解郁闷、忧愁,使人昂扬向上的作用。诗人陆游说“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是说练习书法,笔下生力,墨里增神,有利于防治疾病,强体健身。

中上八字的特征

可见自古就有“书法养生”的说法,而欧阳询楷体(“欧体”)在这一点上尤为突显:实现了动静、虚实、刚柔、意力等矛盾的平衡、对称、协调。

万世法程,楷书极则,翰墨之冠,这些都是欧体的独有称誉。欧阳询把楷书写到了至善至美,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唐张怀瓘形容欧书“森森焉若武库戟”,并认为“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明代杨士奇所说:“询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

1.险与正

欧体看起来规规矩矩四平八稳,但字字有“险”处,欧体善于“造险”和“破险”,其横画很少有水平端正的,上斜得厉害,但通过其他的笔画又能化险为夷,如“足”“也”“克”字,靠最后一笔求平衡,如“宫”的第一点“险如坠石”,但能通过下边的吕整体右抬来扶正。看似平整的欧体,通过“险”的结体变化,于细微处显精妙。

中上八字的特征

2.疏与密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欧体讲究细微处紧密精妙。但收得住,还要放得开。欧字的确中宫紧收,工整严谨,但也须有“疏可走马”之处,敢于伸展,如“我”字的“横下”内极为紧密,但钩画极力放开,对比强烈,洒脱又内敛。

中上八字的特征

3.曲与直

势欲平而画欲曲:欧体虽以“画平竖直”四字为律,但决不是平直机械地排列,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横之平,指势而言,有了轻重、粗细、曲直的变化,曲中带直,直中有曲。如“田”字的“短竖”直中带曲,曲而不弯。“在”字的长撇曲中带直,直而不冽。

中上八字的特征

4.刚与柔

“力透纸背”“萧杀冷冽”为其刚,“轻放握笔”“俊美灵动”为其柔。欧体的力道并不是蛮力而是巧劲,需肢体松沉忌浑身紧张,否则劲力壅积,笔的运行就反而显得熏硬不灵了,又何来 “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的笔力呢,字反而显得轻飘无力。反之,通过轻柔的“捻笔”“转笔”达到中锋用笔,则刚劲有力,以柔制刚。

5.方与圆

在笔法中用笔主要有方、圆之别:有楞角者为“方笔”,无楞角者为“圆笔”。宋代姜夔在《续书谱》中讲:“方圆者,真草之体用,真贵方,草贵圆,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斯为妙矣。”

初学欧体者,往往失之过猛“剑拔弩张,方棱出角”,原因是只知其“方”而不知其“圆”。所谓“不方不圆,亦方亦圆”,乃指欧体方圆兼容之特点。欧体用笔虽以方为主,但整体字势却呈圆形的表现形式。如“为”字的整体圆融。

中上八字的特征

6.虚与实

清代书法家曹莹在《书法约言》中指出“凡运笔有起有址,有缓有急,有映带有回环,有轻重,有转折,有虚实,有偏正,有藏锋,有露锋。”在书法艺术中,字的结构是千变万化的。

欧体的虚接法也是其一大特点,如“成”字笔笔分离无连笔,却每一笔的笔意都相互连接,此为“以虚写实”。

中上八字的特征

7.动与静

《黄帝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书法能让人的心静下来,使人凝神静虑,少躁动。而书法之动是专一不杂、养神之动。对比其他字体,欧体更需要“静心”,但却是“全身运动”。

写字时头正、肩松、身直、臂开、足安,笔法离不开“身法”,古人主张书法全身力到,即力送笔端。王羲之说:“点、画、波、撇、屈曲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古人云:“力发乎腰”“务使通身之力奔赴腕下”。将全身劲力运到右肩,贯向腕根,波及末梢。倘能全身劲到,则久而久之自能练出龙腾虎跃,铁画银钩的遒劲笔力。

8.意与力

古书家强调“先在心,后在身”“意在笔先,笔居心后”。王羲之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

每日临池握笔,开卷书写,必然端坐凝视,专心致志。“心正则字正”,唐太宗《笔法诀》说:“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去妙;心神不正,字则欹斜;志气不和,书必颠覆”“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持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写出的字也各不相同。可见,写出端正的欧体,也是养心的过程。

中上八字的特征

总之,书法的练习过程,按照古人作书的程序,先磨墨,此时心静,边磨边构思,心平气和,然后挥毫于纸上,力送毫端一气呵成。正是由于欧体中每笔的点、画、波、撇,千变万化,且细节精微,更需要习字者凝神静气,端坐放松,气沉丹田,达到以上七点的“圆融无碍”,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在“字正腔圆”中感悟到默契和谐,感受到自身的精气神“修身养性”,将“丹田”之气调匀,气息通畅即“通则不痛”。唐代名医孙思邈认为“气息得理,即百病不生”。

中医学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太过可使脏气失调,而练习欧体可端正静气,调节心态,使情绪稳定。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及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是讲人们学欧体,经过长期练习之后,将平正与险绝融会贯通,久而久之,穷尽字体形态变化于笔端,且融合习字者的情性于纸上,即是到了“意行合一”境界之时,书法和性情均可达到老成的境地,久而久之,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不求自得的。

作者:@居小满 西塔疗愈师,瑜伽RYT注册认证,爱好书画。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新作者扶植计划.第二期#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