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八字,宜春八景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

宜春文化积淀厚重,是革命老区,禅宗圣地,且享有“月亮之都”的美誉。古往今来,人杰名士灿若群星。文臣武将、英雄豪杰各有所长,或以德才,或行操守,遗惠后人,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宜春古代历史上(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十大名人,你知道的都有谁?

1.徐稚(丰城)

  徐稚(97年——168年),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今丰城白土乡隐溪村)。东汉隐士。少学今文经学,兼通天文,历算。相传豫章太守陈蕃极为敬重徐稚之人品而特为其专设一榻,去则悬之。于是在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便有了“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不朽的名句,并且千古传为佳话。陈蕃曾多次赠粮给徐孺子,徐认为“非自力而不食”,于是全部转送给贫苦人家。今南昌市的孺子路、孺子公园、孺子亭、高(士)桥均是以徐稚的字号命名的。

2.陶渊明(宜丰)

  陶渊明(365年——427年),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代表作《归田园居》、《桃花源记》等。据记载,宜丰是陶渊明故里,宜丰的澄塘镇秀溪村(古称安城),“东篱下”和“南山”两个地名至今未变。

3.谢灵运(万载)

谢灵运(原名公义,385年——433年),字灵运,世称谢客,出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上虞区),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佛学家、旅行家。他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

谢灵运虽不是万载人,但因为食封康乐,在万载县的影响可谓深远。该县谢姓百姓对他更是有口皆碑,言必谈谢公康乐侯,并以此为荣耀。不仅如此,该县历代文人雅士及至县衙都十分敬重谢灵运,据县志记载,元至正七年(1347年),由僧人片云募款,邑人龙王向在该县东北十里名丁田的地方建了一座桥,就以康乐侯灵运名,叫康乐桥。此桥为康乐县(今万载县)最大的一座石桥,四墩五孔,全长98米,是万载到宜丰、铜鼓的必经之桥。如今还稳稳当当地横跨在蜀江之上。另有一条河名为康乐水,在邑东北三十里,《环宇记》云:“谢康乐尝游此,因名。源出谢山,东流出西江桥、黄田桥、锦江桥、万岁桥,至丘江会龙河水绕于上高。”

4.卢肇(宜春)

卢肇(818年——882年)号乐轩,是唐代宜春县人,25岁时成为江西第一个状元。他先后在多地为官,所到之处颇有文名,官誉亦佳,又因他作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门生,入仕后并未介入当时的“牛李党争”,故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宜春有很多地名、文物都和他有关,如秀江中路的“宜春县学”是他的故居;春台公园北门石狮及园中“卢石”相传是故居旧物;位于秀江江心,因他在此攻读而得名的卢洲,又称状元洲;还有位于东郊秀江两岸的田园林地,曾是他的私人庄园,后被称为“官园”。

5.郑谷(袁州)

  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唐僖宗(887年)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尤以《鹧鸪》诗传诵广远,致有"郑鹧鸪"之称。成语"一字师"出自郑谷逸事:郑谷隐居仰山,诗僧齐已奉《早梅》诗求教。郑谷将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改为"一枝"。齐已当庭拜郑谷为"一字师"。《全唐诗》收录郑谷诗327首。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列为"芳林十哲"之一。今宜春市区东风大街南段,民国时期曾名鹧鸪路,以纪念郑谷而名。

6.况钟(靖安)

  况钟(1383年——1442年),字伯律,号如愚。靖安县高湖镇崖口村人,明代著名清官。1430年,他出任苏州知府,因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苏州人民称他“况青天”,和包拯“包青天”、海瑞“海青天”,并称中国民间的三大青天。况钟死时,苏州百姓痛哭罢市。他的灵柩被运回故里,安葬于靖安县高湖崖口的神仙山上。1983年,靖安在县城东郊登高山(今况钟园林内)重新为况钟造墓,并建清风亭。

7.邓子龙(丰城)

  邓子龙(1531年——1598年),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丰城市杜市镇邓家村人。明代抗倭名将。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日本大侵朝鲜,奉命领兵援朝,倭寇遁逃,在露梁海战中,年逾古稀的子龙公奋勇直前,不幸阵亡。死后,子龙公遗体运往出生地江西丰城归葬。邓子龙善诗,著有《横戈集》。为了纪念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各地纷纷建纪念馆。江西丰城建起了子龙公墓,并题词:忠肝垂万古,义胆照千秋,1984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铜鼓城东的铜鼓石上也留有邓子龙题刻。

8.宋应星(奉新)

宋应星(1587年——1661年),字长庚。奉新县宋埠镇牌楼村人。明末清初科学家。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任袁州府分宜县教谕。十一年(1638年)升汀州府推官。任分宜教谕期间,写成《天工天物》一书。《天工开物》是一部系统记载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成就的巨著。此书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被翻成日、法、德、俄等多种文字。达尔文称之为"权威著作"。编写《中国科技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称宋应星为"中国的狄德罗"。中国科协纪念的中国古代八大科学家中,宋应星名列其中。2021年,奉新县天工开物文化园景区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9.杨廷麟(樟树)

  杨廷麟(1596年—1646年),江西临江府清江县人。字伯祥,一字机部,晚年自号兼山。崇祯四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杨廷麟守赣州与史可法守扬州、瞿式耜守桂林“先后辉映,日月争光”,他给后人留下《兼山集》10卷,《杨忠节公遗集》8卷,《黄道周杨廷麟合书精品》传世,清撰《清江县志》称之为”清江古今第一人“,公文才武略、当之无愧!在赣州市有一条路叫杨公路,在临江通往善嘉桥的这条最宽敞繁华的路也命名为杨公路。

(樟树市临江府署大观楼门前纪念杨廷麟之忠烈亭)

10.朱轼(高安)

  朱轼(1665年——1736年),字若瞻,一字伯苏,号可亭,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今属江西省高安市村前镇艮下朱家村)人,系坡山始祖茂公派下第十六世孙。清朝中期名臣,著名史学家,乾隆帝师傅。康熙三十三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居官廉洁,刚正不阿,颇具惠政。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颇具惠政,世人颂其“束其励行,通经史百家”。乾隆元年,卒,时年七十二岁,谥号文端。次年归葬故里,乾隆帝御赐“帝师元老”。任浙江巡抚时,首创用"水柜法"修筑海塘,为治理沿海水患功垂后世。康熙推崇朱熹学说,朱轼为当时朝廷御用程朱学派的重要代表。朱轼生活俭朴,高安民间旧时流行的酒席"朱公席",待客时多为四盘两碗,据说是朱轼宴请乾隆时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