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癸酉月乙亥日庚辰时合吗 乙酉月丁亥日命理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2

当时的姜戎首领叫吾离,被迫离开原来的家园,身披茅草衣,头戴荆条帽,生活比较落后;来到新的地方也是荒蛮之地,所谓狐狸所居,豺狼所嗥,遍地荆棘,戎人剪除荆棘,驱逐狐狸豺狼,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家园。晋国灭亡虢国,其地属于晋国时,姜戎依附晋国;之后割让给秦国,秦国向东方开拓,姜戎就成为秦国的臣属。

姜戎与秦国有隙,晋国趁虚而入,加入了晋师对秦师的作战。晋师在上面抵御,姜戎在下面攻击,就像捕获一只肥鹿,晋人抓鹿角,戎人抓鹿腿,齐心协力扳倒在地,秦师全军覆没。此后,姜戎依附于晋国。

晋太子驩还未即位,在待丧之中,因此称为“子”。穿着黑色丧服,亲自参加战事。丧服本为白色,戎服为黑色,有丧事而又备戎事,把丧服染做黑色。

夏四月,辛巳,晋国败秦师于殽,俘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国。

大问题解决了,小问题就是顺水人情。晋文公夫人文嬴请求晋襄公释放被俘的三将,都是他们进谗言、挑拨离间秦晋国君的关系,秦伯若是得到他们,吃了还不解恨,君上何必屈尊降贵的亲自惩罚。放他们回去,在秦国杀戮他们,给秦伯快意,怎么样?晋襄公允许了。

先轸朝见晋襄公,询问秦国俘虏,晋襄公说,夫人请求,寡人释放了。

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面对全军覆灭的惨败同时,晋国还收复了河东、河南原来割让给秦国的城邑,恢复到晋献公晚年时的版图,甚至更多,全面打压秦国。此时的秦穆公有什么感受?送回夷吾、重耳回晋国,所有的一切努力化为乌有,所有的获得重新失去,重新回到原来的格局,秦伯的心在流血,还是强装欢颜。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都是晋国诡诈,秦伯中计,和出征的将领无关。秦穆公心中不断发狠,一定报仇雪恨,血洗耻辱。此后的秦国多次对晋国用兵,历经几次失败,终于“晋人不出,封殽尸而还。”挽回几分颜面后,专注的对付戎人,戎人不总是可靠,于是“遂霸西戎”。那是被晋国封堵后没有办法的办法,被局限于西北一隅,此后越过秦岭,拥有汉中,乃至经营巴蜀。

殽之战,晋国打击了秦国,收复了河内(秦谓河东)、河南的城邑,解除秦国对晋国的重大威胁,也使秦国变成晋国的世仇。

袭击秦军是否出自晋文公的本意?重耳年近七十,春秋已高,更关心身后继君是否顺利即位,实现平稳过渡。通过一次战役打败秦国,能获得什么?获得晋国这些原来的城邑,但是失去的是秦国这个盟友。并且,晋文公拥有巨大的勇气来自我否定,把自己真变成了晋惠公?

对于晋侯而言,这是战役上的胜利,却是战略上的失败。晋文公夫人是秦女,如果晋襄公驩也是娶妻秦国,关键时候可以依靠后宫,殽之战却切断了这种依仗,晋侯失去秦国这个重要盟友,晋国没有真正的公族,晋侯不能依靠兄弟、公子,后宫也不能助力,唯一的依靠就是卿士、将佐。

其后的晋国,有十多个世家大族,平时为卿士,战时为将佐,进入战时状态,更加强化这种格局,出为将,入为相,卿将合一,形成大夫家族把持晋政的集团,轮流执政,职位世代传承,逐渐形成晋国“六卿”。之后的晋国变成几个打工仔,强取豪夺的剥夺原来股东的权利,驱逐了原股东,并且一分为三。晋侯没有力量制衡大夫,最多拉一个打一个,最后这个也不好使,眼看着卿将做大。

与秦国作战,才更符合将佐利益,会使之利益最大化。狐偃建议进攻秦军,先轸强势主张对秦作战,可能就是卿将集团的本能反应。当时的重耳可以掌控局势,一旦出现不能视事,原本脆弱的天平就会发生倾斜。卜偃掌管祭祀神权,晋侯掌握君权,神权、君权并非完全一致,君权一旦出现间隙,神权也要倒向卿将集团。与秦为敌,最大的受益者是将佐和晋驩。太子驩,就是晋襄公。

如果听到晋文公重病或去世的消息,秦穆公首先想到什么?是晋文公的身后事怎么安排,秦国河东城邑是否安全,怎么会舍本逐末的长途跋涉袭击郑国?

当初赠送五名秦国女子给重耳,就是生下带有秦人血统的公子,继续影响甚至控制晋国。秦女是晋文公夫人,在后宫中也有势力,生下了公子,又有秦国的支持,都是名正言顺,为何就没有被立为太子呢?否则,就武力强行干预,正是介入晋国的好机会,所谓太子驩又不是真正的夫人所生。秦女所生公子更具有正统性。

秦穆公想到的问题,晋文公会想不到?如何考虑身后事,立谁为太子?

现在的史料看到的是太子驩,为驩请师父,让驩读书。根据《晋语》,晋怀公夫人怀嬴才是明媒正娶的文公夫人,那才符合秦穆公的本意,并且生下了公子乐,是晋国身份最尊贵的自然而然的太子,有强秦为后援,是晋侯最有力的候选人。

但是,此时不足十岁,还很年幼,如果传位给他,无法掌控大夫,无法摆脱秦国的影响,晋国很可能陷入混乱之中。就像晋献公身后发生的事,即使托孤大夫荀息忠贞不二,还是不能保全后继之君奚齐、卓子。齐桓公以太子申生为借口,攻伐了晋国。

如何避免那样的局面?最好扶立一位年长的公子。这就是驩,至于那时候多少岁、是什么出身等都不是很清楚。

即使如此,选择年长的公子只是可能不受晋国大夫的控制,如果废嫡立长,秦国就会像齐国一样,还是会干预晋国。如何防范秦国,使之无力干涉?那就削弱乃至打残秦国,使之分兵,各个击破。废嫡立庶,与秦为敌,都是弊端明显,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晋献公身后的教训多么惨烈,都是亲身经历过的。

这是一个次优化解决方案。晋文公面临着齐桓公一样无法解决的问题,那是历史阶段所无法超越的。这就是晚年的晋文公实施的最后一件大事,联合郑国,为秦国设下圈套,引诱秦师来钻,趁机削弱秦国。一切都按谋划完美的进行,或者还是出现意外。

《春秋》经“冬十有二月己卯,晋侯重耳卒。”

《左传》“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

己卯、庚辰,是前后相邻的两个日子,相当于晋文公今天死亡,明天棺柩就要出国都绛城,到曲沃准备埋葬。这是其死亡的最大不合理。

根据《礼记•王制》“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仪礼•士丧礼》,士死亡后,有小敛、大敛等一套复杂的仪式,推知国君的仪式应该更为复杂。从《左传》来看,隐公元年“众父卒,公不与小敛,故不书日。”可以知道葬礼有小敛这个环节。

八字癸酉月乙亥日庚辰时合吗 乙酉月丁亥日命理

齐桓公即使非正常死亡,还是遵守当时的礼仪。僖公十七年,“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十二月乙亥赴,辛巳殡。”

八字癸酉月乙亥日庚辰时合吗 乙酉月丁亥日命理

齐桓公实际在十月乙亥日去世,正式发出讣告是在十二月乙亥日,中间间隔着六十天,掩耳盗铃的遵守“诸侯五日而殡”,在辛巳这一天的夜里入殓;经过小敛、大敛等仪式,把逝者放入柩中,停柩待葬;等待挖好大墓,五个月后安葬。实际上已经有67天过去,所以尸虫早已爬出户外。

晚年的晋侯左右摇摆。理智上应该与秦为敌,情感上还是继续交好秦国,秦女所生的公子自然就是太子,即使立年长者却是废嫡立庶,与当时礼制相悖。春秋时70余岁可称为长寿,寿终正寝;40多岁的人就预知了死亡,提前做出安排,是否算作正常?如果晋文公感觉还年轻,自然可以陪伴着幼子慢慢长大,那前面的两个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但是,晋大夫们或许不是这样想,与秦为敌,把秦国势力驱逐出河内,秦国占据河东是对晋国的严重威胁,狐偃、先轸才会意见高度一致。而如果扶立一位幼主,更符合大夫们的利益。从晋襄公在位七年去世,而其太子夷皋年龄不大,晋国国君又实行早婚来看,这位晋文公的“太子驩”,即位时的年龄也可能不是太大,而关于驩的出身、年龄等信息非常模糊,那样的记叙处理就变得情有可原。说晋文生病,才释放曹伯,表明晚年的文公确实有病在身,一切都顺理成章。会是将佐们导演了这一切?

上天,或他人,不再给晋文公时间。晋惠公夷吾或许年长于晋文公重耳,重耳回国时不是62岁,而是35岁,17岁外出流亡,去世时不足45岁,比之祖先曲沃桓叔、晋武公年龄都要小。《左传》虽然没有确切的年龄记载,但所有指向重耳应是后一种,其他的记载才有合理性,周襄王喊夷吾为伯父,叫重耳为叔父,重耳对子圉或是晋国发生的第三次叔父夺侄子的位子。

再来看晋文公的己卯卒、庚辰殡,这两个日子有多么的奇怪,没经过小敛、大敛。杜预却是轻描淡写的注为第二日,对于熟悉丧葬礼仪的人会在内心中掀起多大的惊涛骇浪。那柩中如牛的声响,有人以为那是重耳在柩中发出的最后的呐喊声。

四个月后,狄人攻打晋国,推进到箕地。八月戊子,晋襄公败狄师于箕。郤缺俘获白狄首领。郤缺,经胥臣推荐,晋文公让这个仇人的儿子出来做事,立此功劳后,晋襄公恢复其封邑翼地,亦称翼缺。

战斗结束,先轸说:“匹夫在国君面前狂妄自大没有受到惩罚,岂敢不自己惩罚自己?”脱去头盔径入狄人阵营而死去;狄人送还其头颅,面色如生。晋国城濮之战的第二功臣去世。第一功臣狐偃,或在晋文公之前去世。

狄人为什么攻伐晋国?重耳流亡的狄国是哪里?质押在狄国的两位公子伯鯈、叔刘命运如何?伯鯈才是晋文公的长子,也有资格继承君位,这是狄人伐晋的原因。晋国俘获了白狄国君,使问题变得复杂。如果白狄提出以伯鯈、叔刘两位公子作为交换,晋国会怎么办?晋襄公愿意两位兄弟回晋国吗?条件或是相反。晋文公的这两位公子能否保全性命很难说。

是什么原因让先轸萌生死志?一般认为,因为当着晋襄公的面吐口水。代表先轸性格刚直,或是轻视晋襄公,后来的两位重臣对晋驩的态度也挺有意思。还有一件事,殽之战时,晋襄公亲临战场,梁弘御戎,莱驹为车右,抓获许多秦军俘虏,晋驩让莱驹用戈斩杀。秦俘恐惧加愤怒,大吼一声,吓得莱驹失手掉戈,勇士狼瞫拾起戈斩杀秦囚,晋襄公任命狼瞫为车右。

等到箕之战,先轸把狼瞫撤掉,换续简伯为车右。续简伯,即狐鞫居、续鞫居,狐偃子侄,封邑续地。晋侯连决定自己车右的权力都没有,会不会反制?并非武力解决所有问题,晋秦交恶,会产生一连串反应,或许超出了先轸的认知,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了。

晋侯的后宫曾经哀泣一片。晋文公有正夫人文赢,秦国之女,能够回晋国为君,依仗了秦国的缘故;偪姞,南燕国女子,太子驩之母,母以子贵,在位第二;季隗,出身廧咎如,狄人之女,所生伯鯈、叔刘二子留狄国,位列第三;杜祁,公子雍之母,位列第四;辰赢,公子乐之母,位列九位夫人之中。文赢、辰赢或怀赢属于秦穆公所纳五人,再加上齐国女子,即为晋文公的九位夫人。重耳居齐五年,齐女也或产下子嗣。周襄王也赠送重耳美女,生公子黑臀,所谓晋文公夫人九人的这个排名也不能尽信。

五位秦女在后宫没有作为,竟斗不过偪姞一人?期间不知道发生过哪些波折,卫国庄姜不是把媵人之子收为己子,并立为卫侯。最终确立偪姞之子、即太子驩,不是出自晋文公的意愿,就是受到大夫的干预,以至于偪姞的出身、驩的年龄都不清楚。在确立晋太子上,秦女一定做过努力,受到强力干预才不成功。从这个角度上有助于理解殽之战。

至于,季隗所生伯鯈、叔刘二子,狄国帮助想过办法,送回晋国,扶立为国君。最终的命运就不知道了,失去丈夫和儿子,没有家园的季隗,在后宫会怎么样?人生的快乐时光反倒是与重耳在狄国,又有幼子陪伴的那几年贫贱生活。

时光渐渐抚平伤痛,还有往昔可堪回首,成为日常的谈资。君上卒日,最是可疑,己卯日薨,庚辰日出殡,整个天下,恐怕都没有那样草率的事。只是身为妇人,按照礼制,即使是夫人,都没有权力靠近生病的国君,让其静心养病。国君究竟是怎么薨的,妇人怎么知道?只是奇怪罢了。回曲沃的路上,柩中发出如牛哞之声!各国宫闱秘事太多了。晋国自从曲沃桓叔以来,大夫弑杀国君成为常态,各位晋侯多不能善终,著名的晋文公也会是这样吗?想想就觉得后怕。

武人骄横,竟然当着国君的面不顾而唾,完全没有了规矩。想当年,秦国的穆姬,为了放归晋惠公,不惜挟持太子罃、公子弘以及女儿简璧,登上高台,站在柴草之上,以死相要挟秦穆公,放回晋侯夷吾。那穆姬该是什么罪?晋人还记得惠公曾经是其国君吗?还记得所受秦人的恩惠吗?

夫人文嬴向晋侯求情,用词委婉,都是臣子挑拨离间晋、秦国君。寡君若是得到他们,生吃了都不解恨,何必劳烦您去惩罚!使他们回到秦国受杀戮,以满足寡君的愿望,您觉得怎么样?还不是商量着来。怎么就成了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那穆姬强迫秦伯是什么罪?说白了还不都是国君的家事,臣子还不是君上的鹰犬,好猎狗捕获了猎物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晋国武夫最无礼,最会挑起事端,国君不能左右。身为臣子口出不逊,早晚会被人谗杀。新君明白事理,放回秦囚,算是一报还一报。

如今秦晋交兵,先君的女人有家不能回,只有日夜困守在深宫之中,空待日月交替寒来暑往,坐看花开花落青丝染白,等待着早已经注定的命运的来临。

壹点号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