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网才发现,原来很多人不知道计算属相是从立春之时开始计算的,不少人认为计算属相是从农历年的正月初一开始计算的。
这大概是因为我国最新的历法修订以后,我们现在用的历法其实就是一个大杂烩式的历法,西历用,阴阳历也用,统编之后还有农历,实在是太乱了。
(特此声明:本文只是为了和网友大致聊一聊这方面的知识,为了通俗易懂不写成考究式的文章,本文不会着重逻辑的衔接,也不会刻意讲一些云遮雾罩的东西,只图网友们能看得懂属相这东西是怎么来的,又为什么要从立春开始算)
一、岁星纪年和太岁纪年
要说属相这东西,得从几千年前的纪年法开始说,因为我们现在用的很多有关历法的知识,根都在这里。
岁星:木星
太岁:一个虚拟的木星(可以这么理解)
以前呢,老祖宗们晚上也没什么娱乐活动就只能去看星星,这星星看得多了他就发现了一些规律。就是木星每隔12年就会环绕周天转一圈。那时候还没有成熟的历法,为了计算时间间隔和跨度,老祖宗就研究了一下木星的运行轨迹,把周天360度分成12等分,木星每运行过一个区间,就是一年时间。后来他们又给每个区间取了名字。
图|十二次和十二辰
当然了,我觉得老祖宗不光研究了木星,其他星星肯定也都研究过,不过其他星星太不靠谱,所以就没用他们来当岁星。
比如火星吧,它公转一周大约两年时间,我们今晚看火星是在正背方,等到明年今晚再看火星,它刚公转一半,位置跑去我们正前方了。转太快了,两年一轮,这不是搞事情嘛,所以火星不行。
土星呢,它公转一圈小30年,就古代那个人均寿命,我从出生开始研究土星,我都被埋葬了,它还没转一圈呢。转的太慢了,所以,土星也不行。
水星、金星这种小疯子就更不用说了,比地球跑的还快,时不时还搞个凌日和水逆,更不敢用。
于是乎,老祖宗就把木星定为岁星,用来计算时间。
不过,这就又有问题了,咱俩一见面,
我问你:小伙子,你哪一岁出生的?
你回答:我就是岁星运行到星纪区域时候出生的。
我:不可能,我也是岁星运行到星纪区域时候出生的,那怎么你是个小伙子,我是个老头子呢?
于是,老祖宗为了解决排序问题又创造了一套排序系统,60年一个周期,木星在每个区域经过5次,搞定了排序问题,就解释了为什么同样是木星运行到星纪时候出生,你是小伙子而我是老头子的问题,因为咱俩不是一个序列里的出生的人。
这就是最早的岁星纪年法。
但是,木星有个毛病,它运转一周是11.86年,不是标准的12年,它的实际运行速度比理想的运行速度快了那么一点。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木星每运行80多年,它在天空的实际位置就会比理论上的位置多跑一格。本来今年该在星纪区域,结果它已经跑到玄枵区域去了。
这个就乱套了,我怎么活着活着,莫名其妙的被木星整的多活了一岁,这让我往哪说理去?
于是,聪明绝顶的老祖宗又创造了一个东西,就是太岁。太岁这东西可比岁星标准多了,它每年在天空中运行不多不少30度的区域,反正太岁是人为定的,人说怎样它就怎样,反正它也不会抬杠。
与此同时,老祖宗还处理了一个问题,我们在观察星星的时候,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大部分的星星在视觉上都是由东向西跑的(顺时针运动)。但是,木星在视觉上恰恰相反,每一年它的视觉位置是由西向东跑的(逆时针运动),同时,如果地球和木星不在同侧轨道上运动的时候,因为地球跑的快,木星在视觉上又会逆行。本身用木星纪年就比较麻烦,于是老祖宗在定义太岁的时候,就让太岁和木星作相反方向的运动,并且不受视觉的影响,每年运行30度的天空区域。
把岁星纪年的一套法则转换到太岁纪年上来,避开岁星纪年的一些问题,这就是后来的太岁纪年法。
二、一年从什么时候开始?
这个问题很重要,也不重要,因为一年开始的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几千年来变了好多次。
夏建寅正,可以理解成就是每年以寅月为该年的开端,这个和我们现在用的农历是一样的,每年的一月都是寅月。
商建子正,也就是每年以子月为该年的开端。换算到现在,也就是新年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
周建丑正,也就是每年以丑月为该年的开端,换算到现在,也就是新年在农历十二月。
说的再直白一点,这就像西历每年元旦是一年的开端,农历每年春节是一年的开端一样,他们就是这么个关系,年首确定的位置不同而已。
现在我们用的春节是正月初一,那么正月是如何确定下来的?就是雨水所在的那个月份它就是正月,这个月的初一日,也是距离立春这个节气最近的那个初一日,就是我们现在的春节。所以,我们可以看看老黄历,正月不一定会有立春这个节气,但肯定会有雨水这个节气。因为这是农业社会时代用来指导农时用的。
这里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年首和岁首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严格来说,不是的,这不是一回事,虽然现在我们常常把这两个说法合一而论。
年,它是太阳历的东西,也就是指太阳做一次回归运动需要的时间。
岁,它不是太阳历里的东西,它是阴历里的东西,以立春为起点到下一次立春结束,这是结合朔望月推算而来的。
那么老祖宗又是如何确定立春的时间呢?
也简单,就是观察呗,天天看星星看月亮看太阳的看呗,看多了就找到规律了。
图|北斗星图
老祖宗看星星看的多了他就发现,每当北斗七星勺子把的最后两个星星指向天空寅位的时候,地上的气候就开始变暖进入一个新的轮回了,于是,这一刻就被老祖宗叫做立春。换算到太阳历上,就是太阳运行到黄经315°的时候就是立春。
所谓“斗柄指寅,天下皆春”就是这么来的。
三、属相和干支是怎么来的?
属相这东西出现的很早,几乎和岁星纪年法同时代就有了;干支出现的也很早,但干支纪年其实是岁星纪年法简化之后的叫法,只不过是把岁星纪年里的干支名称并入了现在的用的这套干支系统。但是,属相和干支纪年真正独立成系统是比岁星纪年法晚了很长时间的。
干支也好、属相也好,最早就是一种用来标识差异的符号,没什么特别的含义。所以,我们叫它鼠牛虎兔还是子丑寅卯,或者是玄枵星纪,甚至叫它土坷垃、砖头块都行,它就是个名字,方便人们给不同的东西起个不同的代号,便于记忆、便于区分、便于运算。
总之,它们一路发展到汉朝,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融合。那时候人们觉得以前这些东西太复杂了,还不准确,还名目繁多,明明都是一样的东西,为什么非得一个叫小明一个叫小刚?都叫小明不行吗?
按照太岁纪年法,辛丑年应该叫做重光星纪才对。重光就是太岁纪年里的天干——辛,星纪就是太岁纪年里的地支——丑。傻子也看得出这种叫法比现在干支的叫法复杂。
图|天干对照表
看《资治通鉴》的朋友肯定知道司马光在每一卷的开端一定会写一句话:起xxxx,尽xxxx。比如起柔兆阉茂,尽著雍困敦,那就是太岁纪年法的叫法,换成干支纪年法的叫法它就是起于丙戌年,终于戊子年,还是一回事就是叫法改了。
于是,经过两汉的发展、融合和简化,以前太岁纪年法里的干支名称被现在我们用的这套干支名称给取代了。这时候属相系统也被整合了起来,不过后来属相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算命。
四、属相和算命
前边铺垫了那么多历法知识,就是为了讲最后这一丁点的内容。
在唐代以前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算命这回事的,那时候大多都是问事情发展的,而不是问命运进程的。到了唐代,有人开始专门研究算命这个行业,到了宋代,这个行业就相当成熟了。
按照古人们天人合一的思想,老祖宗们讲究的是“天开于子、地成于丑、人生于寅”,天地人三才并立,并赋予他们统一的内在关系。
既然讲究“人生于寅”,为了上合天象,就合到了“斗柄指寅,天下皆春”那里,这时候北斗星刚好运行一周结束,地上的气候刚好重新进入轮回,这又刚好是一岁之首,太岁刚好又要进入下一个次/辰。
所以,老祖宗们给人算命批八字的时候,一个人的属相就是从立春开始算的,这合于阴历的轮转周期。
这计算的是岁,而不是年。
就像我们会问别人“你几岁了?”但是却不会问别人“你几年了?”一样,就是因为这俩说的不是一回事。
年首定在正月初一还是二月初二或者三月初三都行,这是一年的开端。但是在算命行业,岁首是死的,就是立春。
就像现在我写文的时间是西历2021年2月4日,按照西历我们已经进入了新一年的第二个月。但是按照干支纪年,我们依然在庚子年的十二月,还没有进入新年。这就是年首开端不同带来的问题。
但是按照计算岁次来说,我们刚进入新一岁的第一天。这个时候,太岁刚运行进一个新的辰的区间,凡是在太岁运行于这个区间内出生的人,都是属牛,算命先生会自动把你出生的岁次调整到辛丑(这里是说岁次在辛丑,就是太岁运行到了辛丑这一次里,而不是说年份在辛丑年)。但是如果论年首的话,我们就还没进入辛丑年呢。
《兰亭序》开首那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我们就应该把它理解成“永和九年这一年,太岁的位置在癸丑位,这一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干支纪年的癸丑年里”。就是这种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