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早亡的八字集合 什么样的八字父母早亡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

第一代007演员肖恩·康纳利与007原著作者伊恩·弗莱明。

文 李屾淼

富三代、前英国海军前中校情报官、记者、伦敦著名单身花花太岁伊恩·弗莱明,于1952年不情不愿地与老情人安妮·查特里斯奉子成婚。

查特里斯从二战前就开始跟弗莱明出轨,战后换了个丈夫,依然跟弗莱明出轨,直到搞大肚子,东窗事发,弗莱明终于答应和查特里斯结婚。

这桩婚事让弗莱明很懊恼,为了转移注意力,他开始写小说。1952年2月17日,他写下了007系列小说的第一行字。后来这部被弗莱明自己评价为“糟糕呆板”的小说,不仅让弗莱明聊以解忧,也让他真正意义上名利双收,并创造出了影史上首屈一指的超级大IP——代号为007的英国间谍詹姆斯·邦德。

种马、爽文、冷战下的蛋

二战期间,弗莱明参与策划过一系列敌后破坏活动。他本人一天前线都没上过,但前线人员要干什么,以及他们的人员招募,弗莱明了解得很全面。

后来甚至因为这方面的经历,他还参与过美军战略情报局的筹建,这个机构日后改了个名,叫:

中央情报局。

长期策划敌后活动,跟一帮过了今天不一定有明日,见多识广又身怀绝技的间谍杀手打交道,为后来弗莱明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007的人设,基本就是那些人包括弗莱明本人特点的一个集合。

于是詹姆斯·邦德接近40岁,富家子弟,父母早亡,受过良好教育,跟弗莱明一样毕业于伊顿公学,会多门语言;

黑头发,右脸颊、左肩和右手背有疤痕,皮肤较黑,永远一身安东尼·辛克莱尔的定制西装;

擅长射击、飞刀、滑雪、搏击等杀手必备技能;

爱美食美酒,经常跟美女厮混,喜欢飙车,一天要抽上70根专门定制的香烟。

从他的一些言论和观念上不难看出他相当大男子主义,有点种族歧视,行事风格简单粗暴,崇尚及时行乐。

摸办公室女秘书屁股这种今天看来涉嫌性骚扰的行为,早期的007没少干,而且女秘书梦妮·潘妮还要表现得一脸受用。

如弗莱明所言,詹姆斯·邦德就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产物,一个那个时代男性的映射、欲望和白日梦的集合:抽烟酗酒还能身体健康,车子、马子、票子一样不少,生活充满着不带重样的旅行和冒险,以及各种直男最爱的黑科技小玩具,虽然有点凶险但不仅不会受什么伤,连发型和西装都不会乱……

007系列就是一个男人写给男人的小说,然后改编成给男人看的电影,是那个时代的天字第一号种马题材爽文作品。制片人艾伯特·布洛柯里和他的女儿芭芭拉·布洛柯里,成功将这一系列打造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持续的工业化流程作品。

早期007电影里基本上是个女人见了邦德都要脚软。

种马、爽文、套路式的情节是007电影长红60年的核心竞争力。不管007的演员、风格或时代背景怎么变,它必须一如既往地迎合男性最普适的欲望和兴奋点。跟种马爽文在21世纪的今天一样受欢迎一个道理,007一直有活力的原因,或许在于它足够保守,同时又能用最时尚的方式表达这种保守。

时尚意味着,作为一部商业电影,007系列要一直紧紧抓住受众情绪,跳出弗莱明原著里那种浓郁的冷战气氛,跟着社会不断改变影片的表现风格。

影史最经典的镜头之一,为007背叛了大反派金手指的邦女郎被金手指杀死后浑身镀金。

情人、杀手、男性幻想

真正意义上原汁原味呈现原著的,也就只有肖恩·康纳利饰演的,距离原著和活着的弗莱明最近的前几部007电影。

这几部作品大都围绕着大反派组织幽灵党展开剧情,东西方阵营对抗的肃杀氛围跃然纸上。不过这一时期007电影已经开始展现出比同类西方英雄主旋律高明之处:当其他人还在用手撕鬼子的套路来埋汰苏联人时,007开始拯救世界。

《来自俄罗斯的爱》剧照,让俄国女人成为邦德的女人,往往能达到比直接打败俄国人更好的文宣效果。

苏联人的负面形象在电影中更多是个不痛不痒的点缀,或者作为展开剧情的工具,电影中最大的威胁是神通广大并且要统治世界的幽灵党。于是就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当电影中的苏联人还在沉迷冷战对抗时,007代表的西方却在拯救世界,这样一来,谁更高大上一目了然。

邦女郎在这一阶段的007电影里是非常纯粹的花瓶和玩物,有时对剧情推进几乎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原著小说里不曾出现的女性角色,完全为了一段床戏或露肉而被安插进电影。剧情也绝不允许邦德花太多时间跟女人纠缠,到了需要情欲戏出现的时候,女人会自动送上来,有时候甚至莫名其妙地献身。

第一部007电影《诺博士》里的邦女郎,把这个角色拿掉也完全不影响电影叙事。

这一时期的007高度符合一个冷战间谍的人设,练过拳击的肖恩·康纳利语言、动作和仪态上都很利索,镜头明白告诉你这家伙不只是大众情人,而首先是杀人机器。这就是战争和核战阴影下西方娱乐工业需要的男性银幕英雄:他强壮、奢华、致命,偶尔流露一点冷酷的幽默感,喜欢美女却绝不动情,刚睡完就可以送对方去死。

这样的初印象过于深入人心,以至于第六部007电影《女王密使》严重扑街,接班康纳利首次出演詹姆斯·邦德的乔治·拉赞贝也成了最倒霉的一代007演员。

《女王密使》故事同样来自原著,邦德遇到了一生真爱,并在完成任务后隐退结婚。人们很难接受之前那个游戏人间及时行乐的致命武器,忽然变成一名柔情似水,并且准备跟人安定一生的好男人。

遇到真爱、深情满满的人设拿到后来的丹尼尔·克雷格身上时,时代情绪已经大不相同,效果十分好,但在当时,就是妥妥的票房毒药。

即便新婚妻子婚礼刚结束就被反派杀害,詹姆斯·邦德不得不继续当他的单身冒险家,乔治·拉赞贝表现出的伤感深情也让人很不适应。试戏时一拳把特技演员打出鼻血的拉赞贝,软硬条件和文戏武戏表现其实都很不错,但影片整体风格不合时宜,他也连带着被人看不顺眼好多年,自己也成了唯一一个只演过一部007的男演员。

拉赞贝似乎就有点倒霉体质。演完007后他一直没遇到什么好机会,直到李小龙邀请他合作电影——然而就在本该跟拉赞贝见面吃饭聊工作的当天,李小龙猝死。此后拉赞贝再也没遇上什么像样的机会,被差评多年的《女王密使》后来也成了拉赞贝屈指可数的代表作。

《女王密使》的惨败吓得007出品方不得不求肖恩·康纳利回来又演了一部《金刚钻》,007又找回了一点以前的感觉。但康纳利明确不想再演007,整个系列也需要一点新鲜感觉,片方只好再次开始物色接班男主。

任期最长的邦德演员罗杰·摩尔终于走上前台。

铁金刚的喜剧时代

高高瘦瘦的罗杰·摩尔怎么看都不像个动作片演员,他的演技毋庸置疑,但动作戏跟前两任比起来就明显不过关,有时在挥拳打人之前还要来个前摇,敌人就那么站着不动让他揍。长相和年纪都偏老的摩尔,穿运动装出镜就像中年土大款去健身房。此外一头橘黄色的头发,也不符合007原著里邦德黑头发的设定。

反正最有资格提意见的人此时也不在了,1964年烟酒无度的弗莱明56岁英年早逝。不过事实证明,罗杰·摩尔接班007后系列的转型很成功。

1973年首部由罗杰·摩尔主演的007电影《生死关头》上映,票房便超过康纳利主演的上一部《金刚钻》。自此开始,007电影转向了一种更具娱乐性的新风格。大可以把摩尔主演的几部007电影理解为《纨绔单身王老五旅游追女孩顺便打怪》,之前那种气氛紧张的动作片,变得更像合家欢喜剧电影,甚至混进了一些那个时代流行的B级片元素。

比如邦德试过把大反派挂在直升机上然后扔进烟囱里,开着一条水陆两用的黑科技贡多拉船穿越威尼斯市区,用一只鹦鹉跟自己的大领导英国首相通电话,或者跟美女鬼混时经常不慎被自己的领导同事集体围观……

摩尔饰演的007见到漂亮姑娘就两眼发光。

这一时期的007,人杀得都比以前少,在《金枪客》里甚至只杀了一个人,即大反派金枪客。对抗大反派显得像是副业,他主要精力在于插科打诨,以及玩心思弄伎俩追求美女。

一个嘻嘻哈哈不务正业的间谍大家都很喜欢——东西方对抗二十多年,局部代理人战争、内部社会运动和经济危机搞得大家都很疲惫,末日核战看样子也不大可能打起来。厌倦了现实宏大叙事的人们,更愿意在文娱作品这里看到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东西。

所以007的喜剧化不是偶然,1977年的《星球大战》和1979年的《异形》系列爆火也离不开同样的社会情绪。感受到市场风向后,007系列也很应景地推出了《海底城》《太空城》两部极富科幻元素的作品。邦德下了海底,上了太空,《太空城》中甚至出现了太空军队激光枪互射作战的场景,当然,失重状态的床戏也是一大看点……

在那个年代,这无疑贡献了电影视觉上的奇观。

《太空城》也成为了当时007系列票房最高的作品。

演了七部007电影的罗杰·摩尔堪称最深入人心的邦德,很可能也是中国观众最早认识的007。早期通过地下渠道进入中国录像厅或小影院的007电影大多是摩尔主演的几部,并且由于摩尔曾主演过另一部动作片系列《铁金刚》,导致引进的007电影大多被翻译为《铁金刚勇破XXX》。

铁金刚罗杰·摩尔也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因为年纪太大辞演007的演员。比肖恩·康纳利还大三岁的罗杰·摩尔1985年主演《雷霆杀机》时已经57岁,因脱发严重不得不戴假发参演,跟他对戏的邦女郎看上去就像他的女儿辈,《雷霆杀机》中饰演反派的克里斯托弗·沃肯跟摩尔站一块,反而显得更光明帅气有活力。

邦德和大反派一同出镜,看着就像爸爸带着儿子骑马。

1987年接班罗杰·摩尔饰演詹姆斯·邦德的提摩西·道尔顿让人眼前一亮,他的气质和身手有点像冷酷版的肖恩·康纳利,年纪比罗杰·摩尔小17岁,火候正好。

这一代007行事干练,杀伐果决,甚至有点过分专注于任务,风流花边和床戏都明显少了很多。跟此前所有007电影最大不同在于,道尔顿饰演的邦德虽然依旧风流,却显得一往情深。跟邦女郎的肉戏不多,感情戏却不少,把007电影硬是演出了初恋的感觉。

道尔顿版的邦德真的会很认真地谈恋爱。

主创似乎也想围绕道尔顿的特点,适当减少罗杰·摩尔版007电影里浓重的喜剧色彩,塑造007电影作为商业动作片的硬朗气质。道尔顿版的詹姆斯·邦德跟后来的丹尼尔·克雷格版其实颇有相似之处,冷酷、凌厉、有故事,同时也有深情的一面,并且会真正意义上受伤挂彩,不像过去那般打半天发型也不乱。

这种风格的007似乎出现得有点过早。虽说80年代中后期开始流行施瓦辛格式的硬汉,但硬汉的路子放在007这个形象上很难自洽。毕竟看007电影的人,不完全是冲着动作打斗去看的。对于冷战局面已经占据全面优势,并且即将迎来一个黄金时代的西方世界而言,007电影可以变严肃一点,但它依然要能够满足观众,尤其是男性观众对于理想人生的多重幻想。

在丹尼尔·克雷格之前,只有道尔顿饰演的邦德会被打得一脸伤痕。

道尔顿1989年第二次出演邦德的007电影《杀人执照》票房表现大幅下滑。本来这并非无法挽回,但不巧此时片方遭遇一场漫长的版权官司。按正常进度,一开始签了七年约的道尔顿本来至少还能再拍一两部,但这场官司一打就打到90年代中期,了结之后,道尔顿未能回归。

冷战结束了,然后呢?

诞生于冷战初期的007见证了冷战的落幕。西方世界全面获胜,意气风发地迎来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及信息革命带来的经济腾飞。而007系列也面临一个真正的转折点:西方与苏联对抗的大背景已经不复存在,此外弗莱明的原著已经基本拍完。作为冷战下的蛋,007电影是要重新炒冷饭,还是另起炉灶,这是个问题。

皮尔斯·布鲁斯南饰演的詹姆斯·邦德在1995年登陆银幕,以一个跳崖扒飞机的骚操作片头惊艳世人——《黄金眼》除了使用伊恩·弗莱明在牙买加的别墅“黄金眼”作为片名,以及基本的人物设定外,首次脱离原著故事。

布鲁斯南饰演邦德的首个露脸镜头。

《黄金眼》大获成功,甚至还衍生出了一部经典的同名射击类游戏——这说明007系列的成功跟弗莱明原著情节关系并不大。《黄金眼》的故事并没有写得多么精彩,但人们看007看的从来就不是故事内核,观众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会是怎样一个故事,他们更在意的恰恰是故事的表现方式。

无论弗莱明的小说还是改编的电影,真正吸引人的是那些花边:换了一茬又一茬的美人、豪车、黑科技道具、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以及各种争奇斗艳的特效场面。作者需要做的其实是塑造一个足够有魅力的男性角色,和一个可能很扯淡的俗套故事,去把这一切花边串起来。

90年代已经高度成熟的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加上007系列久经考验屡试不爽的风格套路,将皮尔斯·布鲁斯南时代的007系列推向了新的高峰,无论是布鲁斯南饰演的邦德,还是电影中各种套路元素的应用,都实现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平衡。

《明日帝国》中的防弹、可遥控、发射飞弹、自动补胎、电击防盗的无敌宝马战车。

一手打造007电影传奇的制片人艾伯特·布洛柯里于1996年逝世,接他班的女儿芭芭拉·布洛柯里在成功发扬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让007电影对女性观众变得更友好。

从《黄金眼》开始,詹姆斯·邦德的上级、军情六处代号M的特务头子由老牌英国女演员朱迪·丹奇饰演。自此M这么一个过去只负责交代一下任务的官僚龙套角色,成了007电影的又一看点。

M夫人第一次出场,就对邦德作了这样一番评价:你本质是个厌女的男性主义者,一个冷战的遗老遗少,你那点孩子气的男性魅力对我不起任何作用。

M夫人代表着新时代的情报工作者,擅长通过数据资料获取信息。军情六处职员闲聊时称M夫人为“邪恶的数字女王”。

这算是新一代制作者对于冷战式007电影的一次告别,也可以说是新一代观众对于过去007电影的一个总结性观感。想继续把007的招牌打下去,过去那种过于生猛的直男情趣审美确实要有所收敛。它还得有,但必须比以前表达得更高明,否则观感上就很容易陷入“你看老爹我教你们怎么泡妞”这样的自我陶醉。

所以布鲁斯南时代的007电影相当注意对于邦女郎形象的刻画,要么能文能武,要么让邦德心慈手软放不下,总之没有哪个是绝对的花瓶。失去了苏联这个现成的大魔王,007电影也设法塑造了一些相当与时俱进的敌人,反派也变得比过去更聪明且有魅力,邦德面临的境况明显要比过去更凶险。

《明日帝国》中以默多克为原型的大反派,媒体大亨卡弗,他试图通过挑动中英两国冲突借机掌握两国的媒体资源。难得的一部中国形象还算正面的西方主旋律电影。

不过等到布鲁斯南的第四部007电影《择日而亡》上映时,哪怕邦德的跑车已经能隐形,也拦不住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疲劳。加上布鲁斯南已经五十出头,身材肉眼可见地膨胀,无论风格还是演员,007系列又到了需要自我革命的时候。

会哭的007

《择日而亡》上映的2002年,一部谁都没有想到的电影一炮而红,全面影响了整个好莱坞商业动作片的风格走向。这部手持摄像,投资不到《择日而亡》一半,男主没有任何精妙装备,开着一台七十年代产的小破老爷车跟人飙车的间谍动作片,叫《谍影重重》。

《谍影重重》里马特·达蒙饰演的从头到尾苦瓜脸的特工伯恩,一夜间树立起了该类型电影的新审美。主角必须有故事而且一脸忧郁;业务能力极强,动作场面必须拳拳到肉,让人看着都觉得疼;该受伤时受伤,不管是肉体还是心灵;女人可以有,但男主跟女人的互动要真实可信,而且最好流露真情,哪怕女主死了,也得一直惦记……

《谍影重重》一出,让所有动作片竞品看上去都像花拳绣腿的舞蹈。

《皇家赌场》对以上这些要素几乎照单全收。

丹尼尔·克雷格被选为接班布鲁斯南的下一任007时,一度被全网炮轰。一帮无脑黑网民搞了个话题叫“不要黄毛邦德”,罗杰·摩尔要是上网估计会给气得不轻。但金色头发似乎就是克雷格为数不多能被拿来指摘的不足,这个在演007之前大多出演文艺片的演员,凭着过硬的演技,一张有故事的脸和一身雕塑般的腱子肉,成功塑造了一个与以往气质大不相同的007。

《皇家赌场》的开头,讲述了邦德刚刚成为“00”级特工的故事。

《皇家赌场》借鉴了弗莱明的首部原著,并且再次像当年《女王密使》那般让邦德爱上一个女人,这次效果却出奇地好。007电影的风格一下变得压抑、阴郁,身心伤痕累累的邦德与他心爱的女人维斯帕最后悲剧收场,乍一看像是披着动作片外壳的苦情文艺片。

这似乎很对新一代观众的口味——冷战结束似乎并没有带来历史的终结,新时代的问题似乎比以前那个非黑即白的世界要更复杂。我们的大战成了心灵之战,我们的大敌正是生活本身,那个风光无限的007也不应是例外。如果他还继续开心地撩妹打怪玩世不恭,只会让我们觉得自己的生活更不堪一过。

于是也正是在克雷格饰演的007这里,詹姆斯·邦德会受伤、会开枪手抖、会胡子花白力不从心、会为了伤逝离别哭泣……铁金刚再也没铁,也不刚了,就剩下头发是金色的。

《天幕杀机》末尾,朱迪·丹奇饰演的M夫人告别了007系列。

那些构建了007市场基本盘的要素——女色、豪车、风光与战斗——依然存在,但克雷格时代的007电影整体功能发生了重要变化。如果说007电影原本只是男性欲望幻想的伸张,那么今天的007电影已经进一步成为了人们内心郁闷的投射。

所以哪怕故事逻辑不堪一击,克雷格迄今为止的五部007电影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这几乎是必然:因为2007年《皇家赌场》上映后到今天这十几年的时间,世界总体变得越来越糟心。那么几乎可以预见,不管未来的詹姆斯·邦德演员是男人还是女人,白人还是黑人,他大概率都不会很愉快。

短时间内,007和他捍卫的西方都很难找回当初那种自信潇洒的感觉了。

十四年后,丹尼尔·克雷格版的007也迎来了了结,但毫无疑问,007这个能从冷战之初活到今天依然坚挺的IP,在难以捉摸的时代风云变幻中一直占据流行文化的一席之地,足以说明它适应时代的能力。

在可见的未来,只要人还有朴素的七情六欲,那么007依然会有存在空间,并且继续做它诞生第一天就开始做的事:表达人最普遍的欲望、幻想,同时释放它所在时代的情绪。似乎所有文艺作品或多或少都在做这件事,但如007这般无缝伴随着时代一直做七十年,甚至更久远的作品,好像只有这么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