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名牌大学 名牌大学高学历八字实例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从校训可以看出一所大学的精神。“自强不息”作为民族精神已成为不少大学如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东北大学的校训。

《易经·乾卦·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健强劲,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坚定刚毅,奋发图强,永不停息地奋斗。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梁启超先生十分关注清华的办学和学子的成长。1914年11月5日他到清华做以“君子”为题的演讲,以《周易》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学子。

清华大学校徽

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成为清华校训,1918年4月25日出版的《清华周刊》总138期封面上出现内含“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八个字的圆形图标。1928年,清华学校正式命名为清华大学,校徽依然沿用以上八字校训。

兰州大学校训: 自强不息,独树一帜

兰州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独树一帜

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14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入选“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2002年和2004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和回归兰州大学。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指引莘莘学子要传承学校优良传统,光大兰州大学精神,自强自立,顽强拼搏,敢为人先。

兰州大学校训昭示了学校与时代同发展,与民族共命运,所走过的一百年风雨。一代代先贤和兰大人栉风沐雨,筚路蓝缕,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坚守在祖国的西部,走出了一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创建高水平大学的特色之路,形成了兰州大学特有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而校训则是这种文化和精神的集中体现。

厦门大学校训: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厦门大学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福建省和厦门市共建,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建的高等学府,1921年,由著名的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兴办。

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即把自强不息定为校训。当年新校长林文庆上任后将校训改为“止于至善”。后来又演变为两者的结合,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陈嘉庚先生对这个校训的解释是自觉地积极向上,发奋图强,不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绝不停止自己的努力,永不懈怠。

东北大学校训: 自强不息,知行合一

东北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始建于1923年。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知行合一

1928年,身负国仇家恨的张学良成为东北大学第三任校长,他在对学生讲话时说:“我很希望诸君,要坚定了志向,各用自己之所学,全国学者都能如此,则中国自强矣。”自此,“自强不息,知行合一”便成为东大师生薪尽火传的信念与理想。

上海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922年10月23日成立的上海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正规大学。1994年5月,新的上海大学由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原上海大学(成立于1983年)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钱伟长教授于1983年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1994年至2010年担任上海大学校长。

上海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钱伟长校长在1994年5月27日的校报专刊上发表的文章,强调要把上海大学建设成国内外有影响的一流大学。前半生科学救国,后半生教育兴国,80高龄的钱伟长立志要把上海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他在上海大学原有的“自强不息”校训后面又加了一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中国近代创办大学的浪潮中,“自强不息”一词多次被写进大学校训,这也是先辈们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的心声。他们希望通过“自强不息”来提醒和激励青年一代定要刚毅自强,百折不挠。

自强不息体现一所大学的精神风貌,更是支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强大的精神动力与精神支柱。从古至今,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熔铸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已成为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