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栾川:“道教名山”老君山
|全文共1800字,深度阅读需7分钟,受益终生|
现在的人有个不好的现象:就是学到的东西越多,反而越迷茫,越犯糊涂。
开始还好好的一个人,做人做事还比较灵光,学了一些知识之后,反而逐渐改变了自己为人处事的风格,最后变得让人愈感愚昧呆板。
这种情况很大程度说明:当事人学到的是假学问,误人子弟的谬论罢了。
有些关于人生智慧的言论,虽然看上去差不多,或只差个别字,其实已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不明就理的人,再拿来奉为经典,据此来为人处事,不栽跟头才怪。
针对我们现代人各种大行其道的错误言论,至少有以下四个需要深入辨别,以免害了自己。
1
继旧开新,而非求新求变
现在整个社会,都在倡导“求新求变”,这样下去,将来我们的子孙是会非常凄惨的。
我们是继旧开新,但是绝对不可以求新求变。
生活方式、工作方法是可以变的,但是基本法则、伦理道德不能变。
中国人历来信奉持经达变,主张有所变有所不变,世界上有变的部分,就有不变的部分。
所以我们经常说:一切一切都在变,只有变才是实在的,这句话其实不对。
因为没有不变,就谈不上变,不变和变是同时存在的,一定要有所变,有所不变,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但是,这句话现在看不懂的人太多,几乎所有人都对“以不变应万变”持鄙视态度。
而且还一直鼓励人们要创新,要勇于怎么样,敢于怎么样,这些其实都是害人。
我们有太多不能变的东西。诸如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到死都不能改变。
勤劳不能改变、负责不能改变、认真不能改变、规律不能改变、孝敬父母也不能改变。
我们不是求新求变,而是继旧开新。
几千年来,我们的朝代不断在变,但是我们的经典没有变,我们的圣贤之道没有变,也会一直传承下去。
只要长期固守这种信念,中华文化就会时时刻刻继旧开新,就会每隔一段时间都能从老树根里面开出新的花来。
2
治学有方,而非开卷有益
以前说“开卷有益”,没有错,因为过去的人写书是很谨慎的,他是要负责任的。
可现在不是,现在很多人一下子出了一大堆书,这其中好书当然有,但是那种乱七八糟的书更多,有好书也往往被淹没了。
如此身处知识爆炸、资讯泛滥的时代,我们就更加要慎选,要明辨,以免不明是非。
开卷并不一定就有益,因为凡经过的必留下痕迹,你所听到的话都会有痕迹,不好的话,一定会害你。
因此,千万不要说“姑且听,没坏处”,也不要说“我去听课,只要听到一句对我有用的就好了”。
一定要是听圣贤的话,否则宁可不听不看。
不听不看,你还不会受害,听了看了就麻烦了,因为听了看了之后再想要清除它是很难的。
不管怎样,合理的才可以听,合理的才能拿来用。
3
深思熟虑,而非立即反应
做人要深思熟虑,而不是立即反应。
偏偏我们现在都是鼓励大家立即反应,“马上说”“马上做”“马上表明态度”“你怎么这么慢”。
其实反复思虑并不是优柔寡断,要求别人尽快说清楚、讲明白才是存心害人的不良企图。
深思熟虑,考虑周全,往往才能对一件事情作出最好的应对,也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从现在开始,有任何刺激进来,第一招嘴巴闭起来,而不是张开,一张开你就会讲难听的话。
闭起来那个刺激就会上升到脑部,然后你就会前思后想,这有什么好发脾气的,值得我这样做吗?
然后你再反应出来,你就不会那么激烈,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再反应。
一个人要求自己反应快,不是好现象,有反应马上表现出来是害死自己。
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转移的方法去转移。
否则就会后患无穷,你自己也会因为轻率鲁莽而自食苦果,后悔不迭。
4
道德救人,而非绑架害人
道德其实就是能量的平衡,它是来保护人的。
我们现在也就是因为生理上的能量不平衡,所以什么病都出来了。
而且你会发现很多去世的人都很年轻,就是因为我们对道德失去了信心,我们误解了它。
其实,你只要孝敬你的父母,对你的上司忠心耿耿,你就会自然而然得到很多好处。
以前有人说道德是害人的,现在也有人说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这些想法根本上都是错的。
人如果没有伦理,就跟禽兽差不多。
我们必须首先对道德进行重新认知。只有道德才能真正能够保护你,其他都保护不了你。
而且,科学有道德的指引,就不会妨害宇宙众生,违反人性。
现在,很多人认为合法便能心安,后果十分可怕。合法而不妥当,总会良心不安。
那个让你良心不安的东西,其实就是你内心的道德律,有了它,会让你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道德还可以补法律的不足,法律只不过是道德修养的基础工程。
因为守法并不足以表示合理,守法并不一定就符合道德良心的要求。
用道德来指引宗教、科学和法律,就会更加艺术而符合人性的需求。
人生在世,一方面要遵守自然规律,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若是人人都能讲道德,以道德来要求自己,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获得了言论自由,然而有些人出于各种目的,妄言妄语,混淆视听,让不明真相的人深受其害。
特别是近代网络的发展,各种浅薄的言论更是有了大肆传播的渠道,已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各种虚妄之说延续开来,着实让人担忧。
《论语》中早就告诉我们要“畏圣人之言”,因为圣人之言顺承天理,经过时间和事实的验证,实为至上真理。
也可以说,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在老祖宗那里找到答案。
所以,我们做学问一定要溯源,追寻大道的根本,向历代圣贤学习。
再近一步深入思考,多方求证,切不可被一些浅薄的观点,浅薄的人所迷惑。
本文策划:贾欧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