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袖,◆《史記‧五宗世家》“﹝[長沙定][王發]﹞以其母微,無寵,故王卑溼貧國”[裴駰]集解引[漢][應劭]曰:“[景帝]後二年,諸王來朝,有詔更前稱壽歌舞。○[定王]但張袖小舉手。左右笑其拙,上怪問之,對曰:‘臣國小地狹,不足迴旋。’帝以[武陵]、[零陵]、[桂陽]屬焉。”後因以“拙袖”喻幅員狹小的邦國。○《續資治通鑒‧宋哲宗紹聖二年》:“先是[遼]欲過[鴨綠江]為界,[高麗]上表云:‘……歸[汶陽]之舊田,撫綏敝邑;回[長沙]之拙袖,忭舞昌辰。’其參知政事[朴寅亮]之詞也。○[遼]主善之,遂寢其議。”
征袖,◆遠行人的衣袖。○[唐][鄭谷]《鷓鴣》詩:“遊子乍聞征袖濕,佳人纔唱翠眉低。”
障袖,◆以袖遮面。借指美女。○[宋][姜夔]《角招》詞:“猶有畫船障袖,青樓倚扇,相映人爭秀。”
玉袖,◆潔白的衣袖。○[唐][杜甫]《數陪李梓州泛江有女樂在諸舫戲為艷曲二首贈李》之一:“玉袖凌風並,金壺隱浪偏。”○[仇兆鰲]注:“[梁簡文帝]詩:‘風吹玉袖香。’[何遜]詩:‘驚絃雪袖遲。’玉、雪皆言袖色之白耳,若以玉飾袖,豈能凌風乎?”[明][區大相]《家人初至京置酒亭中對雪作》詩:“玉袖承花出,珠簾卷絮迴。”
吟袖,◆詩人的衣袖。○[宋][陳造]《山居》詩:“推門吟袖冷,滿帶野風歸。”○[元][葉顒]《游三洞金盆諸峰絕句》之二:“往來兩山間,巖霏溼吟袖。”
冶袖,◆華麗的袖子。○[南朝][陳]徐陵《<玉臺新詠>序》:“驚鸞冶袖,時飄[韓掾]之香,[飛燕]長裙,宜結[陳王]之佩。”○[唐][張柬之]《東飛伯勞歌》:“絕世三五愛紅妝,冶袖長裙蘭麝香。”○[清][張佩綸]《論閨秀詩》之一:“《玉臺》空補[選樓]疏,冶袖飄香佩結裾;獨守正人《彤管》例,肯將妖豔附《關雎》?”
袖子,◆衣袖,衣服套在胳膊上的筒狀部分。○《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蕭秀才]﹞再三不接,拂着袖子,撇開眾人,徑自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後來[小雲]輸了拳,他伸手取了酒杯代吃,我這邊從他袖子裏看去,卻是一件羔皮統子。”○[丁玲]《母親》一:“‘唉,命啦……’[幺媽]的眼淚又模糊了眼睛,扯起大袖子輕輕去揩。”◆补证条目■衣袖,衣服套在胳膊上的筒状部分。○《二程遗书》卷三:“舞蹈本要長袖,欲以舒其性情。某嘗觀舞正樂,其袖往必反,有盈而反之意。今之舞者,反收拾袖子結在一處。”
袖椎,◆亦作“袖鎚”。◆袖中暗藏鐵椎。○[魏安禧王]二十年,[秦]圍[趙],[魏]使[晉鄙]領兵救[趙],[鄙]按兵不動。○[魏]公子[信陵君]以計盜兵符,用[夷門]隱士[侯生]策,使“[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奪其軍,進擊[秦]兵,解[邯鄲]之圍。事見《史記‧魏公子列傳》。後遂用為典故。○[唐][李白]《博平鄭太守見訪卻之武陵立馬贈別》詩:“仍要鼓刀者,乃是袖鎚人。”○[明][劉基]《結襪子》詩:“袖椎奪兵符,救[趙]蜚英聲。”
袖軸(袖轴),◆可藏在袖中的小巧畫軸。○[明][郎瑛]《七修類稿‧事物四‧褶作畫圖》:“昨見《楊妃上馬圖》袖軸一卷,真[宋]奇物。”
袖中揮拳(袖中挥拳),◆形容迫不及待與人爭鬥。○[清][王夫之]《示子侄》:“習氣薰人,不醪而醉。其始無端,其終無謂。袖中揮拳,針尖競利。狂在須臾,九牛莫制。”
袖珍本,◆巾箱本的別稱。因其可藏於袖內,故稱。亦泛指版式較小,便於攜帶的書本。○[葉德輝]《書林清話》卷四:“又載[王聞遠]《孝慈堂書目》,云[宋]袖珍本。”○[留庵]《中國雕板源流考‧巾箱本》:“刊印小冊為巾箱本,其說見[宋][戴埴]《鼠璞》。又以其可藏懷袖,別稱袖珍本。”○[蕭乾]《斯諾與中國新文藝運動--記<活的中國>》:“箱子裏都是袖珍本的經典文學作品。”
袖珍,◆袖中珍藏,形容物件之小。○[康濯]《我的兩家房東》:“他們這一灣子的青年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從區青救會主任那裏見到過一本袖珍小字典。”
袖章,◆套在袖子上表示身分或職務的符號。○[艾蕪]《鞍鋼啊,我回來了》:“他在‘四人幫’橫行的時候,強迫帶上‘頑固不化走資派’的袖章,經受百次以上的鬥爭。”
袖頭(袖头),◆袖口。○[沙汀]《困獸記》十七:“挽挽袖頭,又把襯衫下襬從西裝褲子的褲腰裏扯出來,他昂然踏着大步,走向洗臉架邊去了。”
袖手旁觀(袖手旁观),◆藏手於袖,在旁觀看。比喻置身事外,不參預其中。語本[唐][韓愈]《祭柳子厚文》:“不善為斲,血指汗顏,巧匠旁觀,縮手袖間。”○[宋][蘇軾]《朝辭赴定州論事狀》:“弈碁者勝負之形,雖國工有所未盡,而袖手旁觀者常盡之。何則?弈者有意於爭,而旁觀者無心故也。”○[明]徐渭《又啟嚴公》:“委身當任,始知時事之難;袖手旁觀,何怪人言之易。”○[巴金]《我的希望》:“大家都看風色、看行情,袖手旁觀,那麼就絕不會有新的氣象和新的局面。”亦省作“袖觀”。○[鐵郎]《論各省宜速響應湘贛革命軍》:“各省之局外袖觀,不獨無以對國民,抑亦無以對各國矣。”
袖手充耳,◆謂不聞不問。○[清][夏燮]《中西紀事‧江上議款》:“中有從旁解紛者,既不能誓師討賊,視其力之所能為,則當袖手充耳,姑聽命于發蹤指示之人。”
袖手,◆1.藏手於袖。表示閑逸的神態。○[唐][韓愈]《石鼎聯句》序:“道士啞然笑曰:‘子詩如是而已乎?’即袖手聳肩,倚北墻坐。”○[元][無名氏]《村樂堂》第一摺:“沒揣的兩鬢秋,爭如我便修身閑袖手。”○[清][曹寅]《賀新郎‧又昭序皇和詞甚美五疊前韻》詞:“此目楓亭閑袖手,瞥一雙遊刃騰空怕。擣虀具,且高掛。”◆2.藏手於袖。謂不能或不欲參與其事。○《晉書‧庾敳傳》:“參[東海王][越]太傅軍事,轉軍諮祭酒。時[越]府多雋異,[敳]在其中,常自袖手。”○[宋][陸游]《書憤》詩之二:“關河自古無窮事,誰料如今袖手看。”○[明][李介]《天香閣隨筆》卷一:“予謝曰:‘吾幸獲同舟,公等努力,而予袖手,獨不愧于心乎?’”[張天翼]《新生》:“他們不甘心袖手看着自己家鄉受糟踏。”
袖犬枕鐘(袖犬枕钟),◆袖中玩弄的犬,枕邊報時的鐘。泛指精巧的玩物。○[清][曹寅]《玻璃杯賦》:“方搜求之相尚,古每勝今;知嗜好之不恒,新還間舊。而況梯山航海,明珠翠羽之奇;袖犬枕鐘,[弱水]、[流沙]之遠。”
袖琴,◆可置於懷袖中的琴。極言其小。○[宋][蘇軾]《歐陽晦夫惠琴枕》詩:“輪囷濩落非笛材,剖作袖琴徽軫足。”一本作“細琴”。
袖幕,◆連袖成幕。比喻行人擁擠,市街繁榮。語本《史記‧蘇秦列傳》:“[臨菑]之塗,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晉][左思]《魏都賦》:“憑軾捶馬,袖幕紛半。”
袖爐(袖炉),◆亦作“袖罏”。◆一種熏衣烤手用的小烘爐。○[明][屠隆]《考槃餘事‧袖爐》:“袖爐,書齋中薰衣炙手對客常談之具,如[倭]人所製漏空罩蓋漆鼓。”○[明][文震亨]《長物志‧器具》:“熏衣炙手,袖罏最不可少,以[倭]製漏空罩蓋漆鼓為上,新製輕重方圓二式,俱俗製也。”
袖籠(袖笼),◆指古代射箭時用錦帛所製的護袖。
袖裏玄機(袖里玄机),◆暗中采取的玄妙決策。○《再生緣》第六六回:“又不知,袖裏玄機怎主張。”
袖裏乾坤(袖里乾坤),◆謂袖中藏天地。比喻變化無窮的幻術。○[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鞏仙》:“[尚]方獨坐凝想時,忽有美人自簷間墮,視之,[惠哥]也。○[尚]曰:‘袖裏乾坤真箇大。’[惠]曰:‘離人思婦盡包容。’”
袖裏春(袖里春),◆香物名。○[唐][馮贄]《雲仙雜記‧史諱錄》:“[元宗]為太子時,愛妾號[鸞兒],多從中貴[董逍遙]微行,以輕羅造梨花散蕊,裛以月麟香,號袖裏春,所至暗遺之。”
袖口,◆袖子的邊緣。○《儀禮‧喪服》“袪尺二寸”[漢][鄭玄]注:“袪,袖口也。”○[宋][錢愐]《錢氏私志》:“宮人旋取針線縫聯袖口。”○《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只見他把右手褪進袖口去摸了半日,摸出兩個香錢來遞給[安太太]。”○[楊朔]《征塵》:“但是在繼續說話之前,他擤了一把鼻涕,又用青呢馬褂的袖口擦一擦他的滾圓的鼻頭。”
袖箭,◆古代的一種兵器。箭裝於筒中,內設彈簧,一按機括,箭即發出。筒長六寸,箭長四寸六分。用時藏於袖中,故名。○《元史‧順帝紀二》:“辛未,禁彈弓、弩箭、袖箭。”○《武備志》卷一○二引《雜箭》:“袖箭者,箭短而簇重,自袖忽發,可以禦人三十步之遠。近世大將軍[劉綎]最善之。”○《兒女英雄傳》第八回:“只這刀法、槍法、彈弓、袖箭、拳腳,都是老人家口傳心授。”
袖管,◆袖子。○[曹禺]《日出》第一幕:“時而,他用袖管揩臉上的汗。”
袖觀(袖观),◆見“袖手旁觀”。
袖鋒(袖锋),◆袖藏利刃。○[三國][魏][曹植]《文帝誄》:“承問荒忽,惛懵哽咽,袖鋒抽刃,欲自僵斃,追慕三良,甘心同穴。”
袖蜂,◆[周]上卿[尹吉甫]後妻因妒前妻之子[伯奇],乃取蜂去毒,綴於衣上,誘[伯奇]前綴之,因譖之於[吉甫]。○[吉甫]怒,乃放[伯奇]於野。事見[漢][蔡邕]《獨斷‧琴操‧履霜操》。後用以指暗中設計誣害人。○[晉][葛洪]《抱樸子‧嘉遯》:“故[江充]疏賤,非親于元儲;後母假繼,非密于[伯奇],而掘梗之誣,無父子之恩,袖蜂之誑,破天性之愛,又況其他,安可自必。”○[晉][葛洪]《抱樸子‧君道》:“偏愛,則慮袖蜂之謗巧,[飛燕]之專寵;獨任,則悟鹿馬之作威,[恭][顯]之惡直。”
袖刺,◆置名刺於袖中,以備拜謁時通名。○[宋][林逋]《送僧休復之京師》詩:“到京當袖刺,館閣盡名公。”○[明][無名氏]《西軒客談》:“有客曳長裾,袖刺謁豪閎;低頭拜閽者,始得通姓名。”
袖呈,◆謂秘密送達。
袖標(袖标),◆袖子上或胳膊上佩戴的標志。○《解放軍文藝》1975年第10期:“這時,許多工人從懷裏掏出火紅的袖標,戴在自己粗壯的胳膊上。”
袖被,◆長袖和被巾。舊題[唐][柳宗元]《龍城錄‧明皇夢游廣寒宮》:“上皇因想[素娥]風中飛舞袖被,編律成音,製《霓裳羽衣曲》。”
小袖,◆短小的衣袖。○《漢書‧王莽傳下》:“乃身短衣小袖,乘牝馬柴車。”○《魏書‧咸陽王禧傳》:“﹝[高祖]﹞責留京之官曰:‘昨望見婦女之服,仍為夾領小袖……卿等何為而違前詔?’”[清][黃遵憲]《聶將軍歌》:“禿襟小袖氆氌裝,蕃身[漢]心庸何傷!”
霞袖,◆借指艷麗輕飄的舞衣。○[宋][錢惟濟]《夜讌》詩:“清讌夜何其,南亭露欲晞。蹁躚霞袖舞,瀲灩羽觴飛。”
霧袖(雾袖),◆輕柔飄拂的衣袖。○[南朝][梁簡文帝]《七勵》:“疾趨巧步,霧袖芬披。舒娥眉之窈窕,委弱骨之逶迤。”○[唐][李益]《避暑女冠》詩:“霧袖煙裾雲母冠,碧琉璃簟井冰寒。”
挽袖,◆1.捲起袖子。謂拱手。○[宋][蘇軾]《送周朝議守漢州》詩:“召還當有詔,挽袖謝鄰里。”◆2.婦女外褂袖口上形如袖套的裝飾品。○《醒世姻緣傳》第十八回:“一個從綠絹挽袖中掬出八字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八回:“只見另有一個人,拿了許多裙門、裙花、挽袖之類,在那裏議價。”
通袖,◆長袖。○《金瓶梅詞話》第四十回:“到次日,[西門慶]衙門中回來,開了箱櫃,打開出南邊織造的夾板羅殺尺頭來。使小廝叫將[趙裁]來,每人做件粧花通袖袍兒,一套遍地錦衣服,一套粧花衣服。”
套袖,◆罩在衣袖外面的、單層的半截袖筒,作用是保護衣袖。
水袖,◆傳統戲曲服裝中蟒、帔、開氅、褶子等袖端所綴的部分,用白色的綢絹製成。因其甩動時形似流水波紋,故稱。徐遲《牡丹》三:“當[魏紫]在鵝毛扇後面飲下第一杯酒,以水袖拭她的絳唇時,這個演員的形態完全穩定下來了。”○[姜妙香]《追懷往事》:“[蘭芳]在臺上的動作優美,水袖運用自如,又利落,又好看。”
攘袖,◆捲起衣袖。○[三國][魏][曹植]《美女篇》:“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宋][王讜]《唐語林‧容止》:“上攘袖挽弓,一發洞其竹。”○[金][蕭貢]《漢歌》:“草間豪傑伺天時,攘袖撫衿爭欲起。”
清風兩袖(清风两袖),◆形容做官廉潔。謂除兩袖清風外別無所有,沒有餘財。○[明][于謙]《回京議事》詩:“絹帕蘑茹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清][沈覆]《浮生六記‧坎坷記愁》:“抵[潼關]甫三月,[琢堂]又升山左廉訪,清風兩袖,眷屬不能偕行,暫借潼川書院作寓。”○[瞿秋白]《餓鄉紀程》一:“四伯做官幾十年,清風兩袖,現時[中國]官場,更於他不適宜。”參見“兩袖清風”。
袍袖,◆袍子的袖管。○[宋][錢愐]《錢氏私志》:“[徽皇]聞[米元章]有字學,一日於[瑤林殿]張絹圖方廣二丈許……召[米]書之,上出簾觀看,令[梁師道]相伴賜酒果,乃反繫袍袖,跳躍便捷,落筆如雲,龍蛇飛動。”○《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公子這才恭恭敬敬的放下袍袖兒來,待要給父母行禮。”
暖袖,◆為了禦寒在棉襖袖口裡面增加袖長的一截棉袖子。
邏袖(逻袖),◆捋起袖子。○《西游記》第五一回:“又只見那洞外跳出幾個小妖,在外邊吆吆喝喝,伸拳邏袖,弄棒拈槍。”
籠袖(笼袖),◆把兩手相對伸入兩袖中。○[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敏捷》:“[溫庭筠]燭下未嘗起草,但籠袖憑几,每賦一詠一吟而已,故場中號為[溫八吟]。”
龍袖(龙袖),◆指京城。○[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摺:“俺本是鳳城中黎庶,端的做龍袖裏驕民。”○[顧肇倉]注:“鳳城、龍袖都是指京城。○[宋]代,住在京都的人享受許多特殊待遇,被稱為‘龍袖驕民’。”○[元][關漢卿]《蝴蝶夢》第四摺:“你本是龍袖嬌民,堪可為報國賢臣。”○[明][顧起元]《客座贅語‧民利》:“留都地在輦轂,有昔人龍袖驕民之風,浮情者多,劬勩者少,懷土者多,出疆者少。”
領袖(领袖),◆1.衣服的領和袖。○[宋][蘇軾]《東川清絲寄魯冀州戲贈》詩:“但放奇紋出領袖,吾髯雖老無人憎。”○[清][褚人穫]《堅瓠八集‧跳月記》:“衫襟領袖,悉錦為緣。”○[冰心]《我們太太的客廳》:“[彬彬]是大紅綢子衣服,乳色的領袖,白絲襪,黑漆皮鞋。”◆2.謂為人儀則,為他人作表率。○《文選‧任昉<為蕭揚州作薦士表>》:“故以暉映先達,領袖後進。”○[呂向]注:“領袖,可為人之儀則。”○[宋][楊萬里]《題益公丞相天香堂》詩:“君不見君王殿後春第一,領袖眾芳捧[堯]日。”○[清][洪昇]《長生殿‧定情》:“寰區萬里,遍徵求窈窕,誰堪領袖嬪嬙?”[魯迅]《熱風‧估<學衡>》:“原來做一篇序‘以盡其領袖後進之責’,便有這樣的大罪案。”◆3.帶領,率領。○[黃中黃]《沈藎》第二章:“北方之[譚嗣同],南方之[唐才常],領袖戊戌、庚子兩大役,此人所共知者也。”◆4.比喻同類人或物中之突出者。○[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胡毋彥國]吐佳言如屑,後進領袖。”○[唐玄宗]《<孝經>序》:“[韋昭]、[王肅],先儒之領袖。”○[邢昺]疏:“此指言[韋王]所學,在先儒之中如衣之有領袖也。”○[宋][王讜]《唐語林‧豪爽》:“﹝[唐玄宗]﹞尤愛羯鼓橫笛,云:‘八音之領袖,諸樂不可為比。’”[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摺:“有一箇[馬孟起],他是箇殺人的領袖。”○《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誰知[卞福]老婆,是個拈酸的領袖,喫醋的班頭。”◆5.國家、政治團體、群眾組織的最高領導人。○[茅盾]《子夜》十:“他聽得家鄉的人推崇他為百業的領袖,覺得有點高興了。”○[葉聖陶]《倪煥之》八:“紳富人家的子弟常常處於領袖的地位……唯有他們可以發號令,出主張。”○[秦牧]《<長河浪花集>序》:“走在我們前頭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他們的璀璨光輝自然是不待多說了。”
兩袖清風(两袖清风),◆謂除兩袖清風之外,別無所有。形容居官清廉,沒有餘財。○[元][魏初]《送楊季海》詩:“交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一束詩。”○[明][吳應箕]《忠烈楊璉傳》:“入計時,止餘兩袖清風,欲送其老母歸[楚],至不能治裝以去。”○《說岳全傳》第七回:“這位縣主老爺在這裏歷任九載,為官清正,真個‘兩袖清風,愛民如子’。”○《詩刊》1977年第1期:“我們的[周總理],粗茶淡飯,兩袖清風,一世清貧。”◆补义条目■形容潇洒超脱、无拘无束的样子。○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元冯尊师《苏武慢》词之八:“一懷皓月,兩袖清風,真箇箇中消息。”
斂袖(敛袖),◆收緊衣袖。○[南朝][梁][庾肩吾]《詠美人》:“看妝畏水動,斂袖避風吹。”
禁袖,◆指宮內樣式的服裝。○[唐][鄭嵎]《津陽門》詩:“鳴鞭後騎何躞蹀,宮粧禁袖皆仙姿。”
襟袖,◆1.衣襟衣袖。亦借指胸懷。○[南朝][宋][謝惠連]《白羽扇贊》:“揮之襟袖,以禦炎熱。”○[唐][杜牧]《秋思》詩:“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宋][辛棄疾]《感皇恩‧滁州壽范倅》詞:“三山歸路,明日天香襟袖。”◆2.猶領袖,比喻地位重要者。○[唐][劉知幾]《史通‧斷限》:“夫《尚書》者,七經之冠冕,百氏之襟袖。凡學者必先精此書,次覽群籍。”
箭袖,◆即箭衣。○《紅樓夢》第十五回:“見[寶玉]戴着束髮銀冠,勒着雙龍出海抹額,穿着白蟒箭袖,圍着攢珠銀帶。”○《花月痕》第四二回:“有個垂髻女子,上身穿件箭袖對襟,魚鱗文金黃色的短襖,下繫綠色兩片馬裙。”參見“箭衣”。
賈袖傳香(贾袖传香),◆指[晉][賈充]女與[韓壽]私通,偷[武帝]賜[充]異香贈[韓]事。○[宋][史達祖]《眼兒媚‧代答》詞:“期花等月,[秦]臺吹玉,[賈]袖傳香。”參見“賈女香”。
揮袖(挥袖),◆1.揮動衣袖。奮起貌。○[三國][魏][阮籍]《詠懷》之十五:“寄顏雲霄間,揮袖凌虛翔。”◆2.猶揮手。表示告別。○[唐][鄭谷]《闕下春日》詩:“[秦][楚]年年有離別,揚鞭揮袖[灞陵橋]。”
懷袖(怀袖),◆1.猶懷抱。○[漢][班婕妤]《怨歌行》:“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南朝][梁][江淹]《傷愛子賦》:“奪懷袖之深愛,爾母氏之麗人。”○[明][陳子龍]《寄獻石齋先生》詩:“我有短札置懷袖,安能一矢千黃金。”◆2.猶懷藏。○[唐][李白]《酬崔十五見招》詩:“爾有鳥跡書,相招[琴溪]飲……長吟字不滅,懷袖且三年。”○[清][侯方域]《與王氏請藏經書》:“此藏經之大部,計卷以七千餘,計簏以二十,非可懷袖。”
護袖(护袖),◆套在衣服袖子上以保護兩袖免遭破損或污染的用品。○《光明日報》1985.9.22:“有時,犬死死咬住護袖不放,似乎要決一死戰。”
狐袖,◆狐的毛皮製成的衣袖。指貴重的服飾。○[明][方孝孺]《養素齋記》:“狐袖豹襦,烹肥膾腴……服食之侈也。”
後進領袖(后进领袖),◆晚輩中最傑出的人。○《晉書‧裴秀傳》:“時人為語曰:‘後進領袖有[裴秀]。’”[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下》:“[胡毋彥國]吐佳言如屑,後進領袖。”○《南齊書‧劉繪傳》:“[繪]為後進領袖,機悟多能。”
紅袖(红袖),◆1.女子的紅色衣袖。○[唐][杜牧]《書情》詩:“摘蓮紅袖濕,窺淥翠蛾頻。”○[後蜀][歐陽炯]《南鄉子》詞:“紅袖女郎相引去,遊南浦,笑倚春風相對語。”◆2.指美女。○[唐][元稹]《遭風》詩:“喚上驛亭還酩酊,兩行紅袖拂尊罍。”○[元][關漢卿]《金線池》楔子:“華省芳筵不待終,忙攜紅袖去匆匆。”○[清][孫枝蔚]《記夢》詩:“頭上黃金雙得勝,眼前紅袖百慇懃。”○[魯迅]《且介亭雜文‧憶劉半農君》:“幾乎有一年多,他沒有消失掉從[上海]帶來的才子必有‘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艷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給我們罵掉了。”
鶴袖(鹤袖),◆鶴氅的袖。借指鶴氅。○[明][湯式]《湘妃游月宮‧春閨即事》曲:“好姻緣成棄捨,對鸞臺展轉傷嗟。鶴袖兒金鬆扣,鳳頭兒珠褪結,想人生最苦是離別。”○[明][高啟]《一剪梅‧閑居》詞:“道是田家,又似仙家,敞披鶴袖岸烏紗。”
褐袖,◆借指粗布衫子。○[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三摺:“有這個舊褐袖與哥哥且做些冤苦錢。”○[元][無名氏]《貨郎旦》第二摺:“[李彥和],你着三姑把我這褐袖來曬一曬。”
和袖,◆猶袖手。○[宋][呂南公]《老樵》詩:“街東少年殊傲岸,和袖高扉厲聲喚。”
歸袖(归袖),◆謂裝入袖中帶回。○[清][李漁]《蜃中樓‧點差》:“那河邊水價,網畔魚租,處處堪歸袖。”
廣袖高髻,◆汉时有民谣说:城里人喜欢梳高髻,城外四周围的人就梳一尺高;城里人喜欢画阔眉,城外四周围的人就画满半个额头;城里人喜欢穿宽大的袖子,城外四周围的人就用整匹布帛做成袖子。见《后汉书·马廖传》。后用以谓盛行奢靡之风。○唐白居易《进士策问》第三道:“聞廣袖高髻之謡,則知風俗之奢蕩也。”
廣袖(广袖),◆寬大的衣袖。○《玉臺新詠‧漢時童謠歌》:“城中好廣袖,四方用匹帛。”○[清][吳偉業]《新翻子夜歌》:“欲搔麻姑爪,教歡作廣袖。”○[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一》詞:“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宮袖(宫袖),◆舞女的長袖。○[宋][楊億]《公子》詩:“夾道青樓拂綵霓,月軒宮袖按《前溪》。”○《前溪》,舞曲名。
拂袖,◆1.甩動衣袖。表示憤怒、不悅。○《太平廣記》卷一七五引[唐][尉遲樞]《南楚新聞‧崔鉉》:“初[李石]鎮[江陵],辟為戎卒,一旦拂袖而去。”○[宋][周密]《癸辛雜識別集上‧范呂不合》:“[陳石齋][力修]與[陳叔方]爭軍賞於都堂省,拂袖徑出。”○《明史‧王紱傳》:“畫不苟作,遊覽之頃,酒酣握筆,長廊素壁,淋灕霑灑,有投金幣購片楮者,輒拂袖起,或閉門不納。”○[郭孝成]《山西光復記》:“[李]大聲曰:‘餘遊歷東西洋,外國革命事業,知甚悉。汝等如此行為,餘決不願與聞。’拂袖而出。”○[魯迅]《兩地書‧致許廣平一三五》:“我說,我是願意人對我反抗,不合則拂袖而去的。”◆2.謂因不悅而離去。○[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二:“及是[章丞相]反,不揖客,行入舍,褫其公裳,特易以道服而後出。○[魯公]方趨上,適見之,則亟索去……[章]以手掠公,目使留,致懇到。會薦湯而從者以騎至,故公得而拂袖。”○[清][顧炎武]《贈黃職方師正》詩:“清操獨介然,片言便拂袖。”◆3.借指引退、歸隱。○[金][王若虛]《清虛大師侯公墓碣》:“師下車未浹旬,以狀上聞,益獲蠲免,眾賴其庇。已而拂袖棲遲於[洧川]。”○[元][貢奎]《高侯畫桑落洲望廬山》詩:“日夜千帆萬柁過未已,誰肯拂袖同寂寥。”◆4.掠過衣袖;舒展衣袖。○[南朝][梁元帝]《玄圃牛渚磯碑》:“畫船向浦,錦纜牽磯。花飛拂袖,荷香入衣。山林朝市,併覺忘歸。”○[宋][謝逸]《蝶戀花》詞:“豆寇梢頭春色淺,新試紗衣,拂袖東風軟。”○[元][薩都剌]《峨眉雲歌》:“酒酣拂袖墮秋水,但覺滿座光嶙峋。”○《水滸傳》第三八回:“﹝[宋江]﹞再飲滿數杯酒,不覺沉醉,力不勝酒,便喚酒保計算了,取些銀子算還,多的都賞了酒保,拂袖下樓來。”
風袖(风袖),◆飄動的袖子。○[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煙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宋][方岳]《繭窩賦》:“既事之夕,山月正圓,顧見吾影,風袖翩翩,舉杯而屬之。”○[元][劉因]《與客會飲野亭》詩:“風袖翩翩此何處,青林西北雨來時。”
奮袖(奋袖),◆亦作“奮褎”。◆揮動衣袖。常用以表示情緒激動。○《漢書‧楊惲傳》:“拂衣而喜,奮褎低卬。”○[顏師古]注:“褎,古衣袖字。”○[北周][王褒]《高句麗》詩:“傾盃覆碗漼漼,垂手奮袖婆娑。”○《明史‧趙貞吉傳》:“[貞吉]奮袖大言曰:‘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清]《今世說‧容止》:“興至,蒲博爭道,獨酌引滿,呼小僮撾鼓奏伎,奮褎激昂,大噱不止。”
斷袖之契(断袖之契),◆見“斷袖之好”。
斷袖之好(断袖之好),◆指男性之間的同性戀。○[清][余懷]《板橋雜記》卷二十:“[張魁],字[修我],[吳郡]人,少美姿首,與[徐公子]有斷袖之好。”亦作“斷袖之契”。○[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倩霞》:“藩府多梨園子弟,皆極一時之選,有貼旦[珍兒]者,尤姣媚,[耿]少子與結斷袖之契。”參見“斷袖”。
斷袖(断袖),◆截斷衣袖。指男性之間的同性戀。典出《漢書‧佞幸傳‧董賢》:“﹝[董賢]﹞為人美麗自喜,[哀帝]望見,說其儀貌……[賢]寵愛日甚,為駙馬都尉侍中,出則參乘,入御左右,旬月間賞賜參鉅萬,貴震朝廷。常與上臥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其恩愛至此。”○[漢][荀悅]《漢紀‧哀帝紀下》袖作“袖”。○《南史‧蕭韶傳》:“[韶]昔為幼童,[庾信]愛之,有斷袖歡,衣食所資,皆[信]所給。”○[清][昭槤]《嘯亭雜錄‧劉藥村》:“性迂闊,初不知人間有分桃斷袖事者,聞之,以為人倫大變,作檄以討論之。”○《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誤把些使氣角力好勇鬥狠的認作英雄,又把些調脂弄粉斷袖餘桃的認作兒女:所以一開口便道是某某英雄志短,兒女情長。”參見“斷袖之好”、“斷袖癖”。
翠袖,◆1.青綠色衣袖。泛指女子的裝束。○[唐][杜甫]《佳人》詩:“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宋][蘇軾]《王晉叔所藏畫跋尾‧芍藥》詩:“倚竹佳人翠袖長,天寒猶著薄羅裳。”○[清][龔自珍]《菩薩鬘》詞:“無言垂翠袖,粉蝶窺人瘦。”◆2.指女子。○[宋][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詞:“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明][何景明]《明妃引》:“琵琶馬上再三彈,翠袖朝啼關塞寒。”
楚袖,◆[楚]女舞衣的長袖。借指舞女。○[唐][白居易]《留北客》詩:“即須分手別,且強展眉歡。○[楚]袖蕭條舞,[巴]弦趣數彈。”
長袖善舞(长袖善舞),◆喻有所憑藉,事情容易成功。○《韓非子‧五蠹》:“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鄭觀應]《盛世危言‧銀行上》:“泰西各國多設銀行,以維持商務,長袖善舞,為百業之總樞。”後多用來形容有財勢有手腕的人善於鑽營。○[梁啟超]《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逮門戶開放之既實行,舉全大陸為彼族長袖善舞之地。”◆补证条目■喻有所凭借,事情容易成功。○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三:“次韻用韻,至蘇公而極其變化。然不過長袖善舞,一波三折,又與韓公之用力真押者不同,未可概以化境目之。”■后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慶陽糧臺,聞派楊簡侯,糧臺老手也,無米爲炊,不比江南之長袖善舞。”
長袖(长袖),◆1.長的衣袖。多指舞衣。○[漢][傅毅]《舞賦》:“羅衣從風,長袖交橫。”○[南朝][梁][顧野王]《舞影賦》:“圖長袖于素壁,寫纖腰於華堂。”○[唐][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閒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2.借指歌舞妓。○[南朝][梁元帝]《對燭賦》:“爾乃傳芳醁,揚清曲,長袖留賓待華燭。”○[唐][錢起]《江陵晦日陪諸官泛舟》詩:“城南無夜月,長袖莫留賓。”
別袖(别袖),◆謂揮袖道別。○[唐][韓愈]《晚泊江口》詩:“迴首那聞語?空看別袖翻。”○[宋][蘇軾]《次韻李修孺留別》之二:“此生別袖幾回麾,夢裏[黃州]空自疑。”
豹袖,◆見“豹褎”。
半袖,◆短袖衣。○《晉書‧五行志上》:“[魏明帝]著繡帽,披縹紈半袖。”
八音領袖(八音领袖),◆[唐玄宗]對羯鼓的稱呼。○[明][胡震亨]《唐音癸籤》卷十四:“羯鼓,[龜茲]、[高昌]、[疏勒]、[天竺]部之樂,狀如漆桶,下承以牙床,用兩杖擊之,其聲焦殺鳴烈,合太簇一均。○[玄宗]素達音律,尤善於此,稱之為‘八音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