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京2022年冬奥会宣传海报公布时,一件名为“热情连接世界”的作品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它将奥运五环巧妙地编入中国结当中,中国结下方的五条吊穗也被设计成了奥运五环的颜色。在去年12月9日的“天宫课堂”第一课上,航天员王亚平也在水膜试验的道具中展示了中国结。中国结(Chinese knotting),一种从头到尾都用一根丝线编结而成的装饰艺术品,已经成为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从古至今,中国结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讲述着古老智慧的传承与发展。
铜镜中的仙鹤口衔中国结。
中国结在唐代服饰中的应用。
络子
盘扣
“上古结绳而治”
说到绳结,其产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距今约两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遗迹中,就发现了骨针和各种带孔的骨、贝类等饰品,这表明人为加工的绳线至少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而当先民们用这些绳线穿制兽骨、贝类装饰品或缝制衣物时,必然会产生简单的绳结。我们甚至可以认为,绳结几乎有与人类文明一样悠久的历史。
除了绑缚功能外,绳结还被智慧的先民们赋予了另一实用的功能——记事。结绳记事,即人类在语言产生后、文字出现之前漫长的远古时代里的一种记录事实和沟通的方式。战国时期著作《周易·系辞下传》中就记载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意思是在上古时代是用结绳的方式来治理天下的,而后世的圣人则将结绳改为契刻文字。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说,“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中提到:“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
我国少数民族当中,至今也还有结绳记事的实例。如云南独龙族直至上世纪50年代仍处于刀耕火种、轮荒耕作的原始社会生活形态,他们以结绳的方式来记录时间。根据《滇藏高原考察报告》记载,独龙族人把结着若干疙瘩的麻绳挂于床头,以免忘记。若出远门,则把麻绳系于腰间。结绳多数用于记录日程,例如约期结绳,就是取两根细绳,各结上相等数量的结,一结表示一天。双方各持一绳,分开后每天解一结,将全部结解完,双方就必须在相约的某地会面,不得失约。
奴隶社会高度发展的商朝,绳结不仅发展了实用功能,还初步具备了装饰功能。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商代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人像上身裸露,下身着裙,腰间系带,用于扎紧衣服,结纽于正前,纽中插物,结的造型结构已非常精巧。并且,从商朝开始流行佩戴的解结工具觿(音xī)也佐证了人们服饰中“结”的广泛应用。彼时古人穿衣系带时,为了防止衣带散开致使衣裤脱落,往往会将衣带系成死结,因此为了方便解结,就会随身佩戴解结工具“觿”。觿既有用骨头做成的,比如象骨,也有用玉石制成的。西汉文学家刘向曾在著作《说苑》中提到“能决烦乱者佩觿”,便是用善解绳结之觿寓意善决烦乱之人。
美观又实用的服饰配件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急剧变化,结亦从朴素的实用功能逐渐向审美功能转变。无论是器物、佩饰抑或是服装,均出现了装饰性的结。以佩饰为例,中国人自古尚玉,历来有“君子必佩玉”之说,而佩玉要借助绳带,必须要打结,因此玉与结产生了不解之缘。《尔雅义疏》中提到,“佩玉之组条,用以连贯玉者,也叫纶,用丝绳婉转结之”。把一块块玉佩、粒粒珠子用绦带穿起来,形成长长的佩饰挂于腰间,是贵族们彰显身份和财富的重要手段。从信阳、江陵等地战国楚墓出土的彩陶木俑,更清晰地描绘了当时人们佩玉打结的情形。
到了秦汉时期,佩绶制度逐步成形,用以显示身份等级尊卑。所谓“绶”,即指一条丝线编织而成的阔带,悬挂在腰间的革带上,以不同的色彩来区分等级。这种印绶由朝廷统一发放,一印一绶,且规定官员平时在外,必须将官印装在腰间的鞶(音pán)(即革制的囊)里,并将绶带垂在外边。从皇帝到各级官员所佩之绶在尺寸、颜色及织法上皆因等级而不同,让人一望便知佩绶人的身份。
唐代作为中国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也迎来了中国结发展历史的高峰。这一时期编结工艺分工细致,出现了专门的编结作坊。唐朝时期服饰雍容华贵、异彩纷呈,胸、腰、膝等部位都应用了大量的结饰。例如唐代永泰公主墓和章怀太子墓壁画中的宫人,多为着单色裙,裙腰下两侧各开一衩口,露出其内所穿的细密间裙,并以一条环绶结带从腰衩内伸出垂下,或在腰衩下端打一花结。而有名的万字结也源于唐朝。武则天长寿二年,梵文“卍”被采用为汉字,读音同“万”,被视为吉祥万福之意;而形似“卍”字向四端纵横延伸的万字结也常被用来当作结饰点缀衣物,以取“万事如意”“福寿万代”之意。
宋代,中国结饰开始商业化,产生了专门出售结饰的生意。北宋苏汉臣创作的绢本设色画《货郎图》便生动地表现了当时结饰售卖的场景。画中一株梅花树下,货郎手推货车,车上货物琳琅满目,其中就有各类结饰艺术品。宋代诞生了酢浆草结,就是我们常说的幸运草结,通常形似四叶酢浆草。传说遇到四叶酢浆草的人会得到幸运,而形似四叶酢浆草的结饰自然也被赋予了吉祥幸运之意。
这一时期,结饰已经应用于战士的盔甲中。宋代战士盔甲的头盔、胸前、腰间、剑柄、鞋面,都布满了造型不同、功能各异的结。比如用于固定头盔的结有单翼蝴蝶结、双翼蝴蝶结、倒蝴蝶结、无尾蝴蝶结等。
明清是结艺发展的鼎盛时期。诸多日常用品,比如纽扣、香囊、荷包、扇袋等都能看到式样繁多、配色考究的结饰。由于古人的衣服多没有兜,因此所需物品几乎都需要用丝带悬挂佩戴。比如古人出门常带的牙签、耳挖勺和镊子等小工具,就经常成组串在一起系在腰间。到了清代,构思巧妙的结俨然成为了衣兜。《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中提到宝玉请莺儿为他打络子。所谓络子便是以线绳结成的各种花样的小网袋,通常系于腰间,以系配各类坠饰或装汗巾、香囊、扇子等随身小物。络子花样繁多,有一炷香、朝天凳、方胜、连环、梅花、柳叶等多种。
结饰还应用于纽扣之上。除了金玉等物制成的纽扣外,还有用丝绸或布料编制的盘扣,即用狭窄布条卷成圆形或扁圆形盘条,然后盘成各种花样,一端制成球形做扣,另一端制成环套,再用针线固定在衣襟上。中国民间关于盘扣的编织方法很多,如蜻蜓扣、孔雀扣、凤凰扣、梅花扣、琵琶扣等。
幸福与智慧的象征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常常伴有中国结的身影。例如最重要的春节,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长辈会将铜钱用红丝绳穿起来,再系上结,以求孩子能长命百岁。即使到了现代,中国人还是会习惯春节时在家里、汽车上装饰漂亮喜庆的中国结,或是用红绳搭配金饰并编上各式各样的结饰,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端午节时,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以外,亦有佩戴长命缕的习俗,便是用青、白、红、黑、黄五色丝线系于足腕,以求不染病瘟。《燕京岁时记》载:“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即葫芦)、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时七夕节即乞巧节,便是女子向七姐(织女)祈求心灵手巧之意。因此在七夕节时,女子间还流行着各种乞巧斗巧的活动,比如穿针乞巧,就是女子比赛穿针,将彩线一口气穿过七枚针孔,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姑娘们还会拿出自己制作的各式小工艺品、打的络子互相评议、赠送,以示友情。
中国结,既是我国古代文化传统的体现,又寓意着吉祥和对美好未来的展望。例如,“同心结”自古以来就是男女间表达海誓山盟的定情信物,早在南北朝时期便有南朝梁武帝萧衍的诗句“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盘长结”寓意相爱的人永远相依相随;佩玉上装饰“如意结”,惟愿称心如意;“吉祥结”取大吉大利之意;在烟袋上装饰“蝴蝶结”,“蝴”与“福”谐音,则寓意福在眼前。
从最初的记事之结,到后来的服饰之结、吉祥之结,这种充满古老智慧的艺术,已被当今设计师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之中,并随着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这中间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由设计师陈绍华设计的申奥会徽了。象征着世界五大洲团结、协作的五环,既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以表达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又环环相扣构成了中国结的形象。整个标志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在即,新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颁奖花束选用了“永不凋谢的奥运之花”。这款花束采用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海派绒线编结技艺”,象征着友爱、坚韧、幸福、团结、胜利与和平。绒线编结的花束既保留了奥运颁奖仪式中花束的形制,又践行了节俭、可持续的办奥理念,寓意着温暖、祥和,永不凋零,可永久保存。
中国结,将中国人民寓意丰富而美好的祝福带给世界。
你认识它们吗
同心结
酢浆草结
如意结
双钱结
蝴蝶结
盘长结
■同心结
早在南北朝时期,同心结就已被记载在诗歌之中,随后的各朝各代更是将同心结视为永结同心、爱情长久的信物。同心结一般由两股彩绳绾成连环回文的形式,然后再抽紧而成。后来还发展成“同心方胜”,即中间用同心结相连的两个菱形。
■酢浆草结
又名幸运草结,最早见于宋代,形似四叶酢浆草,具有吉祥幸运的含义。
■如意结
如意结由四个酢浆草结组合而成,状似灵芝。传说中灵芝为长生不老之药,乃吉祥瑞草,因而如意结如其名,亦有吉祥如意之意。
■双钱结
双钱结因形似两枚古铜钱相连得名,象征财源广进、福寿双全。
■蝴蝶结
蝴蝶结因与蝴蝶形似而得名,以盘长结为主体,再在两边耳翼上各编一个双钱结做蝴蝶的翅膀。因蝴与福谐音,因而蝴蝶结象征福运叠至,福在眼前。
一脉相承
日本的水引艺术
日本用于包装上的绳结艺术——水引。
日本的绳结艺术也有悠久的历史,其用于礼物包装的水引便是其中一种。水引艺术最早出现于日本的飞鸟时代,其渊源是我国隋朝的结文化。飞鸟时代,日本派遣使者访问中国。当时的隋朝地广物博,无论是商业、文化,还是艺术均很发达。遣隋使返回日本时,带回了大量隋天子赠送的礼品。据说当时从中国带回的礼品都绑有红白色麻绳绳结,有学者猜测是为了祈求海上平安。自此日本宫中便多效仿,也开始用麻绳绑系贡品。到了室町时代,麻绳被用“和纸”搓成的纸质绳所取代被叫作水引。到了江户时代后,水引已经在日本普及,颜色的选择和扎系什么样的结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例如,金银红白颜色用于结婚礼品,并用“死结”扎系,以表示永结同心。除婚礼以外的其他喜庆场合,则用红白双色绳系成蝴蝶结。如今水引已是日本送礼、装饰信封的主流装饰方式。
由于水引艺术源自中国,因此其编结方式与中国结的编织方法极为相似。例如,水引艺术中的梅结、花结、玉结等基本系结方法,虽然与中国结叫法不同,但是形态和技法都很相似。与中国结不同的是,水引是用由“和纸”裁成细条后绞成的纸绳编织的。并且,不同于中国结有多种多样的用途,日本的水引主要作礼品包装装饰之用。
异域风情
马克莱姆手编
马克莱姆手编挂毯
西方文明中也有绳结艺术,例如马克莱姆手编(Macramé)——一种以斜卷结为主,不使用棒针或钩针等编织工具的装饰绳结编织技巧。最早有记载的以马克莱姆手工编织的结见于古巴比伦和古亚述的雕刻作品。马克莱姆手编据说是起源于早期阿拉伯手艺人在毛巾、披肩或面纱的边缘编织成的装饰性的流苏。这些装饰性的流苏可以帮助他们驱赶骆驼或马匹周围的苍蝇。该技术后来被传到了西班牙、意大利,乃至传遍了整个欧洲。17世纪后期,马克莱姆手编被引入英格兰王室,颇受当时在位的玛丽二世的喜爱。
马克莱姆手编在维多利亚时代最为流行。大多数维多利亚时期的家庭都在学习和使用这种工艺,用来制作衣服、桌布、床罩或窗帘上的装饰。
由于受纺织品工业化浪潮的冲击,马克莱姆手编一度几乎消失。但是随着人们对质朴、自然生活的向往,对手工艺术品的追求,马克莱姆手编又开始恢复了生命力,常常在首饰、服饰、壁毯、窗帘等物品中见到它们的身影。
成语故事
“结发夫妻”的来历
古时候,无论男女都留长发,待到一定年龄,要举行“成人礼”并把长发束起来,而结发就是束发的意思。《礼记·曲礼》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就是男子到了二十岁要举行冠礼,即把头发盘成发髻并赐字,因而男子二十岁也被称为“弱冠之年”。而女子到了十五岁时要行笄(音jī)礼,笄指的是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意思便是将头发盘起来并用“笄”簪好,被称为“及笄之年”。冠礼和笄礼都是少男少女成年的象征,因此古人往往用结发代指刚刚成年,也就是到了可以婚配的年龄。
不仅如此,古时候婚礼上还有“结发”的习俗。婚礼之日,新婚夫妻就床而坐,男左女右,各自剪下自己的一缕头发,然后将这两缕头发相互绾结,以誓结发同心、爱情永恒之意,正所谓“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要知道对于古人来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因而这一缕青丝,便体现了古人对结发夫妻的重视和与另一半荣辱与共的决心。
在汉代,葬礼时还有这样的习俗——如果发妻因故早逝,丈夫就会把发妻留有青丝的梳子掰开分为两半,一半随棺下葬,另一半留作纪念,以示不忘结发之妻恩爱情深。
来源 北京日报
部分图片 IC Photo、视觉中国
作者 旭夜
流程编辑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