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将八字分析 粟裕大将军生平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2

这个话题,恐怕是有了互联网以来,网上争论最多的军事话题之一。早在九十年代末的国内军事论坛,就有关于林彪和粟裕的谁指挥打仗更厉害的大讨论,有好几万条跟帖,公说公公有理,婆说婆婆有理。最后也没争论出谁最更有理。

林彪和粟裕是一对既生瑜何生亮的绝配,作为新中国的百战将军,他们都曾立过奇功,创造过我军作战史上的奇迹。

粟裕大将八字分析

林彪和粟裕同岁,都是1907年出生,都在我军将帅中年龄较小但战功卓著而排名靠前,粟裕在大将中排名第一,年龄倒数第二;林彪在元帅中排名第三,年龄最小。他俩早年都加入叶挺的铁军,参加南昌起义,一个是连长,一个是班长。因为级别低,都没做成人民军队的创建者,朱德带他们走上井冈山。后来他俩都奔赴抗日战场,奇兵设伏,痛击日寇。

林彪和粟裕都出身于地主家庭,小时候家庭富裕,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两人都是身材矮小,性格内向,沉静好思,善于思考和总结,唯独不善于人际交往,不喜欢抛头露面,夸夸其谈。

两人作为高级将领,都在战场上负过伤。林彪在抗战时因穿着缴获的日军大衣,被误伤,留下怕风、怕光、怕声音的后遗症。粟裕更是六次负伤,两次伤在头部(三块弹片终身留在头颅内)。经常头疼,脸总是异常通红,经常说脑袋发胀,不能左右环视,吃饭时甚至要把饭菜摆在正面一条直线上。

粟裕大将八字分析

名将都有些共同点,例如都喜欢看地形看地图,林彪、粟裕等将帅尤其喜欢看地图,一看能看上几个小时,每天的必修课就是看地图,一坐一站就是老半天。林彪曾说过指挥员和参谋必须熟悉地图,还要亲自对作战地区和战场进行实地勘察,核正地图,做到闭上眼睛面前就有一幅鲜明的战场图影,离开地图也能指挥作战。在你死我活、瞬息万变的战斗情况下,可以比敌人来得快,争取先机,先敌一着,掌握主动,稳操胜券。

粟裕大将八字分析

图为淮海战役前,粟裕在看地图,指挥战斗。

林彪看完地图往往亲自去现地勘测,粟裕的地图更是亲自带人绘制的。1967年,粟裕率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刚果,返程时特地取道法国做短暂停留,下机后,直接驱车到诺曼底海边考察地形。甚至具体测量了当年临时人工港遗迹残骸,下水探摸了海底油管,以便为未来的台海登陆作战参考。

据林彪1933年4月给苏区中央局《红一军团龙岩漳州两役战斗经过报告》:此战役歼粤军第四十九师大部,俘1674人,缴获飞机2架,步枪2331支,机枪9挺,山炮、迫击炮各2门,步枪子弹13万余发,炮弹4942发,炸弹240枚。

杨成武回忆录里曾写道:林聂二人用手枪逼着俘虏的飞行员,带他们飞到厦门上空转了一圈,撒了几把传单。多年后,杨跟聂谈起此事,聂说当时我们年轻啊! 当时林彪26岁,已经当了三年军团长,真是少年豪杰啊!

图为缴获敌机“马克思”号,左为红一军团总指挥林彪,右为政委聂荣臻。

粟裕大将八字分析

关于两个人孰强孰弱的问题,一直是军史爱好者争论的话题。我们单就两人在解放战争中可统计的数据打一个分,至于谁更厉害,就留给您来评判吧。

1、统兵实力

林彪:★★★★★

粟裕:★★★★☆

解放军历史上单独指挥超过50万以上军队的将领只有三人:林彪、粟裕、彭德怀。大兵团作战并不是谁都能指挥的,兵越多管理越困难。

解放战争中,粟裕虽然只是任三野(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和代司令员,但是三野的实际作战指挥者。1947年,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10个纵队及1个特种兵纵队,约27万余人。淮海战役中,粟裕指挥所部42万人,战后华东野战军的规模更是高达55万人。

林彪时任四野司令员,1945年底,林彪指挥的东北民主联军部队有27万人,辽沈战役期间,林彪指挥的东北野战军扩张到四个兵团共70余万人,到平津战役时,他麾下将士超过了百万。

2 歼敌数量

林彪:★★★★

粟裕:★★★★★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精锐的嫡系主力部队,主要是是林彪和粟裕歼灭的。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万人,随后的平津战役中又消灭国民党军52万人(含起义部队),共歼灭国民党部队99万人,如果加上四野南下作战,歼敌数量会超过一百万。

华东野战军分别在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精锐共64万人,在渡江战役中歼敌30余万人,共计94万人。

蒋介石的全美械装备的“五大主力”,林彪指挥东北野战军歼灭了其中的两个,即辽沈战役中歼灭新1军和新6军。粟裕指挥华野歼灭了两个半,即孟良崮战役中歼灭整编74师、淮海战役中歼灭第5军,以及淮海战役中派出5个纵队与刘伯承指挥的中原野战军一起歼灭第18军。考虑到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起义部队较多,此项粟裕胜出。

3 自身伤亡

林彪:★★★★★

粟裕:★★★★☆

林彪: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总伤亡7万余人,平津战役伤亡4万人,合计伤亡11万人。

粟裕:淮海战役中,华东野战军总伤亡9万人,渡江战役伤亡6万余人,合计伤亡15万人。

因为林、粟二人在各自指挥的战役中,所面对的敌人是不尽相同的,国共的兵力对比并不相同,敌我态势和双方采取的战略战术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如辽沈战役是我军70万人对国民党军55万人,淮海战役是我军60万对国民党近100万,但不能说辽沈就比淮海容易打。毛泽东对淮海战役作过点评,那是“一锅夹生饭”、“粟裕立了第一功”;但辽沈战役却是我军对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优势、装备齐整、士气高昂的国民党军的第一场大战役,这一战“扣住了蒋介石的命门”。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辽沈战役后,全国的民心以及双方部队的士气已经向有利于解放军的方向发展,粟裕在淮海战役所占“人和”远胜于林彪之于辽沈,所以才有了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的说法。淮海战役中我军方面,地方民兵参战人数达到60万,支前民工达到530万!而林彪刚入关时,老百姓对共产党的军队是不认可的。

4 对手评价

林彪:★★★★★

粟裕:★★★★

林彪、粟裕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中主要对手都是国民党名将杜聿明。杜对关外共军和关内共军曾经这样评价:“关外共军的战略战术和战力都是关内共军无法比拟的。

1946年,国民党向东北派了9个军30多万人,包括最精锐的远征军新1军和新6军。而林彪刚入关的11万部队还没有完成整编,入关时甚至没有携带武器。虽然到东北后林彪也很快发展了一些新部队,在东北新成立的十多个旅,成分极坏,缺乏政治认识,流氓土匪伪军甚多,真正的工农成分甚少。但经过东北土改和战争锻炼,东野部队越战越多,直至解放全东北,解放人口数千万,国民党军从此由战略进攻被迫转为战略防守。总而言之,林彪凭实力打败了东北的国民党军,这个是让对手心服口服的。

而杜聿明与粟裕交手,虽然杜聿明最终也失败了,但他却很不服气。杜聿明认为,国民党军如果不是蒋介石、刘峙瞎指挥,犯那么多错误,完全可以打败华东野战军。

粟裕大将八字分析

林彪的军事思想中较为典型的有“六个战术原则”,归纳起来只有25个字,通俗、易懂、实用,堪称是我军步兵战术的经典教案: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四快一慢、三猛、三种情况三种打法。

四组一队:四组,即突击组、火力组、爆破组、支援组。一队,就是以上四个组编成的突击队。

四快一慢:四快就是向敌前进要快,抓住敌人攻击准备要快,突破扩张战果要快,追击退却敌人要快。一慢是发起总攻时机要慢。

三猛战术就是猛打、猛冲、猛追。

一点两面就是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敌人弱点突破,打开口子向纵深扩大战果,同时以一部分兵力,从另外方向对敌实施钳形攻击,形成两面、三面或者四面包围。

粟裕大将八字分析

林彪曾对自己和粟裕的军事指挥能力有如下评价:“我因为长期肩负保卫党中央的重任,又是毛主席直接指挥的主力,担子很重,打仗较慎重。一般情况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风险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会失去战机,无仗可打!而粟裕同志呢,长期远离中央,孤军作战,一般都是在敌人包围的态势下打的仗,不冒险就无法生存,养成了他敢于冒险的特点。如豫东战役,我看最多只有五成把握。我是不敢轻易下决心打的。“

林彪的上述总结很客观,也很符合二人的指挥风格和作战能力。林彪与粟裕都是解放军历史上最杰出的将领之一,都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作为后人我们实在很难决出高下,所以,所有的评论和分析都带有主观性。

粟裕大将八字分析

或许,我们可以用金融术语评价二人:林彪相当于大投行的操盘手,谨慎,风控做得好,盈利不大,但是资金回撤也小; 粟裕相当于屌丝出身的天才个人投资者,敢冒险,盈利动辄翻几倍几十倍,但是资金回撤大,甚至容易爆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