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八字分析 八字中的颜回关分几种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2

“知行合一”是明朝中叶学者王阳明倡导的,如今已成为中国人熟知的格言。

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无不强调,学习不能离开行为和实践。

长期实践展现的效果,就是卓越的德行。

行事见修养

孔子晚年时,鲁国国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里面,谁爱好学习?”

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爱好学习,不迁怒,不贰过,可算是好学的。”

可见,孔子认可的“好学”,绝不是书呆子,而是将学习的成效表现在行为上。

什么是不迁怒?就是对张三的怒气,不发泄到李四身上。

我教书40多年,总算学会了颜渊的一半,就是“不迁怒”。

记得我年轻时,在上课途中与出租车司机发生口角,到教室时余怒未消,先把学生教训一通,学生们都感觉很冤枉。可见,当时我的个人修养还很不够,经过多年努力,现在总算可以做到不迁怒于人了。

但是另一半我还做不到,就是“不贰过”。

什么是不贰过?就是不犯相同的错误。做到这点真的很难。

因为人容易犯的过错,往往来自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就如现在流行的星座性格分析,同样星座的人,行事风格确有相近之处。古代讲究人的八字如何,也是类似情况。

一个人行事明显表现出受性格特征的影响,代表这个人的修养还不够。

当然,人活在世上,难免受到内在和外在的种种限制;而我们一生努力的目标,即是学会慢慢摆脱内外的束缚,以使自己趋向完美。

颜回八字分析

德行之知

孔子三千弟子,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人。孔子只认可颜渊是好学之人,德行修养达到较高境界。

可惜的是,颜渊比孔子还早两年去世。这无疑是儒学传承上不可弥补的损失。

令人欣慰的是,“知行合一”的要求被一代代传承下来。

要准确理解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首先要分辨“知”的三种含义:

第一种“知”,是专业的知。

比如,大学分科系,每个领域都有专门的知识,必须经过专门训练才能掌握。这种专业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关系不大。

第二种“知”,是日常生活的知。

这种是指每个人可掌握的生活技能。比如,怎么烧水煮饭,怎么坐飞机,怎么使用手机查找地图,等等。

第三种“知”,是道德的知。

这才是王阳明“知行合一”所强调的关键点。

比如讲“孝顺”,《孟子·万章上》提出“大孝终身慕父母”;《孝经》中认为孝顺就是“光宗耀祖”,让自己立身处世走在人生正路上,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让父母分享自己的成就和荣耀。

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即知是行动的开始,行动才是知的完成,知与行必须密切配合,不分先后。

再比如,我们开始知道“行善最乐”是书中的一句话,没有行动则没有体会。但当你真的行善时,感觉到快乐由内而发,这是一种言语无法形容的内心体验。

它完全不同于吃饱喝足、朋友聚会、心想事成的快乐;而是行动顺应了内心的要求后,自己对自己感到满意,觉得自己有了长进的一种自我肯定。

人生之舟的方向

有人环游世界,知识渊博,见多识广,但行为表现却依然故我,这并不值得效法。

相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属于德行之知,可以付诸行动,具有真正的价值,但真的做起来十分不易。

《圣经》中有句话叫“爱人如己”,但从未见有人真正做到过。全世界70亿人,仅凭一己之力,如何爱70亿人?

退一步,就算只关爱身边的亲友,依然发现“爱人如己”难以做到。

这是宗教的无限要求,目的不在于让人立刻做到,而是说明人生需要志向,只有立定志向,才能集中全部的精神和力量朝目标前进。

这也提醒我们:人生不能没有哲学,就像航海不能没有罗盘。

不管别人的船驶向何方,我们应该对自己人生之舟的定位和方向负责,力求知行合一,努力朝目标前进。

按照这种要求去实践,一段时间后,你就会有自己的心得,知道人的真正使命何在。

如此,你才会深切感受到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在爱好智慧之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他们对后辈的无限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