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週末),◆一星期的最後的時間。一般指星期六。○[冰心]《咱們的五個孩子》:“最小的弟弟[同義],也送進附近的東廳幼兒園,周末才回來。”○《花城》1981年第6期:“當別人在周末都卷入尋樂過程裏時,他卻仍然將大好的時光打發在發霉的書堆和紙張中。”
重本輕末(重本轻末),◆猶重本抑末。○[胡寄窗]《中國經濟思想史》上冊第九章一:“所以[戰國]末年的重農輕工商或重本輕末思想,事實上還是重農輕商思想。”
支末,◆支派之末。○[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八章:“[宣武][法寵]、[光宅][法雲]、[莊嚴][僧旻]、[開善][智藏],一時名宿,均研《成實》。○[法寵]受之於[曇濟]、[道猛],係出[壽春]。餘三人均曾受學[柔][次]二公,[次]則[彭城]係之支末也。”
正末,◆[元]雜劇裡扮演男主角的腳色行當,相當[明]以後戲劇裡的“生”。○[元][關漢卿]《魯齋郎》楔子:“正末扮[張珪]引祇候上。”○[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一摺:“正末扮[任屠]同旦[李氏]上。”
雲末(云末),◆雲端。極言其高。○[唐][李華]《含元殿賦》:“進而仰之,騫龍首而張鳳翼;退而瞻之,岌樹顛而崒雲末。”○[前蜀][杜光庭]《神仙感遇傳‧越僧懷一》:“或凌波不濡,或騰虛不礙,或矯身雲末,或振袂空中。”
月末,◆一個月的最後幾天。○《荀子‧禮論》“月朝卜日,月夕卜宅”[唐][楊倞]注:“月夕,月末也。”○[唐][白居易]《戊申歲暮詠懷》之一:“窮冬月末兩三日,半百年過六七時。”○[宋][司馬光]《資治通鑒考异‧梁紀下》:“今移於月末。”
約末,◆大约;大概。○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後來暗約,向羅幃鎮歡悦。夜去曉來,約末近數月。”
餘末(余末),◆非根本的,非主要的。○[陶曾佑]《論文學之勢力及其關係》:“彼夫[不列顛]民族之墟[印度]也,必先亂其文學,始能侵其權利焉;所謂藉商戰以亡[印]者,實餘末之伎倆也。”
要末,◆見“要麼”。
雪末,◆一種名茶。因泡後湯呈鮮白色,故稱。○[宋][梅堯臣]《次韻和永叔嘗新茶雜言》:“晴明開軒碾雪末,眾客共嘗皆稱嘉。”參閱[宋][黃儒]《品茶要錄》。
小末,◆1.使非根本部分處於不重要地位。○[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十指》:“強榦弱枝,大本小末,則君臣之分明矣。”◆2.尋常;細微。○[宋][錢易]《南部新書》己:“丞郎已上詞頭,下至兩省闕下吏,謂之大除改。今南人之諺,謂小末之事曰:你大除改也。”○[元][無名氏]《替殺妻》第一摺:“嫂嫂你是個良人良人宅眷,不是小末小末行院。”○[元][朱庭玉]《梁州第七‧妓門庭》套曲:“端的不曾見兀的般真行院,雖是個女流輩,然住在花街柳陌,小末的誰及。”◆3.雜劇中扮男青少年的角色。○[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摺:“[小末同來兒上][小末詩云]每日山中打虎歸,窩弓藥箭緊身隨。男兒志氣三千丈,不取封侯誓不灰。自家[陳豹],年長一十八歲。”亦稱“小末尼”。○[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二摺:“[正末同卜兒小末尼上][小末云]父親,您孩兒這幾時做買賣不遂其意,也則是生來命拙哩。”
鄉末(乡末),◆在同鄉前輩前謙稱自己。○[清][錢大昕]《恒言錄》卷三:“﹝[明]﹞[朱存理]《鐵網珊瑚》,錄[貞溪]諸名勝詞翰,皆[元]時筆札也。其紙尾署名……有云‘鄉末[維善]上’。”
香末,◆指線香等的粉末。○[唐][馮贄]《雲仙雜記‧起宅刷以醇酒》:“[蓮花巷][王珊]起宅畢,其門刷以醇酒,更散香末,蓋禮神之至。”○[宋][姚寬]《西溪叢語》卷下:“行香起於[後魏]及[江]左[齊][梁]間,每燃香薰手,或以香末散行,謂之行香。”
頭上末下(头上末下),◆1.謂從上到下,從最前頭一個到最末尾一個。○《金瓶梅詞話》第十九回:“恰似俺們把這樁事放在頭裏一般,頭上末下就讓不得這一夜兒!”◆2.頭一回,第一次。○《紅樓夢》第九一回:“舅爺頭上末下的來,留在咱們這裏喫了飯再去罷。”
天末,◆天的盡頭。指極遠的地方。○[漢][張衡]《東京賦》:“眇天末以遠期,規萬世而大摹。”○[唐][杜甫]《天末懷李白》詩:“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清][龔自珍]《水調歌頭‧寄徐二義尊大梁》詞:“故人天末不見,使我思華年。”○[葉聖陶]《夜》:“狗吠聲同汽車的嗚嗚聲遠得幾乎渺茫,好像在天末的那邊。”
歲末(岁末),◆一年快完的時候。○《後漢書‧王允傳》:“自歲末以來,太陽不照。”○《晉書‧郭璞傳》:“往年歲末,太白蝕月。”
俗末,◆風俗頹靡。○[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李太白]詩云:‘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而世降俗末,乃有激變稔禍、欺君誤國、殺人害物、以希功賞者,是誠何心哉!是誠何心哉!”[元][王禎]《農書》卷一:“夫末作之民,尚有益於世用,古人且若是抑之,而況世降俗末,又有出於末作之外者。”
四末,◆四肢。○《管子‧內業》:“飽不疾動,氣不通於四末。”○[尹知章]注:“四末,四支(肢)。”○《素問‧繆刺論》:“夫邪客大絡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與經相干,而布於四末。”○[王冰]注:“四末,謂四支也。”
首末,◆1.自始至終。○[唐][顏真卿]《與李太保帖》:“[張漵]昨艱難時,首末得力,願在麾下,有容足處,庇之,幸甚。”◆2.本末,原委。○[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三‧俞豹論諸葛》:“[楊]([楊慎])以[文豹]為[俞豹],又以論為[文豹]之說,並誤。○《輟耕錄》首末自明。”
是末,◆什麼。○[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摺:“讀書萬卷多才俊,少是末一世不如人。”
舍本從末(舍本从末),◆見“舍本逐末”。
少是末,◆見“少甚麼”。
去末歸本(去末归本),◆舊指捨棄工商業,回到農業生產上去。○《漢書‧地理志下》:“[信臣]([召信臣])勸民農桑,去末歸本,郡以殷富。”
秋末,◆暮秋。○《太平御覽》卷二五引[南朝][梁元帝]《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秋末、暮商、季商、杪秋。”○《南齊書‧周顒傳》:“[文惠太子]問[顒]:‘菜食何味最勝?’[顒]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宋史‧外國傳四‧交阯》:“去歲秋末抵[交州]境,[桓]遣牙內都指揮使[丁承正]等以船九艘、卒三百人至[太平軍]來迎。”
秋豪之末,◆見“秋毫之末”。
親末(亲末),◆親戚間自我謙稱之詞。○[明][歸有光]《與管虎泉簡》:“每辱不棄親末,眷念之勤。臨行,又不及為蔬飯以謝別,罪罪。”
輕末(轻末),◆不莊重。○《隋書‧禮儀志二》:“今公卿貴臣,親執盛禮,而令微吏牽牲,頗為輕末。”
起末,◆1.扮演角色。◆2.前後經過,始末。○《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符令公]問了起末,喝左右取長枷枷了。”
年末,◆1.指名次排在同年登科者的末尾,非同年登科者。亦用作謙詞。○[明][邵璨]《香囊記‧瓊林》:“狀元請先賦一詩作倡,然後資次賡和,老夫叨於年末,亦當效顰。”◆2.一年的末了。如:會計年末結帳,工作很忙。
木末,◆樹梢。○《楚辭‧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漢][張衡]《西京賦》:“陵重巘,獵昆駼,杪木末,擭獑猢。”○[南朝][梁][劉孝標]《東陽金華山栖志》:“夫鳥居山上,層巢木末;魚潛淵下,窟穴泥沙。”○[明][王守仁]《宏上人所蓄秋山圖》詩:“仙槎影沒銀漢遠,木末芙蓉為誰剪?”[清][鄭珍]《江邊老叟詩》:“君不見壬寅[松滋]決七口,閭殫為江大波吼;北風三日更不休,十室登船九翻覆。老夫無船上木末,稚子衰妻復何有!”
末坐,◆亦作“末座”。◆座次的末位。○《晉書‧張憑傳》:“會[王濛]就[惔]清言,有所不通,[憑]於末坐判之,言旨深遠,足暢彼我之懷,一坐皆驚。”○[唐][章碣]《陪浙西王侍郎夜宴》詩:“深鎖雷門宴上才,旋看歌舞旋傳杯……小儒末座頻傾耳,祗怕城頭畫角催。”○[宋][葉適]《臺州教授高君墓志銘》:“君少年,能探請深處,語移日,精銳鋒起,同進皆回目盻末座。”○[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异七‧滄溟見夢》:“一白髯者南面坐,蒼髯者次之,末坐者尤奇偉。”○《花月痕》第十回:“不識公門桃李,許我[采秋]追隨春風,參入末座否?”
末作,◆1.古代指工商業。○《管子‧治國》:“凡為國之急者,必先禁其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則民無所游食,民無所游食則必農。”○《史記‧平準書》:“諸賈人末作貰貸賣買,居邑稽諸物,及商以取利者,雖無市籍,各以其物自占。”○[宋][蘇轍]《民政策下》之一:“當此之時,民之供上之令者三:曰租,曰庸,曰調……此三者,農夫皆兼為之,而游惰末作之民,亦不免於庸調。”○[清][李顒]《四書反身錄‧論語下》:“禁止末作及建廟賽神、演戲雜劇,皆所以節食之流。”◆2.謂低下的作品。○[金][王若虛]《滹南詩話》卷中:“蓋詩詞祇是一理,不容異觀。自世之末作,習為纖豔柔脆,以投流俗之好;高人勝士,亦或以是相勝,而日趨於委靡。”
末子,◆猶粉末、碎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一回:“說也奇怪,那金簪、銀子都不見子,緞子上的一道符還是照舊,卻多了一個小小的黃紙包兒。拿下來打開看時,是一包雪白的末子。”○[茅盾]《春蠶》二:“小[小寶]幫着把燈芯草剪成了細末子。”○[老舍]《四世同堂》六一:“他們什麼也沒有,連件乾凈的衣服與茶葉末子都沒有。”
末資(末资),◆財貨匱乏。○[漢][王符]《潛夫論‧敘錄》:“《洪範》憂民,《詩》刺末資。浮偽者眾,本農必衰。節以制度,如何弗議?故敘《浮侈》第十二。”
末主,◆末世君主。
末志,◆卑微的志向。○[南朝][宋][鮑照]《野鵝賦》:“空穢君之園池,徒慚君之稻粱,願引身而翦跡,抱末志而幽藏。”
末至客,◆[南朝][宋][謝惠連]《雪賦》:“[梁王]不悅,游於[兔園]。迺置旨酒,命賓友,召[鄒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後因以“末至客”為典實。○[唐][劉禹錫]《和令狐相公謝太原李侍中寄蒲萄》:“昔年隨[漢]使,今日寄[梁王]……慚非末至客,不得一枝嘗。”
末職(末职),◆低級官吏。○[唐][孟棨]《本事詩‧情感》:“[韓]([韓翃])悒悒殊不得意,多辭疾在家,唯末職[韋巡官]知其名,與[韓]獨善。”○[王闓運]《〈桂陽州志〉序》:“[即山]通侻,浮沈末職;晚臨[南平],政聲洋溢。”亦為屬員或部下對長官的自稱謙詞。
末照,◆猶餘輝。○[唐][李白]《古風》之十:“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明][劉基]《<覆瓿集>序》:“後進之士,景休風,仰末照,幸先生之文章猶有存者耳。”○[明][汪道昆]《洛水悲》:“雅聞令譽,快睹光儀,敬拜下風,願當末照。”
末造,◆1.猶末世。指朝代末期。○《儀禮‧士冠禮》:“公侯之有冠禮也,[夏]之末造也。”○[宋][葉適]《寶謨閣待制中書舍人陳公墓志銘》:“蓋[魯]有[臧文仲],[鄭]有[子產],[齊]有[晏嬰],[晉]有[叔向],四人者當[周]之末造,能新美舊學而和齊用之,尊奉前文而斟酌用之。”○[清][趙翼]《過文信國祠》詩:“三百餘年養士恩,故應末造澤猶存。”○[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九章:“我不幸生逢末造,原想‘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2.謂不值得稱道或不重要的製作物。○《後漢書‧班固傳下》:“吾子曾不是睹,顧燿後嗣之末造,不亦闇乎?”[李賢]注:“非其盛稱[武帝]、[成帝][神仙]、[昭陽]之事也。”此指建筑物。○[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凡此三者,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也。”此指文章。
末運(末运),◆行將衰亡的命運。○[清][吳偉業]《贈願雲師》詩:“末運初迍邅,達人先大覺。”○[梁啟超]《中國之武士道》:“閭里之有遊俠,其武士道之末運乎……由[春秋][戰國]之武士道而一變為[漢]初之遊俠,其勢之不足以久存,抑章章矣。”○[魯迅]《南腔北調集‧我們不再受騙了》:“它們自身正在崩潰下去,無法支持,為挽救自己的末運,便憎惡[蘇聯]的向上。”
末員(末员),◆小官員。○《歧路燈》第四回:“到了次日日出時,大僚末員,陸續俱到[黃河]南岸……單等迎接聖旨。”
末游,◆[漢][賈誼]《論積貯疏》:“今驅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游食,不勞而食;末技游食之民,指商人。後因以“末游”稱商人。○《左傳‧文公二年》“廢六關”[晉][杜預]注:“[塞關]、[陽關]之屬凡六關,所以禁絕末游,而廢之。”○[宋][王禹偁]《送李巽序》:“古者,設關所以禁末游,為市所以通貨殖,後世因而有稅焉。”
末用,◆謂無足輕重之物。○《管子‧樞言》:“國有寶、有器、有用。城郭、險阻、蓄藏,寶也;聖智,器也;珠玉,末用也。先王重其寶器,而輕其末用。”○[尹知章]注:“珠玉者,飢不可食,寒不可衣,費多而益少,故為末用也。”
末議(末议),◆謙稱自己的議論。○《漢書‧司馬遷傳》:“鄉者,僕亦嘗廁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議。”○[宋][蘇洵]《上韓樞密書》:“昨因請見,求進末議。”○[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關於“粗人”》:“關於大報第一本上的‘粗人’的討論,鄙人不才,也想妄參一點末議。”
末業(末业),◆古代指手工業、商業。與稱為“本業”的農業相對。○《史記‧貨殖列傳》:“夫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此言末業,貧者之資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涉務》:“耕種之,茠鉏之……凡幾涉手而入倉廩,安可輕農事而貴末業哉?”[唐][李翱]《疏改稅法》:“由是豪家大商,皆多積錢以逐輕重,故農人日困,末業日增。”○[宋][司馬光]《贈都官郎中司馬君墓志銘》:“君晝夜服勤,不遺餘力,專以稼穡畜牧致饒給,不事奇邪末業。”
末學新進(末学新进),◆謂後學初進身。含貶義。○《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四回:“折子上去,皇上怒了,說他末學新進,妄議大臣,交部議處。”
末學(末学),◆1.膚淺無本之學。多用作自謙之詞或自稱的謙詞。○《莊子‧天道》:“本在於上,末在於下。要在於主,詳在於臣。三軍五兵之運,德之末也;賞罰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禮法度數,形名比詳,治之末也;鐘鼓之音,羽旄之容,樂之末也;哭泣衰絰,隆殺之服,哀之末也。此五末者,須精神之運,心術之動,然後從之者也。末學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成玄英]疏:“先,本也。五末之學,中古有之,事涉澆偽,終非根本也。”○[漢][蔡邕]《答詔問災异八事》:“臣伏惟陛下聖德允明,深悼變異,德音懇誠,褒臣末學,特垂訪及,非臣螻蟻所能堪副。”○[唐][司空曙]《下第日書情寄上叔父》詩:“微才空覺滯京師,末學曾為叔父知。”○[宋][蘇軾]《與封守朱朝請》:“前日蒙示所藏諸書,使末學稍窺家法之秘,幸甚,幸甚。”○[明][楊慎]《孔明淵明》:“[朱子]謂[孔明]之學本[申][韓],[淵明]之學本[老][莊]。此語末學不敢議,亦不敢從。”參見“末學膚受”。2.指淺薄的學者。○[漢][蔡邕]《劉鎮南碑》:“深愍末學遠本離直,乃令諸儒改定五經章句,刪戔浮辭,芟除煩重。”○[晉][袁宏]《後漢紀‧獻帝紀論》:“末學庸淺,不達名教之本,牽於事用以惑自然之性。”○[唐][劉知幾]《史通‧惑經》:“豈與夫庸儒末學,文過飾非,使夫問者緘辭杜口,懷疑不展若斯而已哉!”[清][黃宗羲]《戴西洮詩文題詞》:“所接不過腐生末學,所讀不過毛頭制義。”◆3.猶後學。○[南朝][宋][謝靈運]《撰征賦》:“闕里既已千載,深儒流於末學。”○[唐][韓愈]《讀墨子》:“余以為辯生於末學,各務售其師之說,非二師之道本然也。”○[宋][蘇軾]《謝應中制科啟》:“思天下所以太平,必用芻蕘之說。亟收末學,以輔大猷。”◆4.指非正統之學。○[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儒主傳統翼教,而碩士名賢之訓附之;雜主飾治捄偏,而傍蹊末學之談附之。”
末香,◆指搗成細末狀的沉香、檀香等。○[明][沈榜]《宛署雜記‧經費下》:“末香一斤,價二分五厘。”
末務(末务),◆1.世俗瑣事。○[晉][葛洪]《抱樸子‧論仙》:“設有哲人大才,嘉遁勿用,翳景掩藻,廢偽去欲,執大璞於至醇之中,遺末務於流俗之外。”○[宋][曾鞏]《與王深甫書》:“在官折節於奔走,悉力於米鹽之末務,此固任小者之常,無不自安之意。”◆2.非根本的事;次要的事。○[清][方苞]《周公論》:“形勝者守國之末務,而聖人亦不廢。”○[章炳麟]《文學總略》:“氣非竄突如鹿豕,德非委蛇如羔羊,知文辭始於表譜簿錄,則修辭立誠其首也,氣乎德乎,亦末務而已矣。”
末位,◆卑微的職位。○[三國][魏][曹植]《又贈丁儀王粲》詩:“君子在末位,不能歌德聲。”○[南朝][齊][謝朓]《酬德賦》:“釋末位以言歸,忽乘馹以南赴。”
末頭(末头),◆後頭。
末堂,◆最後出生的。○《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老夫有一末堂幼女,年方二八。”○《二刻拍案驚奇》卷五:“卻說[襄敏公]有個小衙內,是他末堂最小的兒子,排行第十三,小名叫做[南陔]。”○[茅盾]《手的故事》:“只有太老太爺的末堂少爺,太老太爺死的時候,他還不到十歲。”
末歲(末岁),◆1.歲末。○[三國][魏][阮籍]《首陽山賦》:“在茲年之末歲兮,端旬首而重陰。”◆2.晚年。○[唐][鄭谷]《哭建州李員外頻》詩:“令終歸故里,末歲道如初。”
末俗,◆1.謂末世的習俗,低下的習俗。○[漢][董仲舒]《士不遇賦》:“生不丁三代之隆盛兮,而丁三季之末俗。”○[晉][葛洪]《抱樸子‧明本》:“末俗偷薄,雕偽彌深。”○[唐][元稹]《戒勵風俗德音》:“末俗偷巧,內荏外剛。”○[宋][王安石]《楊劉》詩:“末俗忌諱繁,此理寧復在?”[李大釗]《青春》:“末俗澆灕,未始非為此說者階之厲也。”◆2.世俗之人。指一般平庸的人。○[金][王若虛]《高思誠詠白堂記》:“[樂天]之詩,坦白平易,直以寫自然之趣,合乎天造,厭乎人意,而不為奇詭以駭末俗之耳目。”○[元][劉壎]《隱居通議‧詩歌三》:“今末俗淺識,殊無知者。”○[清][納蘭性德]《雜詩》之三:“咿咿奏《皇華》,末俗自不識。”◆3.世俗之人。指未出家的人。與“僧侶”相對。○[清][顧炎武]《張隱君元明於園中置一小石龕曰仙隱祠徵詩紀之》:“猶憐末俗愚難寤,故作幽龕小座供。”○[清][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卷四:“火葬倡於釋氏,末俗因之。”
末說(末说),◆膚淺無本之說。○[南朝][宋][何承天]《答宗居士書》:“至於好事者遂以為超[孔]越[老],唯此為貴,斯未能求立言之本,而眩惑於末說者也。”○[南朝][宋][謝靈運]《與諸道人辨宗論》:“若其永背空談,翻為末說,若始終相扶,可循教而至。”
末屬(末属),◆猶支屬。○《漢書‧楚元王劉交傳》:“吾幸得同姓末屬,絫世蒙[漢]厚恩。”○[漢][應劭]《風俗通‧過譽‧度遼將軍安定皇甫規》:“[去病]外戚末屬,一切武夫,尚能抗節洪毅,而[規]世家純儒,何獨負哉!”[北魏][溫子昇]《為廣陽王淵北征請大將表》:“況忝末屬,復董元戎,臣不盡心,誰將竭力?”
末勢(末势),◆猶餘勢。○[宋][王安石]《九井》詩:“餘聲投林欲風雨,末勢卷土猶溪坑。”
末事,◆1.非關根本之事;小事。○《荀子‧議兵》:“凡在大王,將率末事也。”○《舊唐書‧柳公綽傳》:“立身以孝悌為基,以恭默為本,以畏怯為務,以勤儉為法,以交結為末事,以氣義為凶人。”○[宋][歐陽修]《答陝西安撫使范龍圖辭辟命書》:“軍書奏記一末事耳,有不待[脩]而堪者矣。”○《紅樓夢》第四八回:“[薛姨媽]聽了雖是歡喜,但又恐他在外生事,花了本錢倒是末事,因此不命他去。”◆2.古指商業和手工業。○《商君書‧外內》:“末事不禁,則技巧之人利。”○[唐][張九齡]《侯使石頭驛樓》詩:“漁商多末事,耕稼少良疇。”◆3.猶言餘事。○《隋書‧經籍志二》:“因其事類,相繼而作者甚眾,名目轉廣,而又雜以虛誕怪妄之說。推其本源,蓋亦史官之末事也。”
末世,◆1.指一個朝代衰亡的時期。○《易‧繫辭下》:“《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荀子‧議兵》:“[秦]四世有勝,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也,此所謂末世之兵,未有本統也。”○《史記‧太史公自序》:“末世爭利,維彼奔義;讓國餓死,天下稱之。作《伯夷列傳》第一。”○《新唐書‧邢文偉傳》:“聖人作樂、平人心,變風俗。末世樂壞,則為人所移。”○[清][侯方域]《豫省試策二》:“昔之得統於前代者,易其號,不易其禮,即革其末世之禮,而不革其由舊之禮。”◆2.指家族的衰敗時期。○《紅樓夢》第一回:“因他生於末世,父母祖宗根業已盡,人口衰喪,衹剩得他一身一口。”○《紅樓夢》第五回:“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3.終身。○《荀子‧勸學》:“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宋][王安石]《和王微之秋浦望齊山感李太白杜牧之》:“平生志業無高論,末世篇章有逸才。”◆4.後世,後代。○《漢書‧公孫弘傳》:“臣聞上古[堯][舜]之時,不貴爵賞而民勸善,不重刑罰而民不犯,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末世貴厚賞而民不勸,深刑重罰而姦不止,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虙字從虍,宓字從宀,下俱為必,末世傳寫,遂誤以虙為宓。”○[宋][蘇轍]《民政策下》之二:“巨謂古者天下皆天子之人,田畝之利,衣食之用,凡所以養生之具皆賴於天子……至於末世,天子之地轉而歸於豪民。”◆5.後嗣,後裔。○[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范伯傳》:“﹝[范伯]﹞謂大夫[種]曰:‘三王則三皇之苗裔也,五伯乃五帝之末世也。’”
末士,◆1.不足道的小事。士,通“事”。○《文選‧潘岳<秋興賦>》:“感冬索而春敷兮,嗟夏茂而秋落。雖末士之榮悴兮,伊人情之美惡。”○[呂延濟]注:“草木榮悴,誠為末事,且猶有感,況惟人情善惡乎!”士,一本作“事”。○[清][黃景仁]《城南晚步》詩:“山邱忽零落,顧影馳暉飄。所以古先哲,相勉唯濁醪。無為末士感,永貽來世嘲。”◆2.指淺薄平庸的讀書人。○[清][姚鼐]《復秦小峴書》:“天下之大,要必有豪傑興焉,盡收具美,能祛末士一偏之蔽,為群材大成之宗者。”○[清][江藩]《漢學師承記‧孔廣森》:“末士明經,原求青紫,但遵甲令,粗知帖括之詞,疇克庚言。”
末食,◆謂不以正業謀生。○《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賭博》:“多有一等游手末食之民,不事生業,聚集人眾,祈賽神社,賭博錢物。”
末師(末师),◆膚淺的學者。○[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往者綴學之士,不思廢絕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信口說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解舂集文鈔十二卷補遺二卷》:“[若璩]([閻若璩])有《毛朱詩說》,右[朱子]《集傳》而左[毛公]《序》,謂[朱]《傳》出,一洗末師專己守殘之陋。”
末失,◆指衰世違反禮儀的行為。○《禮記‧檀弓上》:“小斂之奠在西方,[魯]禮之末失也。”○[鄭玄]注:“末世失禮之為。”○[孔穎達]疏:“依禮,小斂之奠設於東方。”
末生,◆末業。古指工商業。○《管子‧重令》:“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饑餓之色。”○[許維遹]集釋:“生,業也。”
末上,◆1.開頭;首先。○《景德傳燈錄‧文益禪師》:“有一片言語,喚作《參同契》,末上云:‘竺土大僊心。’”○《景德傳燈錄‧從諗禪師》:“人問:‘和尚還入地獄否?’師云:‘老僧末上入。’曰:‘大善知識為什麼入地獄?’師云:‘若不入,阿誰教化汝?’”參閱[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卷五。2.指樹梢頭。○[前蜀][牛嶠]《柳枝》詞之一:“解凍風來末上青,解垂羅袖拜卿卿。”
末日,◆1.基督教謂世界最後毀滅的日子。泛指死亡或滅亡的一天。○[鄒韜奮]《在天津的一個夜裏》:“一切的侵略者與走狗們,你們的末日來了。”○[艾青]《大西洋》詩:“這些人在等待着最後的審判,他們的末日很快就要來臨。”○[曹禺]《王昭君》第四幕:“神鷹呀,你的末日到了!”參見“末日審判”。2.最後一天。○[劉大白]《紅色的新年》詩:“一九一九年末日底晚間,有一位拿錘兒的,一位拿鋤兒的,黑漆漆地在一間破屋子裏談天。”
末人,◆[德DerLetzteMensch]見於[尼采]所著《扎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序言,意指一種無希望、無創造、平庸畏葸、淺陋渺小的人。○[魯迅]《准風月談‧由聾而啞》:“他們要掩住青年的耳朵,使之由聾而啞,枯涸渺小,成為‘末人’。”○[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即使在孤獨中毫無‘末人’的希求溫暖之心,也不過蔑視一切權威,收縮而為虛無主義者。”
末曲,◆指曲子的末章。○[南朝][宋][謝惠連]《雪賦》:“有懷妍唱,敬接末曲,於是迺作而賦積雪之歌。”
末秋,◆秋末。指農曆九月。○《初學記》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末秋。”
末親(末亲),◆遠親。○[唐][杜甫]《贈李十五丈別》詩:“孤陋忝末親,等級敢比肩。”一本作“末戚”。
末期,◆行將結束的時期;最後的一段時期。○[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八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第一個五年計劃是否正確……我看要到第二個五年計劃末期才能完全作出結論。”
末品,◆1.猶言卑官。○[唐][郭湜]《高力士傳》:“[輔國]趨馳末品,小了纖人,一承攀附之恩,致位雲霄之上。”◆2.用作謙詞。○[南朝][宋][顏延之]《謝子竣封建城侯表》:“闔宗革聽,盡室改觀,誠慚末品,誤參其泰。”○[明][唐順之]《謝賜銀幣表》:“遂令末品,亦荷殊恩。”◆3.謂低下的等次。○[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雖藝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務也。”
末年,◆1.老年;晚年。○《莊子‧齊物論》:“[昭文]之鼓琴也,[師曠]之枝策也,[惠子]之據梧也,三子之知幾乎,皆其盛者也,故載之末年。”○[成玄英]疏:“皆少年盛壯,故能運載形智至於衰末之年。”○《南史‧隱逸傳下‧阮孝緒》:“﹝[阮孝緒]﹞末年蔬食斷酒。”○[明][李贄]《又與周友山書》:“[秉忠]自幼為僧,[世祖]至[大都]見之,乃以釋服相從軍旅間,末年始就冠服。”○[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六‧後山師曾黃》:“[陳後山]平生尊[黃山谷],末年乃云‘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2.指一個君主在位或一個年號的最後一段時期。○《漢書‧孔光傳》:“[霸]亦治《尚書》,事太傅[夏侯勝],[昭帝]末年為博士。”○[唐][韓愈]《順宗實錄二》:“[貞元]末,以宦者為使,抑買人物,稍不如本估。末年,不復行文書,置白望數百人於兩市。”○[宋][曾鞏]《太祖皇帝總序》:“[太祖]元年,戶九十六萬;末年天下既定,戶三百九萬。”○《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六回:“[同治]末年,這裏的道臺姓[馬],是敝同鄉。”◆3.指一個朝代最後的一段時期。如:[明]朝末年。◆补证条目■指一个君主在位或一个年号的最后一段时期。○《文汇报》2007.9.2:“汉景帝末年发生了经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即孔壁古文经典的出现。”■亦指一个朝代最后的一段时期。○《福建日报》2005.4.4:“张仲景,名机,东汉末年杰出医学家。”
末末,◆盡處。○《古謠諺‧范式墓諺》:“[大鼎山]前十八塚,末末東頭[范巨卿]。”
末命,◆1.帝王臨終時的遺命。○《書‧顧命》:“皇后憑玉几,道揚末命,命汝嗣訓。”○《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大將軍、太尉奉受末命,夾輔朕躬。”○《宋書‧謝晦傳》:“及先帝不豫,導揚末命,臣與故司徒臣[羡之]……等,並升御床,跪受遺詔。”○[宋][曾鞏]《韓琦制》:“及受末命,戡濟艱難。”○[清][尤侗]《嘒鸞火》詩:“先皇末命猶在耳,嘒鸞一火何匆匆。”◆2.泛指臨終時的遺教。○[清][黃宗羲]《贈刑部侍郎振華鄭公神道碑》:“於是血書末命,穴牆藏之,舉火自焚。”○[章炳麟]《瑞安孫先生傷辭》:“嗚呼!不浹辰乎先生遂捐館舍焉,知向日所以詔[炳麟]者,今遂為末命也。”◆3.猶言厄運。○[南朝][梁][江淹]《傷愛子賦》:“就深悼而誰弭,歸末命兮何陳?”◆4.晚年的命運。○[明][陳與郊]《義犬》第五摺:“笑慵奴本性迷,歎山翁末命低。”
末民,◆古稱從事工商業的人。○《漢書‧食貨志下》:“以臨萬貨,以調盈虛,以收奇羨,則官富實而末民困。”○[顏師古]注:“末,謂工商之業也。”
末路,◆1.最後一段路程。○《戰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2.朝代的末期。○[漢][鄒陽]《上書吳王》:“臣聞[秦]倚[曲臺]之宮,懸衡天下,畫地而人不犯,兵加[胡][越];至其晚節末路,[張耳]、[陳勝]連從兵之據,以叩[函谷],[咸陽]遂危。”○[宋][李格非]《洛陽名園記‧呂文穆園》:“公卿大夫方進於朝,放乎以一己之私自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樂,得乎?[唐]之末路是矣。”◆3.晚年;老年。○《文選‧謝靈運<酬從弟惠連>詩》:“末路值令弟,開顏披心胸。”○[李周翰]注:“末,衰也。衰老始得逢令弟。”○《北史‧崔延伯傳》:“[延伯]末路,功名尤重。”○[唐][韓愈]《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我齒豁可鄙,君顏老可憎……幸同學省宮,末路再得朋。”○[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綦叔厚]﹞又有一表云:‘欲挂衣冠,尚低回於末路;未先犬馬,儻邂逅於初心。’”[清][錢謙益]《太僕寺丞黃正賓授承德郎制》:“[銅龍]邈矣,忍誇張羽翼於先朝;[金馬]依然,尚砥礪桑榆於末路。”◆4.下場,結局。○[魯迅]《墳‧寫在<墳>後面》:“發表一點,酷愛溫暖的人物已經覺得冷酷了,如果全露出我的血肉來,末路正不知要到怎樣。”○[郭沫若]《落葉》:“哥哥,我前天晚上目擊了一個悲慘的人生末路。”◆5.謙詞。猶末席、下位。○[漢][王褒]《四子講德論》:“曩從末路,望聽玉音,竊動心焉。”○[唐][高適]《酬秘書弟兼寄幕下諸公》詩:“侍御執邦憲,清詞煥春叢。末路望繡衣,他時常發蒙。”○[宋][王禹偁]《送柴轉運赴職序》:“畫舸頻移,繡衣漸遠,拜首末路,序以志之。”◆6.比喻失意潦倒或沒有前途、指望的境地。○[唐][高適]《酬龐十兵曹》詩:“懷書訪知己,末路空相識。許國不成名,還家有慚色。”○[宋][陸游]《晨起偶題》詩:“幽居不負秋來意,末路偏諳世上情。”○[魯迅]《彷徨‧祝福》:“人何必增添末路人的苦惱,為她起見,不如說有吧。”
末流,◆1.水流的下游。○《後漢書‧傅燮傳》:“臣之所懼,在於治水不自其源,末流彌增其廣耳。”◆2.比喻事物的後來的發展狀態。○[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昔[周]之人,拘群飲而被之以殺刑者,以為酒之末流生害,有至於死者眾矣,故重禁其禍之所自生。”○《明史‧徐溥傳》:“即位以來,未嘗有內降。倖門一開,末流安底?”[清][黃宗羲]《明儒學案‧師說‧羅洪先趙貞吉等》:“按[王]門惟[心齋氏]盛傳其說,從不學不慮之旨,轉而標之曰‘自然’,曰‘學樂’。末流衍蔓,浸為小人之無忌憚。”◆3.末期,末世。○《漢書‧敘傳上》:“昔[周]立爵五等,諸侯從政,本根既微,枝葉強大,故其末流有從橫之事,其勢然也。”○[元][曹之謙]《變白頭吟》:“梧桐不獨老,鴛鴦亦雙死……奈何及末流,不知再醮羞。”◆4.指後世。○[宋][王安石]《和吳御史汴渠》:“[鄭國]欲弊[秦],渠成[秦]富強。本始意已陋,末流功更長。”◆5.餘緒,遺業。○《漢書‧司馬遷傳》:“惟[漢]繼五帝末流,接三代絕業。”○[章炳麟]《辨詩》:“極乎[王粲]、[曹植]、[阮籍]、[左思]、[劉琨]、[郭璞]諸家,其氣可以抗浮雲,其誠可以比金石……[謝瞻]承其末流,《張子房詩》本之。”◆6.後輩,後人。亦指已經衰落而失去其原有精神實質的流派。○[宋][蘇軾]《試館職策題》:“[太公]治[齊],舉賢而上功,而其末流亦有爭奪之禍。”○[明][宋應星]《天工開物‧麴糱》:“自非[炎][黃]作祖,末流聰明,烏能竟其方術哉!”[魯迅]《三閑集‧流氓的變遷》:“惟俠老實,所以墨者的末流,至於以‘死’為終極的目的。”◆7.指頹風弊俗。○《史記‧游俠列傳序》:“此皆學士所謂有道仁人也,猶然遭此菑,況以中材而涉亂世之末流乎?”○《漢書‧游俠傳序》:“惜乎不入於道德,苟放縱於末流,殺身亡宗,非不幸也!”[晉][葛洪]《抱樸子‧交際》:“風成俗習,莫不逐末流,遁遂往,可慨者也。”○[唐][王勃]《上吏部裴侍郎啟》:“甄明大義,矯正末流。”○[清][顧炎武]《朱處士彝尊過余於太原東郊贈之》詩:“詞賦雕鐫老,江山騁望頻。末流彌宇宙,大雅接新人。”◆8.後列,下等。○[漢]《自悼賦》:“奉共養於東宮兮,託[長信]之末流。共灑埽於帷幄兮,永終死以為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才略》:“[杜篤][賈逵],亦有聲於文,跡其為才,[崔][傅]之末流也。”○[金][王若虛]《論語辨惑二》:“均是儒也,而有君子、小人之辨……皆學之力也,末流或至叛聖人害天下而不顧,非小人而何?”[清][劉大櫆]《東皋先生時文序》:“至於賦詩作文,專以末流自待。言及於[杜甫][韓愈],則慚然變色,以為天人,非吾之所企。吾是以悲其志之不立也。”
末利,◆1.古代指工商業。○《史記‧商君列傳》:“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後漢書‧桓譚傳》:“夫理國之道,舉本業而抑末利。”○[宋][曾鞏]《上歐陽舍人書》:“推而行之,則末利可弛,本務可興,富且安者可幾而待也。”◆2.指經營工商業所獲之利。○《漢書‧貢禹傳》:“故民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貧民雖賜之田,猶賤賣以賈,窮則起為盜賊。何者?末利深而惑於錢也。”◆3.花名。即茉莉。○[晉][嵇含]《南方草木狀‧末利》:“末利花,似薔蘼之白者,香愈於耶悉茗。”○[宋][張孝祥]《臨江仙》詞:“翠葉銀絲簪末利,櫻桃澹注香脣。”參見“茉莉”。
末力,◆猶餘力。○《史記‧韓長孺列傳》:“彊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衝風之末,力不能漂鴻毛。非初不勁,末力衰也。”
末科,◆謂科舉考試及第的最下等。○《宋史‧選舉志三》:“[神宗]朝,始立教養、選舉宗子之法。保義至秉義,鎖試則與京秩,在末科則升甲,取應不過量試注官,所以寵異同姓,不與寒畯等也。”
末景,◆1.餘輝。○[晉][葛洪]《抱樸子‧任命》:“晝競[羲和]之末景,夕照[望舒]之餘耀。”◆2.喻晚年。
末進(末进),◆猶後輩,後學。自謙之詞。○[明][何景明]《上李西涯書》:“明公之識,非末進可窺。”○[明][何景明]《進舟賦》:“繄余之末進兮,匪取教于一方。”
末節(末节),◆1.細節,小節。○《禮記‧樂記》:“鋪筵席,陳尊俎,列籩豆,以升降為禮者,禮之末節也,故有司掌之。”○[孔穎達]疏:“此等物所以飾禮,故云禮之末節也……以末節非貴,故有司掌之。”○[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三》:“公跡並[伊][皋],但有末節尚損盛德。”○《元史‧隱逸傳‧杜瑛》:“若夫簿書期會,文法末節,[漢][唐]猶不屑也。”○[清][曾國藩]《江寧府學記》:“聖人非不知浮文末節,無當於精義,特以禮之本於太一、起於微眇者,不能盡人而語之,則莫若就民生日用之常事為之制。”◆2.卑下的品行。○《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爭者末節也。”◆3.晚節。○《南史‧袁湛傳》:“雖末節不終,而始誠可錄。”◆补证条目■细节;小节。○《人民日报》1980.12.17:“这些地方虽是末节,但正如在一件漂亮的细陶器上出现的‘小砂眼’,毕竟会损害艺术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的。”
末教,◆1.謂後來行事的指導;未來的借鑒。○《管子‧山權數》:“故君無失時,無失策,萬物興豐。無失利。遠占得失以為末教。”◆2.無關根本的教導。○[漢]徐幹《中論‧務本》:“且先王之末教也,非有小才小智則亦不能為也。”
末腳(末脚),◆傳統戲曲中的角色名。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的男子。○《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一個穿花衣的末腳,拿着一本戲目走上來。”
末將(末将),◆1.位次於上將和次將的將領。○《史記‧項羽本紀》:“王([楚懷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悅之,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武王伐紂平話》卷下:“用[周公旦]為參謀,用[祁宏]為末將。”◆2.指低級將官。○《三國演義》第一百回:“﹝[司馬懿]﹞問曰:‘汝識吾陣否?’[孔明]笑曰:‘吾軍末將亦能布之。此乃混元一氣陣也。’”◆3.猶言小將。將官的謙稱。○《封神演義》第三二回:“末將今設有一飯,請大王暫停鸞輿,少納末將虔意。”
末見(末见),◆淺薄的見解。多用作謙詞。○《魏書‧李彪傳》:“然恩發至衷,未著永制,此愚臣所以敢陳末見。”○《北齊書‧杜弼傳》:“蓋辨之者未精,思之者不篤,竊有末見,可以覈諸。”
末簡(末简),◆書籍的後頁。○[明][陳烈]《重刻誠意伯劉公文集後序》:“刻成授[烈],序諸末簡。”○[清][黃宗羲]《辭張郡侯請修郡志書》:“當世之詞人才子,孰不欲附名末簡,分榮後祀。”○[清][龔自珍]《擬進上蒙古圖志表文》:“竊願是書,他日附官書以傳,得箸錄《四庫》之末簡。”
末甲,◆1.前鋒部隊。○[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擒龐涓》:“吾末甲勁,本甲不斷。”◆2.科舉制度,殿試錄取的等級稱甲。最低一等叫末甲。○《宋史‧宗澤傳》:“﹝[澤]﹞登[元祐]六年進士第。廷對極陳時弊。考官惡其直,寘末甲。”
末家,◆1.最後的一家。○[清][黃六鴻]《福惠全書‧保甲‧調集符信》:“一路遞傳……傳畢,由末家將籤仍封繳保長送縣。”◆2.指某些牌戲或賭博中的第四家。參閱[清][梁章鉅]《稱謂錄‧賭‧末家》。
末貨(末货),◆謂追逐財利。○《商君書‧農戰》:“下賣權,非忠臣也,而為之者,以末貨也。”○[朱師轍]解詁:“《廣雅》:‘末,逐也。’謂爭逐貨利。”一說末指商賈;末貨,即財貨。參閱[陳啟天]《商君書校釋》。或謂“末”乃“求”字之誤,見[陶鴻慶]《讀諸子札記》。
末後(末后),◆後來;最後。○[晉][陶潛]《搜神後記》卷九:“須臾,有一大熊來,瞪視此人。人謂必以害已。良久,出藏果,分與諸子。末後作一分,置此人前。”○《朱子語類》卷一二一:“又有始間是好人,末後不好者。”○[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前一段自己說得分曉,末後卻是自生迷惑,說得支離。”○[清][蔣士銓]《臨川夢‧花慶》:“末後這一封,有[淮安]差官在外候領回書。”○[王統照]《銀龍集‧銀龍的翻身》:“上學的孩子自然沒有多少,三間窄小屋子裏還空閑着末後的兩條長木凳。”
末行,◆I微不足道的行為。○《漢書‧蓋寬饒傳》:“君不惟[蘧氏]之高蹤,而慕[子胥]之末行,用不訾之軀,臨不測之險,竊為君痛之。”◆II下位,後列。○《晉書‧王羲之傳》:“然古人處閶閻行陣之間;尚或干時謀國,評裁者不以為譏,況廁大臣末行,豈可默而不言哉!”[唐][李商隱]《王十二兄與畏之員外相訪見招不去因寄》詩:“[謝傅]門前舊末行,今朝歌管屬檀郎。”
末過,◆不过;不外乎。○元宫天挺《七里滩》第四折:“顯耀些玉樓臺,末過是玉殿金堦。”
末光,◆1.餘輝。○《史記‧蕭相國世家論》:“及[漢]興,依日月之末光,[何]謹守管籥,因民之疾(奉)[秦]法,順流與之更始。”○[晉][陸機]《樂府詩》之十七:“願君廣末光,照妾薄暮年。”○[唐][楊炯]《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公含天地之間氣,依日月之末光,能備九德,兼資百行。”○[明][張居正]《答上師相徐存齋》:“老師手扶日月,照臨寰宇,沉機密謀,相與圖議於帷幄者,不肖一人而已。既而獲被末光,濫蒙援拔,不肖亦自以為不世之遇。”◆2.比喻餘威。○《北齊書‧賀拔允等傳論》:“[韓賢]等及聞義舉,競趣戎行,憑附末光,申其志力,化為公侯,固其宜矣。”◆3.微光。○[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冀以塵露之微,補益山海,螢燭末光,增輝日月。”○[清][孔廣森]《謝人代撰詩札》:“輒復乞餘潤於懸河,分末光於鑿壁。”
末官,◆卑小的官。多為官吏的自謙之稱。○[南朝][梁][江淹]《從建平王游紀南城》詩:“恭承此嘉惠,末官至[南荊]。”
末功,◆不足道的功績。○[宋][王安石]《澶州》詩:“焦頭收末功,尚足誇一是。”
末工,◆舊時對工匠的蔑稱。○[宋][陳亮]《酌古論‧苻堅》:“以有釁攻無釁,雖婦人孺子、末工賤隸,皆知其不可。”
末富,◆謂經營工商業致富。○《史記‧貨殖列傳》:“本富為上,末富次之,姦富最下。”○[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四》:“且也天下有本富,有末富,其別在有田無田。”參見“本富”。
末風(末风),◆猶遺風。○《後漢書‧崔駰傳》:“庶明哲之末風兮,懼《大雅》之所譏。”○[李賢]注:“《詩‧大雅》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宋書‧隱逸傳‧王弘之》:“[弘之]四年卒,時年六十三。○[顏延之]欲為作誄,書與[弘之]子[曇生]曰:‘君家高世之節,有識歸重,豫染豪翰,所應載述。況僕託慕末風,竊以敘德為事,但恨短筆不足書美。’”
末法,◆1.謂不能治本的法術。係儒家對法家刑名之學的蔑稱。○《晉書‧呂光載記》:“明公受天眷命,方君臨四海,景行[堯][舜],猶懼有弊,奈何欲以[商][申]之末法,臨道義之神州。”◆2.佛教語。指佛法的衰微時期。○《隋書‧經籍志四》:“然佛所說,我滅度後,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三千年,其義如此。”○[宋][張商英]《護法論》:“末法像教之僧敗群不律者,勢所未免也。”○[清][龔自珍]《最錄禪源諸詮》:“居末法中,欲敵生死,如救頭然。”○[章炳麟]《<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序》:“雖處末法之中,而群情歸慕如此,知正信之未衰也。”◆3.泛指宗教的衰微。○[梁啟超]《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學說‧緒言》:“顧宗教今已屬末法之期,而學術則如旭日升天,方興未艾。”
末多國(末多国),◆古代傳說中的國名。○《說郛》卷十五引[漢][郭憲]《洞冥記》卷三:“有五味草,初生味甘,花時味酸,食之使人不眠,名曰卻睡草。○[末多國]獻此草。此國人長四寸,織麟毛為布,以文石為床,人形雖小,而室宇崇曠。”○[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廣動植之四》:“掌中芥,[末多國]出也。取其子置掌中吹之一,一吹一長,長三尺,乃植於地。”
末度,◆1.指具體的措施。相對於本數(根本的大道)而言。○《莊子‧天下》:“明於本數,係於末度。”○[成玄英]疏:“本數,仁義也;末度,名法也。”◆2.引申為無關根本的小事。○[宋][王安石]《與陳和叔》:“交游三十年,非敢相求於末度,然人道交際,又須以禮,是以不果拜賜。”
末都,◆醬的一種。一說即榆子醬。
末調(末调),◆謙詞。謂才調不高。○[唐][李縝]《奉和郎中游仙岩四瀑布》:“攜賞喜[康樂],示文驚[建安]……末調亦何為,輒陪高唱難。”
末德,◆《莊子‧天道》:“三軍五兵之運,德之末也。”後因以“末德”謂戰爭。○[晉][陸機]《飲馬長城窟行》:“末德爭先鳴,凶器無兩全。師克薄賞行,軍沒微軀捐。”
末大,◆樹木枝端粗大。喻指部屬勢力強大。○[漢][賈誼]《新書‧大都》:“本細末大,弛必至心。”○[宋][葉適]《紀綱一》:“至於中年,邊將權重,遂成末大之患,無以抗之。”參見“末大必折”。
末春,◆春末。指農曆三月。○[漢][崔駰]《大將軍臨洛觀賦》:“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初學記》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三月季春,亦曰暮春、末春、晚春。”
末塵(末尘),◆猶後塵。比喻別人之後。○[唐][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白]竊慕高義,已經十年……今也運會,得趨末塵,承顏接辭,八九度矣。”○[唐][羅隱]《春晚寄鍾尚書》詩:“宰府初開忝末塵,四年談笑隔通津。”
末朝,◆謙詞。猶言朝廷的末席。○《晏子春秋‧問下十》:“[嬰],北方之賤臣也,得奉君命,以趨於末朝,恐辭令不審,譏于下吏,懼不知所以對者。”○[張純一]校注引[黃以周]曰:“‘末朝’,謙詞。猶下文云‘下吏’。”
末策,◆下策。○[宋][王安石]《胡笳十八拍》之七:“千言萬語無人會,謾倚文章真末策。”
末本,◆全劇以正末主唱的劇本。如《元曲選》中的《王粲登樓》、《揚州夢》等。
落末,◆末後;最後。○《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合同為一樣兩紙,後邊寫了年月日,下寫[張乘運]為頭,一連把在坐客人十來個寫去,[褚中穎]因自己執筆,寫了落末。”○《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在這閣兒上,是我家中落末一層。”
流末,◆指事物的支流、尾梢。○[晉][葛洪]《抱樸子‧尚博》:“雖離於舉趾,而合於興化,故通人總原本以括流末,操綱領而得一致焉。”
林末,◆林梢。○[南朝][梁][王臺卿]《山池應令》詩:“石幽銜細草,林末度橫柯。”○[唐][姚合]《游杏溪蘭若》詩:“戲狖跳林末,高僧住石間。”
兩末(两末),◆1.兩個極端。○《韓非子‧難勢》:“此則積辯纍辭,離理失術,兩末之議也,奚可以難,失道理之言乎哉!”◆2.兩端;兩頭。○[晉][崔豹]《古今注‧輿服》:“[漢朝]執金吾,金吾亦棒也。以銅為之,黃金塗兩末。”○[宋][沈括]《夢溪筆談‧象數二》:“其跡如循柳葉,兩末銳,中間往還之道,相去甚遠。”
利末,◆末利。即工商之利。古代以農為本,以工商為末業。○[漢][桓寬]《鹽鐵論‧輕重》:“通利末之道,極女工之巧。”
理末,◆謂處理細枝末節的事務。○[漢][王充]《論衡‧程材》:“儒生治本,文吏理末,道本與事末比,定尊卑之高下,可得程矣。”
禁末,◆古以農為本,商為末。“禁末”謂限制商業活動。○《荀子‧君道》:“知隆禮義之為尊君也,知好士之為美名也……知尚賢使能之為長功也,知務本禁末之為多材也。”
進本退末(进本退末),◆猶言重農抑商。○[漢][桓寬]《鹽鐵論‧本議》:“願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本退末,廣利農業便也。”
節末(节末),◆情節本末。○[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异七‧心頭小人》:“[安丘]明經[張某]當晝寢,忽一小人自心頭出,身才半尺許,儒衣儒冠,如伶人結束。唱崑曲,音節殊可聽,說白、自道名貫,一與己合,所唱節末,皆其平生所經歷。”
簡末(简末),◆指文牘書簡末幅。為題跋落款的地方。○[傅尃]《<變雅樓三十年詩徵>序》:“余友[高子],近輯《詩徵》……猶恐涉乎標榜,未厭群流,或失精嚴,轉疵竽濫,故特詳加審擇,務應法言,書問山中,乞題簡末。”
豪末,◆毫毛的末端。喻微細之物。豪,通“毫”。○《淮南子‧原道訓》:“是故貴虛者,以豪末為宅也。”○[宋][蘇軾]《諫買浙燈狀》:“凡陛下所以減價者,非欲以與此小民爭此豪末。”○[清][俞樾]《茶香室續鈔‧疥蟲》:“[曹溪][金孟]常短視,離物寸許即模糊不辨,近則能察豪末,見人有疥者,輒為搜取其疥內蟲云。”
貴末(贵末),◆謂重視不是根本的、重要的事物。特指重視商業。○《藝文類聚》卷八十引[漢][桓譚]《新論》:“智士譏之曰:‘曲突徙薪無恩澤,燋頭爛額為上客。’蓋傷其賤本而貴末也。”○[宋][蘇軾]《策別》十四:“上之人賤農而貴末,忽故而重新,則民不均。”
格末,◆方言。這麼,那麼。昆劇《墻頭馬上》第十場:“哈哈,格末真正是樁笑話哉!”越劇《二度梅》:“格末,夫人就收下做女兒吧!”
高末,◆1.指[北齊][高]氏王朝運祚之末。○《北史‧齊紀下‧幼主》:“遊童戲者,好以兩手持繩,拂地而卻上跳,且唱曰:‘[高]末’。‘高末’之言,蓋[高]氏運祚之末也。”◆2.指比較高級的茶葉末兒。如:你要茶葉,我們這兒有價廉物美的高末兒。
風末(风末),◆陣風的末尾。有風力漸微之意。○[南朝][齊][丘巨源]《聽鄰妓詩》:“雲間嬌響徹,風末艷聲來。”○[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封禪》:“至於[邯鄲]受命,攀響前聲,風末力寡,輯韻成頌。”○[唐]裴迪《青龍寺曇壁上人院集》詩:“林端遠堞見,風末疏鍾聞。”
多末,◆見“多麼”。
端末,◆首尾;始末。○《韓非子‧解老》:“進兼天下而退從民人,其術遠,則眾人莫見其端末;莫見其端末,是以莫知其極。”○《後漢書‧馮衍傳下》“遂埳壈於時”[李賢]注引[漢][馮衍]《與婦弟任武達書》:“造作端末,妄生首尾。”○[清][蒲松齡]《聊齋志异‧新郎》:“至家,歷言端末,因與投官陳訴。”
打末,◆排在最後。○《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一回:“大家讓[德夫人]同[環翠]先行,[德慧生]隨後,[老殘]打末。”
塵末(尘末),◆猶言塵埃;微末。○[晉][王嘉]《拾遺記‧晉時事》:“﹝[石崇]﹞又屑沉水之香,如塵末,布象床上,使所愛者踐之。”○《南齊書‧文學傳‧丘巨源》:“詎其荷瞂塵末,皆是[白起],操牘事始,必非[魯連]邪?”[唐][孟郊]《題從叔述靈岩山壁》詩:“遠念塵末宗,未疏俗間名。”
朝末,◆朝班的末位。為朝官的謙詞。○《晉書‧郭璞傳》:“今聖朝明哲,思弘謀猷,方闢四門以亮采,訪輿誦於群心,況臣蒙珥筆朝末,而可不竭誠盡規哉!”
本同末異(本同末异),◆1.開頭或本源相同而末後或結果不同。○《文選‧盧諶<贈劉琨一首並書>》:“蓋本同末異,[楊朱]興歎;始素終玄,[墨翟]垂涕。”○[李周翰]注:“[楊朱]見歧路乃歎曰:‘本同末異,人亦當然。’”[唐][劉禹錫]《祭興元李司空文》:“甸服同邑,明庭比肩……一持化權,一謫海壖。本同末異,如矢別弦。”○《新唐書‧呂才傳》:“且[黃帝]時獨[姬姜]數姓耳,後世賜族者寖多……至因官命氏,因邑賜族,本同末異,叵為配宮商哉。”◆2.根本上相同,末節上不同。○[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校定書籍,亦何容易……或彼以為非,此以為是;或本同末異;或兩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
本同末離(本同末离),◆本旨相同而途徑不同。○《後漢書‧臧洪傳》:“昔[高祖]取[彭越]於[鉅野],[光武]創基兆於[綠林],卒能龍飛受命,中興帝業。苟可輔主興化,夫何嫌哉……足下徼利於境外,[臧洪]投命於君親;吾子託身於盟主,[臧洪]策名於[長安]。子謂余身死而名滅,僕亦笑子生死而無聞焉。本同末離,努力努力,夫復何言!”
本末體(本末体),◆即紀事本末體。以歷史事件為綱的史書體裁。○[金松岑]《文學觀》:“紀傳變而為鑑,為綱目,為本末體。”
本末,◆1.樹木的下部與上部。○[唐][白居易]《寓意詩》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後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圍。”◆2.始末,原委。○《左傳‧莊公六年》:“夫能固位者,必度其本末,而後立衷焉。”○[杜預]注:“本末,終始也。”○[漢][王充]《論衡‧正說》:“儒者說五經,多失其實。前儒不見本末,空生虛說。”○[晉][陶潛]《搜神後記》卷四:“奴既醒,喚問之,見事已露,遂具說本末。”○《北史‧魏拓拔恂傳》:“尚書表收[彪]赴[洛],會赦,遂不窮其本末。”○《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元禮]把六個同年及從人受害本末,細細與[舒有慶]說知。”◆3.主次,先後。○《荀子‧富國》:“故[禹]十年水,[湯]七年旱,而天下無菜色者,十年之後,年穀復熟,而陳積有餘,是無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謂也。”○[三國][魏][曹冏]《六代論》:“君孤立於上,臣弄權於下,本末不能相御,身手不能相使,由是天下鼎沸,姦凶并爭。”○[宋][曾鞏]《請改官制前預選官習行逐司事務札子》:“自一事已上,本末次第,使更制之前,習勒已定,則命出之日,但在奉行而已。”○[郭沫若]《滿江紅‧二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詞:“八字方針(調整、鞏固、充實、提高)聯本末,三大革命增憑障。”◆4.指農業和工商業。○《史記‧孝文本紀》:“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為本末者毋以異,其于勸農之道未備。”○《後漢書‧王符傳》:“本末不足相供,則民安得不飢寒!”◆5.指仁義和法制。○[漢][賈誼]《過秦論下》:“故[周]王序得其道,千餘載不絕,[秦]本末並失,故不能長。”
百末,◆各種花草的粉末。亦借指百末美酒。○《漢書‧禮樂志》:“百末旨酒布蘭生。”○[顏師古]注:“百末,百草華之末也。”○[唐][李紓]《興聖酌獻》詩:“泰尊始獻,百末重觴。”○[清][錢謙益]《采花釀酒歌示河東君》:“[漢]家百末歌郊祀,[楚]人柱酒朝[東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