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临死前给凤姐托梦,声称贾府有一件大喜事,贾府会烈火烹油锦上添花。接着就是元春封妃了。
一日正是贾政的生辰,宁、荣二处人丁都齐集庆贺,闹热非常。忽有门吏忙忙进来,至席前报说: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唬得贾赦、贾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忙止了戏文,撤去酒席,摆了香案,启中门跪接。早见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乘马而至,前后左右又有许多内监跟从。那夏守忠也并不曾负诏捧敕,至檐前下马,满面笑容,走至厅上,南面而立,口内说: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说毕,也不及吃茶,便乘马去了。贾政等不知是何兆头,只得急忙更衣入朝。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不住地使人飞马来往报信。
很多读者对这个情节难以理解:封妃这么大事,难道贾府一点风声都不知道?为什么会惶惶不安,而夏太监为什么又一点风声不露呢?
元春入宫只是女史,进宫十年毫无消息,选秀三年一次,她都已经到了年长色衰让位新人的年纪了,又没怀孕等意外之喜,怎么会突然升迁呢?某著名老师的说法是贾元春告密秦可卿后获得奖赏,所谓伴君如伴虎,贾元春怎么敢向皇帝举报自己家的违法事,皇帝不处罚贾府,还让元春升妃,除非皇帝失心疯了。皇帝把宣旨的日子选在贾政的生日,就是特意让贾府双喜临门,所以皇帝不仅没有得失心疯,他非常有心,对贾府有嘉奖之意。
既然连宣旨的日子都是精心挑选的,元春封妃绝不可能事先半点风声没有,秦可卿去世,一个小小的孺人丧礼竟然能惊动四王八公王公大臣集体亮相,显然是这些人早就听到了风声,提前拉关系而已。贾府虽然早就离开了权力中心,可毕竟还是老牌贵族,这等好事没有任何人向贾府露点风声出来不太可能,那么贾府为什么会惶惶不安呢?
这就跟高考一样,虽然自己估分很高,正常可以上清华北大,可是分数线下来了,查分那一刻还是很紧张,期望值越高,越容易紧张。夏太监是任职六宫都太监,为人自然谨慎,宝钗知道袭人提了准姨娘,这点小事都不会直接告诉袭人,得等凤姐叫了去当着王夫人磕头明说了才算数,皇帝既然只让他宣贾政进见,即使明知是封妃之事,也不会先露口风。
当然这位夏太监不露口风,是与贾府的交情不够,不卖贾府人情。贾珍想为贾蓉买官,找的大太监戴权,戴权张嘴就是“事倒凑巧,正有个美缺。如今三百员龙禁尉短了两员,还剩一个缺,谁知永兴节度使冯胖子来求,要与他孩子捐,我就没工夫应他。既是咱们的孩子要捐,快写个履历来。”如果是戴权来宣旨,自然要把“咱们孩子”的好事告诉贾府众人了。
夏守忠是六宫都太监,这个职位作者是虚设的,但是从他能传皇帝口谕来看,应该是皇帝跟前的心腹太监。夏太监不露口风就算了,茶不喝一口就走了,公事公办,半点客套没有,毫无结交贾府之意甚至有点划清界限的意思。结合元春封妃,贾府上下没有一个人升官得点实质性好处来看,元妃封妃,不过是皇帝作作样子,面子上好看而已。
面子好看是做给谁看的?一是给太上皇看,贾府的富贵都是荣宁二公跟着太上皇南征北战拿命换来的,四王八公军功一系的也是如此,贾府跟太上皇关系非浅。省亲的旨意就是太上皇下的,说明太上皇虽退位,影响力还在,时不时要插手一下政事。皇帝根基不稳,自然得做做样子,元春封妃就是做给太上皇和老一派军功一系的权贵看看。
二是做给王子腾看,薛家进京,恰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王子腾是京营节度使、九省都检点,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兼管几大军区,掌握着军权,元春封妃是安王子腾之心。
等到新皇站稳脚跟,王子腾受皇帝忌惮,也就是贾府败落之时。天威难测,曹雪芹用封妃却全家惶恐,省亲却痛哭流涕,暗示了福祸相依,贾府盛极而衰被抄家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