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人生
张洪峰,男,山东沂水人。1972年出生,1990年12月入伍,1993年10月入党,现任甘肃省张掖军分区副司令员。1993年,他为保护群众和战友失去左手和右眼,被原兰州军区授予“人民卫士”称号,获二级英模奖章。入伍31年来,张洪峰以身许党、自强不息,把荣誉写在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上,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连续两年被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表彰为“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先进个人”。
张洪峰(中)和官兵一起参加红色教育
见到张洪峰时,他正在和战友商量工作上的事情,中等身材、戴着眼镜的他笑容温和,伤残的左手似乎习惯性地背在身后。采访中,和他聊起不少大学生参军到部队的事情,张洪峰深有感触地说,当兵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出生在革命老区的他从小就向往军营。
张洪峰:小的时候,我当兵的愿望就比较强烈。1990年12月,我报名参军入伍,并有幸被分到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而且是邱少云生前所在的9连3班,我感到特别高兴。当年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扎根部队,安心工作。
18岁的张洪峰穿上梦寐以求的军装,新训结束后被分到“邱少云班”。当时宿舍里始终保留着邱少云的铺位,每天晚上会铺开被子、早晨再叠整齐,而张洪峰就睡在“邱少云”的上铺。英雄的气息、英雄连队的氛围一直感染着他,激励着他勤学苦练,建功军营。
张洪峰:新兵训练期间,我是团里的训练尖子。当时全团评出的训练尖子不超过20个人。我们连队和其他连队相比,纪律更严,标准更高。有的战友因为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达不到连队的训练要求和军事比武的条件,就被淘汰了。而我是层层过关,直至今天,我还一直延续着邱少云“严守纪律、顾全整体、自我牺牲”的精神。
受伤前的张洪峰
军旅生涯刚刚起步,训练尖子张洪峰的人生却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发生巨变。1993年10月,21岁的张洪峰随队执行任务,突然,一名不法分子将自制炸弹投进人群。危急关头,张洪峰一个箭步冲上前,奋不顾身抓起战友脚边的土炸弹向远处扔去……出手的一刹那,炸弹爆炸,他的左手被炸掉,右眼球被炸碎,身体严重失血,脸部缝了49针,经过两天两夜的抢救,他才苏醒过来。
记者:当您从昏迷中醒来,得知伤情后,心里很难过吧?
张洪峰:我心里想,这下完了,今后可怎么办?毕竟我是一个健康的小伙子,这么年轻,现在一下子少了一只手、一只眼睛,将来该如何生活?当时,我就不断地问自己,以至于思想出现了很大波动,一度有了轻生的想法……
记者:后来是怎么想通的呢?
张洪峰:后来是我的主治医生把我“骂”醒的,那是一种以安慰为目的的“骂”。他说:“国家和部队花如此大的代价、用最好的技术给你治疗,如果你有什么三长两短,又对得起谁呢?”他还给我讲了他以前参加边境战斗的故事,他对我说:“虽然你失去了左手和右眼,但你是幸运的,你还活着,和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你更要珍惜生活。”医生的话让我深受触动、豁然开朗,看到了生的希望。我后来对连长、指导员说:“假如部队让我留下来继续工作,我一定会克服自己身体不便的因素,付出一百倍的努力。”
张洪峰进行射击训练
经过治疗,张洪峰重返军营,但以前轻松自如的小事对他而言却变得异常艰难。为了让自己尽快恢复体能,他夜以继日加紧练习,打背包、练匍匐、拉单杠、400米障碍、5公里越野……一个课目一个课目从头练起,这个过程中究竟摔过多少次、流过多少血,他根本记不清了。最终,张洪峰用不到一年时间,训练成绩全部达到优良。他说,看到训练成绩表时激动得泪流满面,那一刻才觉得自己是真正归队了。
张洪峰:练习系鞋带、打背包,我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战友们打一个背包需要两分钟,我可能需要十几分钟、二十分钟。为了提高速度,我就在房间里偷偷练习,时不时地会把嘴角,还有左手愈合的伤口磨出血。后来,虽然还是比战友慢了一点儿,但基本上不会掉队了。
记者:这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您提干当了排长,还主动要求去训练任务最重的排任职,为什么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张洪峰:我是一个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比较强的人。虽然我失去了一只手、一只眼睛,但我5公里越野跑的成绩也不差。我担任排长的时候,5公里可以跑进18分钟。而且战友们都很支持我的工作,他们常说:“咱们排长受伤了都带着咱们搞训练,咱们没有理由不把训练搞上去!”每年的比武,我们排始终是连队的第一名,从来没有给连队的总体成绩抹黑。
记者:所以您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还带出了军事过硬的先进排,其实这也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吧。
张洪峰:有的老首长问我:“张洪峰,是什么勇气让你在部队发展到了今天?”我说:“是组织培养的结果,是战友对我信任的结果,是我自己有奋斗目标的结果。”虽然荣誉和光环照耀着自己,但人不能在光环和荣耀面前吃老本,不能在功劳簿上活一辈子,这个荣誉属于过去,我们还要面对将来的训练、工作和生活。
张洪峰进行体能锻炼
张洪峰的妻子刘春红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无论身在哪个岗位,遇到多大困难,张洪峰始终乐观向上,从没听他喊过苦、叫过累。他所在的部队担负西宁至唐古拉山的光缆施工任务时,张洪峰单手用不了铁锹,就把锹把锯掉一节绑在左臂上,配合右手施工。他每天第一个上工地,最后一个放锹镐。担任旅副参谋长时,分管安全管理工作,他坚持每晚都对20多个小分散点位一个不落地查一遍,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刘春红:好多人都劝他说:“你这么卖命干什么?你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地养老,好好享受以后的生活。”但他就要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做,活得比别人还要努力。他心中的信念特别强烈,走到今天一直是凭借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过来的,我真的挺佩服他,真不容易!
张洪峰在田间地头了解花椒价格,和村民探讨培育技术
2017年6月,张洪峰从作战部队交流到甘肃省秦安县人武部任政委。秦安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张洪峰主动请战对口帮扶脱贫任务最为艰巨的王铺镇。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拖着伤残之躯下乡近两百次,帮助村民发展种植业,多方协调、亲自监工,修通致富路,让王铺镇实现整体脱贫。张洪峰调离人武部时,乡亲们特别舍不得他,依依惜别。张洪峰回忆说,那天车子驶出去很远了,回头看村民们仍站在路边向他挥手。
张洪峰:这个村里的村干部、党员、每家每户的主要劳力,他们每个人的名字,我都能叫上来。把全村人都记在心中,能在脱贫攻坚道路上贡献一份力量,让老百姓有幸福感,这是我最大的心愿,也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对得起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身份。
张洪峰给民兵讲红色故事
成就英雄是瞬间壮举,考验意志是漫长的历程。有人曾问过张洪峰,这么多年是否后悔过,当年为救战友和群众作出的选择。张洪峰的回答非常坚定“从不后悔”。采访中,张洪峰的妻子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她说,作为一名军嫂,她特别理解丈夫,因为把危险留给自己从来都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军人的惯性反应。
刘春红:我记得秦安县人武部以前有一个预备役人员,做通讯员的工作。有一次他在帮厨的过程中,突然灶台里蹿出特别大的火苗,当时情况很危险。张洪峰一把冲过去把那个通讯员推到了身后。后来,这个通讯员拉着我的手,眼里含着热泪说:“阿姨,政委真是个好人,我就没想到,他会把我推到后边,他自己挡到前边。”我说:“你当了兵就会明白,这就是军人的品质,军人任何时候都会冲在前面。”
张洪峰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在儿女心中,父亲是平凡的英雄,又是亲切的朋友。高考时,儿子以超过重点线几十分的优异成绩报考了军校,立志要像父亲一样,建功军营,不负青春。对于儿子的选择,张洪峰非常欣慰,他说,相信儿子会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而自己也不会松劲,一定会全力以赴和战友们一起继续奔跑在强军兴军征程上,永不掉队。
张洪峰:军人就是要冲锋在前,要以人民为中心。急,为民所急,想,为民所想,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向党中央和习主席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我认为这是新时代革命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来源:央广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