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八字缺水人去郑州的信息

频道:八字命理 日期: 浏览:3

通过这场暴雨,我对“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有了更深的体会,因为在我们身边,从来都不缺少搭桥铺路的人。他们身上焕发的公共责任感,就是整个社会最宝贵的财富。

谁都没有想到,缺水的郑州竟然会以郑“洲”的姿态刷屏。7月20日,天空好像一个漏斗,把所有的雨水都浇在了郑州。作为一个新闻评论员,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新闻当事人。因为这场暴雨,我也得以更加真切地打量身边那些熟悉的陌生人。

八字缺水人去郑州

↑7月21日,作者所在小区外街头一幕。

21日,郑州雨势放缓,经历过至暗时刻的郑州市民,纷纷走出家门收拾小区。而摆在我们小区的严峻问题是,地下车库已经全部被积水灌满,其中不仅有被浸泡的车辆,还有小区的供水供电设备。更令业主们担心的是,长时间浸泡会对高层住宅安全造成威胁。官方发布的各种救援电话已经被打爆,还有很多人在等待转移和救援,摆在我们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自救。有人填写了一个名为《待救援人员信息》的在线表格,把它发进了业主群。

今天,郑州终于雨过天晴,我们小区也看到了曙光——伴随着救援车辆和人员的陆续进入,地下车库的积水正在减退。与此同时,《一个救命文档的24小时》开始在网络上刷屏,讲述的正是《待救援人员信息》的幕后故事。这是救援组织在腾讯文档上进行救援信息收集的在线表格,截至目前,它已有250多万次访问量,创下了产品单个文档的访问量纪录。

郑州暴雨过后,刷屏的互联网产品有很多,但真正能在郑州刷屏的并不多,《待救援人员信息》无疑就是其中一个。断水断电断网的日子里,郑州市民经历了太多的困难。那些刷屏的图片视频,固然能令旁观者了解这场灾害,却并没有引起郑州市民心里太大的波澜,因为我们就真实地处在这些再具体不过的场景里。相比之下,我们更愿意把宝贵的手机电量和稍纵即逝的移动网络,用在真正有用的“刀刃”上。

暴雨过后,郑州市区一片汪洋,每个人都仿佛一座孤岛。灾害面前,公共资源是宝贵而且有限的,互助却是最快捷的,也往往是最有效的。一边是无数爱心人士顶风冒雨逆行驰援,一边是被困人群焦灼不安苦苦期盼援兵,只有最快地为双方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才能最大地减少灾害的损失。

从某种意义上说,《待救援人员信息》也是此次灾难事件的“晴雨表”。在线表格刚上线的时候,持续增加的都是求救信息,等待救援的老人孩子、即将分娩的被困孕妇……每一条信息都令人揪心不已。第一个“已成功救援”的消息传来,无数人为之欢欣鼓舞,“我们的救援队到了” “制氧机来了” “发电机有消息了”……接踵而至的好消息,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温暖和希望。这不是一份简单的在线表格,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力量,它记录的不只是暴雨过后的时间节点,而且忠实记录下了郑州市民的心路历程。

狂风暴雨中,令人感动的不只是线上救援,同时还有线下互助。连日来,有两件事持续引起热议。其一是,郑州大部分酒店都没有在暴雨中涨价,其中不少还降价了;其二是,郑州一个民宿老板主动开放50家分店供人避险。有人习惯于从经济学原理去分析,说涨价可以刺激更多人扩大供给,但在这场暴雨中,我看到的是,平价甚至降价,一样能鼓舞更多人扩大供给。如果说前者是经济人理性,后者就是榜样的力量;如果说前者丈量的是金钱,后者丈量的则是人心。在有形的物质援助之外,无形的心理慰藉亦格外重要。那些素昧平生的关怀与帮助,才是灾难中最温暖人心的力量。

当小区善后工作日渐成为求助主流信息,我们知道,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已经接近尾声。当越来越多的求助信息被划掉,我们知道,整个城市正在逐渐恢复元气。让大家记录大家,让大家求助大家,让大家关怀大家,让大家帮助大家,这不仅创造了互助的一段佳话,还为类似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

现在,郑州的一切正在逐渐恢复,那些感动过我们的人和事,也将慢慢沉淀为城市记忆。通过这场暴雨,我对“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有了更深的体会,因为在我们身边,从来都不缺少搭桥铺路的人。他们身上焕发的公共责任感,就是整个社会最宝贵的财富。

作者 赵志疆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八字缺水人去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