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观复博物馆 作者:观复居居康熙十年,江南酷热,吴伟业旧疾发作,病情几个月都不见好。在病榻中,他把斟酌再三的身后事叮嘱家人:我死后穿僧服入殓;墓前立一石头,写“诗人吴梅村之墓”即可;不要设立祠堂 ,也不要向别人讨要铭文。
这位曾写下“冲冠一怒为红颜”、对自己的一生评价为“天下大苦人”的诗人,漫长难捱的人生冬季临近尾声。若问他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如果心灵枷锁是自己套上的,罪行是自己所裁定,那无论何时都是“囚徒”。
清代《吴伟业像 》(局部) 顾见龙 绘 南京博物院藏
太仓是一个出才子的宝地,明清两朝便有208名进士,大诗人吴伟业生长于当地的书香世家。如果把一个朝代的兴亡比作四季,崇祯三年分崩离析的大明已是数九寒冬;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四季,崇祯三年便是吴伟业的初春。
崇祯三年(1630年)
时事新闻:
l 后金攻陷永平、滦州等地。
l 李自成米脂揭竿起义,同王嘉胤会师山西。
l 张献忠自封“八大王”,竖义旗。
l 一代名将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这一年,刚满22岁的吴伟业第一次离开苏州府,来到南京参加乡试,同行还有恩师张溥以及众多好友,吴伟业发挥很好,乡试第十二名。他所期盼的正如当时大多数读书人的共同心愿,“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崇祯四年(1631)
时事新闻:
l 后金制造红衣大炮。
l 王嘉胤被害,其部下王自用与张献忠等三十六家起义军会师山西。
l 大凌河一战,明军惨败,祖家军投降后金。
乡试放榜后,一行人便启程去北京参加会试。会试由首辅周廷儒负责,对于吴伟业的才华他极度赏识。三月放榜,吴伟业会试第一。这原本是天大的好事,谁都想不到顷刻间化为大悲。政敌温体仁使人参劾周廷儒在会试中舞弊,还未登上政治舞台的吴伟业已面临大祸。
或许真的福祸相依,当吴伟业的试卷被呈到御前,崇祯欣然写下“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字。这是皇帝对他才华的定论。没过几日的殿试吴伟业高中榜眼,授以翰林院编修。日后想到这涉政之前的变幻无常,他仍能体会到当时的害怕。只是此刻他还没有意识到,明末朝臣互相弹劾是为官日常,党派斗争无非旦夕祸福。
23岁便榜眼及第,崇祯帝恩准他“驰节还里门”,回家办婚事。放眼整个明代得此殊荣的寥寥无几,可谓是皇恩如天。“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奉旨归娶”的吴伟业正值人生得意时。
明崇祯 青花人物方印盒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崇祯十年(1637年)
时事新闻:
l 张献忠等起义军攻下安庆,并抵达滁州城下。
l 李自成进入四川,连续攻下数处州县。
l 明朝廷为增兵而在天赋添加“剿饷”。
l 朝鲜战败,被迫对清俯首称臣。
要了解吴伟业,不得不提张溥,入选中学课本的《五人墓碑记》,大概是他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从中也能看到张溥痛斥阉党时的激昂。吴伟业14岁便拜入他门下,这位只比他大7岁的文社领袖 ,是他一生所敬仰的师友。当时的江南到处是文人社团,崇祯二年,张溥以他超越时代的组织力合并几十家社团,成立“复社”,在文人间有极高的声望。
这样的背景使得吴伟业未涉官场便已站队,复社社员在朝廷中的互相扶持,固然是一种保护,但政敌的仇视,崇祯帝的猜忌,朝臣的党派之争更是你死我活。崇祯十年先是社友钱谦益下狱,崇祯下令严查复社,之后周之夔诬告恩师张溥,此后落在复社的石头接二连三,复社要员几乎无力招架。
29岁原本大有可为,而深陷其中的吴伟业,每日是周旋,是商议,是弹劾,是出击,是辨明,也是疲惫。早先未有功名,身为复社一员的他常与同窗阔论政事,以关心国事为己任,无不一腔拳拳之心;可如今,站在朝堂中的他表情苦涩,这一切是如此荒唐,不是吗?明明四面楚歌江山危矣,而今仅仅为在庙堂保全自己便殚精竭力。
苏州山塘街 五人墓碑记
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1644年)
时事新闻:
l 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建国号为大顺。
l 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于景山自缢而亡,明朝灭亡。
l 四月,明朝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大败李自成。
l 四月,李自成匆忙逃出北京,清军入京。
l 十月,清世祖赴南郊祭天地,即皇帝位。
此时36岁的诗人已然远离朝堂闲赋三年有余,每一个文人心中或许都有一个陶渊明,只是在这乱世,岂能安心?
五月初,崇祯帝于景山自缢的噩耗才到太仓,整整迟了两个月。吴伟业初听之时五内俱崩,嚎啕大哭。明朝气数已尽作为曾在政府中枢的他当然再清楚不过,或许此刻他才发现对于明王朝的眷恋:为人臣子的教育固然影响着他,但此刻伴随崇祯驾崩而来的亡国之恨则是更为沉痛的天崩地裂。
殉国自古便是士大夫所推崇的,或许真如记载所言,诗人一度尝试自缢,“儿啊,其如老人何?”终被双亲所阻。“我并非是全躯保妻子之臣,一定有可为复明所为之事。”就这样浑浑噩噩中,吴伟业病倒了。
机会很快便来了,弘光王朝任命他为詹事府少詹事,对此诗人欣然接受,这对他内心稍有安慰,或多或少弥补这位亡国之臣的遗憾,某种振奋或一番作为的想法使他心中流淌着一股热流。(备注:弘光为南明第一个皇帝朱由崧的年号,朱由崧为崇祯堂兄。)
北京景山公园 明思宗殉国处
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
时事新闻:
l 元月,清军过西安,大败李自成。
l 四月,清兵进逼南京,钱谦益等三十一人献城降清。
l 四月,扬州陷落,史可法被俘,清军血腥残杀十日。
l 五月,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城九宫山。
这种激情消逝得极快,对于这位弘光皇帝的荒淫和底下权臣的所为,诗人深感寒心,这是不会成事的,无非重蹈覆辙明王朝的步伐。诗人悲伤的想着,再也不忍看下去的他,两个月后便失望而归。
不久清军南下,扬州被屠,南京失守的信息冲击着诗人紧绷的神经,为避祸事吴伟业率全家百余人口前往矾清湖,望着逃难的家眷队伍,乱世的难堪面目如此真切地摊开。吴伟业的心在翻腾,他们能仰仗的也只有自己了,可自己又能保全他们多久?或许这样暂时的颠沛是可以忍受的,可这乱世哪里又有真正的安身之所!
顺治九年(1652年)
时事新闻:
l 李国定率军北伐击败湖南清军。
l 十二月,西藏喇嘛进京朝觐清帝。
对于吴三桂变节引清军入关,吴伟业是愤怒的 ,在他心中吴三桂根本是大明罪人,他作《圆圆曲》酣畅淋漓叱责质问,“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发一怒为红颜”。
顺治三年清廷重开科举,录用了大批前朝官员,越来越多的明代旧臣被清廷所用。仕清,便成为了吴伟业心中隐隐的担心,他偶尔会有一种麻木般的侥幸感,或许念他年老体弱不用去做清廷的官。
担心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顺治九年两省总督马国柱向清廷推荐了他。他多次呈书希望免予征召,当然并没有什么用,诏书很快便下达了,他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对于政治,自己的确不是一个立场坚定的人,从钱谦益的态度大概就可以看出了。这位降清的复社好友、长辈、夕日同僚是第一个剃发的,第一次看到怪异的金钱鼠尾辫突兀地出现在原本风流倜傥的好友身上时,他震惊了。
看着改装后的熟悉而苦涩的脸孔,无法直视他大片裸露在外的头皮,吴伟业有几分不适,几分轻蔑,更多的是难过,他知道说不定自己也会变成这副摸样,这样的改变只是早和晚的区别。
他虽然悲愤,但并未停止与钱谦益的往来,自己并没有以身殉国而苟活于世,又有何种面目去指责?磨磨蹭蹭着,离他去北京赴任的日子越来越近。
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
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
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由识九还。
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吴伟业·《过淮阴有感》
顺治十三年(1656年)时事新闻:
l 三月,李定国派部将迎南明永历帝入云南。
l 六月,清政府颁令海禁。
顺治十三年,此时离他来北京已经过去三年。虽然他颇受热爱汉文化的顺治帝的赏识,但同在京城殿宇二朝为官,让他能感受到异族统治下的压迫和歧视。满族官员那轻蔑的眼光扫视过来,就像一桶桶冰水迎头浇下,吴伟业无地自容地低下了头。汉臣的处境可谓如履薄冰,昨日还是同僚,往往今日成了阶下囚,这其中就有自己的姻亲陈之遴。
在京城吴伟业透不过气,他日日夜夜盼望能回太仓,顺治十三年家里传来消息,伯母张氏去世,他向朝廷恩准自己过继给伯父伯母为嗣子,利用了这次制造出的机会,年末的时候他如愿返家。
三年未见,家人发现不到五十岁的吴伟业牙齿脱落,满头华发,一脸沧桑,眼泡浮肿。与三年前离开时相较,这三年仿佛像三十年一般的漫长。
陈子龙,夏允彝,夏完淳......这些殉道者,曾经的好友,三年前午夜梦回时,吴伟业仍能见到他们,少年时代高谈阔论,秦淮畅游,转眼间炮火连天、灰飞烟灭,还有恩师张溥,他最后怒发冲冠地冷眼瞧着自己,不发一言,只是去北京之后吴伟业再也梦不到他们了。
故人慷慨多奇节。
为当年、沉吟不断,草间偷活。
艾炙眉头瓜喷鼻,今日须难决绝。
早患苦,重来千叠。
脱屐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
人世事,几完缺。
——吴伟业·《贺新郎·病中有感》(节选)
顺治十七年(1660年)
时事新闻:
l 正月,清严谨士人集会结社。
l 清兵攻厦门,被郑成功击退。
这一年,对于江南的文人而言日子更难过了,清政府记恨于先前江南势力对郑成功的暗中支持,加紧了对于当地文人的清查,甚至禁止集会结社。从顺治十四年起,清廷已制造了多个大狱,吴伟业的许多友人、弟子,都罹难或受到牵连。
这一年52岁的吴伟业专程去了常熟,为弟子孙孝维出家一事,并且赠诗四首。回来后不久两个女儿相继离世,白发送黑发,内心凄惨,他关心的他能关心的越来越少。
高柳长风六月天,青鞋白袜尚湖边。
轻舟掠过破山寺,横笛邀来大石仙。
王俭拜公犹昨岁,张光学易在今年。
种松记取合围后,树下着书堪醉眠。
——吴伟业·《海虞孙孝维三十赠言》四首之四
明末清初 紫檀诗文四足椭圆承盘(吴伟业款)上海观复博物馆藏康熙十年(1671年)
时事新闻:
l 六月,靖南王耿继茂卒,其子耿精忠袭爵。
l 十月,郑经部将柯乔栋投降清军。
康熙元年四月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所杀,这也意味着最后一个南明政府的灭亡。同年,原本是江南文人隐盼的郑成功也逝世了。十年来仍然有明朝遗老奔走,虽然反清复明仍然是每一个汉族人士心中不可言说的微光,但确实已是虚无缥缈的幻影,清朝的统治已难以撼动。
人生尾声,63岁的诗人感叹:“吾一生遭际, 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难, 无一境不尝辛苦,实为天下大苦人。”
只是这乱世之中,谁不是万事忧危,谁不是艰难辛苦,谁不是大苦人?十二月二十四日,一代大诗人吴伟业病逝,葬于苏州元墓山之北。
苏州高家村 诗人吴梅村之墓
参考资料:
冯其庸、叶远君,《吴梅村年谱》,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邓文玉,《中国历代大事年表》,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