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1999年四月廿二生辰八字 1999年4月20是多少岁

频道:八字命理 日期: 浏览:3
农历1999年四月廿二生辰八字

金史修订本 (中华书局提供)

《金史》是元朝中书右丞相脱脱等奉敕修纂的官修纪传体金代史,记述了从女真族兴起建立金朝到灭亡的百余年历史。

在元朝所修宋辽金三史中,《金史》历来被认为是修撰得最好的一部:“首尾完密,条例整齐,约而不疏,赡而不芜,在三史之中独为最善。”(《四库全书总目·金史提要》)“金史叙事最详核,文笔亦极老洁,迥出宋、元二史之上。”(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评价如此之高,主要是看重它叙事有法、资料信实。《金史》之纂修,在当时的修史传统下,确有过人之处。首先是解决了关于“正统”的争论。非正统政权之史事,只能作为“载记”或“世家”,附属于正统政权之史下。例如元朝未修《西夏史》即因当时未将西夏列入正统王朝。此前80余年,元朝史官始终为此争论,脱脱提出宋辽金“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金史》与《宋史》《辽史》才得以各自成书,今天来看,也是顺应多民族国家发展历史潮流的需要。

其次,此前汉唐修史惯例是以实位帝王入本纪,《金史》为记载立国之前被追封为帝的先祖事迹,立“世纪”,反映了女真族建国前历史面貌;为记载金立国后被尊奉帝号的皇帝之父,立“世纪补”,容纳景宣皇帝、睿宗、显宗等,层次清晰。

再次,在前代修史立表传统上,新立“交聘表”,又附《金国语解》。当时金朝南、西北、东南分别为宋、夏、高丽,宋夏与金交聘,高丽向金称臣,使臣往来频繁,相互贺正旦、贺皇帝生辰、告登位、告哀、吊慰等,有定职也有临时派遣,种类繁多。《交聘表》列时间、宋、夏、高丽四栏,对时间、任务一一记载,是当时四国关系之晴雨表。《金国语解》以汉字注音的形式,保留女真语的基本词汇,有助了解金代女真社会生活。

而且,《金史》资料信实。金代立国不久就设立史馆,前后纂修10部实录,成为《金史》成书的依凭。部分金遗民如元好问、刘祁、王鹗等着力蒐辑史事汇纂成书,加之印刷术的发展,都为修史积累资料提供了便利。

《金史》全书总计135卷,包括本纪19卷、志39卷、表4卷、列传71卷,另附《金国语解》1卷,在短短两年内即完成,是金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貌的集中反映。

《金史》面世后,与二十四史中其他各史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官方正史系列,历代刻印不绝。流传至今者,有元至正本、明洪武本、明嘉靖南监本、明万历北监本、清乾隆殿本、清同光间江苏书局本、民国百衲本。然而这些都是刻本,无标点、分段,间有文字差讹。

今人阅读呼唤更契合时代需要的通行整理本。

上世纪50年代,由郑振铎先生首倡,经毛泽东主席大力支持、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中华书局组织全国十余家单位200多位专家,齐心协力开始了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至1978年5月全部出版,历时20年。

其中《金史》的点校出版,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中央民族大学翁独健先生牵头组织辽金元三史之整理,《金史》点校具体工作由中央民族大学傅乐焕先生承担。1964年,傅先生曾向书局提交材料,详细说明了《金史》底本选择、前人成果吸收,以及本校、他校、标点等情况,乃至对《金史》中人名、地名、部族、职官等各种异称的使用情况总结和处理办法,这实际上是对1964年以前工作的总结。

1971年,二十四史点校工作重启,傅乐焕的山东同乡兼北大同学张政烺,与启功、白寿彝等先生一样,被借调至王府井大街36号中华书局大灰楼集中工作。在这里,他与崔文印先生日日相对,点校《金史》。张先生在古文字尤其是金甲文研究、版本目录学、历史学等多个学术领域都造诣颇深,曾在1962年前后被文化部任命为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却一天也没到岗,仍在中科院历史所从事科研工作。

崔文印先生回忆说,张先生把他们的工作称为“贴胡子”和“拔胡子”。按当时工作惯例,崔先生把点校稿中有关标点校勘的疑问、所查资料、前人探讨,写在浮签纸条也就是“胡子”上,一本“胡子”经张先生以及二审、三审批阅,不能最后写入校记(又称校勘记,记述校勘情况)的需拔除。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点校本《金史》终于在1975年7月正式出版。

2007年,“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全面启动。傅先生、张先生早已故去,修订工程聘请了吉林大学辽金史专家程妮娜先生担任《金史》修订本的主持人。程先生长期研治辽金史,尤其擅长辽金政治制度史研究。在她主持下,建立了10位先生参与的修订组,他们在宋辽金各专题史领域各有所长,是一个人员结构较为合理的科研团队。

此时距离点校本全部问世,已近30年,有关二十四史的不少公私藏本陆续公开,出土文献和实物时有发现,有关研究成果层出,古籍整理规范日渐严密,故有修订之必要。修订工程要求在点校本基础上,全面复核有关版本,改不主一本择善而从的做法为底本式校勘,并吸收学界新成果。为此,中华书局制定了工作的总基本原则——程序保证质量,贯彻在底本选择、版本校勘、长编撰写、成果吸收、外审、编校各个方面。

底本选择和版本校勘方面,《金史》点校本以百衲本为底本,曾参校北监本、殿本,为便于普通读者阅读,对异文实际采用了择善而从、不出校记的方式。修订本仍以百衲本为底本,详细记载各本差异,在点校本基础上,又参校了南监本、江苏书局本以及永乐大典抄本,在版本使用上有很大提升。

为汇集各种校勘考订成果并有序排列利用,交稿前采用长编制汇总材料,逐句列原书卷、页、文字、校勘点、前人成果、异文,并做出出校、改字与否的判断。修订稿交稿后,书局延请组外专家进行外审,并经过书局校对“校点校本”“校底本”的至少两轮校对,发现的异文再经编辑组、修订组确认。《金史》全部卷次进行了全覆盖外审,在数个校次的基础上,修订组、编辑组进行反复打磨确认,从2009年5月点校本《金史》修订方案评审通过,至2020年2月修订本正式出版,已经历10年时光。点校本原有2017条校记,本次修订删除120余条,修正不准确者数十条,新出校记近900条,并对标点、分段不妥处加以修订,纠正标点失误200多处。修订本还全面梳理、利用了点校本《金史》出版以来发表的诸多校读札记,体现了当代《金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作者系中华书局二十四史修订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