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以往的风采,在岁月的流逝中,它们用自己的双手书写着完全不相同的传奇,江湖之远,庙堂之高,各有各的韵味,各也有各的传说。他们的故事就这样一代一代地被人们所传颂、所记忆,成为一段又一段的佳话。
大抵和现在的我们差不多,当年的读书人也是要经过考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只是我们是高考,而他们则是科举。当年的科举可与现在的情况不大一样,它极为重要,可以说是寒门弟子想要跨越阶级局限最为简单的一条道路了,那时的骆成骧便是靠着这个踏上仕途、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出生在四川省的他自幼便聪慧过人,爱读圣贤之书。他的文风和当年的杜甫一样朴实无华,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总能在第一时间抓住人们的眼球。他的为人也同他的文章一样,都这么简单纯粹,一心为民一心为国。
似乎那时的他就像是现在你我住在隔壁家的小明,从小不仅成绩好,还特别受到老师的喜欢。在他第一次参加乡试的时候,便成功中了举,只是第二年的他却没有那么幸运,名落孙山的他没有就此气馁,而是选择让时间沉淀这段过去,两年以后,厚积薄发的他成为了进士。而在这之后便是极为重要的殿试,因为在这之中皇帝可能会亲自看你的文章,若你文章写得好能入得了皇帝的眼,说不定就可以直接飞黄腾达,前途不可限量了,骆成骧同样也很期待自己能够成功。
清末的殿试早已和以前不同,不是写那些古板的八股文,而是叫学子写有关于国家政治的策论,让才华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也好让上位者从中可以一眼挑选出优秀的人才。作为澎湃热血的青年,骆成骧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他心中的答案。尽管当时的光绪帝是个人尽皆知没有实权的帝王,可是经过一番思考,他仍旧写下了八个字:“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而这短短的一行字,也深深地触动了当时作为皇帝的光绪,于是当即非常激动,将其封为了状元。
事实证明骆成骧的确是个成为好官的人,他之后的所作所为也没有辜负皇帝当年的一番苦心,他做官清白,为人正直,公正无私,处理了很多地方上的不平之事。为官一生,崇尚简朴,吃饭穿衣也从来不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过度铺张浪费,只要能蔽体就行。当时有人还想给他修一座状元府,但是都被骆成骧婉言拒绝。当年的他还被老百姓称为最穷状元,但他只是物质上的不讲究,心灵上仍是十分富有的。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来便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明白这天地之间,只有老百姓才是他尽职尽责的对象。
为国、为民的人总是会青史留名,他的形象不会因为历史的改变而褪色,他始终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坚毅的背影,在他的为官生涯里一直保持一颗初心,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这一辈子都行得正、坐得端,是个真君子,也是真正的儒家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