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为什么会克死爸爸 八字过硬为什么会克人

频道:八字命理 日期: 浏览:3

鸡毛君

孝顺与生育一样,都是人类最伟大的行为。而相对于“自然之美”的生育,孝顺显然更需要理性的维系,因为它也是双方情感互动的产物,而非单方面的努力所能完成,所能达至完美的,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对一方甚至双方的苦难。

01.“孝顺”要理性,要避免“宿怨”的礁石。

那天,90岁的老父对阿姐说:“老二是我一生的仇人”。站在窗后听见这话的老二——60岁的鸡毛君,泪水和血,往心底流。

八字为什么会克死爸爸

自小,鸡毛君就知道,在这个六口之家中,在哥哥、姐姐、弟弟和自己之间,父亲对自己是格外照顾的:动辄得咎,或是为了几句兄弟之间的口角,或是为了一碗端洒了的开水,或是几根没有捡干净的柴草······轻则拳脚相向,重则棍棒加身。最严重的一次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9岁的鸡毛君,在暑假里凭着自己的单薄身体,挑长石到十公里之外,赚得七块多钱(每公斤1分或5厘钱),鸡毛君想留下一块多钱买本书,在饭桌上与父亲起了争执,在拳脚下逃出来的鸡毛君,慌不择路,逃向大河。父亲赶上来,把鸡毛君瘦小的身体一次次拎起来,按下去,拎起来,按下去,等闻讯赶来的舅舅救起来,鸡毛君已经昏迷。及至成年,父亲对鸡毛君的唾骂和甩巴掌,也是家常便饭。百思不解的鸡毛君,在一次父亲高兴的时候,道出了实情:算命的说,鸡毛君和父亲八字相克,即鸡毛君命硬,会克死父亲,使其短寿。就这样,算命的一句妄语,成了鸡毛君的一世噩梦;算命的一声“瞎说”,造成了儿子的千万声哀嚎。伤心的鸡毛君,选择了逃离:逃离了教书的小镇、逃离了做官的县城、逃离了做生意的武汉,逃离到千里之外的北京。他希望这个距离,能使恐惧的父亲恬然。

三十年过去,父母亲都已经85岁高龄了,鸡毛君也早已年过天命,母亲思儿心动,鸡毛君也觉得应该回家尽孝,想想父亲,已是85岁高寿了,应该早就不相信算命的“瞎说”了,便回家靠近父母做了栋小别墅,晨昏问候,早晚道安,完备了他们的生活设施,听命于一切召唤,并每月定期给他们每人一千块钱,以使他们安心养老。但即便如此,责难也接踵而来:父亲极力阻止母亲住到别墅来;在各种场合公开宣称鸡毛君是“不孝之子”、是“败家子”;就在前几天,他的5000块钱丢了(不久失而复得,他记错了地方),竟然怀疑是鸡毛君所为,而在那几天,鸡毛君半个月出差在外,不说动机,鸡毛君并没有作案时间。在向鸡毛君索要无果的情况下,90岁的父亲,就宣称60岁的鸡毛君为他“一生的仇人”。

八字为什么会克死爸爸

无独有偶,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因为求学、因为研究、还因为逃避,与家人聚少离多,感情出现长期的罅隙。在他84岁高龄时,对60岁的儿子季承作了“决不是人世中的小恩小怨,小仇小恨”的终极宣判。季承在其著作《我和父亲季羡林的恩怨》中写到:“多少年来,父亲在家里总是像鹤立鸡群一般,显得有点孤高和寡。他总是沉迷于自己的治学和研究,在感情和亲情上与家人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层隔膜。就是这层隔膜,使父亲内心里总是存在着‘孤立’的感觉。日久天长,日积月累,父亲内心里积攒了不少姑且称之为感情‘创伤’和扭曲了的心理。”正是这种扭曲的心理,使季羡林在1995年2月,写了一篇《元旦抒怀--求仁得仁,又何怨!》,并拒绝秘书的劝阻,公开发表——公开了他与家人之间的“宿怨”。

八字为什么会克死爸爸

所谓“宿怨”,它是经年累月积累起来的怨恨,如同积沙成塔,积水成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强烈;他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如果不能凭借自身的修养消解,或者双方的努力修复,就会浸淫为生活习惯,并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得到强化。因而,在孝顺这样的老人时,需要做理性的梳理判断,如果过于勉强,就会既伤了自己也伤了老人。

延年益寿,不仅能使寿者享乐生活,还能收获敬畏,因此,鸡毛君的父亲,90岁了,还想活到100岁,或者更久,对这个命硬的儿子,当然心怀恐惧;大师季羡林,因为“多少年来”的“孤独”,而在晚年对季承的孝心怀有戒惧。而鸡毛君和季承,用天下的同理心误会了父亲的意会,却没有想到老人并不需要,这些精心奉上的一腔孝心,就成了对老人的勉强,受到羞辱,情理之中。“宿怨”的礁石,使他们都面临没顶的滔天大水。

02.孝顺要控制量:“量变”会引起“质变”。

再说鸡毛君,在回家之初的蜜月期,他更新了父母亲的老旧电视机、破烂的沙发、配置了手机、添置了冰柜;购买了内衣、外套、鞋子、皮服、手镯;新米、糙米、糯米,面粉、面条、面包,猪肉、牛肉、鱼肉,满足所需;晨昏问安,行止有方;只要他们有需要,鸡毛君可以推掉所有的工作来陪伴,哪怕仅仅是父亲为显摆而开车到宗亲家坐坐,或者绕县城转转;缴清了他拖欠几年的电费,还每个月给父母每人1000块钱。这在常人看来,应该是一个大大的孝子吧。但他收获的却是相反。

2007年的热播剧《天道》,对“孝道”也进行了集中的讨论。男主角丁元英是最了解父亲的人,当妹妹提出要把父亲的茶楼往高档化改造时,遭到丁元英的反对。丁元英理解父亲,摆了一辈子的长城,最喜欢那些老客人带来的烟火气。赚钱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

在妹妹眼里,改造了茶楼,生意自然会更好,父亲就能赚更多的钱;而替父亲改造茶楼之举,确证了儿女对父亲的孝心。但是,“孝顺”就一定越多越好吗?显然这也是一种误区。老人所“老”,“老”在经历,“老”在习惯。小有添补,会是一种惊喜,一种幸福,而如果突然过于富余,难免感觉不真实,不适应,必然产生抗拒。而抗拒的方式,当然是习惯的招数;再则,还是习惯使然,过多的“孝顺”,甚至会被老人当做对他的示威,在安享“孝心”的同时,必然会在其它方面吹毛求疵。因此,鸡毛君的“不孝”之实,经由“量变”发生“质变”,“不孝之子”非君莫属。

孝顺,也要如苏轼《文说》:“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它可以是及时雨,也可以是锦上添花,但是过量,则是强人所难,也是为难自己。

03.孝顺要讲究距离:退一步海阔天空。

2017年有一篇著名的网文“距离产生美感”,说动了无数人的心。文章说:“亲人之间,距离是尊重。俗话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距离产生美。其实,与亲人相处,保持距离,就是彼此尊重,有着能够随时退一步的海阔天空。”

60岁鸡毛君与90岁父亲关系的恶化,也正是没有把握好“距离美”。幼小和少年期的朝夕相处,是豢养和依附的关系,相信“瞎说”的父亲,可能是不得已而为,而鸡毛君则是混沌无知。三十年的逃离,则给了父亲一个“安全”的空间,他们相安无事。

大文豪朱自清,在与鸡毛君年龄相仿佛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一场逃离:在看到父亲的贪婪、无理的真相之后,便辞去了在家乡的教职,举家北上到了北大。两年多的时间,做过徐州榷运局长(相当于今天的正县级干部)的朱父在不断地反省,最后在朱自清的名作《背影》面世时,幡然悔悟,主动修书求和,父子这才相敬如初。

八字为什么会克死爸爸

鸡毛君的父亲是一介文盲,凭着“狠”劲和“恶”劲,做了四十余年的乡、镇、村干部,是典型的基层政权护卫者,更是典型的苦大仇深、翻身解放的农民,这样的经历和格局,决定了他“受虐者”的形象,和“施虐型”的人格,由于其格局的限制,自省在他几乎不可能,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

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鸡毛君,没有意识到比起时间来,空间更可靠、更安全,于是在三十年后,重蹈了幼时的旧辙,重温了少年的噩梦。

刺猬相拥的后果,谁都知道,而如果一只小白兔企图得到刺猬的体温,或者企图回抱刺猬给其温暖,那样的后果,一样是鲜血淋漓。

所以,痛定思痛,明白过来的鸡毛君,准备搬离他为之骄傲的小别墅,希望距离,能使老父安静下来,把晚年过成他自己的幸福。

04.孝顺,要“孝”而不要“顺”:愚孝是大“愚”。

强调“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文化,同样也反对“愚孝”。

《孝经》记载,曾子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孔子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他所主张的父子关系,是父慈子孝。双方之间是相互的、对等的,而不是一方绝对地服从另一方。

八字为什么会克死爸爸

孟子把“事亲”和“守身”看做同等的重要,他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事亲,事之本也;守身,守之本也。”意思是说:事奉谁最重要?事奉双亲最重要;守护什么最重要?守护自身最重要。······应该事奉的人有很多,但事奉双亲才是根本;应该守护的东西也很多,但守护好自身才是根本。”

墨子也说过:“天下之为父母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意思是天下做父母的很多,但仁爱得少。倘若人人都以自己的父母为法则,这实为效法不仁。效法不仁,这自然是不可以的。

在这些圣贤们看来:

孝顺是父慈子孝,倘父不慈,勉强的孝,是愚孝;

孝顺是事亲守身,倘放弃对自身的爱护,是愚孝;

孝顺是法其仁爱,倘一味地无条件顺从,是愚孝。

据新闻报道,浙江绍兴的王女士生下了三个儿子,因为家庭条件困难,就把小儿子送给了他人。从生下儿子到现在的这三十五年,她从没有主动联系、关心过小儿子。三十年后,她发现身体大不如前,其他两个儿子又无力照顾,这才想起了小儿子。小儿子事业有成,年薪50万左右,完全有照顾父母的能力。但他一口回绝了她。在其后的采访中,他坦诚自己其实有过很深的纠结。但最后还是释然了:自己无法选择被谁生下来,但父母却要有理性对孩子负责。生而不养,不如不生,既然当初抛下了孩子,如今便没有资格要求孩子养老。多数网友也赞赏小儿子的做法。

在电影《何以为家》中,主人公赞恩一生下来便面临无边的苦难:因为家境贫穷,他只能以卖货、送煤气、整理杂货谋生;因为父母生而不养,所以他只能每日接受着父母的责骂、殴打,亲眼看着年幼的妹妹被卖给成年男子;他还只是一个孩子,却没有享受过一天的温暖,如活在地狱中。因此,在影片开头他大声呐喊:“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

八字为什么会克死爸爸

电影《何以为家》

孝顺,无疑是人类精神文化中的一个高点,因此,它具有道德绑架的力量,在这种力量的裹挟下,普罗大众只能随大流,哪怕是愚孝。而要发出赞恩般的呐喊,做出小儿子那样的断然拒绝,是需要理性和勇气的。

孝顺不难,难的是不“愚孝”;

愚孝是大“愚”;

“愚孝”伤了自己还会伤了老人。

鸡毛君认为:大儒如孔子,大贵如孟子,大爱如墨子,都强调“孝道”为要,可见“孝顺”之重;学问如朱自清,显达如季承,渺小如鸡毛君,都在“孝”的问题上触礁,可见”孝顺”之难。因此,“孝道”有“道”,在长辈,要体恤晚辈;在晚辈,要“孝”,但不能盲目地“顺”,要理性,要审时度势,方能避免两败俱伤。

(以上图片取材于网络,如涉嫌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让鸡毛飞头条号,分享常识经验。

常识预告:

股长都是长,牛股不一样:

小人之心不可测,无底之井不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