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衡水哪有批八字的

频道:八字命理 日期: 浏览:3

民族文脉,代代赓续。百年百艺,薪火相传。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人文荟萃传承千年的宝地,长丰拥有众多璀璨明珠般的传统非遗项目,历经岁月的打磨和代代传承,在现代同样闪耀着熠熠光辉。

目前,长丰县共有省级非遗项目2个、市级非遗项目13个、县级非遗项目13个。今天,让我们走近长丰非遗,感受它们的独特风采和魅力!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传统美术《吴山铁字》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2008年入选安徽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主要传承人有陶仁志(已故)、邓之元、陶涛、邓焕春等。

吴山铁字书法制作工艺,主要“以锤代笔,以铁作墨”。一张普通的镀锌铁皮,经过写、剪、锤、整形、喷色、装裱等近30道工序后,方可成为一件精美的铁字书法作品。铁字作品浮雕效果的点画、雄浑遒劲的线条,以及作品的立体感、厚重感和光泽感,是传统书法艺术作品无法传达的。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民俗《吴山庙会》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2014年入选安徽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山庙会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为纪念吴国创立者吴王杨行密而兴起传承下来。

据传,百花公主是个十分孝顺的女子,她为了守灵护墓祭奠吴王,就在墓旁建起一座百花园,并在墓北边修建庙宇为父守孝,意在“只要江山太平,誓愿削发为尼”,为保平安,立庙祭祀,故取名“大圣庵”。因吴王“宽仁雅信,善得士心”,建立吴国后,又施行一系列优抚百姓政策,深受百姓爱戴。当地百姓也遂将“大圣庵”叫做吴王寺或吴山庙。

随着唐宋之交各地庙会的兴起,当地百姓便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定为吴山庙会会期,“二月二龙抬头”,其用意在于二月是农事起始,万物生长之时,“一年之计在于春”,祈盼着一年的风调雨顺。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长丰县市级非遗项目共有13项,包含传统舞蹈、传统技艺、传统音乐、民间文学、民俗等种类。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传统舞蹈《下塘火狮》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2007年入选合肥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传承人汪友学。下塘火狮至今有约200年的历史,在下塘地区已流传三代。

下塘火狮是狮子舞中唯一可以在火中舞蹈的民间特技。相对于普通舞狮而言,最大不同就是闻“火”起舞,核心是“绑火人”,舞狮前先要穿上湿棉袄,头戴斗笠,然后在身上绑上棉花枝,芋头藤制作的木炭火棒,点火之后,在烟火中跳跃,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个火球,跟着锣鼓点迅速转动起来,狮子跟在绑火人之后舞动跳跃,现场火星四溅,场面震撼。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传统舞蹈《水湖戏马舞》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2010年入选合肥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主要传承人闫如乐。水湖镇地处江淮腹地,襟江带淮,各种形式的民间艺术之花,在这里竟相开放,水湖镇谢户村的“戏马”,便是这百花丛中的一枝。

民间舞蹈“戏马”,源远流长,自明朝末,族长讨饭到外地,学会了驯马技术,返乡后,便在闫氏家族中传授此项技艺。表演由六人组成,一人拿岔伞、五人站在马中间,形成骑马形,在锣鼓伴奏声中出场,以拜四门、五马争相抢先,单跑后、再形成双跑。然后四人挑花篮在中间左转,五只马在外面右转。再以五马、花篮、岔伞共同造形、下场。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传统技艺《吴山贡鹅》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2010年入选合肥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主要传承人冯邦敏、郑波。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庐州人杨行密,自幼家境贫寒,20来岁揭竿而起,南征北战,占据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30余州地盘,号称吴国。天复二年被唐昭宗封为吴王。他“宽仁雅信,善取人心”,庐州故旧常以当地特产的大白鹅配以美味调料做成卤鹅进奉吴王。吴王食后大悦,便对众人说:行密自幼贫寒,不敢忘本,卤鹅味美,堪称贡品。吴王贡鹅便以此得名。贡鹅宴最流行的吃法是:三大件、五小件、六配套。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传统技艺《下塘烧饼》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起源于汉代,扬名于晚清。2010年入选合肥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主要传承人是葛德贵。下塘烧饼别具风味源于其独特制法:“干葱老姜陈猪油,牛头锅制反手炉,面到筋时还要揉,快贴快铲不滴油。”下塘烧饼用的是吊炉,炉壁悬在火的上方,呈穹形,炉口开在侧面,以栗炭为燃料,无烟、无害、火势均匀。和面也颇有讲究,面质需上乘,揉面要匀称到工,饼面要发酵适度。到位的面功加之吊炉烘烤才成就下塘烧饼酥脆适口的风味。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传统舞蹈《犟驴》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2007年入选合肥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主要传承人阮华举。“犟驴”表演有固定的套路,如大游场、大插花、剪子股、门窝臼、八字花等。表演情节有上坡、下坡、上桥、下桥、跳沟等。两人为一组,一般为四人或八人表演,锣鼓伴奏,一般为六人,各持堂鼓、大锣、小锣、铙钹等。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传统舞蹈《水湖花鼓灯》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2012年入选合肥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主要传承人闫如乐。水湖花鼓灯是一种拥有比较完整系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有歌有舞有锣鼓有戏剧,几千年来经不断改进,从群众生活中取材,舞蹈动作刚健朴实、欢快热烈,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音乐源自民歌,节奏多变,或高昂激越、或婉转纤柔,是长丰最具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传统音乐《长丰葛家唢呐》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2012年入选合肥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主要传承人葛子武。下塘镇埠里“葛家唢呐班子”创建于19世纪初期,创始人是葛维民(已故)。当时,由葛维民兄弟几人组建,在农闲时为当地红白喜事或生意开张庆典演奏。代表作有《百鸟朝凤》、《补大缸》、《大开门》等。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传统音乐《水湖闫氏锣鼓》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2012年列入合肥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主要传承人闫如乐。锣鼓在我国历史悠久,其起源已无考证,但锣鼓历来应用较为广泛,上到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唱戏首先用闹台锣,民间乐器的丝、竹、弦、管皆不如锣鼓之高亢音韵,锣鼓伴奏在花鼓灯表演中也占主导地位。

闫氏锣鼓的演奏十分讲究技巧,如“闹京州”“十八翻”“小四翻”“ 新小四翻”“十翻”“九龙传珠”等,使人振奋愉快。闫氏锣鼓主要培训女司锣,演奏时边敲锣鼓边根据节奏跳出不同舞姿。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民间文学《千年古槐和凤凰桥的传说》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2013年入选合肥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1600年前此地(现义井乡车王村街上)有座三官庙,有一位姓孙的僧人在庙前庙后共栽了18棵槐树。庙前有一棵长势十分旺盛、高大茂密,引来了一只美丽的凤凰,也引来了十里八乡的人们前来观赏。为方便起见,人们在树旁的小溪上建了一座小桥,取名凤凰桥。南来北往的车辆多年辗轧,行人无数,却一点痕迹都没有。僧人圆寂后交代他的徒弟说:“你们把此树当成我来祭拜。”越来越多的人祭拜,此树的“灵气”也越来越大。当地至今流传着“庙前庙后十八槐,棵棵都是老僧栽”、“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的传说。

此地还流传有“烈女传”佳话。此树下曾发生一桩凄惨的爱情故事。清朝道光年间,此地有少年才子叫曹永福,赶考时中了状元,但因年龄小未被钦定。后因心烦体弱病死在回家途中。家中未过门的定亲之陈姓女子悲痛至极,与曹永福魂牌办喜事,到曹家过后,绝食而死。时人将两人合葬在生前经常见面的老槐树旁,并立碑。皇上获知后特下旨,所有文武百官路过该碑时都要下马敬拜。

(滑动查看)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民间文学《造甲店的传说》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2014年入选合肥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离合肥城东北七十里的一个小集镇叫“造甲店”(今长丰县造甲乡)。据说,当年曹操在此为士兵制衣造甲。

那时,合肥是魏国都城许昌的大门,曹操派心腹大将张辽驻守。张辽虽然足智多谋,骁勇善战,但常常吃东吴的亏。为何呢?因为合肥地势低凹,施河、淠河、逍遥湖三水汇合于淝水,流入巢湖,所以叫作“合肥”。常言说,“北人善骑,南人善舟”。孙权便利用舟楫之便,给张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搞得张辽常常吃亏,曹操在许昌也不能安神。

这年,曹操亲率大军来合肥,察看了地势之后,便决定在城内垫高一块地方,平时可教弩练兵,战时可登台遣将调兵,站得高,看得远。后来,这地方就叫“古教弩台”。

这一着高棋,使张辽等将士一个个打心里佩服。曹操安顿好了合肥,准备回许昌。这天,他突然看到众将的战袍盔甲都旧烂了。再一察看士兵的,更加破烂,便问张辽说:“将军,你们为啥穿得这么破旧?”

张辽说:“魏公,新的战袍从许昌还没运到咧。”

曹操听了,点点头,思忖开了:合肥驻兵拒吴,不是短时间的,将士衣裳靠许昌运来,有诸多不便。他准备第二天拔腿走路的,这时改变主意,便对张辽说:“明天不走啦!”

张辽高兴说:“好,好。”

第二天东方鱼肚白,曹操又对张辽说:“张将军,今日是万里无云的好晴天,我们出去郊游一次。”

张辽说:“好,照丞相的意思办。”即吩咐手下:带马来。

士兵牵马来了。曹操、张辽,还有曹操的爱子曹植等骑上战马,奔出东门,向东北角驰去。曹操不断挥鞭,马儿放开四蹄,如飞一样,两三个时辰下来,人马汉如雨淋。曹操方止鞭,马儿慢了下来。来到一个岗阜,曹操从马上跳了下来,解开衣扣,放眼望去,嘴里喃喃地说:“好地场,好地场!”

突然,他吟起诗来:谁说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滑动查看)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传统技艺《胡氏剪纸》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2013年入选合肥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主要传承人胡守红。剪纸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镂空艺术。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50年代出生的胡守红在1976年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剪纸,尤其擅长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剪纸花样。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传统技艺《庄墓圆子》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2020年入选合肥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传此美味由春秋楚庄王时的庄墓人创制,在当时被叫做“庄王圆子”。我们现在能尝到的正宗庄王圆子产自长丰县庄墓镇,故称“庄墓圆子”。

庄墓圆子选料讲究,猪肉要选上等五花肉,馍馍需用上等面粉。圆子制作工序亦复杂,要经过煮、切、揉、搓、筛、搅、蒸等多道工序。圆子端上餐桌食用时,质软不硬,甜滑润喉,用筷子夹起即使成椭圆或长条形,也不会破碎,是盛名远扬的美味佳肴。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民俗《吴山九曲黄河阵灯会》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2020年入选合肥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山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九曲黄河阵”灯会便是丰富多彩民俗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九曲黄河阵”灯会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大槐树移民传入吴山,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它集灯的扎制与游艺于一体,承载了百姓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九曲每一弯的中心竖有九根高杆,上挂九盏八角大灯笼。灯笼的八面书有隶体字,福、禄、寿、喜、富、安、康、祥、顺,其余的三百一十五盏悬于桩木上。五颜六色的灯分别环绕着九盏大灯,构成了颇为壮观的“九曲黄河阵”。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长丰县级非遗项目共13个,涵盖了传统音乐、曲艺、传统技艺、传统美术、民间文学、传统医药等多个种类,均具有极强的本土地域特色。这里介绍一下吃货最爱的吴山麦芽糖、吴山挂面。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传统技艺《吴山挂面》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吴山挂面以上等小麦为原料,配以精盐、鸡蛋等天然原料,富含人体所需的钙、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作为手工制面,吴山挂面需经过和、醒、盘、挂、拉等8道工序,将面粉做成细若发丝、洁白光韧、直径不超过1毫米的面条。做好后,将其挂在架子上晾晒成半干,然后折成“U”字状晒干。上等的食材、传承千年的工艺,做出来的吴山挂面自然口感好、久煮不烂,深受大众喜爱。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传统技艺《吴山麦芽糖》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以纯手工的形式,将麦芽与蒸熟的糯米按配比混合搅拌、发酵、滤汁,经大火煎熬、冷却后就形成了琥珀状、香甜可口的“吴山麦芽糖”。随着当地人文风情的变迁,吴山镇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习俗——人们在农历腊月二十三将“吴山麦芽糖”等特色食品放在家中灶台贡奉“灶王爷”,以祈求年年平安顺遂。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非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不应深藏于巷中,长丰正用自己的行动,奋力书写“非遗”故事,让非遗文化为更多人所认识、所热爱,实现传统文化的永续传承与再生发展!

合肥哪有批八字的

关注合肥北城发布

获取北城权威资讯

来源:长丰文旅

编辑 | 曹佳文 核发 | 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