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
【出处】《宋书·列传第十三》。
【鉴赏】治理国家的方法,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的要义在于应有良好的品德,而后饰之以文。所谓国无信不立,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信用,它就不会得到民众的支持,最后国家也由此而灭亡。而一个人,则必须有良好的品德,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正如文中所说的:“土君子当以体正为基,蹈义为本,然后饰以艺能,文以礼乐,苟或难备,不若文不足而质有余也。”
【原文】囊漏贮中,识者不吝;反裘负薪,存毛实难。
【出处】《宋书·范泰传》。
【鉴赏】这是范泰进谏中的话,当时朝堂中的一些言事者认为“钱货减少,国用不足,欲悉市民铜,更造五铢钱”。范泰认为这种做法犹如“反裘负薪,存毛实难。”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荒唐行为。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国用不足,人民贫困,而试图以增加货币的方式来促进国家的繁荣是不可能的。
【原文】坚壁清野,以俟其来;整甲缮兵,以乘其敝。
【出处】《宋书·何录传》。缮:修整。
【鉴赏】坚固城池,清除四野,来等待敌人的到来;整治铠甲,修缮兵器,抓住机会攻击敌人的缺陷。这是何录天《安边论》中的语句,他认为只有用这种方式治理军队,作好充分准各,才能使边境得以固守,所谓“保民全境,不出此途”。这种策略符合兵家的有备而战的思想,以有备之师攻敌之不足,自然会取胜。
【原文】函车之兽,离山必毙;绝没之鳞,宕流则枯。
【出处】《宋书·袁淑传》。函车之兽:指大兽。
【鉴赏】能够函车的大兽,如果离开大山就会毙命;能够横绝波涛的大鳞,如果离开河流就会枯死。这是袁淑议论防御之术时上表中的话。以此来说明虽然当时索虏南侵,声势浩大,然而他们很难适应所侵之地的习性,也必然会在他逐步深入的战斗中走向溃亡,将成为离山毙命的大兽,宕流而枯的巨鳞。因此袁淑建议太祖应鼓舞士气,放弃包袱,以己之长,攻敌所短,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原文】生之资气,清浊异源;命之禀数,盈虚乖致。
【出处】《宋书·顾恺之传》。
【鉴赏】生命所承受的自然之气,有清浊之分;命运所承受的天数,是由于天的盈虚不同导致的。这里主要说明,人的命运是生来就注定的,后世是无法更改的。这是顾恺之在其《定命论》中宣扬的观点。“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之所友不可坏,天之所坏不可友”等,因此他的观点是一种宿命论,否定了人的主观努力所起的作用,是应该批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