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要求,有序推进学校“五项管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践行“五育并举”,山阳县色河九年制学校聚焦减轻校内作业负担,大力开展教研活动,加强作业设计与管理,围绕“控量、精选、提质”思路,积极落实“双减”政策。
一、建立作业管理机制
在落实“双减”过程中,学校逐步形成了“双减领导小组——教导处(教研室)——年级组(教研组)”三级管理机制。
“双减”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双减”全局工作,经常性地深入课堂,调查了解任课教师布置作业情况,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纠正。
教导处负责督查和检查教师教案备写和作业批阅,检查结果校内通报并与绩效考核挂钩;教研室负责对“双减”政策的读解,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对“双减”政策的学习和研究。
年级组长负责协调科任教师每天作业量,落实作业公示制度;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研讨作业数量和质量,落实教案审签制。
二、“2+”作业设计
教师在备写教案时变作业布置环节为作业设计环节,作业设计实行“2+”模式,即基础巩固性题目、拓展提升性题目加实践延伸型任务。根据学情对应1至3类学生,基础巩固型题目1至3类学生必须完成,拓展提升型题目1、2类学生可选做、可必做。这两个层次的作业为学生在校完成的书面作业;实践延伸型任务是非书面作业,实行菜单式作业。由学校给教师“十大类非书面作业菜单”,教师根据具体学科、章节内容给学生菜单选择完成,可延伸到课外、校外、节假日去完成。
三、作业设计“八字”原则
合理、精选、适量、适度。作业的设计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作业要精选。重视教学资料信息的整理与收集,建立学校精选作业资源库。除配套的作业练习外,教师要精选或编写补充作业。作业量要适当,能在课堂完成的作业不布置到课外去做,每天书面作业总时间严格控制在相应时长范围内。难易要适度,作业的难度以同一层次中等学生的水平为准,既要有利于培养“尖子”,也要适当照顾后进生,因人布置弹性作业。
四、非书面作业“十大类”
1、复习类:复习本周学过的课文,大声朗读,需要背诵的一定要熟背。
2、读书类:坚持每日阅读课外书籍。坚持广泛阅读、海量阅读。
3、背诵类:坚持古诗文背诵。
4、劳技类:以家务劳动为主。如扫地、浇花、拖地、学做简单饭菜等;
5、艺术类:看电影、听音乐会、琴棋书画(建议练字!练字!练字!)
6、运动类:爬山、跑步、仰卧起坐、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跳绳(依据不同年龄达标项目,体育课必选任务之一)。
7、观察类: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如观察身边的人、大自然、动物、植物等。
8、行走类:逛书店、参观博物馆、地标建筑、短途旅行等(放松)。
9、亲情类:家人团聚、陪长辈聊天、和家人一起烧烤、采摘、亲子阅读、玩益智游戏、给家长展示才艺等。
10、创新类:测量、小实验、小制作、画画、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