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电视剧中,我们常看到“一炷香”、“一个时辰”、“午时三刻”等时间词语,那么你知道吗?在钟表出现之前,古人是如何确定时间呢?其实呀,方法有很多,而且非常精准哦,今天,小女子就和大家分享古代人确定时间的三种主要方法吧。
古代对一个昼夜的划分十二时辰
在分享计时方法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古代人对一个昼夜的划分。
先秦的古籍记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一天之中太阳出没的规律、天色变化以及自身的生活习惯把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称为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夜半
汉朝时,对十二个时辰做了明确的命名,分别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后又以地支为记,分别对应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十二时辰的划分是中国古代人民杰出的智慧结晶,也是独创于世的计时方法。
日晷仪日晷仪
日晷仪是我国古代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影子在不断地变化着,方向、长短都在改变,日晷仪根据影子方位来确定一天的时辰。
日晷仪
赤道日晷是中国历史上最常见的日晷。它的晷面平行于地球赤道面,晷盘两面都刻有时刻线:十二时辰,每时辰八刻(一刻相当于现在15分钟);晷针穿过晷盘中心,与地轴平行,指向北天极与南天极。当太阳运动时,晷针投射下的针影同步运动,指向晷面时刻线,我们就能读到时刻了。
漏壶元代铜壶滴漏
日晷仪计时依赖太阳,没有太阳的日子就不太好用。聪明的中国人又发明了另一种普遍使用的计时方法——漏壶。
前一段时间大火的《长安十二时辰》,报时博士庞灵所用的计时仪器就是水滴计时。
报时博士
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套漏壶计时仪是元朝铸造的铜壶滴漏,由4个安放在阶梯上的漏壶组成,从上到下依次称为日壶、月壶、星壶、水壶。
北京鼓楼里面的铜壶滴漏
各壶都有铜盖,水壶铜盖中央插一把铜尺,尺上刻有12时辰的刻度。铜尺前插一木制浮剑,木剑下端是一块木板,叫浮舟。水由日壶按次沿龙头滴下,水壶中的水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浮剑逐渐上升,对准刻度,古人就能知晓时间。
更香相比上面两种计时方法,更容易制作,成本较低,所以最得普通人家喜欢。更香上面刻有时辰,根据燃点后的香的长短,来计算时间的长短和迟早。
皇家香漏
小女子在《长安十二时辰》里发现一个神奇的东西--火闹钟。为了减少专人看管的麻烦,方便知晓时间,人们会在特定位置用细线挂一些金属小球,在下方再放置一金属盘子,等香尽线断之时,金属球落到盘子上,便会发出“砰”的响声,这与今日闹钟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被称为“火闹钟”。
火闹钟
看完上面的时间确定方法,是不是觉得古代人聪明绝顶呢?你还知道哪些计时方法,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哦。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了,如果各位看官喜欢,请关注小女子,多多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