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观影岛国片的小伙伴一定有这样一个发现:
就是我们它喵的居然能看懂日文字幕!
像对于这一发现,我用我250智商的大脑分析了一下,总结出了原因,那就是:日语里汉字太多。
汉字一多,我们基本就能根据语境分析出大概含义。
所以老司机才能各个成为“日语翻译王”!
可是日语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汉字?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文字和语言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就好像我们中华大地的多数人都学习汉字,但是却分各种不同的方言。
比如像粤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等等。
而在中国的古代,周围的一些小国是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的。
这其中就包括现在的韩国、朝鲜、日本,以及越南。
没有文字,就意味着没办法记录,很多的历史与知识就无法延续。
所以在唐朝时期,大批量的小国开始引入汉字,并且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最初,他们是把汉字作为表音文字使用的,近乎等于我们去使用拼音。
即日语是不变的,只是用汉字来替代语言的书面写法。
支持此说法的最有力证据,就是很多的日本韩国的古代文献都是用汉字来书写的。
到了清朝中期,国力对周围小国的影响逐渐削弱。
远方的欧洲变得愈发发达起来,并且不断的扩张领土,远洋世界,进行殖民。
西方的殖民者有个习惯,就是会废除殖民地的母语,来拓展自己的语言。
影响深远的像印度、美洲、北非,如今说的几乎都是英语。
在西方国家强大的影响下,我国周围的小国也都开始使用自己的文字。
越南,脱胎于法文创造出了越南文。
韩国和朝鲜,则全面启用了自创的谚文。
只是文字虽容易被取代,但历史的深远影响却始终无法磨灭。
就以韩国来说,如今很多韩国人的身份证上,都会有一个汉文的名字。
这是因为,他们的起名方式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也讲究生辰八字。
像韩国前总统卢泰愚就是其祖父起的名,寓意“大智若愚”。
他们的男名还常用哲、浩、权来表现刚猛,女名常用贤、淑、德来表示温柔。
即便是用韩文取名,他们也会尽可能让自己名字有些说道。
就像韩国女星张娜拉,“娜拉”在韩文里就是“国家”的意思。
也就是说,咱们听张娜拉感觉很洋气,但是在韩国人民眼里,就是张爱国、张建国之类的感觉。
所以,韩国虽然全面使用了谚文 ,但是历史文化依旧存在。
强制的更改文字只会导致文化出现断层,古今的传统与知识不再连贯。
就好像古代人讲究文言文,诗词一样,如果我们不再用汉字就很难理解古人文字的奥妙。
而日本就显得很聪明,他们虽然创造除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但依然保留了有近2000个汉字。
使得他们的历史文化能够得到很好传承。
这些汉字有的与我们所认知的意思一样:
有的会有点关联:日本足疗店
也有的看的很懵:低价商店
其实使用什么样的文字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字背后的历史。
汉字,经过上下5000年的沉淀,它的意义已经不在单单是记录语言,而是拥有了自己的灵魂。
无论是英文还是谚文,他们都是通过几个固有的形状,排列组合来表达语义。
而汉字光是一个sha音,就能写出杀、沙、纱、砂、鲨多种含义。
读一本名著,用英语你起码需要掌握几万个单词。
而用汉语仅仅需要3000左右就能完成,因为同一个汉字就能表述十几种意思,这就是汉字的魅力。
也是汉字的难学原因。
这么难学的你都学会了,看懂一小半都是汉字的日语字幕,自然不是什么难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