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夜里,每小时有47架飞机按照顺序群起群落。停机坪上,无人驾驶的汽车来回穿梭。转运站内,机器人对货物进行分拣……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场景将成为鄂州花湖机场的常态。
12月16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正在建设中的鄂州花湖机场,一探这座亚洲最大货运机场的“芳容”。
从鄂州东收费站下高速后,一条蜿蜒的柏油路朝鄂州花湖机场延伸。沿途满是运输渣土的车辆,为了飞机起降的安全,路边一整座山已作降高处理。
查验48小时核酸证明、健康码、行程码后,记者终于进入了机场。机场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航站楼,上面鲜红的“鄂州”二字分外显眼。航站楼东侧的社会停车场上,车行道、人行道、停车位、充电桩已经建成,白色标识标线崭新醒目。航站楼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二层楼框架结构,高度约为20米,建筑外立面为玻璃幕墙。航站楼里,工人们正在进行装修收尾工作,航站楼内部分离成安检区、候机区、办公区等隔间。
货运站与航站楼毗邻,因为花湖机场以货运为主,所以货运站“块头”比航站楼大很多,面积约2.4万平方米。离航站楼不远处的建筑是正在建设的货物转运中心。转运中心规划面积70万平方米,比天河机场T1、T2、T3三个航站楼的总面积还要大。
89米高的空管塔台位于机场中轴线上,呈六个花瓣形对称,这是未来机场飞机起降的“指挥部”。塔台造型灵感来源于鄂州市市花——腊梅,象征着鄂州空港未来绽放于荆楚大地,傲立于世界货运枢纽之列。跑道是花湖机场的核心,记者看到,东、西两条跑道贯通成型,铺装已基本结束。两条跑道均为长3600米、宽45米,按照4E标准建设,可以起降波音747等宽体客货机。
白天客运,夜间主打货运航空
花湖机场位于鄂州市城区东南方向、燕矶镇杜湾村,东北邻长江,西南望天平山。从地图上看,花湖机场位于武汉城市圈内鄂州、黄石、黄冈三市的“几何中心”,到三市城区的距离均在20公里左右,辐射人口约1200万。在100公里范围内,有武汉火车站和武汉天河机场。
在花湖机场周围,沪蓉高速、京珠高速、大广高速、汉鄂高速呈“井”字形分布,正在建设的鄂州机场高速将与这些高速互通。东北方向,长江航道鄂州段有大小港口5座,江海直达。西南方向,武汉—鄂州—黄石城际铁路穿插而过。
鄂州花湖机场顺丰转运中心正在建设中。
花湖机场将和武汉天河机场形成湖北航空“客货双枢纽”格局,使武汉成为继北京、上海、成都之后全国第四个拥有两个大型运输机场的城市。
花湖机场项目总投资308.42亿元,按照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5万吨,2030年旅客吞吐量1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30万吨的要求设计。根据规划,2050年将在东跑道东侧规划建成第三跑道,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08万吨、飞机起降27万架次。同时,建成国际口岸、综合保税区和临空产业园区,形成高端产业聚集的航空物流枢纽经济圈。
花湖机场作为顺丰货运航空的枢纽机场,依托顺丰覆盖全国的中转能力、联通世界的快运网络,将成为我国主要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亚洲最大的货运机场;作为客运支线机场,可服务武汉城市圈内鄂州、黄冈、黄石及武汉东部超过1200万居民的出行;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可服务所有航空运输企业,并为国家安全和应急救援提供保障;作为顺丰航空有限公司的航空基地,将使顺丰形成以花湖机场为核心枢纽,北京、深圳、杭州为区域枢纽的航空网络。
目前,武汉城市圈内的鄂州、黄石、黄冈均设立了临空经济区对接花湖机场,大力发展临空经济。花湖机场必将成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强劲臂膀。
据介绍,花湖机场建成后,白天将主要满足客运需求,夜间将主打货运航空。根据货运规律,在不久的将来,夜间11时至次日凌晨4时,预计每小时将有47架飞机群起群落。
智慧机场,机场的玻璃能发电
停机坪上,无人驾驶的汽车来回穿梭;转运站内,机器人对货物进行分拣……这些场景将成为鄂州花湖机场的常态。
花湖机场布设了5G站点69个,实现5G信号在公共区域的全面接入。智慧道面应用光栅阵列传感器近5.3万个,实现机场道面全时全域感知。通过5G运用,可进行机房运维、围界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巡检,机坪无人驾驶、机器人分拣等业务。
记者探访发现,花湖机场的玻璃还能发电。转运中心屋面的空置区域使用的是光伏玻璃,可并网发电,并入建筑内开闭站、变电站10Kv高压侧供转运中心和机场使用。后期,花湖机场将建设光伏发电二期工程,电力供给逐步扩大至机场航站区使用。
这里的“智能跑道”安装了5万个传感器,可掌握飞机的载重量、飞机降落时对跑道的冲击力、飞机在跑道的运行轨迹和速度。跑道异物探测系统能实现对跑道异物和道面情况全天时、全天候不间断检测监控,实时发现并及时报警。
花湖机场还建立了模拟仿真中心,通过智能算法能够实现包括飞机排班、机位分配、货物装卸口分配、飞机滑行和车辆行驶路径的全过程模拟,根据顺丰的运营经验建立数学模型预判客、货流量流向,指导机场的建设布局和运营方案。数字化仿真模型可联动航空器、保障车辆、分拣系统等实体,实现对航班起降、飞机滑行、货物装卸、拖车运输、服务车保障、分拣中心票件处理、地面交通及车辆调度管理的机场系统全流程智能化仿真,清晰直观地展示仿真运行情况、关键指标数据及机场运行方案对比等。
花湖机场工程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设计阶段搭建数字机场模型,施工阶段不断深化、细化数字模型,确保施工过程中建造实体符合数字模型,竣工时形成现实、电脑中精准吻合的两个“孪生”机场。一方面使机场工程实现了设计可视化、模拟分析、模型算量等功能,另一方面,以模型为信息的载体整合全过程数据,为“智慧机场运营”提供“业务智能+大数据”的运作平台。
作为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花湖机场在智慧民航、数字机场建设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是全国民航局首批以“平安、绿色、智慧、人文”为核心的四型机场标杆示范。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高喜明 通讯员何旭峰 摄影: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实习编辑:汪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