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八字墙三维图 桥的八字墙

频道:八字命理 日期: 浏览:3

徽商,一个历史上怎么也不会被抹去的群体。曾经与晋商齐名,从明代中叶至清代道光年间的300多年,徽商为中国早期的商业画卷涂抹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徽州),江北则推山右(山西)。”

小桥八字墙三维图

小桥八字墙三维图

小桥八字墙三维图

在西递的历史上,徽商的辉煌是它的基调,胡姓家族的兴衰是它的脉络。生活在西递的胡家从1465年起开始经商,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在17世纪中叶,胡家中有人从经商转向官场所产生的影响使村庄得到发展。18世纪到19世纪,西递的繁荣达到最顶峰,当时村里有大约600家华丽的住宅。

在封建社会,任何的建筑宅邸都是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和规范的。虽然富甲一方,但是徽商并不能建造超出他们等级的豪宅。但为了炫耀他们的财富与地位,他们只能在建筑的选材和工艺上下功夫,于是就有了如今徽州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

小桥八字墙三维图

小桥八字墙三维图

小桥八字墙三维图

在徽州众多村庄中,尤其以西递的建筑最为有名。这里的建筑,既有古徽州精湛的“三雕”建筑艺术,又有浓郁内涵的人文景观,从而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徽州地域文化的显著持征。

漫步西递古村之中,恍如走入了徽派建筑大观园。不管是鳞次栉比的马头墙,还是光滑的青石板路,都让人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徽商的财大气粗。行走于此,不必看地图,不必分清东南西北,只需随心而行,或踱步,或快走。这里巷贯街连,不管走到哪都是被镶嵌漏窗,镂空门罩,层层叠叠的飞檐翘角和突兀多姿的马头墙。

在西递鳞次栉比的建筑中,追慕堂是不可错过的精品。

小桥八字墙三维图

小桥八字墙三维图

小桥八字墙三维图

追慕堂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为明经胡氏廿四祖胡贯三所建,意在纪念祖父丙培公,父亲应海公。同时追根溯源,供奉明经胡始祖胡昌翼的本生祖先唐太宗李世民。

追慕堂的第一层立面是木栅栏门,透过栅栏可以看到屋檐下的空间。从入口走进去,绕过屏风,就是追慕堂的核心空间――方形天井和大堂。由外广场至大堂,地坪逐渐升高,入口处有三级台阶,高差明显,而天井与大堂之间仅有一个台阶,空间舒缓。中间三间棂星门,三重檐,两旁八字墙,后壁白墙高耸。棂星门两边各立一只倒爬狮。廊柱上贴村民自撰的对联,颇有文采:承马步,踏春光,越流水小桥放歌追梦;举羊毫,蘸徽墨,引粉墙黛瓦题画作诗。

小桥八字墙三维图

小桥八字墙三维图

小桥八字墙三维图

通常居民自家的天井为长条形,空间紧凑且高耸。追慕堂的构造秉承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理念,中间的天井异于通常居民家中的长方形,是一个棱角分明的正方形。屋檐下对着的地面由青石板铺就,排水沟围合成正方形且将内外分隔,地面中央有一圆形石水缸,这就是传说中的“四水扫堂”。

小桥八字墙三维图

小桥八字墙三维图

小桥八字墙三维图

按照古代的制度,这里只对家族中的男人开放,女人一生之中只有一次能够踏入,那就是在她结婚的时候,不过那时她也只是来过,头上盖着红盖头,并不能目睹到祠堂内的状况。

小桥八字墙三维图

小桥八字墙三维图

小桥八字墙三维图

走出祠堂,已是傍晚时分,炊烟从山间苍翠的绿色与油菜花的金黄中飘来的,斜阳低迷,映着那山路上为炊烟回家的人们。

这里走出过重臣富贾,富庶而辉煌的过往给小村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今岁月虽然褪去它的铅华,却更有别样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