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出处:利维坦)
文/猫大郎
众所周知,分析心理学大师卡尔·荣格对许多东方宗教和神秘学都有所研究。从阅读藏传佛教经典《中阴闻教得度秘法》,到点评铃木大拙的《禅学入门》,再来通过绘制和解读印度佛教中的曼陀罗来探秘个体灵性世界的真相,东方唯心主义的各大宗教流派在这位瑞士学者的一生中,尤其是中老年阶段都有极大的吸引力。贯穿整个20世纪,西方现代心理学试图在宗教传统逐步瓦解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科学化这些原始信仰系统。可直到21世纪,虽说科技文明继续进步,学术的发展也一度让我们产生了似乎已摆脱迷信的幻觉,但实际上人类至今都很难完全否认鬼神的存在,或者发自内心把心理学当成一门“科学”来对待。
下面将简单回顾一下荣格和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打交道的一些超自然经历和小故事,除了会提及他的朋友,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 Wilhelm)和哲学家胡适以外,也会聊聊被大家淡忘的“崂山道长”原型之一劳乃宣和多情大诗人徐志摩,后面两位也被他写进1920年代德文版的《易经》和《太乙金华宗旨》的序言中。
1. 初遇道教
汉学家卫礼贤
来自德国的基督教传教士卫礼贤曾在20世纪初叶来中国公干加云游四方,在中华大地一呆就是十几二十年。据荣格所说,卫礼贤再度回到德国时已“完全就是一个中国人了”。当时属德国殖民地的青岛是卫礼贤主要活动的区域,在那里他结识了“一位中国圣人”,跟他学习传统中国文化。卫礼贤的这位老师就是崂山居士劳乃宣。
大清遗老劳乃宣
作为大清遗老的劳乃宣在世时名气可大,在当代政治和文化上的影响力一点不输推崇新文化运动的各位风骚的留洋文人。祖籍浙江,出生地河北,青年时候的他通过批判义和团,嘲讽这个团体被白莲教教义洗脑,凭《义和团拳教源流考》在晚清政坛一炮走红。中年时,在现在的浙大和北大都当过校长一类的职务,对北京话,吴语,广州话都颇有研究,专研等韵学。
劳乃宣批判义和团,嘲讽这个团体被白莲教教义洗脑。图为战后被立枷处死的义和团拳民。
晚年时,应卫礼贤邀请移居青岛,又追根溯源发现自己的劳姓源于崂山一带(当时还叫劳山),兴奋不已。这两人为了支持大清复辟,还给溥仪写信,希他和德皇的女儿政治联姻。虽然跨国婚姻这桩媒没有说成,但在这位老学究死前却把道教学说弘扬到了西方去。说来也荒诞,身为上帝的信使,卫礼贤在传教期间却变成了儒道门徒,在劳乃宣亲自传授和指导下翻译《易经》等道教经典文献。不可思议的巧合是,据荣格所说德文版《易经》手稿刚翻译好,送到出版社开始校对的第一天,劳乃宣就死了,享年79岁。
德国版《易经》
卫礼贤回到德国后,在法兰克福等地的学术机构开课讲解《易经》知识,但反响平平。正当他当算建立德国易经学会,想进一步普及道家学说时被荣格阻止,理由是洋人因科学而产生的傲慢是容不得来自中国的古老智慧传播的。后来卫礼贤慢性痢疾发作,病重到到死亡期间荣格记载了两个很重要的梦。一是卫礼贤梦到中国荒芜的大地,若是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这很有可能被解读为性能力衰竭或过度禁欲生命丧失活力的征兆。二是卫礼贤死前,荣格梦见一个穿着深色蓝袍的中国干巴老头儿站在他床前,向他鞠躬作揖。这到底是圣人劳乃宣,还是某个掌管生死的道教神仙托梦,又或是卫礼贤自己的“2号人格-中国人”显灵,都成了迷。
2. 理论实践
在《易经》等文献翻译好了以后,荣格开始将这些详细的算命理论应用于他对精神病患的治疗中,试图运用这种东方炼金术来解密个人内心世界和外在自然环境的关联。虽然《道德经》等道家理论早已在欧洲流传数百年,现代化地系统翻译还是头一回。有文献记载,受阴阳学启发完善唯物辩证的德国物理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及他所提出的“预定和谐”理论和荣格的“共时性”现象就有相似之处。
莱布尼茨将二进制看作“宇宙语言”,但他的二进制系统却无法与后天八卦图建立联系,他只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易经》八卦图的内涵远非二进制数系可以完全模拟。
传言说,和超级讨厌莱布尼兹的英国炼金术士牛顿在苹果树下顿悟的经历类似,荣格首次玩道教卜卦是在一棵百年老梨树下,把树枝折成道具练习,没过多久,他就试着用自己积累的经验来看病。一次,有一位抓狂的男病人向他抱怨道自己有恐婚症,因为他说自己的老妈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女人,他很害怕将要和他结婚的姑娘有一天会从新娘变成他“新的娘”,偏执狂一样地控制他的生活。荣格就用了算命的方式来开导他,将一切交给未知的神来决定吧!这和我们现在谈恋爱看查星座运势,结婚配生辰八字很类似,某种程度上中国的各路江湖神棍在功能上取代了洋气的心理医生。
荣格算卦的结论是:不宜结婚。一些荣格派学者考察了各种笔记和历史记录得出的结论是,他帮病人算到的是易经第六十四卦五十四挂“归妹”。虽说也有许多吉祥的解释,但是对雷泽归妹这一卦大部分的描述是征凶,无攸利,下下卦。这样一来,这位病人就貌似获得了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把婚事给推掉了。
全真派《太乙金华宗旨》中的“光明初聚”:第一阶段的冥想图示
荣格还沉迷于气功的练习,而参考的理论来自当年卫礼贤在中国带回的另一部道家经典:全真派《太乙金华宗旨》,德译《金花的秘密》,是参考1921年湛然慧真子版本的《长生术·续命方》编译的。成书于清朝初期的这本奇书,一说是吕洞宾修炼成仙后的真传,一说是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的著作。虽然现在的翻译家在重读荣格-卫礼贤版本的《金花的秘密》时,批判他们其实对原著的误解颇多,太侧重于阴性修道,但荣格似乎在人生的最后也完美得道了:在去世前夜,时年85岁的他开了一支自己湖畔小屋酒窖里收藏的最好的葡萄酒,喝完后在梦中平静地去世。在他死后一小时,暴风刮过湖面,仿佛应验了他毕生所学道教知识探索出的真理:外部环境的更变与征兆和潜意识活动共时且密不可分。
晚年时期的荣格
3. 是徐志摩?
荣格在自己的自传《回忆,梦境和反思》一书中还提到了新文化运动的推手之一胡适,只是关于他的回忆,好像贬义的感情色彩更重一些。荣格说自己在30年代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胡适,然后他们就聊了一下对于《易经》的看法,可惜各种反感中国旧思想的哲学博士胡适说:“这只是一部写满咒语的老书,没什么意义。”
谈及唯独一次的算命经验,胡适告诉荣格,有一次他和一个好朋友一边散步一边聊心事,因为这位朋友为情所困,正聊得起劲就看到一个道观,于是胡适就开玩笑建议这位心事重重的朋友:“咱们进去问问桃花把!” 于是他们就一起进去算命了。荣格接着问他,占卜的结果如何?准不准?胡适说,他朋友觉得还挺准的,然后这位不信邪的大博士自己也去问了一卦,荣格很八卦地问他准不准,结果胡适支支吾吾地说,准吧。
荣格在回忆这个故事时语气挺洋洋得意的,因为自己尖锐的问题貌似洞悉了胡适的口是心非:虽然他口头鄙视道教但内心却还是很迷信。但胡适在回答荣格问题时候,会不会有难言之隐以致仅仅是客套礼貌地敷衍但有所保留呢?而更重要的是,他的这位好朋友到底是谁?胡适又是怎么和荣格相遇的呢?
追查了史料后发现,两人碰面的时间已是1937年了。1936年,荣格拿到一笔赞助去美国访问,而胡适被蒋介石派到美国去作抗战准备,不久就当上了驻华大使,他们应该是在纽约某个交际场合见面的。而在胡适的几位密友里,热衷于恋爱但情路坎坷,又有比较浓重宗教气息的,是已经在1931年去世的诗人徐志摩。诗人一岁时就因为一个会摸骨算命,名叫志诙的和尚说他是麒麟,将来必成大气而改名叫“志摩”。而和张幼仪的婚事告吹,最后也赖到当年配夫妻八字合盘上。
同样恋爱关系搞得乱七八糟的胡适,不但和好兄弟徐志摩一起嫖过娼,还都和陆小曼谈过恋爱。胡适不但比徐志摩先认识她,还给她写过三封英文情书,陆小曼吸鸦片上瘾时还试图伸以援手拯救她。而荣格所谈及的这件算命算桃花事件若真是他俩之间的一段回忆,大概发生在1923年,这一年徐志摩经历了最亲的奶奶去世和林徽因结婚两件伤心事,而胡适的婚外恋也在这一年走向高潮,弄得满城风雨。
那年秋天,胡适正和自己的小表妹曹诚英在杭州烟霞洞神仙般热恋,而中国道观属钱塘一代最多,连这个供着佛的烟霞洞也充满着道教气息,毕竟全真派的王重阳也在一个同名的山洞里修炼得道的。某一天,徐志摩来看望胡适,顺便叫他下山到钱塘江观潮,说不定就是在那时,他们一起去沿路的道观问了卦。时隔十几年后的1937年,试想在单纯的荣格执着逼问下回忆起亡友,以及后来为胡适堕胎、那时正准备或刚离开美国的曹诚英,胡适心里的苦滋味可是难以言说呀。
微课推荐
01
20位哲学家醍醐灌顶的生命策略
普通人学习哲学,并不是要做学问,而是想从哲学中获得启示,再匹配到自己的人生经验上,不断地思索、怀疑、反思······从而组织成自己的哲学,找到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
这门哲学课程将围绕人生中有关孤独、爱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个“大问题”展开,每个“大问题”分为5讲,为你讲述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柏拉图、萨特等20位古今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策略。
02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学史的智慧课程
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主讲人会为你解析《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录》《会饮篇》等20本经典哲学著作的精华内容。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意志古典哲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
03
100+部文艺作品的哲思与启示
每堂课程开始,主讲人都会以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一首乐曲切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从鲜活的感情经验和体悟出发,再上升到哲学性的疑问和反思,让听众更轻松地打开哲学思考大门。
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背后还包含着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
点击试听专栏
《姜人生哲学到底——20位哲学家的生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