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高宇婷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会议开始前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会上有记者提问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农民作家马慧娟,我们了解您是一位作家,您能给我们讲讲红寺堡的故事吗?
马慧娟表示,成为一名人大代表之前,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妇女。出生的地方四面环山,交通工具是一头头毛驴。她从小就喜欢读书,但因为贫困,16岁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就在她以为要在土地上重复父辈们命运的时候,她的老家黑眼湾迎来了搬迁政策。依靠这个契机,马慧娟走出了大山,来到了红寺堡。
马慧娟介绍,红寺堡是一片亘古荒原,党中央把这里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异地搬迁移民安置地,这一项伟大的工程被称为新时代的红旗渠。在红寺堡,因为党的好政策、因为黄河水的灌溉,她和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自1998年开发至今,红寺堡从天上无飞鸟,地上沙石跑到平地起高楼,沙漠变绿洲。从借书比借钱还难到农家书屋全覆盖。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如果说新中国成立,红旗渠的修建体现了战天斗地的中国精神,新时代红寺堡的引黄灌溉精神,体现了党中央对困难群众的深情厚爱。
“拿我个人来说,初中毕业的农村妇女,是移民搬迁政策让我能够重新阅读、写作。上过电视节目、出了五本书、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从黄土地走到了人民大会堂……有人说我的故事是一个传奇,但我自己知道,哪有什么传奇,我的故事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这样的故事在许许多多的平凡人身上都有可能发生。”马慧娟说。
责任编辑:钟煜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