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静姝)12月23日下午,北京消防救援总队全勤指挥部、房山、海淀、丰台、大兴、顺义等消防救援支队、燕山石化以及交通、环保、医疗、气象等相关社会联动单位共71辆消防车、350余名指战员展开一次石油化工场所火灾演练。
12月23日下午,北京消防救援总队联动各区消防救援支队、相关社会联动单位展开一次石油化工场所火灾演练。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演练模拟某石化罐区突发火灾事故,形成大面积流淌火,现场浓烟滚滚且有人员被困。消防机器人、无人机立体侦察、遥控水炮和高喷消防车一体化冷却灭火设备等先进装备大显身手,与救援人员和传统消防设备、车辆通力合作,将突发情况成功处置。
企业先“自救”,350名消防员赶赴现场
下午3点左右,“火情”出现,罐区内监控系统报警器集中报警,2名巡检人员在巡检时也发现此现象,1名员工随即进行紧急处置,因吸入硫化氢气体窒息晕倒,另一名员工迅速向控制室报告现场情况。
企业专职队2名人员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前往罐区,将被困人员救出,企业技术处置队2名人员进入罐区关阀断料,2人关闭雨排、2人开启污排。控制室值班员随即拨打119报警电话进行报警。
演练现场。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北京总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迅速响应,启动石油化工灭火救援预案,调派房山、大兴、丰台、顺义4支重型灭火编队;海淀、朝阳、通州、昌平4支轻型灭火编队和1个战勤保障机动分队,4支通信保障分队,共6个举高喷射单元、12个灭火冷却单元、2个远程供水单元、3支无人机编队共12架无人机、71辆消防车、350余名指战员赶赴现场。
“冲得上,救得下”,指挥部一声总攻命下,现场共71辆消防救援车,350余名消防指战员全部同时投入到战斗中,利用2门大流量拖车炮、9台消防机器人、6门举高喷射臂顶炮、12门移动炮, 从事故罐西侧、北侧,全面推进,对着火罐发起总攻,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全力灭火。
机器人、无人机大显身手,在危险场所保护消防员
此外,机器人侦察小组和无人机侦察小组也有序开展侦察工作。机器人侦察小组由2台消防机器人组成,它们具备有毒可燃气体探测、温度测量等功能,配备的履带式行进系统能最大限度适应各类复杂地形,可进入高温、有毒等场所设置阵地并纵向推进,最大遥控距离2公里,为初到场力量部署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6台机器人代替消防人员进入罐区抵近作业,在着火罐东侧防火堤处控制泡沫释放,实施灭火作业,冷却着火罐。为了防止火势继续蔓延,指挥部立即安排人员架设6门移动水炮,分别对邻近罐进行冷却降温。
演练现场。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事故现场上空还有6架无人机在盘旋,每架无人机配备高清红外热感摄像头,具备地形探测、视频云推送功能,能在现场快速对地形进行三维建模,并能第一时间将态势标绘图推送至现场指挥部,为作战行动消除地形盲点。记者了解到,目前无人机在灭火救援和抢险救援中愈加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能代替消防人员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浓烟等危险事故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反馈,有效地解决消防人员在上述场所面临的人身安全、数据信息采集不足等问题,现场指挥员可以根据其反馈结果,及时对灾情做出科学判断,对灾害事故现场工作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
应急管理局协调各政府职能部门,调集医疗、环卫、森林、环境监测、气象、交警等联动力量;医疗部门组织急救力量到场实施医疗救护;环保部门利用环境检测仪对现场环境实施监测,检测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气象部门对天气情况进行监测预报,准确掌握风速、风向,及时警示恶劣天气,为合理部署作战方案提供有利保障;环卫部门携带洒水车队保障整个救援过程水源充足。公安交警对事故周边路段实施交通管制、人员疏散,指挥现场交通,保证救援车辆迅速有序到达现场。
演练现场。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经过奋战,罐区罐顶火灾被扑灭,现场已无明火,泄漏点被封堵,应急救援演练行动取得圆满成功。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