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农村,基本上每个村子都有旧时留下的古建筑,以明清时期的建筑居多。每次在村子中看到这些古建筑,再看看周围的现代建筑,古建筑静静地立于其间,感觉有着一股历史沧桑感扑面而来。
发现很多古建筑的墙体上都钉着菱形铁钉,很是好奇,询问过人,多数人都说道这是加固墙体所用,查了查,好像的确是这么回事儿。
又问了问上了岁数的老人,得到更具体的说法。原来在旧时,有钱人家建房子,最牢固的方式,就是在墙体中间加上木料,再钉上菱形铁钉防止木料以后膨胀还是什么的,最后一建好,就是一排又一排整齐的菱形铁钉;再次之的方法,资金有限的话,则是中间不放置木料,而是由泥土混合麦秆,再做成一块块泥板,风吹日晒干透以后,再放置于墙体之中,像这种墙体就没有菱形铁钉。
当然还有更省事的,直接是在墙体中间填土,然后拿一种下面是圆形石头,上面是木棍的工具如同捣蒜一般将土捣严实就行。这种工具知道的人应该不少,往前二三十年吧,农村盖房子打地基,就是使用这种工具厚实地基。
即使到了今天,虽然打地基有机器,但有的人家里如果还有这种工具,有时候还会拿出来捣捣机器打不到或者打得薄弱的地方。
当然以上几种情况即使是最经济的方法,那也是以前有钱人建房子的方法。一般老百姓建房子,建墙之时有砖就不错了,更多的则是低矮的土墙。
相比于现在农村一般住上四五十年,就要更新换代的房子,古人,尤其是古代那些地主老财,建房子应该是奔着起码存世上百年的打算,所以建的房子是又高又大,影壁雕刻的也很是精致好看。
因此在今天的山西农村,基本上每个村子都遗留有明清建筑。像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的丁村民俗博物馆,就是因为留有应该是清代一个宗族几位兄弟留下的老宅子,还是彼此连在一起,所以开发成为民俗博物馆。
而其他村子虽然也保留了不少明清建筑,不过相比之下,有两个缺点。一是很多古建筑,只是保留下外面墙体什么的,里面核心建筑保存并不完整,或者是里面已经改成现代建筑;二是保留完整的古建筑少,并且多是呈分散状态,而保留完整又同时连在一起的古建筑群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虽然山西基本上每个农村都有明清古建筑,甚至是更久远的古建筑,但是以此依托建成的民俗博物馆的却少之又少,因为保存完整且成规模的古建筑群太少见了。
最后个人认为,其实山西农村的古建筑旅游资源,还是有着可挖掘的空间。
既然一个村子保留完整的古建筑少,但是几个村子,十几个村子呢?
如果扩大范围再整合资源,先划定一个古建筑保留完整且密集的区域。比如说范围是十几个村,或者几个乡镇,肯定可以从中集合出各种特色不一,且保留完整的古建筑,再规划出一条不长不短的旅游路线,同时结合当地其他特色,比如好看的自然风景和特色小吃,使得乘客的旅游范围不再局限于一村一地,范围又不大,一两天就可以逛完,还是丰富多样,价格又优惠的话,其实也是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深度挖掘当地旅游资源。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