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铭利的画作《新学年》。(《中国新闻》报 发/彭铭利 供图)
彭铭利的画作《新学年》。(《中国新闻》报 发/彭铭利 供图)
中新网3月15日电 据《中国新闻》报报道,如何用工笔画的纤美细腻表现骏马奔驰的潇洒肆意?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及画马艺术的领军人物之一、民进会员彭铭利对此颇有心得。从《新学年》里送藏族小主人上学的温驯马儿,到《八骏图》里步履生风的骏马,彭铭利总能精准地捕捉和呈现其神韵。他画马,也画人,画五彩斑斓的生活。他近日接受《中国新闻》报记者采访时说,工笔画是精致的艺术,“致广大而尽精微,工细心巧神韵来”,方寸之间可显万千气象。
彭铭利的画作《舞者》。(《中国新闻》报 发/彭铭利 供图)
画不一样的马 送藏族小主人上学的马背着滑板和电脑
在彭铭利位于北京东郊的画室里,一幅《新学年》悬挂于醒目位置。画中,一位藏族母亲牵着一匹白马走向画面左侧,坐于马上的小男孩表情怡然,滑板车、笔记本电脑等学习用品将马背上的驮篓塞得满满当当。另两匹马和一只吐着舌头欢快奔跑的小犬同场出现。往远延伸,是无垠的秋天高原和巍峨的雪山。这幅历时9个月创作的工笔画在2014年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大展一亮相,便斩获金奖。
彭铭利称,画作胜在题材和创意。《新学年》避开传统做法,把触角伸入西藏地区民众的现代生活,直接从藏族母亲送女儿上学这个题材入手,新颖性立马显现。在构图上,大胆采用平常绘画中少用的主体画面横向排列的方式,在细节上用马尾、驮篓、母亲的立姿等竖向等方式给予画面一种相对的平衡感。“这幅画较好地呈现了我钟意的马的题材和不想随大流创作方式。”彭铭利说。
彭铭利爱画马,他尤其喜欢汗血宝马。“它们健美活泼,四肢修长,高贵又优雅,生机勃勃,是人类的好朋友,更是和平的使者。”
彭铭利笔下的“群马图”《八骏图》《新纪元》《雪地的舞蹈》等,骏马奔腾,步履生风,寓意时代的繁荣;《罗马之春》《天际之约》中安静伫立的马儿则清逸肃穆,蕴含着对生命的感悟。
为了画马,他多次赴新疆、甘肃、西藏等地看马儿在实地活动和奔跑的场景。
“动物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能看到养育它的人在它身上投射的影子。通过画它,能表达和人类相通的情感,尤其是眼睛。”
实际上,因为风沙、日晒等原因,很多马的眼睛常常被长长的睫毛盖住。但彭铭利仍喜欢细腻精微地描绘眼睛,尤其要凸显眼睛的“生动传神”,原因很简单,“要让眼睛露出来,它是心灵的窗户”。
为国士而歌 抗疫期间绘钟南山、李兰娟人物画
“当然,我不仅仅画马,我也画人,画五彩斑斓的生活。”已过甲子之年的彭铭利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他做过铁匠和油漆匠、当过兵、当过教师、现在是画家……四十余年走南闯北,从中国到西方,映照出他不愿守旧、求新求变的心路历程。
“艺术创作要有实实在在的生活积累。灵感可能就在一刹那间闪现。”2009年,彭铭利在西部采风时,特意去地震后的汶川等地走了一圈,感受了震后当地人积极生活的状态和重振家园的景象。“画出生命的灵动和希望,传递积极正向的能量很重要。那么多人在努力活着,自己也会受到感染,把生命的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2020年抗疫期间,民进开明画院组织创作,作为民进会员的彭铭利参与创作,为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分别创作人物绘画《民族之光》《巾帼英雄李兰娟院士》,为国士而歌,向英雄致敬,以鼓励民众团结合作,积极抗疫。他认为,这两位老人已到颐养天年的年纪,却在继17年前勇战“非典”后,再次为了国人的健康冲锋在抗疫一线,他们的大爱之举,值得用笔墨丹青倾力歌颂。
在作品中,彭铭利不断倾注对生命的热爱,在生活中,则不断采撷生命的灵动。采访时,他讲起自己有次在西部采风时的遭遇:一天晚上,他的住处外面来了一群狼,管理人员叮嘱他不要出门,于是他趴在窗边,津津有味地欣赏起每只狼的神情、动作,揣摩它们的心理,“完全不用害怕,看它们多可爱,没准是闻着我这个外乡人的独特味道来看我的”。
彭铭利的画作《罗马之春》。(《中国新闻》报 发/彭铭利 供图)
画以咏怀 笔下的屈原意气风发
谈起笔画,彭铭利总是兴致勃勃。在他看来,工笔画是精致的艺术,讲究以线造型,工整、细腻、严谨,色彩沉着,“致广大而尽精微,工细心巧神韵来”,方寸之间可显万千气象。
当然,艺术表达不应局限于技法上。彭铭利以近期大热的《千里江山图》为例,“它看起来非常单纯,但却用绘画的语言展示出东方人对山对水的认识,而非机械地还原现实之景,是青绿山水的巅峰之作”。
“艺术就是艺术,不是技术。除了天赋,必须有人文底蕴的厚度。”彭铭利说。
2021年,彭铭利将历时四年创作的《屈原》画像捐赠给屈原的“归宿地”汨罗。从题材确定到内容完成,三易其稿。“如果描写屈原走向终结的晚年场景未免太悲凉,所以我选择了他大约四十多岁时,意气风发为苍生奔走的时期作为作品背景时段,希望塑造峨冠博带、儒雅潇洒的爱国主义诗人光辉形象。”
画作里,屈原望向前方、目光炯炯,眉宇之间展现傲骨和气节。人物的表情、容貌、头发、发饰都有史料出处。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原所长、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毛庆力赞《屈原》中的眼神最成功,不同于以前有关屈原的画作突出忧愁或激愤,这幅画作中的屈原目光远大,符合“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
彭铭利认为,现在中国正蓬勃开展美育活动,而提升艺术素养,必须要进行扎扎实实的历史、文化的长期浸润和滋养,才能形成创作者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理念,才不会轻易形成“跟随式表达”。
他还认为,艺术不能过度商业化,否则只能被称之为商品,作品创作者也会被异化为“流水线上的商品加工者”。
2021年10月,彭铭利的画集出版,依照年代将其从1999年到2021年创作的作品一一刊出。画集中的最后一幅是给知名画家黄永玉的画像。彭铭利说,黄永玉是他的偶像,“他画、文造诣颇深,活得潇洒而自在,而我说到底,就是想以画笔下的具体形象来表达所见所闻和心中理解”。
采访当天,记者看到彭铭利画室中一幅巨大的作品正在创作之中。“已经画了半个多月,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画完。这次作品中没有马,有猫。”彭铭利笑着“剧透”称,这是一个当代题材的作品,自己想通过它来体现当代的生活。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心中的沟壑”便能凝聚成“笔下的江河”。
【人物简介】
彭铭利,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广东画院画家,北京大学李志敏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水墨画院专职画家,北京首博书画院副院长。自2000年始,作品二十多次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十二次获奖项,2014年作品《新学期》获全国现代工笔画大展金奖,2015年10月,他的作品参加“视觉中国·洲际行”中意文化交流展暨佛罗伦萨国际艺术双年展,2017年作品参加香港首届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作品参加香港全球水墨画精英邀请展,2020年作品《新纪元》获全国第十一届工笔画大展传承奖、收藏奖。
(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