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自贸区成都双流片区的成都纽瑞特医疗科技公司(下称“纽瑞特”)正在进行生产设备的调试。今年10月,纽瑞特已经完成一期(2万平方米)建设和生产线装修工程,两条生产线即将投产,公司也将取得第二轮融资。
纽瑞特是成都市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的首批试点单位。承诺制是自贸区正在推进的投资便利化创新措施,也是四川自贸区改革创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中央赋予四川的159项改革试验任务全面启动,已形成200余个实践案例,其中32项改革试点经验上报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21项成功经验向全省复制推广。
运行一周年,四川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注册资本、新设外商投资企业三大指标居五个内陆自贸试验区首位。
打造营商环境标杆
上文提到的承诺制,即企业书面承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标准规定实施项目建设,并承诺在规定的期限内达到许可条件;行政机关按照承诺书规定的时限和内容,对项目进行监管和失信惩戒。
以前企业开工前的手续繁杂,企业经办人要一个个部门去跑,大半年都不一定能办完开工前的手续。通过承诺制,纽瑞特与发改、建设、环保、安监等10多个部门签订承诺书后,可以边开工边办理手续。开工前办理手续办理时限从197天优化为60天。
2017年,纽瑞特与当地政府签订投资协议,投资3亿元建设“放射性药物创新平台与产业化项目”,重点研发、生产放射性药物,目前已有3个治疗癌症的创新药物在快速研发中。纽瑞特副总经理邓颖向第一财经表示,签订承诺书后,缩短开工手续办理时间,节约了人力成本、也使公司价值得到提升。
邓颖表示,“如果没有承诺制,我们可能会迟大半年乃至一年的时间开工,签订承诺书后,我们很快就开工建设,可以让我们公司产品早上市,与我们合作的外国公司都吃惊于我们的建设速度,加快了我们的谈判速度。”
因为建设速度快、产品研发推进快,纽瑞特公司年初的估值是2.2亿元,现在外国公司与其合作谈判估值已到6亿元以上,大半年时间翻了一倍多,这也是得益于承诺制带来的速度。因为承诺制,公司管理团队也顺利地完成对股东承诺的项目进度。
事实上,四川自贸区的各个片区都在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其中,成都自贸区高新片区创新推出了“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即市场主体开办时在环保、工商、食药监、城管等部门申请获得的首个审批许可(备案核定)后,“后证”部门见“首证”后直接“发证”,不再要求市场主体提交重复性申请材料,“后证”部门只做合规性审查。
“先照后证”改革以来,部分前置许可事项改为后置审批,不再实行先许可(审批)再工商登记的制度,对从事一般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降低了准入门槛。但对于经营涉及后置许可的项目,在取得营业执照后,还须取得相关审批监管部门许可后才能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因此,首证通就是为了解决了“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
营商环境的改善带来了投资的增长。以成都双流自贸区为例,2018年1~10月,双流自贸区范围内新增加换证市场主体2177户,同比增加17.5%;注册资本383.5亿元,同比增长33.7%。截至10月31日,双流自贸区范围内各类市场主体攻击8588户,注册资本总额527.6亿元。
敦煌网西南运营中心总经理朱荣向第一财经表示,落户成都自贸区,在于看中这里的营商环境,因其货物主要靠飞机,成都机场国际直飞航班多,而比如资质办理、海关通关等政府效率不断提高。成立一年多以来,敦煌网在四川的交易体量增长300%,卖家跨越式增长,这也带来物流费用平均20%的下降。
“对于企业来说,得到了实惠,对于政府来说,也降低了行政成本。”双流自贸区管理局营商环境部党支部书记杨莉琳向第一财经表示。
增强现代政府治理能力
这些改革创新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转变,通过简政放权,增强现代政府治理能力。
双流自贸区在全国首创“四个转变”,为全国一线产业园区探索行政审批综合改革提供试点和借鉴。即通过设立企业服务中心,从“平面集中”向“立体集中”转变、“宽泛承接”向“精准承接”转变、“多门服务”向“一门服务”转变、“单一服务”向“组合服务”转变。
自贸区承接了省市区三级282项管理权限,实现了多级政府管理权限相对集中;将自然人审批事项下沉到街道社区,涉企事项全部进驻到企业服务中心;这个中心集中了政务服务、公安出入境办证、办税服务、社保服务等7个服务大厅涉企事项,为企业提供横联垂直机关、纵通省市两级的一门式政务服务;并引入金融、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企业,打造“企业专项服务自选超市”。
杨莉琳介绍,比如工商核名,以前区级部门权限只有收资料,要再到市级核名,现在省市区权限都集中在一起,一个小时就可以核名,资料准备充分的话马上就可以发证。而且还有公安、税务等部门也都在一起,真正意义上的仅跑一次,不是一个事项只跑一次。
以开办食品企业为例,改革前,需跑市场监管、公安、税务、人社等5个相关部门,至少跑6次才能具备经营条件。改革后,自贸试验区相关涉企事项办理基本实现了进中心“一扇门”“一次就好”,只跑中心“一站式”完成了涉及5个部门、6个事项的审批。基于此,目前,自贸区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从20天压缩至2天,投资项目审批时间从197天压缩至60天。
实际上,成都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及其评价体系,在简化企业开办、建筑许可,提升跨境贸易、电力接入和信贷获得便利化等方面找差距、短板和弱项,加快制定出台能操作、可量化、高透明、易评估的整改优化措施,并在自贸试验区及其产业功能区率先落地实施,提升政策红利转化效率,助推自贸试验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川自贸办提供的材料显示,首批33项、第2批109项共计142项省级管理权限已下放到自贸试验区各片区。“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行政许可”等99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有序推进。成都区域实现“43证合一”,项目开工前手续办理时间由200天缩短为60天;川南临港片区成立行政审批局,集中办理省市区三级行政许可414项,其中303项实现“一章办结”,审批效率提高85%。
不仅如此,《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草案送审稿)》已于10月10日在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常务会审议通过,将尽快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编制《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黄金政策2018版》,并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四川自贸试验区人民法院于7月12日挂牌成立,成为全国唯一以省域冠名的自贸试验区法院;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正式运营,O2O法律协同服务平台建设有力推进。
截至8月底,四川自贸区累计新设企业41627家、注册资本5159亿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超过400家、占全省1/3强,主要集中于高端服务业领域。新设企业、注册资本等居同批7个自贸试验区首位。新入驻金融机构340家,新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5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