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算结婚证日子 八字算结婚时间

频道:八字命理 日期: 浏览:3

隰县婚俗

李仡

婚姻在中国古代被认为“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头等大事。传统婚姻礼仪是中国民俗礼仪中最隆重最热烈的礼仪之一。

隰县古称隰州。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特征,除了与一般汉民族共同的特点外,也还有其独特的地方。

旧时,传统婚俗以包办买卖婚姻为主要特征,男女婚姻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男十六岁、女十四岁开始议婚,有的在五、六岁或襁褓中就议婚为童养媳,甚至还有指腹为婚者。联姻讲究门当户对,生辰、属相无克忌,还要看清其家族有无狐臭史,认为“穷不扎根臭扎根”。重视人气及对方家庭社会上的威信,更重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有“男犯妻家三十六,女犯婆家一世穷”之说法。还讲究妗子不做婆,即使姨姨、姑姑做婆也不好,有“姨姨做婆,刀剪相磨”、“姑姑做婆,一世不和”之说。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隰县人在过去非常重视家庭的“门户”,如果门户不好的人家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是绝对不与之沾亲带故的。而那所谓的“门户”是一个讳称,指的就是流传盛广的有关“猫嘴神”的传说。只要谁家有“猫嘴神”,那是绝对不可沾染的,更不可能与之结成儿女亲家了。

传统婚姻礼仪从周朝开始形成完整的“六礼”。这“六礼”是:纳采、问名、纳征、请期、亲迎。隰县人也不例外,只是有繁缛与简捷之分罢了。这是古礼,后来,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形态的变化,在具体施行的过程中,往往偷工减料,只有四项,甚至只有三项了。名称也由文称变为通俗的称呼了。一般的有:提亲、订婚和过事三项。而“看日子”和“送日子”也不再作为专门的程序,而是顺带在此三项中,顺便进行了。这也说明本土人有较强的思变意识,能引领时代新潮流以及崇尚节俭的美好传统。

纳采是男方请媒人向女方提亲,表达与对方缔结婚姻的请求。传统中的婚姻是包办婚姻,青年男女对自己的婚事没有自主权,到了当婚的年龄,男方家长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方家提亲。纳采要带礼物。

问名 如果女方收下了男方的聘礼,就表示同意这门婚事。于是就要实施第二步程序——问名。问名,就是请媒人交换男女双方姓名、生辰、籍贯、三代的名号与官职。也就是互相通报“年庚八字”。问名之后,男女双方要交换“八字”。这种“八字”是写在一张红纸上,上面写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

男方先将八字写好后贴在左边,把右边留给女方,以示礼让。女方家接到八字后回庚,将男方八字移向右边,把女方庚贴在左边,表示尊重男方。这就是近代的通报“年庚八字”。这一阶段,双方家长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去“相看”。即看对方模样,但男女当事人不准相见。问名也要送礼物。“六礼”简化后,“纳采”和“问名”就同时进行。

纳吉 这是第三步程序,也就是纳取吉利之意。中国传统的婚姻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依据,问名之后,双方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考察双方缔结婚姻的可能性。这些活动叫“合婚”,近代所称“批八字”,也就是近代的“订婚”。换帖之后,双方的婚事就定下来,不能随意否定。同时,男方逢年过节都要向女方家送礼,并且要向女方提供四季衣物。所以,不少地方把此种“帖子”称之为“龙凤贴”,类似今天的“结婚证”。

龙凤帖表色为大红色,底色为桃红色。婚书的封面和封底印有中国传统的龙、祥云、蝙蝠等吉祥图案,封面中间书有“龙凤帖”三字。扉页右下角为“忝眷某某某熏沐脱帽鞠躬”字样,抬头书有“某某某亲翁大人阁下”。即新郎父亲沐浴239更衣,鞠躬,向亲家翁以示恭敬之礼。中间为主要内容,通常用“景泰三春色媚桃源之路,盟成两姓朝呈彩凤之”等文字,表达“天作之合”之意。

合婚等女方父母同意后,就由媒妁将男女双方的八字,包括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日时,请懂算命者推算,看有没有禁忌,相克等。如果两相相合,互不相犯就可以“合婚”,程序就可继续进行下去了。

纳征 纳征也称为“纳成”,就是男方向女方家里送彩礼。只有此项仪式完成后男方才可娶女方。所以,中国传统婚姻被称之“买卖婚姻”。

纳征,可以是一次,也可以是两次,如果是两次,就叫小定礼和大定礼。这是进入婚姻阶段的重要标志。当男方去女方家送礼时,必须选择偶数的吉日,由媒人(多数是女性)和男方父母、亲戚(主要是男方的姑妈),携带礼去相亲。这种彩礼因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化:过去一般均用银元,也有在民国后期用几乎作废的金元券的,那就完全可说女方家白送了。而现在当然是用人民币了。因为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国币已然坚挺,是名副其实的硬通货。接礼后,女方还要作些谦让,或多或少地退上些钱,表示有收有退,说明有礼节和有诚意。

此外,尚需奉送一些象征性的东西,如:有艾、楮、曲等,还有馍馍二十四个,首饰衣料。另外,男方尚备有蒸成的面兔与女方所蒸的面蛇相交换,谓之蛇盘兔,象征两相和合。

请期,请期就是男方选择结婚的吉日良辰,由媒人告知女家,征求意见,相当于近代的“下日子”、“送日子”。“日子”一般是将事先由算命先生,按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算(也叫“看日子”)好的良辰吉日,送到女方家人手中。古时请期是口头进行,后来发展为口头、书面皆可。如世族大家或小康的耕读之家,大多是书面形式进行,女家同意办喜事日子之后,各方准备工作就开始进行。男方向女方过礼,女方向男方过嫁妆。

在最后一道程序迎娶之前男女双方均要做好嫁娶前的准备工作。

女方要做好出嫁前的工作:

开脸 新娘在出嫁前夕,女家还要给女儿“上头”和“开脸”。“上头”,即改变头发式样,把辫子盘成发髻。“开脸”又叫“开面”,其实是新娘进行美容修面,并以此表示少女时代的结束。一般是请一个“全福人”,即公婆、父母和丈夫俱在,儿女双全的年长妇女,由她用细丝线绞去姑娘脸上的汗毛,并修细眉毛,剪齐鬓角。“上头”,之后,同时款待即将出嫁的女儿。“开脸”女方要宴请本族尊长和邻里乡亲,民间认为,女儿一上头,就是人家的人了,娘家须以客相待,所以筵席非常丰盛,女儿也被安置在筵席的首位。尊长、邻里除对待嫁的姑娘表示祝贺外,还要嘱咐她一些尊敬公婆、侍候丈夫以及处理好妯娌、姑嫂关系的道理。

上头戴髻 俗称“上盖头”。出嫁女开脸后,举行“上头戴髻”的加冠礼。在正厅中央天公炉的下面放一扁平竹蒌,然后让女儿面向外坐在一把专用的椅子上,这象征女方即将离开娘家。女家请一个儿女双全“好命人”给新娘梳好头,插上象征女子成年的发簪,再穿上绣有凤龙图案的彩饰的衣冠,象征吉祥富贵。

女儿出嫁,民间称“慰司闺女”。迎亲次日,由男方出资在岳丈家设宴谢婚,新郎偕新娘同去,俗称“请女婿”。席间,女家长者向新郎逐一介绍女方亲友,名曰“认亲”。是日,有新女婿随意“偷拿”岳父家东西的习俗。其意既表示女婿机敏、有本事,又表示“一个女婿半个儿”在丈母娘家的随便和亲切。

新娘出嫁时的嫁妆必须有两个包袱,都装在皮箱里,先由新娘的弟弟开箱,开箱婆婆往往要给开箱钱。拿出包袱后,婆婆和新娘坐在一起,婆婆翻包袱,新娘作解释,包袱是拿有鸳鸯戏水或龙凤呈祥等图案的红花布包的。要说翻包袱是因为娘家是反着包包袱的,即图案在里面,婆婆打开包袱后往自己怀里翻,东西到了怀里,顺势再将包袱布铺好,等翻完东西后再包起来,包袱有图案的那一面就到了外面。因而叫做“翻包袱”。为什么要翻呢?是因为里面放着呈双数的新娘的新衣服,鞋子,化妆品,还有除了实物的嫁妆。婆婆要把包袱里的衣服打开,鞋子里面都好好翻一翻,找出压箱底钱和娘家陪嫁的存折等以示众人。每翻出一些钱,新娘都要解释这些钱有多少,是什么钱。

另外,女子出嫁时还要摆盘子,在盘子里面摆上各种果品:外边一圈是枣,再往里是花生,然后是桂圆,最里边是莲子,寓意“早生贵子”。还有,在床上摆放一圆圈鞋垫,有各种颜色图案的,表示生活要丰富多彩,人生要辛勤劳作。

男方要做好迎娶前的工作:

铺房 男家选择好时辰,有的在迎新前一天,安放好新人用的床铺,有的女家派人到男家共同铺房,称之为“安床”。其一切用品都是新的,屋内打扫干净,大门和房门都贴上结婚对联,门楣上还要挂一块长条红布,上面绣有吉祥词语。

送餣餭(yèhuáng)在迎亲之前,男方家还要给女方家送一种叫“餣餭”馍馍,很大,上面还贴着窗花型大型图案,有各种各样的寓意:新娘子上头叫上头餣餭,常用的是喜鹊登枝图案;小两口分食的餣餭,是麒麟送子图案;全家分食的满家餣餭,是双喜图案,除此之外,其他的都可以送予女方亲友切成一块一块地分食,有吉祥喜庆的意思。

男方迎亲,民间称“娶媳妇”。隰人叫“说嫊子”(“媳妇子”的合音词)。富家迎亲,男方备红围花轿一乘,内坐属相与新娘子不悖的男童一名,十字披红,名曰“压轿小”。视家境情况,再备数乘兰围轿或牲口坐骑。迎亲时,新郎戴礼帽,插金花,穿长袍马褂,披红挂绿;新娘戴凤冠,披霞披。前有红纱灯引路,铜锣开道,吹奏鼓乐。后随花轿、食牢及男女两家的娶戚和送戚。娶亲返回,在大门前落轿,由男女长辈打红灯笼绕轿三周,轿夫将内轿从花轿内连同新娘抬进大门,新娘由娶戚扶出,脚不沾地,踏红毯(布),也叫反毡。然后,傧相扶着新娘来到院子当中所设的坛斗处,坛内盛放着红糜子或小米,里面插着宝剑,后面立着古铜镜和桃木做的弓和柳木做的箭。有镇邪和祛除不祥之意。此时婚礼到了最高潮,鼓乐大作,群情振奋。男女傧相搀扶着新人依次向天地、祖先、长辈行跪拜礼。最后是夫妻交拜。也称“拜天地”。俗称“四双八拜”。然后,二新人同抬坛斗,共入洞房。将坛斗放在炕的一角。在进新房时,新郎用五谷向新娘撒去,有祛邪之意。入洞房后,新娘面向坛斗坐,点起明灯,新郎则揭开面纱(也叫掀盖头)。此后,还要在新房里设小宴,喝交杯酒后掰迎。各自只能用一只手掰,谁掰得多,谁就可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扮演一个强者的角色。还要搅盘子,伴郎边催促新人用筷子在盘子里搅动,边说:一搅两搅,公婆全好;三搅四搅,亲友都好;五搅六搅,夫妻白头到老……

迎亲形式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翻新的:由过去的坐轿,变成骑驴、骑马。新中国成立后,一般用自行车,也有用摩托车的。现在几乎全是轿车接送。在迎亲途中,也有许多禁忌。事前要先将途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有忌讳的地方,诸如十字路口、水井、碾子、石头等物,均要用红纸盖住,有忌见“青龙白虎”之意。

新婚之夜,民间有闹洞房、逗新媳妇、跟新娘要“和气馍馍”及听房习俗。同时,还要往洞房内撒草圪节、核桃、枣、花生等,意为早生子,且儿女俱全。次日晨,要给新娘喝用红小豆与小米熬下的红花米汤,同时,新娘随夫拜见本族长辈,名曰“道喜”。古时,儿女出嫁后,娘家人要往女儿家送饭,表示对刚出嫁姑娘的关怀和安慰。后来,送饭之举已同迎送亲并行。

对九 新婚后,新娘子要在男方家住八九天,再回娘家也住八九天,叫做对九。有对八两家发,对九两家有的意思。

这当然指正常的婚礼了。

除此以外,受封建经济形态和落后生产力的影响,还有招门纳婿的习俗,俗称“上门女婿”、“倒插门”。多为女方父母无子,男方家境贫寒情况下成就的婚姻。当然这也属正常。但残存着一些另类的、原始而落后的婚姻形式,是婚姻中的糟粕。主要有:

纳妾即男子有妻而再娶小老婆。

活人妻 指被丈夫休弃而再嫁者或因丈夫赌博、吸毒而把老婆典卖给他人者。

换亲源于古老的氏族间互换姊妹为妻或互换女儿为媳的婚姻形式。在过去的农村,由于家境贫穷,生活困顿,此类双方男女互换亲的现象并不少见。因为互相不了解,难说有什么爱意,常常导致无数家庭悲剧。表亲婚一般指表兄妹或表姐弟之间的婚姻结合。通常是到姑姑家或姨姨家做媳妇,俗称“亲上加亲”。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此种危害人类繁衍发展的近亲婚俗,已由人民政府明令禁止。

八字算结婚证日子 八字算结婚时间

抢婚 也称荒婚。指未婚夫或其长辈病危,想借助婚喜慰藉挽难,俗曰“冲喜”。如未婚夫卧床不起,女方要抱一只公鸡拜堂。如患病的长辈已去世,则用红布遮掩丧房,当日办毕婚事即治丧,俗称“隔丧抢婚”。

冥婚也称“结阴亲”。一是未成年男女夭亡,由双方家长做主,行冥婚礼合葬;二是未婚者死后,或夫亡妻嫁,晚辈或遗属为其找“骨存”合葬。找不到“骨存”者,则以面人、纸人代之。此恶俗至今未绝,甚至此风俗被歹徒所利用,有将活人杀死而出售尸体的恶性案件。

婚姻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生活和环境的发展变化而随之发生变化的。

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倡男女平等,移风易俗,婚事简办。特别是六七十年代,此种变化最为明显。称为“革命化的婚礼”。更为简单的是,由于大家均在工地干活,便将工地变成婚礼场所。在人们干活休憩间隙,由队长或团支书主持,给男女双方各佩戴上一朵大红花,大声宣布此二人缔结婚姻。每人赠送一套《毛选》和一把劳动工具(锹或镢头),最后,让新人高唱毛主席语录歌或革命歌曲,有时视双方的能力,还要让表演节目,但也只局限在革命化的内容里,如表演《老俩口学毛选》等,尔后婚礼便宣告结束。新人便悄无声息地投入到劳动中去了。

如此简单得再也无法简单的婚礼,在现在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它却反映了婚姻生活的真谛:真正的婚姻是不必以物质多寡和繁文缛节来实现的,两双筷子一张床而已,真爱就是两个人共同的奋斗甚至是挣扎的过程。当然,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也是由于当时社会环境所造成的,但它恰恰减轻了父母沉重的负担,锻炼了子女们自立自强的能力。

当然,另一方面,之所以有好事者人为地设置一些似乎是故意难为人的程序,也许是因为,如果太简单了,人们可能就不会将其作为大事了,来之易,去之也易。不会太关注,也不可能将其作为所谓的“终身大事”来考虑。如现在的男女,只在网上聊了两三天,便去开房,没有任何程序。那当然不能被称之为婚姻了,只能称其为“苟合”,是为人所不齿的。所以,只得故意设置越来越多的程序和繁文缛节,甚至是陈规陋习来故意考验人们的耐力。但任何事情过犹不及,恰如其分才是最佳的选择。

婚礼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最核心的部分却是纳征:送彩礼。一般的,往往是将男方送来的彩礼再变成女方的嫁妆陪嫁出去。那时因囿于经济条件,男方送的纳征不多,陪嫁的东西当然就水降船低了。最高的标准就是所谓的“三转一响”了: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音响。

从中不难看出,有一半竟是劳动和交通工具,根本没有任何奢侈品。而这已是最高标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还要大打折扣的。视男方家庭条件而有所减少。城市里的可能全有,农村里则可能有一半或减少其中的一些。一般的,前两转是必须的,而后一转和一响往往是可以忽略的。

如今,婚嫁风俗随着社会的巨大变化而发生了深刻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物质富有了,讲究更多了。男方家庭的负担不但不比过去有所减轻,反而更加加重了。旧的陋习渐渐式微,而新的陋习渐渐滋生,甚至新旧陋习同时进行,搞的人们疲惫不堪。最为关键的纳征部分,更是高得让人咋舌:有的非有楼房不嫁,非有小车不嫁。除了数十万的楼房外,只彩礼就需十万多元,号称是“百里挑一”。

八字算结婚证日子 八字算结婚时间

闹洞房的陋习不仅没有消失,反而闹得烦琐和粗野。闹新郎新娘之外,又增加了一项闹公婆的创举:在婚礼当天,将公婆扮成两个戏剧中的小丑。一任他(她)的朋友们挼搓取笑,这也是“舶来品”,取意是什么,不得而知。

真是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不知谁为此陋习的始作俑者?

自然,纳征之昂贵,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数十万的楼房和十多万的纳征恐怕是绝对不可能成为现实的。

世强国强,国民自然也会强大起来。未来的隰人后辈们的婚嫁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我们不好预言。但可以肯定的是,婚姻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还会发生新的变化。但愿文明跟进,陋习退去,奢靡为人不齿,俭朴成为时尚。